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八音和鳴》單元作業設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八音和鳴》單元作業設計

資源簡介

音樂單元作業設計
一、單元信息
學 科 年 級 學 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
基本信息
音樂 七年級 第一學期 湘 版 《八音和鳴》
單元組織
方式 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
序 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
二胡獨奏《空山鳥語》
1 笛子獨奏《喜相逢》 第三單元第一課時
琵琶獨奏《陽春白雪》
課時信息
2 民樂合奏《歡欣的日子》 第三單元第二課時
二、單元分析
(一)課標要求
本章內容是湖南文藝出版社中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按照《義務教育
音樂課程標準》要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以下內容:
1、通過本學期第三單元器樂作品的欣賞學習,帶領學生去感受不同樂器獨特
的音色美、不同組合的形式美,使學生了解并掌握一些樂器的知識,能夠說出常見
民族樂器的名稱及其分組。
2、引導學生認真聆聽它們的獨奏或合奏作品,了解不同的樂器合奏形式,感
受器樂曲的韻味和魅力,獲得審美體驗,提高審美素養,對器樂作品產生濃厚的興
趣。
3、培養學生器樂作品感知欣賞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安靜地去聆聽器樂作曲,
4
能夠用恰當的語言描繪作品的音樂意境,愿意探索與樂器演奏相關的音樂文化知識,進而激發他們對音樂、對表演、對生活的發自內心的熱愛。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中國傳統民樂欣賞”系列單元之一,《八音和鳴》中的“八音”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樂器制作的八種原料﹣“金、石、絲、竹、土、革、匏、木”的總稱。后來,“八音”成為了中國傳統的民族樂器的指代,本單元中的“八音”則泛指中國的傳統民樂。
作為初中階段“中國傳統民樂欣賞”系列的第一部分,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通過繼續欣賞民樂獨奏和合奏作品,可以對小學階段所學的“民樂知識”進行復習鞏固。另一方面,也可以此為基礎,進一步了解“民族樂器的分組”,了解“民族管弦樂隊的編制”等。
《空山鳥語》是中國近代音樂家劉天華創作的二胡獨奏曲。其初稿寫于 1918 年,十年后才定稿。標題采自于唐王維詩“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寨》)。在此曲中,劉天華創造性地運用三弦拉戲式的模進手法,描繪了深山幽谷,百鳥嚶啼的優美意境,是一首極富形象性的作品。全曲共分五段。
《喜相逢》表現了親人依依惜別和別后重逢時報情景,音樂形象生動,具有深厚的鄉土氣息。樂曲結構為變奏曲式,分為四段。
《陽春白雪》優秀的琵琶古曲。以清新流暢的旋律,活潑輕快的節奏,描繪了冬去春來、萬物生輝的初春景象。全曲共七段。
(三)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民族管弦樂隊的編制及各組樂器的名稱、形制、音色特
點等,同時,通過欣賞《陽春白雪》《空山鳥語》《喜相逢》,對琵琶、二胡、笛
子的音色和表現力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讓學生通過精聽作品《歡欣的日子》來了解
合奏樂器、主奏樂器的音色特點,以及作品中音樂要素的運用來感受音樂作品所要
表達的情緒。大多數學生圖個熱鬧,而對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者知之甚少,學生
5
不知道音樂的美在哪,就很難激發學生欣賞音樂的情緒,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因此,
需要學生先熟悉旋律,再做欣賞,通過體驗感知,逐步探索,最終轉化為個性創作。
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
(一)單元學習目標
1、能夠認真聽賞民樂合奏曲《歡欣的日子》,以及獨奏曲《空山鳥語》
《喜相逢》《陽春白雪》等作品,體驗樂曲表現的不同情感與韻味。進一步熟悉并
記住民族樂隊的樂器分組及音色特點。
2、能分辨二胡、笛子、琵琶、古箏以及笙的音色。
3、記住并會哼唱《歡欣的日子》引子部分和第一部分主題。




空山鳥語
八音的含義
第一課時 喜相逢 2. 劉天華簡介
民樂獨奏 3. 二胡、笛子、琵琶
陽春白雪 4. 作品主題和意境 審美感知
審美探索
1. 樂器分組及常見組合形式 審美創造
第二課時 2. 作者與創作背景
歡欣的日子 3. 作品結構、主題、情緒
民樂合奏 4. 板胡、管子、笛子
用鼓譜伴奏
(二)單元作業目標
1、以教材內容所涉及的器樂作品為出發點,通過音樂實踐(民樂賞析推薦、
民樂知識小課堂、民樂現場表演等),拓展學生藝術能力,拓展音樂教學過程,為
學生拓展音樂學習空間,拓展廣闊的自主創新的音樂學習環境,進一步提高學生對
民樂內涵及表現形式的探索與思考。
2、通過課前、課中、課后認真去完成作業,深化音樂課堂知識,用不同形式
的表達將學習深化、物化,真正感受到民樂之美,音樂之美,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
6
鑒賞、表現能力,還能讓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各盡所能,可以展示自我,感受音樂學習的意義及快樂,為他們獲得藝術學習的愉悅與滿足,身心得到和諧發展。
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
本單元由三個板塊組成:“音樂知識”“欣賞”“活動與練習”。每個板塊都
是教學內容的必要組成,作業圍繞實現三個板塊構建設計,所以每一課時都設計了
相對應“導學作業”、“即時作業”、“拓展作業”,將板塊涉及的音樂知識整理
歸類、分層納入到作業之中。
(一)“導學作業”(音樂知識)
教材中的圖片,對“中國民族樂器的分組”和“民族管弦樂隊編制”等知識進行了直觀的呈現。由于學生在小學階段對圖片上的樂器都有了基本認識,因此本版塊以歸類和回顧為主,可以將這一部分的內容做為課堂教學內容的前置部分,設計
相關的作業即為“導學作業”,是本課時即將學習內容的鋪墊,由學生在課前預習中自行解決。
(二)即時作業(“欣賞”)
板塊選取了一個民樂合奏曲和三個獨奏曲。聽賞民樂合奏曲《歡欣的日子》意
在讓學生進一步加強對民族管弦樂隊音響的整體印象。中國民間音樂濃郁的泥土氣
息,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對中國民樂風格的審美感受。三首獨奏曲《空山鳥語》《喜
相逢》和《陽春白雪》的聽賞,旨在加深學生對二胡、笛子和琵琶三種民族樂器的
音色印象,幫助學生初步建立拉弦、吹管和彈撥三個樂器組的感性認識。這三首獨
奏曲的形、意、趣都是極“中國”、極傳統的。教材上的配畫、配詩亦無不與音樂
互相映照,彼此烘托,強烈地釋放出“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氣息,聽賞它們,亦
是一種文化的審美認知,可以緊密圍繞新課內容設計作業,即“即時作業”,隨堂
給予解決。
(三)拓展作業(“活動與練習”)
7
板塊集中了一些音樂的實踐訓練活動,是集原先音樂知識的積淀和新課后學習
成果開展實踐物化展示,還可以是與本單元內容相關的其它學科的融合的成果。展
示的方式、時間、人數都不限,給予學生最大的創新空間,以拓展學生綜合素養、
促進“五育”培養教育目的。做為課堂的延伸,是活動與練習,更是一種創造性實
踐,會產生一定意義且各不相同的隱性效果,圍繞實現這一目的而設計作業,統稱
為“拓展作業”。
1、民族器樂獨奏名曲的聆聽以及樂器音色的聽辨練習。其目的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鞏固。例如課后的二胡獨奏曲《賽馬》、笛子獨奏曲《揚鞭催馬運糧忙》、琵琶獨奏曲《瑤族舞曲》、古箏獨奏曲《戰臺風》和笙獨奏曲《鳳凰展翅》,也可以由學生推薦自己喜愛的、值得聆聽的經典之作。
2、有民族樂器演奏基礎的同學可以將樂器帶進教室,用現場演奏展示民樂主題旋律,讓其余同學們近距離感受民族樂器演奏之美,再結合演奏同學的介紹、親身示范,結合同學們的聆聽感受,得以更廣泛普及民樂知識。
3、課堂鑼鼓的演奏練習。我國的民間打擊樂,植根于民間鑼鼓,包含了豐富的節奏訓練因素。聲勢動作替代真實的鑼鼓饒鈸,使得打擊樂的課堂演奏實踐得以在全體學生中實施。此外,前面的個聽賞材料,除一個合奏外,其他分別涉及了拉弦、吹管、撥弦三個樂器組。“課堂鑼鼓”,正好填補了打擊樂器組的空白,使整個教學單元的知識結構更為完整。
分類 作業內容 設計目的 完成途徑 所需時間
導學作業 原先學過的知識 鞏固舊知 學生歸納回顧 3-5 分鐘
即時作業 課時教學內容 學習新知 師生配合 10-15 分鐘
拓展作業 教學內容的延伸 學科整合全面發展 學生自主探究 不限
五、課時作業
(一)第一課時:《空山鳥語》、《喜相逢》、《陽春白雪》
1、作業內容
8
1)導學作業(課前預習)
通過翻閱書籍、瀏覽網絡、查找資料、調查問詢等自己喜歡的方式,
①說出 3 件以上中國民族樂器的名稱。
②選擇某件樂器,去了解其代表曲目、演奏家、產生的年代、演變歷史、音色
特點等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時間要求:約 3-5 分鐘
評價設計
評價標準 水平 自評 互評 師評
準確說出 3 件以上樂器名稱 合格
準確說出 5 件以上樂器名稱 良好
準確說出 5 件以上樂器名稱并能簡介 優秀
2)即時作業(通過談話、提問、小組討論發言等方式開展)
①簡述作品名稱、演奏的樂器名稱及音樂家劉天華。
②能夠把握二胡、笛子、琵琶三件民族樂器的音色特征、演奏方式、代表作品。
③能夠聽辨、哼唱樂曲主題,說出樂曲的情緒及表達的意境。
時間要求:10-15 分鐘
評價設計
評價標準 水評 自評 互評 師評
基本把握課堂①②③部分知識點 合格
準確把握課堂①②③知識點 良好
準確全面把握課堂①②③知識點 優秀
3)拓展作業(課后延伸作業)
(根據自己的意愿,任選一項,提交作業形式為 MP4 視頻,附上自評等級)。
①我的介紹:選擇本單元或本單元以外的任意一首中國民樂作品或民族樂器做
音樂知識的拓展性探究介紹。從民族樂器的音響音色的感受及中國民族樂曲的風格
9
情緒角度出發,思考總結中國民族音樂之美。
②我的表達:有樂器演奏基礎的同學選擇任意樂曲主題或片斷演奏;其余同學練習課本上的鑼鼓節奏,嘗試為《陽春白雪》和《空山鳥語》的音樂主題編創伴奏節奏并為樂曲伴奏。
時間要求:不限
評價設計
自選項目 評價標準 水平 自評 互評 師評
表述內容正確。 合格
我的介紹
較全面、準確表述所涉及內容。 良好
能用流暢的語言,全面的、有感 優秀
情的表述所涉及內容。
演奏基本正確。 合格
我的表達
準確、完整演奏樂段。 良好
樂器或“鑼鼓”演奏富有表現力 優秀
評價說明:本課時導學作業、即時作業評價為優秀、良好、合格三個等級;拓展作業為優秀、良好兩個等級。
2、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
1)作業分析:
本課時作業設計分成三個部分,緊密圍繞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民
族音樂文化的興趣,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開始,以達到音樂基礎知識的累積和
音樂素養的提升為教育培養目的。
①導學作業即前置作業,以口頭表述或文字表達的形式呈現,強調學生以自主
性、探究性學習方式完成學習任務,達成學習目標。并通過口頭或書面表達等渠道
來分享自我認知的內容和收獲。
10
班導學作業反饋(供參考)
合格 5% 能說出的民族樂器名稱
良好 75% 導學作業
能說出樂器代表曲目
優秀 20%
分享收獲或提出問題
二胡 100% 笛子 80% 琵琶 90% 簫 76% 古箏 90% 古琴 66% 其它 總計 42%
二胡 68% 琵琶 28% 古箏 18% 其他總計 5%
古箏與古琴有什么區別?笛子與簫有什么區別?其他問題
可以看出,同學們對民樂有著較濃厚的興趣,但是除了知道民族樂器的名稱外,其它相關音樂知識儲備不足。
②即時作業即隨堂完成的作業,可以伴隨教學過程分段進行,也可以在課堂教
學內容結束后集中完成,作業可以以書面形式上交,也可以談話、提問、討論、抽
唱(奏)等方式現場完成。布置給每位學生的課堂作業可以一樣,也可以不一樣,
可以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做分層設計。
710 班即時作業反饋(供參考)
作品名、對應的演奏樂器 100%
劉天華簡介 100%
課堂知識點 準確辯聽、哼唱樂曲主題 88%
學生掌握比
三件樂器的演奏方式 、音色特點 92%
樂曲的情緒和表達的意境 80%
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同學掌握了本節課 80%以上的知識點,課堂學習效果還是不錯的,對掌握相對較低知識點的課堂教學可再做適當調整。
11
③拓展作業即課后延伸,是一種隱性的作業。強調個性、創造性,鼓勵學生展
開形式多樣的藝術實踐,鍛煉學生肢體協調等綜合能力及藝術表現力。學生可以單
獨完成,也可以組隊合作,可以表演表述展開,也可以作品創作方式呈現。
710 班拓展作業反饋(供參考)
我的介紹 良好 28%
占比 60% 優秀 32%
拓展作業
我的表達 良好 26%
占比 40% 優秀 14%
可以看出,同學們圍繞教學內容還是做了一定深度的探究,雖然層次不一,形
式各異,但這確是最珍貴,最值得肯定的。既拓展了音樂教學內容領域,又關注學
生的興趣、態度和需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將學生的發展視為課程的根本目標。
2)設計意圖:
①導學作業:通過對從前音樂知識的回顧、梳理,為學生進入新知識學習搭建
自然順暢地通道。通過對導學作業完成情況的分析,可以一定程度上了解學生對先
前知識的掌握程度,發生興趣或產生問題的地方。導學作業評價結果將會是教學內
容設計、教學方案實施的重要參考依據。目的即在于充分尊重學生的音樂感受,愛
護學生的音樂好奇心的同時,調動學生探索新知的興趣,讓學生自己體驗音樂學習
的快樂。
②即時作業:通過即時作業,可以引領學生全面且及時梳理本課時所涵蓋的知
識,清楚的看到學生對課堂每個知識點掌握的情況,進而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點的
印象。其目的在于及時得到反饋信息,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活動,及時改進工
作。所以課堂作業評價強調完成作業的速度,反饋答案的全面準確。
③拓展作業:目的在于根據學生自己的興趣,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去發散去延伸,
12
一方面擴充學生的知識與視野,另一方面培養學生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在理解鞏
固作曲相關的音樂理論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目的即提升學生音樂審美能力,激發學
生的創造意識,培養學生的表現能力及創新能力。通過作品相關文化介紹,增進與
祖國的情感,引導學生熱愛本民族音樂文化,樹立培養學生民族文化自信。
(二)第二課時:《歡欣的日子》
1、作業內容
1)導學作業(課前作業)
①通過翻閱書籍、瀏覽網絡、查找資料、調查問詢等自己喜歡的方式,說出中
國民族樂器的分類、常見的幾種民樂組合的形式和代表曲目等內容。
時間要求:約 3-5 分鐘
評價設計
評價標準 水平 自評 互評 師評
準確說出民族樂器分類及包含的樂器 合格
說出 3 種以上的民樂常見組合方式 良好
了解民樂組合的音樂特征、代表曲目 優秀
2)即時作業(課堂作業)
①簡述《歡欣的日子》作者及作品概況。
②知道作品的結構和主題旋律。
③準確聽辨、哼唱各樂段主題旋律,能說出它們所表達的音樂情緒。
時間要求:10-15 分鐘
評價設計
評價標準 水評 自評 互評 師評
基本把握課堂①②③部分知識點 合格
準確把握課堂①②③知識點 良好
準確全面把握課堂①②③知識點 優秀
13
3)拓展作業(課后延伸作業)
(根據自己的意愿,任選一項,并附上自評等級)。
①我的理解:搜集查找經典民族樂曲相關知識內容(作者、創作背景、演奏形
式、演奏樂器、作品結構、內容等),并結合自己的聽賞感受以書面形式提交。
②我的展示:從本單元所有作品中任選一首作品為背景音樂,配以適當的散文、
詩詞等文學作品有表情地朗誦。或以自己擅長的方式展示(如演奏、舞蹈、書畫等
各種藝術)作品,以 MP4 視頻的方式記錄并與同學相互交流。
評價設計
評價標準 水評 自評 互評 師評
積極主動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良好
音樂實踐活動體現較好的表現和創造 優秀
評價說明:本課時內容是在前一課時基礎上的拓展延伸,第二課時的作業相應做了
調整,由基礎知識的掌握鞏固變為自我能力的展示與提升,以音樂實踐活動為主,
不僅關注學生的音樂知識和技能,而且更為關注學生最終展示成果的藝術性、創作
性以及參與態度、合作意識等。本課時導學作業、即時作業評價為優秀、良好、合
格三個等級;拓展作業為優秀、良好兩個等級。
2、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
1)作業分析:
本課時作業設計分成三個部分,緊密圍繞本課時教學內容之外,引導學生積極
參與各種藝術實踐活動,把對本單元音樂的理解融入個人的生活世界,使它們成為
個性的表達方法,豐富其情感世界,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情趣,努力實現教學內容與
現實生活的融合統一,全面促進“人的發展”。
①導學作業:讓學生在了解民樂的基礎上,初步建立拉弦、吹管和彈拔三個樂
器組的感性認識,結合查找的資料和自己的理解對中國民族樂器做分類。
班導學作業反饋(供參考)
14
了解民族樂器分類 吹管 彈拔 拉弦 打擊
占比 100%
導學作業 了解民樂各類所包括 詳見課本 P24 頁
的具體樂器占比 80%
了解民樂常見組合形式及 絲竹樂 吹打樂 宮懸樂 民族管弦樂等
代表曲目占比 10% 《三六》《雨打芭蕉》《彩云追月》等
由此得知,同學通過導學作業對民族樂器的分類及具體包含的樂器做了預習,對民樂組合其它相關知識了解甚少。
②即時作業:通過本課時作品完整的賞析,讓學生感受民樂合奏的魅力,加深
對民族管弦樂隊音響的整體印象。在學生把握作品的結構、主題,感知音樂要素之
后,再用音樂語言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學會如何合作,感知合作的意義。
知道作者朱踐耳及作品演奏形式 100%
了解創作背景及作品情緒 100%
課堂知識點
學生掌握比
了解作品結構及哼唱各段主題 86%
能夠用鼓譜節奏為作品引子部分伴奏 80%
從作業中得知,對于音樂作品本身蘊藏的知識同學們掌握得比較好,但是在肢
體語言配合音樂上顯得不夠,調動肢體語言表現音樂節奏特點值得關注。
③拓展作業:從以整個單元內容為素材做全面延伸,讓學生用自己擅長的方式
去表達民樂作品意境之美。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允許學生選擇拓展作業的方向
及內容。拓展作業的評價從學生音樂表現能力、音樂文化視野、合作能力等方面綜
合評判。
15
我的理解 本單元作品 10% 良好 12%
占比 30% 其余作品 20% 優秀 18%
拓展作業
我的展示 器樂演奏 20% 良好 16%
詩歌朗誦 22%
占比 70% 優秀 54%
書畫作品 20%
2)設計意圖:
①導學作業:學生結合課本,自主尋找探索民族樂器分類的依據,激發學生主
動去發現、去了解更多優秀的民族音樂作品,探索民樂合奏的表演形式、音響效果
等問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挖掘每位學生的音樂學習潛能,最大限度地發
展每個人的音樂興趣與音樂愛好,令他們保持一種對音樂學習的積極心態和愉悅體
驗。
②即時作業:鞏固本課時知識要點,了解合奏樂器和主奏樂器的音色特點,以
及作品中音樂要素的運用來感受音樂作品所要表達的情緒。把握作品的音樂主題和
三段體的結構,引導學生感知民樂合奏的音樂魅力。理解音樂作品的意境,尋找適
合的素材進行創作。
③拓展作業:開拓視野,拓展思維,倡導音樂課程為生活而立,指導學生把音
樂融入到自己的生活當中去,使學生明白音樂也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有人愛好
樂器,有人愛好書法,有人喜歡跳舞,為學生搭建適合的舞臺,鼓勵他們勇敢展示
多年學習的成果,勇敢嘗試用音樂與詩歌、與舞蹈及與其它藝術門類之間的整合與
相融。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及審美能力,增強表現音樂的自信心,讓他們懂得堅
持的意義。引領學生主動走近民族音樂文化,激發學生探索民族音樂文化的興趣,
進而熱愛本民族文化,樹立學生民族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樹立民族文化自信。讓
學生結合自己所長,發掘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學會自主學習,激發他們繼續鉆研的
動力。
16
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
(一)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
以班級為單位組織“民樂鑒賞會”主題音樂活動。它強調參與,強調參與、活動、探究、實踐,將本單元所學、所感、所悟通過自己的創造,例如演奏、舞蹈、歌曲、介紹等形式達到單元質量檢測的目的。活動形式靈活豐富,合奏、獨奏,穿插樂器知識的介紹、互動問答等多種形式。增強學生對民族音樂的感受體驗,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探索興趣與熱愛之情,作業內容形式的多元化和評價方式方法的多元化,才符合人的自身發展特點和規律。
1、我的演奏:老師參與或做指導,將適合的民族樂器進行整合編排。一是可以呈現出民族樂器演奏更多不同的表演形式,二是讓學生在相互配合中加深樂器世界多角度的把握與熱愛。
2、我的傳播:為演奏的作品做相關音樂知識的介紹,還可以將某些樂器做對比賞析,例如古琴與古箏、阮與琵琶等。
3、我的創作:在民樂演奏的同時,嘗試朗誦、書法、繪畫、舞蹈或其它形式的藝術創作。
4、我的感受:民樂賞鑒會結束后,寫一份活動感受在班級分享。可以是對某一節目的評價,也可以是自己參與現場活動的感受與收獲,現場活動表現力加上活動后的分享一并納入單元質量檢測內容。
(二)單元質量檢測作業物化成果展示
1、課堂上的展示,讓同學們不僅近距離的看到、聽到、摸到這些民族樂
器,對民族樂器的構造有了更清晰地了解。還可以在身邊同學的指導下試著讓
它們發出聲音。同學們對此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將課本的內容活生生地展現在
他們的眼前,現加上同學近距離的表演,令他們為中國民族樂器造型、音色之
美而贊嘆不已。
17
18
2、在各班展示的基礎上,重新排練組合,推上學校大舞臺。將本單元學習內容擴展、深化。在老師的排練指導下,同學們用高水平的現場表演讓更多的師生感受中國民樂之美。
19
獨奏、合奏,讓更多的同學感受到音樂不同形式的美。
20
“箏琴”對話,讓兩件古老的民族樂器與同學們做面對面的交流;
3、“我的傳播”里提煉的介紹詞:
(音樂作品介紹, 知識滲透與無形,背景舞美設計,彰顯學生動手能力。)
節目一 古箏、葫蘆絲合奏《云之南》
同學 1:古箏是我國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音域寬廣,音色古樸典雅。
同學 2:葫蘆絲,又稱“葫蘆簫”,是云南少數民族樂器,其音色獨特淳樸,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欣賞古箏、葫蘆絲合奏《云之南》。
節目二 《賽馬》吳珊
同學 2:《賽馬》是黃海懷先生創作的一首二胡獨奏曲,樂曲氣勢磅礴、旋律奔放,通過運用快弓、跳弓,撥弦、顫音技巧的運用,在我們面前展現了一幅生動熱烈的賽馬場面。
同學 1:有請吳珊同學為我們帶來二胡獨奏《賽馬》。
節目三 古箏獨奏《打虎上山》 楊旖涵
同學 1:《打虎上山》改編自代京劇樣板戲《智取威虎山》,樂曲描繪了解放軍英雄穿越林海、跨雪原,不畏艱難攀登威虎山的情景。全曲氣勢磅礴、節奏鮮明,淋漓盡致地反映了偵察員楊子榮大智大勇的英雄形象。
同學 2:有請楊旖涵同學為我們帶來古箏獨奏《打虎上山》。
21
同學 1:欣賞完彈拔樂器古箏《打虎上山》,緊接而來的是另一件和古箏十分相似的彈拔樂器——古琴。你知道,古琴和古箏有什么區別呢?
同學 2:古琴和古箏的區別,首先在外形上,古箏的通用箏是 21 根弦,而古琴一直保留了 7 弦琴的這種特點,古琴因此也叫 7 弦琴,這是一點不同。還有一個古箏有雁柱,像大雁長的形狀,而古琴沒有。并且由于琴體比較寬大,所以發音相對來說比較洪亮,表現力更豐富一些。
同學 1:古琴是中國古代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是中國最早的彈弦樂器。其特色在于一弦多音,音域寬達四個八度,音色含蓄而深沉,古樸而典雅,富有內涵。是漢文化中的瑰寶,也是文人眼中的高雅藝術的代表,我們在學習中國音樂過程中,都必須了解一點古琴文化。
同學 2:雖然古箏和古琴感覺十分相似,但是它們各有不同,獨具特色。接下來有請楊旖涵同學和唐一萌同學為我們展示古箏和古琴的音色。
節目四 古琴獨奏《瀟湘水云》唐一萌
同學 1 :讓我們屏氣凝神,共同聆聽唐一萌同學為我們帶來的古琴曲《瀟湘水云》。
節目五 葫蘆絲獨奏《金色的孔雀》敖志程
同學 2:葫蘆絲又稱“葫蘆簫”,是云南少數民族樂器 ,音樂獨特淳樸,形狀與構造別具一格,由一個完整的天然葫蘆、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屬簧片做成,外觀樸實、精致。
同學 1:《金色的孔雀》是于天佑先生于 1976 年創作并親自演奏的一首葫蘆絲曲,通過對孔雀的描寫,刻畫了傣族人民熱愛自己的民族、熱愛生活的情景。有請敖志程同學為我們帶來葫蘆絲獨奏《金色的孔雀》。
節目六 竹笛表演《帕米爾的春天》
同學 2:《帕米爾的春天》是著名笛子演奏家李大同根據塔吉克族民歌《美麗的塔什庫爾干》主旋律創作而成的。樂曲歡快跳躍頗具歌唱性和舞蹈性,描繪了帕米爾高原壯麗的風光,表達了塔吉克族人民淳樸豪放的性格,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塔吉克族人民載歌載舞的歡樂場景。同學 1:讓我們隨著凌麟同學,傾聽他帶來的竹笛表演《帕米爾的春天》,前往草原,與塔吉克族人民一起共舞。
節目七 琵琶獨奏《十面埋伏》
同學 1:《十面埋伏》又名《淮陰平楚》,是以楚漢相爭的歷史為題材而創作的琵琶獨奏曲,樂曲整體可分為三部分,由十三段帶有小標題的段落構成。描繪了激烈的戰爭場面。
22
同學 2:琵琶,中國傳統彈拔樂器,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音箱呈半梨形,頸與面板上設有以確定音位的“相”與“品”。豎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彈奏,是重要的民族樂器。
4、作業總結:
本次音樂作業以現場表演活動的形式呈現,從班級報名甄選、作品組合排練、燈光舞臺音響、PPT 制作、音樂作品的介紹,都交由學生無論從報名人數、表演水平還是最終呈現的效果,都遠遠超越了預期,同學們用一個個高質量的節目,抒發了廣大師生熱愛藝術的生活情趣;音樂會欣賞中的鴉雀無聲與結束后的掌聲雷動,體現了在場師生良好的藝術品味與修養。
參與展示的民族器樂除了有二胡、古箏、竹笛、葫蘆絲等傳統器樂,還出現了古琴,同學們嫻熟的技法使這一古老樂器散發出迷人的韻味。精彩紛呈。同學們基本功扎實,絕大多數的都取得九級以上等級證書。
古箏合奏《云之南》拉開了整個音樂會的序幕。十四架古箏三個聲部的演奏,加上兩把葫蘆絲,悠揚婉轉,展現了《云之南》的美景,瞬間營造出高雅的音樂氛圍。古箏、古琴、竹笛次第登場,同學們精湛的表演為觀眾打開一幅幅美麗的音樂畫卷。凌麟同學帶來的竹笛表演《帕米爾的夏天》,行云流水,一氣呵成。楊旖涵與唐一萌展開的“箏琴”對話,將古箏與古琴的風采淋漓盡致地展示,讓聽眾沉醉在古老民族樂器的魅力之中。整場演奏會清晰、準確、流暢,同學們都能正確表達樂曲的思想感情,也能準確把握樂曲的風格特點,有極強的音樂感染力。坐在臺下的同學們對這樣表現形式給予了充分的配合和高度的肯定,此次演奏會在全校師生之間引發熱烈的討論,久久回蕩在校園。
本單元音樂質量檢測作業為同學們提供了展現自我的大舞臺,是對本單元學習的高度升華。作業展示體現了學生高水平的演奏技巧,學生采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參與到音樂活動實踐中,表達對音樂各自不同的體驗與理解,是符合音樂教學理念的。既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又培養了學生探索音樂的情趣,更是重視學生素質教育顯現的成果和強有力的證明!
23
附:
民樂鑒賞會節目單

號 節 目 名 稱 表 演 者
古箏、葫蘆絲合奏《云之 (古箏)李婧文、陳雅雯、文藝、趙欣宇、汪喆
1 南》 研、王涵、楊旖涵、蔡詠洛、吳語歡、陳藝嘉、
湯淑雅、竇樂橙、洪晨曦、吳若涵(葫蘆絲)敖
志程、胡家銘
2 二胡獨奏《賽馬》 吳珊
3 古箏獨奏《打虎上山》 楊旖涵
4 古琴獨奏《瀟湘水云》 唐一萌
5 葫蘆絲獨奏《金色的孔雀》 敖志程
6 竹笛表演《帕米爾的春天》 凌麟
7 琵琶獨奏《十面埋伏》 王雅琳
2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绵竹市| 红原县| 东方市| 江西省| 五寨县| 绥江县| 平乡县| 福建省| 阳新县| 长垣县| 大同县| 突泉县| 江孜县| 无为县| 新巴尔虎左旗| 黄陵县| 新建县| 五河县| 阜城县| 洱源县| 和林格尔县| 府谷县| 怀远县| 芦山县| 沙雅县| 甘肃省| 黎城县| 遂昌县| 苏尼特右旗| 姜堰市| 乌兰浩特市| 瓦房店市| 五大连池市| 昆山市| 深泽县| 太康县| 罗平县| 丰台区| 乐亭县| 天津市| 铁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