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年級上冊第15課 探尋新航路學歷案導 讀本單元以“走向近代”為主題,有4課內容。本課《探尋新航路》是單元第三課,內容上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上承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下啟早期殖民掠奪與資本主義制度初步確立。本課設計體現三個亮點:一是緊扣學科核心素養。二是充分運用地圖。三是將教材文本做了重新整合和重構,采用板塊式設計,將教材內容整合成“憧憬東方”新航路開辟的原因;“發現世界”新航路開辟的過程;“激蕩回響”新航路開辟的影響三個篇章,分別構建起“憧憬東方—發現世界—激蕩回響”的邏輯聯系,真實情境鋪墊渲染,任務層次分明,學生基于材料進行探究,運用知識并以材料為支撐建構歷史解釋,為學生“深度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切實落實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課題與課時】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15課探尋新航路 (1課時)【課標要求】通過哥倫布、麥哲倫等航海家的探險活動,以及新航路開辟后的殖民擴張、物種交換和全球貿易,了解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性和殘酷性,認識新航路開辟的世界影響,理解世界逐漸形成一個整體。【學習目標】1.通過閱讀教材和研讀史料,簡述新航路開辟的原因,認準確說出新航路開辟的條件,提高歸納總結能力。2.通過閱讀教材、研讀史料和識讀地圖,準確說出開辟新航路的主要航海家、航線及成就,感悟并學習航海家們勇于開拓與創造的精神3.通過閱讀教材和研讀史料,概述新航路開辟對世界的影響,認識世界逐漸連為一個整體的過程,培養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史證意識。設計說明:依據教材和學情,對本課課標要求進行分解。將“探尋新航路。”分解為:目標1“狂熱中的憧憬東方——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及條件。”,目標2“探索中發現世界,新航路開辟的過程。”,目標3“碰撞中激蕩回響——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將目標指向“培養學生唯物史觀、時空觀念以及論從史出的史證意識,提升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素養”。【評價任務】1.完成任務一(檢測目標1)2.完成任務二(檢測目標1)3.完成任務三(檢測目標2)4.完成任務四(檢測目標3)【資源與建議】1.本課從狂熱中憧憬東方、探索中發現世界、碰撞中激蕩回響三個方面探究了新航路開辟。15,16世紀是人和世界被發現的世紀,此時,文藝復興運動傳遍西歐各國,人文主義提倡冒險進取精神,新興的資產階級探尋新航路,開拓新的貿易市場,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發展。同時,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從此逐漸確立起來。2.本課教學可以按以下的邏輯順序進行:“憧憬東方—發現世界—激蕩回響”。3.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開辟過程是本課的重點,理解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是本課的難點,通過任務一、任務二突出重點,通過任務三突破難點。設計說明:本環節首先要讓學生明確所學內容在本單元中的地位與作用,進而構建學習框架和學習的邏輯順序,了解重難點并明確學習任務,突破重難點。【學習過程】第一篇章 “狂熱中憧憬東方” 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及條件任務一:閱讀教材第70頁第一、二、三段正文、研讀下列三則材料,回答問題。(指向目標1)材料一:15世紀末的歐洲,社會分工不斷擴大,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城鎮迅速增多,商品經濟日益發展,貨幣的需要量大大增加。于是,西歐的國王、貴族和商人到處追求黃金白銀,形成一股尋金熱。——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東方黃金遍地……金瓦蓋頂,金磚鋪地,門窗都是黃金裝飾,連河道里都有滾動的礦石,東方簡直是一個燦爛輝煌的黃金世界,冒險家的樂園。——《馬可·波羅行記》材料三:1453年奧斯曼帝國的軍隊占領了地中海東部的廣大地區,控制了東西方之間的通商要道。帝國軍隊肆意搶劫商旅,并對過往商品課以高出過去8至10倍的重稅。因此,西歐各國迫切需要開辟一條通往東方的新航線。——摘編吳于廑主編《世界通史》(1)閱讀材料,結合課本思考新航路開辟的三個主要原因(指向目標1)(2)思考在總結出的三個原因中,哪一個是根本原因?(指向目標1)任務二:閱讀教材第71頁第一、二段正文、研讀下列三則材料,回答問題。(指向目標1)材料一:地圓學說,最早提出于古希臘時代。12世紀后,人們重新發現了古希臘的這些學說,因此當時有些人相信地球是圓的。材料二: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中國人發明的羅盤導航技術經過阿拉伯商人傳到歐洲。13世紀歐洲水手已經掌握了羅盤技術。材料三:從三桅帆船進化到四桅帆船,提高風力利用效率和航行速度;且船的載重量增加到600-800噸。 根據材料,結合課本,概括新航路開辟具備哪三個客觀條件?(指向目標1)第二篇章 “探索中發現世界” 新航路開辟的過程任務三:讀地圖,找到四位航海家探索出的新航路,結合課文思考,他們的發現之旅都有哪些王室的支持,說一說他們的航海經過及成果。(指向目標2)學生歸納總結完成下列表格。(指向目標2) 第三篇章 “碰撞中激蕩回響” 新航路開辟的影響任務四:研讀材料,并閱讀課本第74頁上面一段,思考新航路開辟的四個影響。(指向目標3)材料一: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 ——馬克思影響1: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材料二:亞洲的茶、非洲的咖啡傳入歐洲;美洲的玉米、馬鈴薯、番茄、花生傳入亞洲、歐洲;歐洲的馬、牛、養以及橄欖傳入美洲。影響2: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材料三:影響3: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逐步確立起來。材料四:影響4:西歐國家開始了早期殖民擴張與掠奪,給亞、非、美洲人民帶來深重災難。設計說明:本課設計主要突出的是真實情境的創設(識讀地圖、史料實證、觀察圖片),層層剖析,由淺入深,培養論從史出、無證不信的史證意識,提升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素養,形成“時空觀念”、“唯物史觀”“歷史解釋”等的思想意識。【檢測與作業】1.有一本名為《歸來沒有統帥》的傳記,記述歐洲航海家環球航行的事跡,其主人公是( )A.迪亞士B.哥倫布 C.達·伽馬D.麥哲倫2.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15世紀,隨著歐洲的海外擴張使各地區的民族相互發生直接交往,世界歷史的地區性階段宣告結束。”這句話意在強調新航路的開辟( )A.使歐洲開始與其他地區聯系B.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C.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D.推動了資本主義世界擴張3.馬克思說,在16世紀和17世紀,由于地理上的發現而在商業上發生的大革命,是促進封建生產方式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過渡的一個主要因素。據此可知,新航路開辟( )A.滿足了人們對黃金的需求B.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C.鞏固了西、葡在歐洲的地位D.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 【學后反思】 1.請嘗試繪制本節課重要知識的思維導圖。2.學完本課,你有哪些認識 你還有什么困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