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0張PPT)第節1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第5章·中國的地域差異學習目標結合圖文資料,能夠在地圖上準確找出秦嶺、淮河,說明秦嶺—淮河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生產生活習慣的差異。讀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圖,能在地圖上準確指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地理區域的位置和范圍,掌握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界限及其主導因素。“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南北異也。”——《晏子春秋·內篇雜下》此處“淮”指的是哪里?活動一(P4)秦嶺—淮河線(1)圈出秦嶺和淮河,看一看,秦嶺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點?(2)找出秦嶺和淮河所在或流經的主要省級行政區域單位。秦嶺為東西走向,淮河大致自西向東流甘肅、陜西、河南、安徽、江蘇淮 河結合八上所學知識(氣候、河流等),思考并討論:我國的哪些地理界線通過秦嶺—淮河線?小組合作秦嶺—淮河線比較秦嶺—淮河線南北兩側的地理差異中國主要氣候類型分布氣候類型秦嶺-淮河線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分界線秦嶺-淮河線<0℃>0℃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秦嶺-淮河線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中國1月平均氣溫的分布中國溫度帶的劃分暖溫帶亞熱帶1月平均氣溫溫度帶比較秦嶺—淮河線南北兩側的地理差異比較秦嶺—淮河線南北兩側的地理差異中國溫度帶的劃分作物熟制秦嶺-淮河線一年一熟兩年三熟一年兩熟一年兩熟到三熟秦嶺-淮河線暖溫帶亞熱帶中國溫度帶的劃分秦嶺-淮河線半濕潤區濕潤區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秦嶺-淮河線800mm年等降水量線<800mm>800mm中國干濕地區的劃分中國干濕地區的劃分年降水量干濕地區比較秦嶺—淮河線南北兩側的地理差異橫亙東西的秦嶺與淮河,形成了中國東部的“南北地理分界線”。它的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習慣有顯著的差異。看圖比較:你能說出哪些兩地區生活和景觀等方面的區別嗎?比較秦嶺—淮河線南北兩側的地理差異暖溫帶落葉闊葉林秦嶺—淮河線以北秦嶺—淮河線以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比較秦嶺—淮河線南北兩側的地理差異植被類型秦嶺—淮河線以北秦嶺—淮河線以南比較秦嶺—淮河線南北兩側的地理差異旱地水田耕地類型秦嶺-淮河以北秦嶺-淮河以南比較秦嶺—淮河線南北兩側的地理差異小麥水稻糧食作物飲食習慣面食米飯秦嶺—淮河線以北秦嶺—淮河線以南比較秦嶺—淮河線南北兩側的地理差異蘋果柿子柑橘茶葉經濟林木秦嶺—淮河線以北秦嶺—淮河線以南比較秦嶺—淮河線南北兩側的地理差異主要運輸方式公路、鐵路公路、鐵路、水運秦嶺—淮河線以北秦嶺—淮河線以南比較秦嶺—淮河線南北兩側的地理差異打腰鼓滑冰文化習俗賽龍舟潑水節秦嶺—淮河線以北秦嶺—淮河線以南比較秦嶺—淮河線南北兩側的地理差異封凍不封凍冬季河流秦嶺—淮河線以北秦嶺—淮河線以南比較秦嶺—淮河線南北兩側的地理差異屋頂坡度較平屋頂坡度傾斜傳統民居秦嶺—淮河線以北 秦嶺—淮河線以南1月平均氣溫河流封凍狀況年降水量植被類型耕地類型主要糧食作物作物熟制主要經濟林木主要運輸方式<0 ℃>0 ℃封凍不封凍<800毫米>800毫米暖溫帶落葉闊葉林為主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旱地為主水田為主小麥、玉米水稻兩年三熟、一年兩熟或一年一熟一年兩熟到三熟蘋果、柿、棗柑橘、茶葉、油桐公路、鐵路公路、鐵路、水運通過以上內容,歸納秦嶺—淮河線南北兩側的地理差異飛機上航拍的秦嶺,山脈兩側云層“涇渭分明”,秦嶺以一己之力,擋住南下冷空氣,也擋住北上暖濕氣流。有網友表示:秦嶺,真的能以一己之力擋住南下的冷空氣?2020年11月2日的微博熱搜課堂活動陜西南部地形圖沿109°E線陜西南部地形剖面圖活動二1955年1月發生強寒潮時,秦嶺北側的西安最低氣溫為-20.6℃,而秦嶺南側的安康最低氣溫為-7.6℃。讀左圖解釋造成兩地氣溫差異的原因。秦嶺對南下的冷空氣起到了明顯的阻擋作用,秦嶺北側受冷空氣的影響較大,秦嶺南側受冷空氣的影響較小。-20.6℃-7.6℃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知識小結800毫米年降水量線濕潤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溫帶季風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分界線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線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線長江水系和黃河水系分界線1月份0℃等溫線亞熱帶和暖溫帶分界線河流有無結冰期分界線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暖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四大地理區域四大地理區域德國一位教授把中國的四大地理區域命名為“綠色中國”“黃色中國”“銀色中國”和“金色中國”,這四種顏色,分別代表我國的哪個區域呢?金色中國銀色中國黃色中國綠色中國“綠色中國”指的是我國的南方地區,包括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廣大地區,主要包括四川盆地、云貴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和東南丘陵等地形單元。為什么會把我國的南方地區稱為“綠色中國”呢?這主要是從自然帶的角度來說的,南方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自然帶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為主,這一地區的植被常年披綠,郁郁蔥蔥,任何季節看去都是滿眼的綠色,所以稱為“綠色中國”。“金色中國”是指我國的北方地區,是指秦嶺淮河以北的東部季風區,主要的地形區包括黃土高原、華北平原和東北平原等地區,由于地處秦嶺淮河以北,冬季最冷月均溫在0℃以下,熱量帶上來看屬于暖溫帶、中溫帶和寒溫帶地區,氣候類型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北方地區的陸地自然帶以溫帶落葉闊葉林帶為主,由于冬季氣候寒冷,樹木都需要在秋季落葉,才能熬過寒冷的冬季,而秋季樹木枯黃的季節,也正是北方地區最美的季節,滿地的落葉把北方地區鋪成了“金色中國”。“銀色中國”是指我國的青藏高寒區,主要包括我國的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區,這一地區的地形單元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和柴達木盆地,此外還有許多高大的山脈,包括喜馬拉雅山脈、岡底斯山、巴顏喀拉山、念青唐古拉山、昆侖山脈和祁連山脈等等。青藏高原地區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形成了獨特的高山高寒氣候,不僅如此,青藏地區的許多高山上還遍布許多的冰川,是亞洲山岳冰川最集中的地區,很多高山上都覆蓋著雪白的冰川,所以被稱為“銀色中國”。“黃色中國”是指我國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主要包括我國的內蒙古自治區、甘肅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省份,由于這一地區深居內陸距海十分遙遠,加上地形封閉,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很難影響到這里,使得西北地區形成了年降水量稀少的溫帶大陸性氣候。由于氣候干旱,降水稀少,西北地區大部分地區以溫帶荒漠自然帶為主,地表沙漠廣布,其中塔里木盆地中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漫漫黃沙遍地,所以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又稱為“黃色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四大地理區域是如何劃分的?三條地理界線又是如何確立的?思考BAC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四大地理區域探究1400mm(1)界線A大致與哪條年等降水量線的分布最接近?(2)確定界線A考慮的主導因素是什么?400mm400mmA中國年降水量分布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把我國大致劃分為東南與西北兩大部分。東南半壁受夏季風影響明顯,雨熱同期,以農耕為主。西北半壁地處內陸,除少部分山地有較多降水外,大多數地區降水稀少,或者水熱資源配合不夠協調,是中國重要的牧區。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半干旱區草原植被森林植被非季風區季風區農耕區放牧區半濕潤區四大地理區域探究1400mm(1)界線A大致與哪條年等降水量線的分布最接近?(2)確定界線A考慮的主導因素是什么?400mm降水(夏季風)400mmA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四大地理區域探究2(1)界線B大致與1月哪條等溫線的分布最接近?(2)界線B大致與哪條年等降水量線的分布最接近?(3)確定界線B考慮的主導因素是什么?800mm氣候(氣溫和降水)1月0℃等溫線秦嶺-淮河線秦嶺-淮河B0℃800mm四大地理區域探究3(1)界線C大致與哪級地勢階梯的邊界線基本吻合?(2)確定界線C考慮的主導因素是什么?青藏高原邊緣線(一、二級階梯界線)地勢(海拔)C青藏高原邊緣線青藏高原邊緣線秦嶺--淮河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400mm年等降水量線青藏高原邊緣線知識小結降水氣候地勢1. 秦嶺以北的我國大部分地區人們生活和生產的特點之一是( )A.過年吃餃子 B.一年一度過潑水節C.主食是米飯 D.滑龍船、賽龍舟2. 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其地理意義表述正確的是( )A.是7月0℃等溫線經過的地區B.是半濕潤區與濕潤區分界線C.與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大致重合D.我國溫帶地區與熱帶地區的分界線A課堂練習B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秦嶺—淮河線我國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暖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800毫米年降水量線濕潤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四大地理區域南方地區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秦嶺-淮河線課堂總結400mm年等降水量線青藏高原邊緣線溫帶季風與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鏈接中考(2022·新疆)《綠水青山看中國》節目中有一句諺語“山北黃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 依據諺語中展現的農耕景象推斷,這里的“山”是指( )A. 天山山脈 B. 昆侖山脈 C. 秦嶺 D. 南嶺2. “山北”黃牛下地耕種的主要糧食作物是( )A. 水稻 B. 青稞 C. 花生 D. 小麥3. 屬于“山南”地區農業特征的是( )A. 以水田為主 B. 作物一年一熟 C. 以畜牧業為主 D. 盛產蘋果、甜菜CDA(1)圖中甲、乙兩大地理單元的界線山脈是____。(2)受自然環境的影響,景觀①多分布在甲、乙、丙、丁中的____地理單元;景觀②多分布在我國黃土高原地區,該地區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是____。(3)新疆傳統民居多為平頂屋,反映出當地降水____特點;西藏的傳統服飾為藏袍,主要適應當地晝夜溫差____的特點。鏈接中考秦嶺乙(2022·四川資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受自然環境的影響,我國四大地理單元在傳統民居、服飾等方面有很大的差異。下圖為中國四大地理單元圖和傳統民居景觀圖。水土流失嚴重少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5.1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課件.pptx 視頻素材 (1).mp4 視頻素材 (2).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