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4 祖國的首都——北京【學習目標】1.結合圖文資料,舉例說出北京的城市職能。2.結合地圖,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并對北京的地理位置進行簡要評價。3.結合圖文資料,舉例說明北京的城市發展成就,說出主要的名勝古跡,并探討二者之間發展的矛盾。【教學重難點】重點:說出北京的城市職能和城市建設成就。難點:評價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教學方法】讀圖指導法、講授法、小組討論法。【教學過程】新課導入:用2022年北京冬奧會宣傳視頻導入:冬奧會“花”落北京。北京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又將舉辦冬季奧運會的城市。北京有何優勢呢?新課講授:環節一:印象北京學生活動及問題: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圖文資料,舉例說出北京的城市職能。1.政治中心2.文化中心3.國際交往中心環節二:圖說北京學生活動及問題:(一)運用地圖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概括北京的自然環境,并能做出簡要評價。1.運用地圖,描述并評價北京緯度位置。緯度位置:39°N~41°N,暖溫帶,中緯度地區,半濕潤地區。氣候溫暖,熱量較充足,雨熱同期,適合農業發展。2.運用地圖,描述并評價北京海陸位置。海陸位置:位于華北平原西北部,距渤海較近,內陸城市,鄰河北、天津。海陸交通便利,方便對外貿易。3.運用地圖,描述北京的交通位置。交通位置:歷史上,向東可進入東北地區,向西北出居庸關進入內蒙古高原,向西可聯系黃土高原,向南可進入華北平原。現代,北京已經形成航空、公路、鐵路四通八達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4.運用地圖,描述并評價北京的地形地勢。北京地形以山地和平原為主,山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平原主要分布在東南部,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坦的地形利于城市建設,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利于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形成降水。5.運用地圖,描述并評價北京的河流。北京有多條河流經過,大都自西北流向東南,能為北京提供水源、航運和防御之利。(二)運用圖片,并結合自身旅行經歷,欣賞并介紹北京的名勝古跡。長城、周口店猿人遺址、天壇、明十三陵、北京故宮、頤和園、前門大街、南鑼鼓巷等。北京既有濃郁的歷史文化特色,又有現代風貌。這也是北京城市建設成就的體現。環節三:暢談北京學生活動及問題:運用圖片,并結合鄭州市發展,舉例說出北京的城市建設成就。1.一個個新區不斷涌現;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中心城外圍形成了一批衛星城。2.形成了重點功能區。3.形成四通八達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擁有全國最大的鐵路交通樞紐和國際航空港。4.重視環境質量的改善。北京古城在現代化進程中,面臨有效保護古城風貌的問題。針對“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是拆除還是保護”這一議題,小組討論,提出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祖國的首都——北京,知道了北京的城市職能、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北京的歷史文化遺跡和現代的城市建設成就。也懂得了了解一個城市的基本方法。課堂練習:1.讀圖概括鄭州市自然環境特征(地形、河流、氣候等)鄭州市地形以山地和平原為主,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勢西高東低。黃河及支流流經,水源較充足。氣候屬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2.讀圖評價鄭州市的交通位置鄭州市位于河南省中北部,多條鐵路干線在此交匯,是我國重要的交通樞紐,交通便利,便于與省內其他城市,與國內其他省份,與國外進行經濟和人員往來,利于其經濟發展。【板書設計】6.4 祖國的首都——北京【課后反思】本節課是學習“城市”這一區域尺度的一個范例,不僅需要了解祖國首都——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城市發展及建設成績相關內容,更需要掌握描述和評價某城市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