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3 印度【學習目標】1.閱讀圖文資料,描述印度的范圍和地理位置。2.運用材料,分析印度人口眾多的優勢和劣勢。3.結合圖文資料,描述印度的地形、氣候、河流特征。4.結合南亞季風圖,分析西南季風對印度糧食生產的影響。5.運用材料,分析印度軟件外包產業發展的優勢及其分布變化特點。【教學重難點】重點:描述印度的自然環境特征,分析印度軟件外包產業的分布變化特點。難點:分析印度季風氣候對糧食生產的影響。【教學方法】讀圖指導法、活動探究法、講授法、小組談論法、對比分析法。【教學過程】新課導入:玄奘是《西游記》唐僧的原型,是唐代著名的高僧、佛教學者、翻譯家和旅行家。他游學的天竺國就是古印度。印度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有怎樣的特點,現在經濟又發展的如何呢?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印度。新課講授:印度的地理位置結合教材地圖,完成下面探究活動。閱讀印度相關地圖,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讀圖,完成下面探究活動。1.印度在世界的位置活動:展示印度在世界的位置圖,學生描述印度在世界的位置:位于亞洲南部,是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2.印度的緯度位置活動:展示印度地形圖,學生描述印度所跨的緯度范圍,溫度帶和重要緯線。3.印度的海陸位置活動:展示印度地形圖,學生說出印度在亞洲的方位以及印度東面、西面、南面分別瀕臨的大洋。4.印度的鄰國活動:展示印度地圖,學生找出印度的八個鄰國。世界第二人口大國1.印度的人口數量和增速展示印度的人口數據和人口增長示意圖,學生對比得出,印度是僅次于中國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并且人口增長速度較快。2.印度的計劃生育學生閱讀圖文資料,了解印度的計劃生育政策。3.印度人口過多的優劣勢學生結合課本P32活動題材料,討論印度人口眾多的優勢和劣勢。優勢主要有:(1)勞動力資源豐富;(2)國內消費市場大。劣勢主要有:(1)就業困難;(2)人均資源不足;(3)交通擁堵。三、熱帶季風氣候與糧食生產展示印度的特色美食:咖喱飯和面餅,由此推測出印度的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麥。印度的自然環境對水稻和小麥的生長都有哪些影響呢?1.印度的西南季風對農業的影響(1)展示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學生說出印度的氣候類型為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特征為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2)展示南亞盛行風向圖和孟買氣候統計圖,小組討論,印度熱帶季風的發生發展過程,并完成下列表格。時間 源地 風向 性質 降水量 季節10月~次年5月 陸地 東北風 干燥 少 旱季6月~9月 海洋 西南風 濕潤 多 雨季(3)學生合作探究,印度為什么會水旱災害頻繁發生的原因。①西南季風風力強盛,來的早,退的晚導致雨季長,降水多;②西南季風風力太弱,來得晚,退的早導致雨季短,降水少。2.印度的地形和氣候對農業的影響(1)展示印度地形圖,學生描述印度的地形類型、地形分布格局和地勢特征。(2)合作探究:運用材料,分析印度糧食生產與自然條件的關系。小組討論,學生閱讀印度水稻、小麥的分布圖、地形圖和年降水量分布圖,分析印度糧食生產與自然條件的關系。①對照印度水稻、小麥的分布圖和印度地形圖,指出印度水稻和小麥分布區的主要地形:水稻分布區主要地形為平原,小麥分布區主要地形為高原和平原。②結合材料推測水稻和小麥分布區的氣溫差異:根據水稻和小麥的生活習性,推測水稻分布區氣溫高于小麥分布區。③對照印度水稻、小麥的分布圖和年降水量分布圖,說出水稻和小麥主要分布區的年降水量差異:水稻分布區的年降水量大多大于1000mm ,小麥分布區年降水量小于1000mm。3.印度的河流展示印度地形圖,學生找出印度的主要河流及其發源地、流向及注入地:主要河流是恒河,發源于喜馬拉雅山脈,自西北向東南注入孟加拉灣。四、迅速發展的服務外包產業1.服務外包產業的定義及特點展示服務外包產業的定義,學生說出其特點:信息技術含量高、利潤大、資源消耗少等。2.背景與承接條件印度服務外包產業迅速發展,被稱為“世界辦公室”,學生說出其背景與承接條件:(1)人力資源豐富;(2)勞動力成本低;(3)英語普及;(4)信息技術發展較早。3.產業中心的形成與分布展示印度軟件外包產業中心的形成年代與分布圖,學生分析其空間分布的變化特點。都有哪些呢?同學討論,節約和保護自然資源的行為方式有:(1)找出20世紀80年代印度軟件外包產業中心并說明分布在這里的原因大城市既有人才又有技術,能夠承接境外軟件業務。(2)讀圖說出印度軟件外包產業空間分布的變化特點:軟件產業中心-向周圍中小城鎮擴散-擴散至西南沿海中小城鎮。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通過閱讀圖文資料,分析印度人口眾多的優勢和劣勢,描述了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特征,并分析印度的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運用材料,分析了印度軟件外包產業發展的優勢及其分布變化特點。作業布置:完成配套課后練習。【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