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年級歷史上冊 教學設計課題:第16課 早期殖民掠奪 課型:新授課【教材分析】通過新航路開辟后的殖民擴張、物種交換和全球貿易,了解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性和殘酷性。從本課內容來說,本課包括三部分內容: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爭奪,英國的殖民擴張,荷蘭、法國和英國的殖民爭霸。三部分內容展現了資本原始積累時期西方主要國家的殖民擴張活動的史實,并探討了殖民擴張活動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內在聯系。從單元內部來說,本單元的主題是步入近代——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步入近代以租地農場、手工工場這樣的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組織形式為經濟基礎,早期資產階級成為新的政治力量為階級基礎,文藝復興運動為思想基礎,新航路的開辟及本節課所學習的早期殖民掠奪作為經濟動力,資本主義得到發展,從而推動世界步入近代,本單元幾節課的內容具有深刻的內在聯系。從單元之間的聯系來說,本單元上既從時序上上承中世紀的歐洲,也從發展上承接歐洲社會中孕育的歷史變革,下接第六單元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是資本主義產生與發展近代歷史篇章中的極其重要一環。【教學目標】1.通過閱讀教材,列舉進行早期殖民掠奪的國家及其掠奇殖民地的史實。(歷史解釋)2.通過識讀簡單的三角貿易路線圖,分析三角貿易對非洲、美洲和歐洲產生的影響,理解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性和戲酷性。(時空觀念、唯物史觀)3.通過閱讀史料,辯證分析早期殖民掠奪對歐洲、殖民地及世養產生的影響,進而全面認識資本主義的進步性與貪夢性并存的本質,樹立批判殖民主義的正義感和社會貴任感,培養關心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精神。(史料證實、唯物史觀、家國情懷)【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三角貿易”【教學難點】早期殖民掠奪的影響【學情分析】1.學生知識基礎:通過對前面幾課的學習,知道了隨著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需要開辟新的貿易市場,掠奪原料。在此背景下對外殖民掠奪,通過課外書、《大國崛起》等影視資料的涉獵,學生對本課內容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高。2.學生認知特點:九年級學生對歷史學習已具備一定的理性認知和價值判斷,根據學生現有的認知及學習能力,授課時可以采用表格歸納、動手繪制“三角貿易”示意圖、史料分析法等方式突破本課的重難點。【教學過程】【導入新課】PPT展示: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本課——《第16課 早期殖民掠奪》。(設計意圖: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系,導入新課,溫故知新,符合認知規律。)【講授新課】自主學習·問題引領(設計意圖:整合教材,捋清思路,問題引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講授新課 目標導學一、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掠奪 觀看視頻,了解早期殖民掠奪的史事,思考下列問題: 【問題探究1】依據材料,探究早期殖民掠奪的原因? 【問題探究2】早期的殖民國家為什么是葡萄牙、西班牙?1.概念釋義 ①殖民是指強國向它所征服的地區移民,并掠奪原當地人民的利益。現指資本主義國家把經濟政治勢力擴張到不發達的國家或地區,掠奪和奴役當地的人民。將其變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政策。 ②殖民主義是資本主義強國對力量弱小的國家或地區進行壓迫、統治、奴役和剝削的政策。殖民主要表現是向海外移民,海盜式搶劫,奴隸販賣,資本輸出,商品傾銷,原料掠奪等。 ③資本原始積累時期,采取赤裸裸的暴力手段發展資本主義,如武裝占領、海外移民、海盜式的掠奪、欺詐性的貿易、血腥的奴隸買賣等。本課所指“早期”,特指西方的資本原始積累時期。 【問題探究1】依據材料,探究早期殖民掠奪的原因? 2.早期殖民掠奪的背景 材料1:中世紀晚期,西歐商品經濟空前繁榮,需要拓展市場,推銷產品,尋找原料。 材料2:黃金是驅使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黃金是白人剛踏上一個新發現的海岸時所要的第一件東西。 ——恩格斯 PPT:新航路開辟由葡萄牙和西班牙發動 新航路開辟后,歐洲人便開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奪。 3.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重點范圍和方式手段。 葡萄牙 師展示葡萄牙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圖:閱讀圖文結合課文內容,分析歸納葡萄牙在哪些地方通過什么方式進行殖民? (2)西班牙 師出示圖文:閱讀圖文,說說西班牙在美洲殖民的方式。 從1521—1600年,西班牙從美洲掠走的黃金為20萬多公斤,白銀為1800萬公斤。16世紀末,世界金銀總產量中有83%歸西班牙所有。 ——李其榮《世界通史》 知識性總結: 史實集合: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活動(填寫下列表格) 歸納對比加深記憶: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填寫表格 國家殖民范圍方式師生共同完成: 【問題探究2】早期的殖民國家為什么是葡萄牙、西班牙? 4.葡萄牙與西班牙的衰落 西、葡從殖民活動中獲得了大量財富,卻為何很快衰落下去? 材料1:黃金是驅使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黃金是白人剛踏上一個新發現的海岸時所要的第一件東西。 ——恩格斯 材料2:商人一旦富有,所渴望的是取得地產,購買貴族頭銜,借以分享貴族的特權,對投資工業則望而卻步。 ——《世界近代史編》 材料3: 【教學過渡】:在西班牙、葡萄牙強盛之際,大西洋沿岸的一個島國也逐漸崛起......國土面積只有24萬多平方公里,大小僅相當于中國的一個中等省份。17世紀末人口只有600萬,可謂“小國寡民”。但在18世紀下半葉,它卻一躍成為世界殖民大帝國,它是如何崛起的? 目標導學二、英國的殖民擴張 觀看視頻,了解英國殖民擴張的史實,思考下列問題 【問題探究3】英國殖民擴張有哪些優勢? 【問題探究4】為何說三角貿易體現資本原始積累的血腥性? 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世界。 ——羅馬哲學家西塞羅 地理位置:英國處于大西洋沿岸,海上貿易航道的要沖。 新航路的開辟,使得經濟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到大西洋沿岸;16世紀以后,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位于大西洋沿岸,海上貿易航道要沖的英國,手工業迅速發展,促使英國急需開拓海外市場。而它最大的阻力在于當時的海上霸主——西班牙。 【問題探究3】英國殖民擴張有哪些優勢? 1.背景 師:出示相關圖文材料,要求學生閱讀材料和課文,找出英國殖民擴張的背景:根據地圖英國的位置和課文內容,說說英國進行殖民擴張的背景有哪些? 材料:在16~17世紀,英國至少有1/5的人口靠毛紡織業過活,毛織品占了英國出口額的 1/3。 材料:1588年,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派150艘戰艦侵略英國,德雷克率英國海軍,靠暴風雨的幫助,打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 西班牙的海上霸權從此衰落。 材料: 2.方式 師:出示北美種植園生產圖和相關史實,提示:讀圖,從圖中發現英國進行殖民擴張的方式的信息并提示主要有兩種方式。 (1)17世紀,英國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大種植園),生產英國工業所需要的棉花、煙草、藍靛、糖等原材料。 【問題探究4】為何說三角貿易體現資本原始積累的血腥性? (2)三角貿易 師出示相關史事材料:除了奪取海上霸主地位和在北美建立大種植園作為原材料基地,英國的殖民方式還有什么?請閱讀相關史事,找出英國殖民者為什么采取這一方式?具體是怎樣實施的?有何影響? 相關史事: 由于西班牙殖民者對印第安人的殘酷壓榨和殺戮,以及致命的傳染病,殖民地內的印第安人幾乎滅絕,致使美洲勞動力極度匱乏。為此,西班牙人從非洲販運大批黑人到美洲做奴隸,開始了黑奴貿易。千千萬萬的黑人或在長途跋涉中死于炎炎烈日之下;或在陰暗、狹窄、惡臭的船艙里死于瘟疫;或因船上的糧食、淡水不足而被活活地拋入大海,葬身魚腹。 師播放視頻:通過視頻內容獲取三角貿易三條路線的貿易商品,并在你的草稿紙上畫一個等邊三角形并在三條邊上標注路線及貿易的商品。 師:即時鞏固三角貿易這一知識點。 根據提示復述三角膠貿易的過程,并完成圖示內容: A: 。 B: 。 C: 。 點撥:黑奴貿易最先是葡萄牙 17世紀中葉起英國成為最大的黑奴販子 3.英國殖民擴張的結果: 師階段知識性總結圖示英國殖民過程: 種植園和黑奴貿易為英國帶來了巨額利潤 師延伸:歐洲人得到巨額利潤,創造了豐富的資本主義原始資本積累。非洲和美洲,能得到什么? 【知識拓展】三角貿易盛行后的非洲非洲到處在流血……過去住著人的村落現在變成一片廢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種田地的人們到哪里去了呢?他們被捉去當奴隸,或者在捕捉奴隸者到來時逃走了。那些僥幸逃走的人們,不得不從生機盎然的農業區,遷居人跡罕至,野獸出沒的深山老林,重過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 ——艾周昌等《早期殖民主義侵略史》 4.罪惡的“三角貿易”(評價三角貿易) 根據圖文,分析“三角貿易” 對歐洲、非洲和美洲分別產生的影響。 材料:一個個黑奴的軀體就是一塊塊磚,無數黑奴的血肉就是無數的鋼筋水泥,極度繁榮的歐 美城市倫敦、阿姆斯特丹、馬德里、紐約等,都是靠這些磚塊一層層壘起來、靠這些鋼筋水泥一點點澆灌而成的。 材料:資本來到這個世界,從頭到腳,每一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 ——馬克思 師引導歸納得出結論: 對非洲:使非洲喪失了近億的精壯勞動力 ,造成了非洲的貧窮與落后; 對美洲:充足的勞動力促進了美洲經濟的發展 對歐洲:實現資本的原始積累,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知識拓展】東印度公司 17~19世紀中期英國對東方(主要是對印度和中國)進行商業壟斷貿易和殖民擴張的組織。全稱對東印度群島貿易的英國商人聯合公司。總部設在倫敦。 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由倫敦一群冒險家和商人組成,逐漸發展成為擁有軍隊、軍艦,以及在印度具有宣戰、媾和等特權的集政治、商業和軍事為一體的強權組織。 目標導學三、荷、法、英殖民爭霸 觀看視頻,了解新航路開辟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問題探究5】根據材料,結合視頻,探究英國在爭霸戰爭中獲勝的原因? 【問題探究6】根據材料,探究早期殖民掠奪產生哪些影響? 1.荷蘭 師出示殖民荷蘭殖民擴張圖:根據荷蘭的地理位置和圖例感知荷蘭殖民的背景和范圍。 并解釋:海上馬車夫就是海洋貿易中扮演主要角色。 2.法國 師出示法國殖民擴張圖:根據圖例感知法國的殖民范圍。 師過渡銜接:西歐國家先后加入如殖民行列進行殖民擴張,但他們他們不是和平相處而是大魚吃小魚的爭戰,怎么爭,結果如何? 【問題探究5】根據材料,結合視頻,探究英國在爭霸戰爭中獲勝的原因? 3.殖民爭霸 閱讀課文、材料:找出殖民爭霸的原因、主要國家、過程、結果。用圖示加深理解: 19世紀中期一位英國經濟學家說:“北美和俄國的平原是我們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羅的海是我們的林區,澳大利亞有我們的牧羊場,秘魯送來白銀,南淝河挨打利亞的黃金流向倫敦,印度人和中國人為我們種植茶葉,我們的咖啡、甘蔗和香料遍布東印度群島,我們的棉花長期以來栽培在美國南部,現已擴展到地球每個溫暖的地區。 ——英國經濟學家杰文斯(1865年) 【問題探究6】根據材料,探究早期殖民掠奪產生哪些影響? 4.早期殖民擴張的影響: 師出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拓展圖及馬克思對早期殖民擴張的論述材料:閱讀圖文,結合課文內容分析早期殖民擴張的影響。 “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都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 ——馬克思《資本論》 師提示分層 殖民國家:客觀上有助于歐洲殖民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 (2)世界:有助于世界市場逐漸形成。 (3)殖民地: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歐洲文化傳到殖民地,對殖民地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觀看視頻,思考問題。 明白早期殖民和新航路開辟的國家都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再從探尋新航路得到的達到的目的繼續完成他們已經看到的曙光歸納出背景。 學生閱讀交流,并在老師提示下進行筆記標識。 原因1:西歐商品經濟空前繁榮,需要市場、原料。(根本原因) 原因2: 新航路的開辟,打開了歐洲人的眼界。 學生閱讀圖文結合課文內容歸納:課本葡萄牙: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些殖民據點與商站,從而控制了從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并以殖民據點為基地在當地進行劫掠式的貿易。 西班牙:西班牙憑借無敵艦隊,在美洲建立起一個殖民大帝國。還使用武力強迫印第安人無償開采金銀礦,還在當地開發種植園,強迫印第安人和黑人作為奴隸在種植園里勞作。 大西洋沿岸有利于海外貿易; 領先西歐的造航技術; 商品經濟的空前繁榮; 開拓市場原料的需求; 國家王室的大力支持; 最早投入新航路開辟; 最早開啟地理大發現; 最早走上殖民掠奪路。 葡萄牙、西班牙掠奪的財富被揮霍、浪費,未能轉化為資本原始積累。 學生讀圖和課文內容歸納并做筆記標識:(1)(1)新航路的開辟以后,位于海上貿易航道要沖的英國,手工業迅速發展,促使英國急需開拓海外市場。(2)新航路的開辟以后,位于海上貿易航道要沖的英國,只有打破西班牙的海上霸權才能向外發展。 (2)1588年,英國海軍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英國逐漸成為海上霸主。 (3)政治上:17世紀,英國完成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學生結合圖文材料閱讀課本歸納并筆記標識:(2)17世紀,英國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大種植園),生產英國工業所需要的棉花、煙草、藍靛、糖等原材料。 學生閱讀相關史事,結合課文內容分析歸納: 目的(原因):英國為了獲取更大的利潤,英國殖民者也從事販賣非洲黑奴的活動。 觀看視頻并利用三角形的三邊按順序標畫出程、中程、歸程三個環節相扣的貿易過程。感知三角貿易的基本過程,認識三角貿易的殘酷性。 通過圖文分析歸納結果。 通過思考分析,明白歐洲通過三角貿易積累了財富,從非洲損失人口的材料中得知非洲損失勞動力,再從圖中黑奴賣到美洲得知非洲損失的勞動力到了美洲,開發了美洲,圖中歐洲人從美洲得到金銀明白美洲造成了財富損失。 學生通過讀圖和閱讀課本歸納:荷蘭是“海上馬車夫”:入侵爪哇島;奪取馬六甲和錫蘭等并進行筆記標識 讀圖明白法國加入殖民爭奪行列,先后也在北美洲、非洲和亞洲建立了法屬殖民地。 觀看視頻結合課文正文,明白爭霸目的(原因):爭奪美洲、非洲和亞洲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場。 過程:從17世紀下半葉起,英國與荷蘭、法國發生了一系列戰爭,成為“日不落帝國”。 學生相互交流合作完成,理解歸納總結,分三層標識并朗讀早期殖民擴張的影響。 明白殖民的含義,理解中非關系并非殖民與被殖民的關系。 培養學生的閱讀推理和史實聯系學習習慣。 培養學會充分利用課文內容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唯物史觀核心素養 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層面,讓學生增加直觀印象 表格填寫培養學生更直觀地理解知識之間的對比。 提高學生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培養時空觀念核心素養。 培養學生分析材料、提煉信息和語言組織能力以及唯物史觀核心素養。 從感官認識英國的殖民大種植園,畫簡圖鍛煉動手能力同時加強了理解和記憶,培養唯物史觀和歷史解釋核心素養。 直觀認識加深印象 增強學生形象記憶和歷史知識通俗化學習的能力,培養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和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 豐富課外知識,提升對史實的理解,培養史料實證和時空觀念的核心素養。 把課文前后只是聯系,系統把握爭霸過程同時圖示過程更直觀簡化,增強讀圖識圖能力。 增強閱讀歷史地圖和使用地圖進行學習和記憶史實的能力,培養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和唯物史觀的核心素養。 豐富課外知識,與導課相呼應,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核心素養。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了解了在葡萄牙、西班牙之后,17世紀歐洲興起的殖民國家。它們在激烈的殖民擴張過程中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最終英國打敗其他的對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殖民主義的歷史實際上就是一部充滿卑鄙貪欲和野蠻暴行的歷史,但是它的出現有助于歐洲殖民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有助于世界市場的形成。 學生隨著知識結構圖一一回憶本課知識。 總結歸納,促使知識內化。課堂鞏固 1.(2023年江蘇揚州)劉宗緒在《世界近代史》中寫道:“它是17世紀的‘海上馬車夫’,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商船隊,掌握著各國商品運輸中的很大一部分。”“它”是( ) A.西班牙 B.英國 C.荷蘭 D.法國 【答案】C 2.(2023年四川涼山)從17世紀下半葉起,與荷蘭、法國發生了一系列戰爭,憑借強大的實力最終戰勝了荷蘭和法國,在世界各地奪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詡為“日不落帝國”的國家是( ) A.葡萄牙 B.英國 C.西班牙 D.美國 【答案】B 3.(2023年黑龍江綏化)以販賣黑奴為中心,航程的路線呈三角形的貿易被稱為( ) A.“三角貿易” B.鴉片貿易 C.倒幕運動 D.華夫脫運動 【答案】A 4.(2023年遼寧撫順)在三百多年的“三角貿易”中,喪失了近1億人口的地區是( ) A.美洲 B.歐洲 C.非洲 D.亞洲 【答案】C 學生自我檢測 檢驗課堂效果【板書設計】【素養提升】三角貿易的過程:英國商船從英國各地的港口出發,將火器、機械制品和酒等物品運往非洲傾銷;在非洲擄獲黑奴,運往西印度群島和美洲殖民地,賣給當地的種植園主;再購進殖民地盛產的蔗糖、煙草等產品返回英國。這個航程的路線呈三角形,故這個以販賣黑奴為中心的貿易被稱為“三角貿易”。【教學反思】本節課我從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出發,秉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根據學生學情特點,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歷史教學活動。結合單元主題及歷史發展階段特點,創設情境,以問題為引導,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探究,幫助學生逐步把握歷史發展線索及發展特征。組織各種課堂活動,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主動參與歷史學習并逐步提升核心素養。【家國情懷】(設計意圖:把古今中外的歷史與現實聯系起來,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培養唯物史觀與家國情懷等核心素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