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說出生物圈的范圍。(2)列舉不同的生態系統及其特點。(3)舉例說明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2.過程與方法嘗試收集、處理圖文資料,運用觀察、分析、比較等方法解決問題。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確立保護生物圈的意識。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的類型。2.教學難點:列舉不同的生態系統及其特點;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三、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各種生態系統的圖片或視頻。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教材第27頁的圖1-18。通過觀察和思考,同學們發現圖中生物的活動范圍是怎樣的?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同學們還記得生物圈的概念嗎?它的范圍又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進一步了解生物圈吧!師生共同回顧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就叫生物圈。(二)互動授課1. 講述:地球上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實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層,科學家把這一薄層叫做生物圈。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足球大小,那么,生物圈就比一張紙還要薄,卻生活著各種各樣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組織學生小組討論自行解決問題。(1)可以把厚度約20千米的生物圈劃分為幾個圈層呢?學生:根據環境因素的差異,可以把生物圈劃分為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2)同學們知道生活在生物圈各個圈層中的生物有什么不同嗎?學生:在大氣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是能夠飛翔的昆蟲和鳥類,還有細菌等微小生物。在水圈中,幾乎到處都有生物,但是大多數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內的水層中。在巖石圈中生活著一切陸生生物。(3)地球上所有的地方都有生物存在嗎?生物圈的范圍有多大呢?學生:生物圈的范圍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4)人類的活動可以到達生物圈的哪些圈層呢?學生:人類的活動可以到達生物圈的各個圈層。2.講述:在生物圈中,由于不同地域的環境差別很大,生物種類也千差萬別,因此,生物圈中有著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播放各種生態系統的圖片或視頻。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28~29頁的相關內容,了解各種生態系統的特點和作用。教師特別注意強調森林生態系統有“綠色水庫”“地球之肺”之稱,濕地生態系統有“地球之腎”之稱。3.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30頁的“資料分析”。組織學生小組討論自行解決問題。(1)各種生態系統之間是各自獨立、彼此互不相干的嗎?學生:①從非生物因素來說,地球上所有的生態系統都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響。②從地域關系來說,各類生態系統也是彼此相互關聯的。③從生態系統中的生物來說,很多生物都可以到達不同的生態系統。(2)河流生態系統與哪些生態系統相關聯?學生:河流生態系統與其他許多生態系統有著密切的聯系。森林具有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等功能,因此與河流相關聯;湖泊能夠吞吐河水,調節河流的水量;河流可用于農田灌溉,也可為城市和農村提供生活和生產用水;河水淺灘及河流沿岸河水滯流處,往往形成沼澤等濕地生態系統;有的河流流經草原,與草原生態系統也有關聯;許多河流是與海洋連通的,河水流入海洋,海洋中大量的水也可以通過蒸發變成水蒸氣進入大氣中,隨大氣的運動進入陸地上空,再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面,補充河流中的水,可見河流與海洋有著密切的聯系。4.分析本節開頭“想一想,議一議”中關于DDT事件的圖文資料,思考并回答:為什么在其他洲施用的農藥DDT,會出現在遙遠的南極洲動物的體內呢?學生:在其他洲農田中施用的農藥DDT,被雨水沖刷進入河流等水體中,隨河流進入海洋,而整個地球上的海洋是連成一體的,進入其他洲海洋的DDT能夠隨著海水的運動進入南極洲的海洋,從而進入南極洲動物的體內。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它們所生活的環境。生物圈中的各種生態系統,由于地域相隔,表面看來好像毫不相干,但實際上生物因素與環境因素都存在著一定的聯系。由此可見,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保護生物圈,人人有責!五、板書設計六、布置作業與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