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8課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教學設計《2022年歷史課程標準》要求:了解孫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動。本課是部編版八年級上冊教材第三單元第一課,共有兩個子目,即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同盟會與三民主義。孫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動,尤其是早期思想的轉變,即從“醫人”到“醫國”,促使他朝著民主革命的方向努力。孫中山的革命實踐包括:組建革命團體興中會,策劃反清起義,成立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以三民主義為指導思想,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統治,廢除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知道興中會、同盟會的時間、口號和影響,了解三民主義的內涵,初步養成歷史時序意識和歷史空間感。(唯物史觀、時空觀念)運用史料分析同盟會建立的背景,認識三民主義對歷史發展進程的作用。(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通過本課學習,感悟孫中山、黃興等愛國英雄,挽救民族危亡反對外來侵略的反抗斗爭精神。(歷史解釋、家國情懷)重點:中國同盟會成立的過程和作用,三民主義的提出。難點:三民主義的內涵和作用。八年級學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能夠自己通過閱讀、觀看影視作品等方式獨立地了解一些歷史事件的大致情況,但是僅局限于感性認識,缺乏理性認識。由于本課的內容在課程標準中既有識記層次的要求,又有運用層次的要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在了解孫中山早年革命活動的同時,深入分析同盟會政治綱領和三民主義之間的關系。【導入新課】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地以孫中山命名處達60之多,堪稱天下第一人(配以圖片),創設問題情境,導入本課。(設計意圖)通過史料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引出孫中山來進入本課。【整體感知】壹 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貳 同盟會與三民主義【解讀課標 明確目標 培育素養】【新課教學】【壹】 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人物掃描:介紹孫中山及其早年經歷(設計意圖)圖文史料展示,介紹孫中山,了解孫中山早年經歷,提高學生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問題探究1:閱讀史料,思考孫中山早年的人生規劃有什么改變?醫術救人所濟有限,其他慈善事業亦然。若夫最大權力者,無如政治。政治之勢力,可為大善,亦能為大善。吾國人民之艱苦,皆不良之政治為之。若救國救人,非鋤去惡劣政府不可。——陳少白《興中會革命史要》(設計意圖)通過研讀《興中會革命史要》,分析出孫中山早年的人生規劃棄醫從政,由醫人到醫國的轉變,學生研讀史料,獨立思考,完成歸納總結,提高學生分析閱讀歸納問題能力,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問題探究:問題探究:分析比較兩則材料,分析孫中山救國方法有何變化?材料一: 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此回事者,富強之大經,治國之大本也。……試觀日本一國,與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維新之政為日幾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觀……——孫中山《上李鴻章書》(1894年)材料二:革命為惟一法門。……我們必須傾覆滿洲政府,建設民國。革命成功之日……廢除專制,實行共和。——孫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戲院的演說》(1903年)(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材料,分組討論,分析出孫中山救國方法由改良到革命,進而接著拋出問題孫中山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歸納出廢專制、行共和、建民國,學生研讀史料,獨立思考,完成歸納總結,提高學生分析閱讀歸納問題能力,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問題探究:閱讀課文P40-43,說說孫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動有哪些?(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閱讀課本,總結歸納出孫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動,通過分析歸納,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的歷史核心素養。問題探究:閱讀課文P41,梳理興中會、廣州起義的相關內容1894年成立興中會 1895年領導廣州起義時間 時間地點 地點宗旨 人物口號 結果(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閱讀課本,總結歸納興中會、廣州起義相關內容,通過分析歸納,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的歷史核心素養。知識拓展:孫中山流亡生涯廣州起義失敗后,孫中山遭到清政府通緝,被香港當局驅逐出境從此,他斷發改裝,流亡海外,先后在日、美、英等國考察社會實際發展革命組織,為繼續革命作準備。(設計意圖)展示圖文史料,介紹廣州起義失敗后,孫中山流亡海外,進而總結出孫中山早期革命活動有①思想轉變②成立團體③發動起義④流亡海外,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的歷史核心素養。【貳】同盟會與三民主義問題探究:研讀史料,分析概括同盟會建立的背景?(設計意圖)研讀史料,學生分組討論,總結歸納出同盟會的背景有:①清政府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國內革命情緒高漲②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得到迅速傳播③各種革命團體紛紛成立,影響較大的是華興會、光復會,通過史料分析,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的歷史核心素養。問題探究:問題探究:結合教材P42-43,完成同盟會表格梳理中國同盟會時間地點政治綱領領導機關報性質意義(設計意圖)學生閱讀教材,梳理同盟會相關內容,從而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問題探究:問題探究:為什么孫中山能成為革命黨公認的領袖?孫逸仙者,近今談革命者之初祖,實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認……孫逸仙者,非一氏之私號,乃新中國新發現之名詞也。有孫逸仙,而中國始可為……——章士釗《孫逸仙·自序》(設計意圖)學生研讀史料,結合前面所學,分析出孫中山能成為革命黨公認的領袖:①孫中山早年從“醫人”轉向“醫國”,從要求改革到投身革命推翻清朝統治,成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②他在領導民族民主革命的偉大歷程中,創建革命團體,建立政黨,確立三民主義,發動武裝起義。這一系列活動,讓他成為革命黨公認的領袖,從而培養學生歷史解釋、唯物史觀的歷史核心素養。過渡: 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為三民主義。拓展延伸:三民主義與同盟會政治綱領的關系是什么?(設計意圖)學生四人一組,分組討論三民主義與同盟會政治綱領的關系以及同盟會綱領的局限性,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的歷史核心素養。同盟會后來的命運如何?同盟會與后來的國民黨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呢?同學們可以查閱資料,加以了解。壹 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貳 同盟會與三民主義本節課主要講述的是孫中山先生的早年革命事跡,要凸顯“三民主義”思想理論建立的進步性和曲折性。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圖片、列表等各種形式,讓學生明白事件發展的前后因果聯系,著重培養學生列表歸納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還有可以進一步提高的地方,增加歷史事件之間的前后聯系性、邏輯性,讓學生在理解中牢記歷史知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