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第三節 河流 (第二課時 長江的開發和治理)【教學內容】長江的治理和開發【課程目標】1.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資料,描述長江和黃河的特點。2.舉例說明長江黃河對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的影響。【教學目標】1.知道長江的發源地、干流長度、注入的海洋、流經的省區及主要地形區。2.了解長江上、中、下游的劃分,知道各河段的主要特征。3.分析長江在水能和航運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開發利用現狀。4.結合中國政區圖和中國地形圖,說出長江流經省區及主要地形區,加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鞏固和掌握能力。5.運用已有知識分析長江上游水能資源豐富,中下游多洪水的原因。6.通過對長江開發利用中生態環境問題的探討,樹立因地制宜、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發展理念。【教學重難點】1.重點:長江的概況;長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長江被稱為“水能寶庫”、“黃金水道”原因。2.難點:分析長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分析長江面臨的問題和治理措施。【教學方法】講練結合法,讀圖分析法,談話法。【課時設計】3課時【教學過程】第二課時新課導入1.播放:《長安三萬里》李白的視頻。過渡引導:電影《長安三萬里》中李白在船上吟誦的詩句是“輕舟已過萬重山”有人知道全詩是什么嗎?(通過熱播的視頻引導學生關注課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注意力)學生回答:《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繼續提問:有人知道“千里江陵一日還”中的江指的是哪一條河流嗎?學生回答:長江。2.引導過渡長江是我國的第一大河經常出現在我國的古詩詞和文學作品里,也常常被用來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象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長江。新課講授(一)長江的概況1.我國第一大河展示長江和世界主要河流在長度、流域面積、徑流量等方面的數據差異。提問:觀察思考——觀察下面表格中的數據,說一說長江在世界河流中的地位。引導學生回答出,長江的長度居世界第三。展示長江流域的分布圖,讓學生在地圖上明確長江流域的概念和范圍講解:長江流域,是指長江干流和支流流經的廣大區域,是世界第三大流域,流域總面積180萬平方公里,占中國國土面積的18.8%。2.長江的主要概況活動:學習探究——根據課本內容和相關地圖,小組合作完成對長江的認識。活動安排:根據課本上的課文和長江流域圖,找到長江的發源地、注入的海洋、長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點,以及主要支流,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展示長江流域圖并提問:你能在下面地圖中描出長江的干流嗎?觀察長江干流的形狀。(2)讀河流分布圖和長江流域水系圖,找出長江的發源地、和注入海洋。學生在地圖上找到并標注出唐古拉山和東海。(3)讀河流分布圖和長江流域水系圖,找出長江上、中、下游的劃分界點。學生在課本上找到后,教師招學生到黑板上標注出上中下游劃分界點,并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描出長江的上游河段,中游河段和下游河段。教師展示長江不同河段的地圖,并補充講授加深學生理解:上游——長江干流宜昌以上為上游,長4504公里,占是長江總長度的70%左右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公里。中游和下游——宜昌至湖口為中游,長955公里,流域面積68萬平方公里。湖口以下為下游,長938公里,流域面積12萬平方公里。(4)讀長江流域水系圖,在圖中找到長江的重要支流并標注出來。學生在黑板上和課本上用記號筆描述他們找到的長江主要支流。講解補充:長江是我國支流最多的河流,其中漢江是最大的支流。【課堂拓展】漢江——漢江,又稱漢水、漢江河,為長江最大的一條支流,流經陜西、湖北兩省,在武漢市漢口龍王廟匯入長江。河長1577千米,流域面積1959年前為17.43萬平方千米,位居長江水系各流域之首。嘉陵江——嘉陵江,長江上游支流,因流經陜西鳳縣東北嘉陵谷而得名,源于秦嶺,干流流經陜西省、甘肅省、四川省、重慶市,全長1345千米,干流流域面積3.92萬平方千米,流域面積16萬平方千米,是長江支流中流域面積最大。(5)活動——歸納小結活動安排:根據課本內容和相關地圖,完成下列長江概況的知識小結。(可以采用比賽的形式,看哪一組完成的最快最好,教師給予適當的獎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3.黃河流經的省份和地形區活動:讀圖認圖——觀察長江流域分布圖結合中國行政區劃圖和中國地形區,根據課本內容小組合作完成下列學習任務。結合中國政區圖上,依次找出長江干流流經的省級行政單位,并表上序號。學生完成地圖,并按照順序回答長江自西向東經過的省份: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區。(2)結合中國地形圖上,找一找長江干流主要經過了哪些地形區?學生回答: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二)長江的水文特征1.展示長江和我國主要外流河的流量等水文數據。提問:觀察長江與我國主要河流的數據,你能發現長江的什么特征?引導學生回答出,長江的長度最長,流域面積最廣,流量最大。2.長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小組合作探究:以小組為單位通過閱讀長江干流剖面圖討論完成下列學習任務。①讀長江干流剖面圖,結合長江流經的地形區,分析長江上游的水文特征。講解:通過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長江流經的四個地形區海拔相差比較大,尤其是在上游地區流經和海拔比較高的青藏高原,長江上游流經我國地勢的第一、二級階梯,落差大,水能豐富。②閱讀地圖結合長江流經的地形區,分析長江中游的水文特征。學生分析后教師講解小結:宜昌至江西省湖口縣為中游河道迂回曲折,江面寬展,河床比降銳減,水流遲緩,另外支流眾多,湖泊密布。③閱讀長江下游城市群,分析為什么長江下游城市群這么密集呢?長江下游主要流經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低平,水流速度緩,支流短小,水網密布,湖泊眾多,對長江水量影響不大。學生簡單分析后,教師展示長江城市群的分布圖,講解:長江下游主要流經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低平,水流速度緩,水流平穩,江闊水深,便于航運。(三)長江的價值和問題1.長江的價值(1)航運價值展示長江通航的地圖,并引導:長江有大小支流3600多條,通航河道700多條,干支流通航里程將近8萬千米,長江是世界上運量最大,最繁忙的河流之一,一年四季都可以通航。提問:想一想長江的航運價值主要體現在哪里?學生回答教師講解:宜賓以下四季通航,支流眾多,干流航線與京廣、京九、京滬等多條鐵路干線以及京杭運河相交,形成一個縱橫廣闊的水運網。展示長江通航的圖片:長江是我國最大的河流有黃金水道之稱,支流眾多,氣候溫暖濕潤,沒有結冰期,通航里程長,四季可通航。通航里程占全國內河航道總里程的2/3,貨運量占全國內河貨運量的60%,所以被稱為“黃金水道”。(2)水能寶庫展示長江水電站分布圖。提問:閱讀下圖,你能找到長江流域哪些大型水電站?它們主要分布在哪里?為什么?學生回答:長江的水電站主要分布在上游河段,因為上游河段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資源豐富。(這部分知識綜合性強,讓學生仔細讀圖,注意地理知識的內部聯系。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補充講解:長江干支流水能理論蘊藏量為2.68億kw,占全國可開發量的53.4%,宜昌以上的上游地區蘊藏量約占流域的80%;,而可開發的水能資源則占全流域的87%。2.長江的問題過渡:長江沿線城市眾多,運輸需求量大,長江支流眾多,但并不是每一段河道都適合通航,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長江沿線出現的主要問題。活動:探究思考活動安排:結合長江上中下游流經的地形區和主要的水文特征,分析長江上中下游各河段的主要問題。(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1)上游的主要問題:水土流失主要原因:長江上游流經我國第一二級階梯的交界處,這里山高坡陡,巖層破碎,落差較大,流速快,降水集中,加上長江上游大面積的森林遭到砍伐,降水集中致使每年數百萬噸的表土流失。治理措施:退耕還林還草、營造防護林(2)中游的主要問題:河道彎曲講解:長江干流從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磯一段稱為荊江,荊江河道蜿蜒蛇行,長江中游河段彎曲,其中荊江有九曲回腸之稱。長江中游由于河道彎曲,使大量泥沙在此河段淤積,泄洪能力減弱,不利于航運。展示荊江的圖片:荊江河段河道彎曲,地勢低洼,水流不暢,容易積水,在歷次長江特大洪水中,荊江都是災情嚴重的河段。提問:長江中游荊江河段,河段彎曲,水流不暢容易發生洪澇災害,怎么解決?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師展示圖片講解——截彎取直。截彎取直,即為裁彎取直。裁彎取直是一種工程措施,是指在過度彎曲河段或河環上的狹頸處開挖引河,加速河道由彎趨直。河曲發育過程中,相鄰曲流環間的曲流頸受水流沖刷而變狹,一旦被水切穿,河道即自行取直。(3)提問:長江有一個最嚴重的危害主要發生在中下游,大家知道是什么問題嗎?展示長江歷年發洪水的照片。講授:長江流域幾乎年年發生洪災,長江支流多,夏季多暴雨且降水集中,加上中下游地勢低平排水不暢,人口稠密也加大了災情的嚴重性。思考:小組合作討論針對長江洪澇災害問題,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小結:洪澇災害——興建分洪、蓄洪工程,疏通河道、裁彎取直加固大堤、退田還湖。三、內容小結。四、課堂練習。完成導學案的相關練習題。五、課堂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