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單元信息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基本信息音樂 七年級 第二學期 人音版 《天山之音》單元 自然單元 □ 重組單元組織方式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1 學唱歌曲 第三單元第一課時《青春舞曲》課時信息 聆聽《我的金色阿勒泰》2 第三單元第二課時《在那銀色月光下》《賽乃姆》3 欣賞、創編 第三單元第三課時《陽光照耀塔什庫爾干》二、單元分析(一)課標要求本章內容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初中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按照《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 版)的要求,教學中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以下內容:1、能夠用輕快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青春舞曲》及《我的金色阿勒泰》、《在那銀色的月光下》等幾個主要歌、樂曲的主題。2、了解新疆少數民族音樂典型的音樂風格、節奏和其演奏樂器的特點,了解新疆維吾爾族十二木卡姆。3、參與音樂創編活動,體會新疆少數民族音樂載歌載舞的音樂形式和風格。4、了解新疆少數民族民歌的創作源于民眾的生產、生活,是我國民歌寶庫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并有傳承的責任意識。(二)教材分析本單元內容是繼七年級上冊《草原牧歌》單元介紹蒙古族民間音樂、特別是長調音樂之后,集中介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音樂文化。新疆少數民族音樂歷史悠久、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本單元著重介紹維吾爾族歌曲《青春舞曲》、哈薩克族歌曲《我的金色阿拉泰》、塔塔爾族民歌《在那銀色的月光下》。歌曲體裁豐富,風格多樣,說唱結合是新疆音樂的特色,并能使學生了解到冬不拉、庫木孜、小提琴等多種樂器的音色,加深對新疆音樂的了解并參與音樂實踐創造活動,從而對新疆音樂產生興趣。《青春舞曲》是由作曲家王洛賓搜集編創的一首維吾爾族民間歌曲。它不僅短小精悍,而且具有激人奮進的哲學思想,因而深得中外人民的歡心與喜愛。再者,作曲家王洛賓也是深受廣大中學生和青年人喜愛的“西部歌王”,在教學中能激起學生們的高度興致。維吾爾族音樂中具有重要文化藝術藝術價值和廣泛影響的是新疆的十二木卡姆,十二木卡姆是集歌、舞、樂為一體的大型綜合藝術形式,具有抒情性和敘事性相結合的特點,其中蘊涵著豐富的維吾爾族舞蹈和舞蹈音樂元素,而《賽乃姆》則是十二木卡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同時它又具有相當明顯的獨立性。本單元所選《賽乃姆》的這段音樂粗曠熱情、歡快跳躍,是十二木卡姆中頗具代表性的一個選段,聆聽這首歌舞曲,旨在引導學生對這種傳統大曲能夠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冬不拉是哈薩克族人民的代表性民族樂器,冬不拉彈唱是哈薩克音樂中的一個重要曲種,而《我的金色阿勒泰》則是其中頗具影響力的一首歌曲。這首歌的歌詞富有詩意,旋律熱情奔放,學生不僅可以欣賞,還可以即興編創歌詞,以自制彈撥樂器參與演唱,感受哈薩克彈唱歌曲的風格和魅力。獨唱《在那銀色的月光下》是一首塔塔爾族民歌,由作曲家王洛賓配歌,屬于塔塔爾族民歌中的抒情歌曲之類,歌曲優美宛轉、抒情動聽,具有鮮明的塔塔爾民族風格,也頗有一些中亞西亞音樂的特點。由陳鋼編曲的小提琴獨奏曲《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運用了塔吉克族的民間音樂素材,尤其是其獨特的塔吉克調式及變化多端的節拍與節奏,如:民歌及舞蹈音樂中多使用八七拍,這種節拍兼具三拍、二拍混合性的特點。它既有跳躍性,又有穩定性,充分地表現了生活在塔什庫爾干人民的幸福生活,從而使這首樂曲具有濃郁的塔吉克民族風情及特色。又因為這首樂曲使用了小提琴、鋼琴及西洋音樂的一些創作方法,又使這首樂曲的現代感特別鮮明,堪稱是一首內容豐富、音樂優美動聽的佳作。本單元所選曲目,體裁豐富、風格多樣。它不僅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冬不拉、庫木孜、小提琴等多種樂器的音色;也能使學生認識和了解彈唱、木卡姆、賽乃姆等多種音樂藝術的體裁;還能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獨唱、獨奏、齊唱、歌舞等表演形式的認識;更能加深對維吾爾、哈薩克、塔塔爾、塔吉克等少數民族音樂風格的認識和理解。因此,通過演唱、欣賞、音樂知識的學習以及音樂實踐創造活動的參與,促使學生獲得新疆少數民族音樂的知識技能,感受、體驗其音樂情感及風格特點;認識和了解新疆的自然環境、地理知識和風土人情,增進他們對新疆地區音樂藝術的認識,并對新疆少數民族的音樂感興趣,進而加深對新疆少數民族音樂的認識和理解,從而實現本單元音樂教育的審美目標。(三)學情分析由于我所教授的學校地處農村地區,學生接受音樂方面系統學習的機會很少,所以音樂知識和技能基礎薄弱,經過一個學期的加強學習,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快速的唱出旋律,對于音樂要素有了基本的了解,也可以試著用正確的發聲方法演唱歌曲。但對于音樂技能和音樂知識內容掌握的不夠,所以深入分析和表現音樂的能力還略顯不足。本單元在繼上冊課本蒙古族音樂的基礎上,通過演唱、聆聽、創編等方式進一步了解我國多元的音樂文化。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一)單元學習目標1、學唱《青春舞曲》。能用“急吸緩呼”的歌唱方法,以輕快而富有彈性、活潑而富有朝氣的情緒背唱歌曲,并能用維吾爾族音樂的典型節奏為歌曲伴奏;在學唱《青春舞曲》的基礎上,加深對作曲家王洛賓的認識和了解。2、通過學唱、聆聽和參與體驗,了解新疆音樂的風格和特點,學會對音樂要素的分析方法。3、聆聽《我的金色阿勒泰》、《賽乃姆》及《在那銀色的月光下》,體驗新疆少數民族民歌的主要特點,感受其獨特的民族風格和地域風格;結合聆聽《在那銀色的月光》下,學習“三段體”音樂結構的特點,知道維吾爾族傳統大曲主要的表現形式及文化價值,記住熱瓦普、冬不拉、庫木孜等樂器的形制和音色。4、通過編創環節,體現團隊的智慧和合作意識。(二)單元作業目標1、能有感情、準確的背唱《青春舞曲》,了解歌曲的深層含義,并能用新疆少數民族音樂的典型節奏給歌曲伴奏。2、通過聆聽、觀看視頻了解新疆少數民族音樂體裁的不同形式和風格特點,學會分辨不同樂器的形制和音色。3、通過小組合作,結合新疆少數民族音樂的典型節奏,完成創編活動,使學生能夠進一步了解和認識新疆少數民族音樂的風格特點,同時增進同學之間的團結合作精神。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根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的總要求,結合農村地區音樂學科課時所占學校周課時比例,本單元作業設計在“雙減”的背景下,依照《音樂課程標準》中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鼓勵音樂創造、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的課程理念,圍繞音樂學科素養展開布置,按 3 個課時作業進行設計。學生需要通過單元作業的練習,循序漸進地達到本單元的學習目標。在學習、了解新疆少數民族音樂的過程中結合單元作業的實踐練習,使學生增進對新疆少數民族音樂的認識、了解,從而喜愛新疆少數民族音樂。不但使學生學習到了音樂技能,也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素養,同時也使學生學會了分析音樂要素的方法。教師可以根據上課時學生接受的多少進行單元作業的設計,對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和成果進行分析,進而能夠掌握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接受情況,幫助教師調整課堂教學的方法、內容容量、學生接受程度等。單元作業內容的設計方面,在尊重學生學、學習程度差異的基礎上,進行分組合作,能夠促使學生在音樂學習上的互補??梢栽谡n堂教學中新疆音樂節奏初掌握的基礎上,進行新疆音樂典型節奏的重新創編、新疆少數民族樂器的形制和音色的辨認、辨別新疆少數民族音樂與其他民族音樂風格的不同以及小組成員間的相互合作(如:重新創編歌詞、節奏伴奏、簡譜視唱等),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合作進行音樂作品的搜集、深度挖掘并分析音樂內容、了解新疆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等,拓展了音樂視野,全面提升音樂文化素養。五、課時作業根據學生的的學、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每課時作業由學生自選其中一項作業完成。第一課時作業 1:1、作業內容通過瀏覽網絡、觀看電視等方式,認識至少兩首新疆少數民族音樂,并說出音樂的名字和作曲家(或演唱者)。2、時間要求:約 10 分鐘3、評價設計作業評價量表評價標準 完成水平 自評 師評能夠準確說出兩首音樂作品 合格能夠準確說出三首音樂作品 良好能夠準確說出四首音樂作品 優秀作業 2:1、作業內容通過小組合作,能夠流暢的、有感情的、完整的演唱《青春舞曲》。2、時間要求:約 15 分鐘3、評價設計作業評價量表評價標準 完成水平 自評 師評能夠流暢的演唱歌曲 合格能夠流暢、完整的演唱歌曲 良好能夠流暢、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同時也可以用新疆音樂 優秀的典型節奏進行伴奏作業 3:1、作業內容通過小組合作,能夠在新疆音樂典型節奏的基礎上,進行重新創編,并與小組成員合作打出完整的一條節奏。2、時間要求:約 15 分鐘3、評價設計作業評價量表評價標準 完成水平 自評 師評能夠完整打出但有錯誤的節奏 合格能夠完整打出相對無誤的節奏 良好能夠完整打出無明顯錯誤的且流 優秀暢的節奏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本課時作業以口頭表述的形式呈現,強調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小組成員分工合作等方式完成作業的過程,強化學生對新疆少數民族音樂的認識和感知。通過合作完成歌曲的演唱和節奏的創編,加深學生對新疆少數民族音樂典型節奏的印象,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提升了小組成員間的合作能力。第二課時作業 1:1、作業內容根據教師出示的新疆少數民族音樂片段的播放,能夠對新疆少數民族樂器的音色進行分辨,至少辨別出兩種樂器的音色。2、時間要求:約 10 分鐘3、評價設計作業評價量表評價標準 完成水平 自評 師評能夠辨別出兩種樂器的音色 合格能夠辨別出三種樂器的音色 良好能夠辨別出四中樂器的音色 優秀作業 2:1、作業內容:說出新疆少數民族音樂有哪些樂器,說出至少三種樂器,并根據圖片能夠進行辨別。2、時間要求:約 10 分鐘3、評價設計作業評價量表評價標準 完成水平 自評 師評能夠說出三種樂器的名稱 合格能夠說出四種樂器的名稱 良好能夠說出五種樂器的名稱 優秀作業 3:1、作業內容對《我的金色阿勒泰》《在那銀色月光下》《賽乃姆》三首音樂作品的歌詞進行重新創編,并說出主要的伴奏樂器的名稱。2、時間要求:約 15 分鐘3、評價設計作業評價量表評價標準 完成水平 自評 師評創編出完整的作品 合格創編出完整流暢的作品 良好完整流暢且歌詞寓意深刻 優秀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本課時作業口頭敘述和文字表達的形式呈現,旨在使學生能夠清晰的辨認出新疆少數民族音樂的不同種類的樂器,并且能夠體會不同樂器在音樂中的作用,以及音樂作品表達的內容和情緒也是不同的。提高學生對音樂要素的分析,加深對音樂內容的理解,從而更加體會到新疆少數民族音樂的與眾不同,使學生能夠喜愛新疆少數民族的音樂文化。第三課時作業 1:1、作業內容推薦一首新疆少數民族的音樂作品,從作品內容、情感、表現形式等方面談感受。2、時間要求:約 15 分鐘3、評價設計作業評價量表評價標準 完成水平 自評 師評能準確說出作品的名稱,表現形式(歌曲、器樂曲或歌舞樂),屬于 合格新疆的哪個少數民族能從音樂作品中談自己的理解和認 良好識,表達較清晰能知道該作品屬于新疆十二木卡姆 優秀體系中的哪個部分,表達較完整作業 2:1、作業內容推薦至少一首由其他器樂伴奏的具有新疆少數民族音樂風格的音樂作品,能準確說出音樂作品的名稱、作曲家或演唱者、表現形式等。2、時間要求:約 10 分鐘3、評價設計作業評價量表評價標準 完成水平 自評 師評能說出一首作品 合格能說出兩首作品 良好能說出三首作品 優秀作業 3:1、作業內容小組進行合作創編,由新疆少數民族音樂的典型節奏入手,賦予新的表現方式,如:加入旋律音高、擊掌動作、有簡單樂器伴奏、創編新歌詞、結合舞蹈動作等,也可以尋找一段音樂作品進行創編,重新表現。2、時間要求:約 20 分鐘3、評價設計作業評價量表評價標準 完成水平 自評 師評音樂作品加入旋律音高,節奏準確 合格音樂作品融入了旋律音高、節奏準確無 良好誤、擊掌動作音樂作品有旋律音高、節奏表達無誤、 優秀結合了舞蹈動作、音樂內容表達準確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本課時作業通過搜集具有新疆少數民族音樂風格的音樂作品及創編活動,使學生的音樂素養得到提升,掌握了分析音樂作品的方法,進一步了解新疆少數民族的音樂文化,也更能體會到新疆多姿多彩的生活。作業 1 是從本身屬于新疆少數民族音樂的角度去搜集音樂作品,能使學生第一時間分辨出新疆少數民族的音樂作品,明確了新疆少數民族音樂的風格特點;作業 2 是通過搜集不是新疆少數民族音樂的樂器伴奏的角度推薦音樂作品,可使學生領略到新疆音樂的魅力和世界音樂的多樣性,進一步了解新疆音樂的十二木卡姆這一體系的風格特點;作業是在掌握和了解新疆少數民族音樂的風格特點的基礎上,加入學生自己的理解和體會,重新創編出屬于小組集體風格的音樂作品,同時也體現了小組間的相互合作精神。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一)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以班級為單位組織“新疆行”主題活動,通過節目展示、現場知識搶答等形式達到單元質量檢測的目的。活動內容豐富多樣,有表演唱、歌伴舞、節奏編創、新疆文化展示等多種形式,增進學生對新疆少數民族音樂及新疆文化的熱愛,提高了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分析音樂的能力及音樂素養,深化了學生對音樂知識與技能的認識、了解和掌握,也弘揚了我國少數民族的音樂文化特色。第一部分:展示環節1、請同學們任選一種形式演唱《青春舞曲》,如:獨唱、合唱、領唱、節奏伴唱、歌伴舞等。伴奏節奏型可用 X . X X X X X X X X|X . X X X X X X ⅹⅹ|| 這一節奏型。第二部分:搶答環節2、隨機出示新疆少數民族音樂的音樂作品片段,說出音樂片段中的主要伴奏樂器、樂器的名稱、辨別出樂器的形制(不局限于新疆少數民族音樂的樂器)。包括熱瓦普、冬不拉、庫木孜、手鼓等。第三部分:實踐操作環節3、隨機指定一首新疆少數民族的音樂作品,短暫練習后進行小組合作展示。(出示曲譜、音樂片段、伴奏樂器等)。可對 X . X X X X X X X X|X . X X X X X X ⅹⅹ||這一節奏型進行重新編創加入小組展示當中。(二)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屬性表對應單元 對應學 完成序號 類型 難度 來源作業目標 時間感知 了解 應用1 展示環節 1 √ √ √ 中等 原創2 搶答環節 2 √ 容易 原創 30 分2 搶答環節 3 √ √ 容易 原創 鐘3 實踐操作 4 √ √ 較難 原創環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