資源簡介 2023-2024學年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主題五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動物運動和行為的知識對學生認識動物的本質特征非常重要。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動物行為的知識與人類的生活和生產關系密切。教師應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并注意引導學生到周圍環境中去觀察動物的運動和行為,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學習興趣。1.動物的運動水平要求 具體內容標準 具體內容說明 學生學習準備了解 列舉動物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 能描述動物多樣的運動形式。理解 說明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 1.掌握脊椎動物的肌肉、骨骼、關節的基本結構。 2.說明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2.動物的行為水平要求 具體內容標準 具體內容說明 學生學習準備理解 區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1.區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說明這些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2.運用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探究動物行為的成因。 3.認同人類學習的重要性。了解 舉例說出動物的社會行為。 1.舉例說出動物的社會行為;明確社會行為的特征;闡明動物群體中信息交流的意義。 2.通過信息交流的探究活動,認同合作與交流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觀察、思維、合作、創新等能力。 3.認同群體的力量大于個體,增強集體意識。主題六 生物的多樣性1.生物的多樣性水平要求 具體內容標準 具體內容說明 學生學習準備模仿 嘗試根據一定的特征對生物進行分類。 1.嘗試根據植物和動物的特征進行分類,對動物和植物的主要類群的有關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體驗分類的基本方法。 2.列舉植物和動物的主要類群。 3.說出從種到界各分類等級的名稱,闡述各分類等級之間的關系。了解 描述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描述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通過觀察細菌和真菌的菌落,認識菌落的外觀形態。 2.細菌、真菌的細胞結構與動植物細胞比較。 3.描述細菌和真菌的營養方式和的繁殖方式。 4.了解細菌、真菌培養的一般操作過程。 5.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實驗結果,歸納適宜細菌真菌生存的環境條件。 6.了解細菌發現的過程和巴斯德實驗的歷史性突破,分析巴斯德實驗的操作步驟,認識到科學發展離不開實驗技術的進步,更要依靠科學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嚴謹求實的科研作風。 7.描述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8.列舉細菌和真菌對動植物及人類的影響,主要有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共生的關系、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特別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細菌和真菌與人類防治疾病的關系及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理解 概述無脊椎動物類群(如環節動物、節肢動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概述脊椎動物類群(如魚類、鳥類、哺乳類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說出動物生活環境的種類和特點。 2.說出水生無脊椎動物的常見種類和主要結構特點。 3.探究魚類的運動和呼吸的方式,概述魚類的主要特征,歸納出水生動物適于水中生活的共同特點。 4.關注水生動物的生存環境變化情況。 5.闡明蚯蚓和兔在運動、呼吸等方面與其陸地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特點,概述環節動物、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 6.闡明鳥、昆蟲等適于空中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概述鳥類、節肢動物主要特征。 7.認同動物是生物圈中重要的組成成員的觀點,說出在物質循環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學會用辯證的觀點來認識動物與人類的益害關系。 8.理解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如生物反應器、仿生在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9.強化“生物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觀點,關注動物棲息地的保護。內化 關注我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 1.熟知我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 2.參與一種珍稀動物或植物保護的辯論和協商活動,提高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公民意識。理解 說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 1.列舉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概述它們之間的關系。 2.對我國生物的多樣性的豐富和獨特性有初步的認識,培養民族自豪感。 3.舉例說明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及其原因。 4.說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主要措施。 5.說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培養珍愛生物、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2.生物技術——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術水平要求 具體內容標準 具體內容說明 學生學習準備了解 舉例說出發酵技術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舉例說出發酵技術在食品制作中的應用,嘗試制作甜酒、酸奶、酸菜等食品。理解 說明食品的腐敗原因。 說明食品腐敗的原因。獨立操作 運用食品保鮮的一般方法。 探究食品保鮮方法,運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