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1 青藏地區自然特征與農業【學習目標】1. 通過讀青藏地區地形圖,描述青藏高原的位置、范圍及“高原”的地形、氣候等特色自然地理特征,并簡要分析各地理要素的相互關系。2. 通過讀青藏地區農牧業分布圖,結合教材文字資料,說出青藏地區主要的農業類型,并說出影響河谷農業發展的條件。舉例說明青藏地區自然環境對生產、生活影響。【教學重難點】重點:用事例說明自然地理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難點:用事例說明自然地理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教學方法】講授法、小組談論法。【教學過程】新課導入:創設情境:扎西老師給大家寫了封邀請信,邀請大家暑期到他的家鄉(青藏地區)進行研學旅行。新課講授:【世界屋脊】走進青藏—位置范圍描述青藏地區的位置和范圍。活動:提問:描述青藏地區的位置和范圍。首先說出青藏地區在我國的方位,然后,讓學生在圖9.3中找到青藏地區周圍的山脈,用方位和山脈描述青藏地區的位置和范圍。了解青藏—自然特征情景:扎西老師提醒大家暑期研學要帶上防寒保暖的厚衣服(思考為什么)。1.青藏地區的地勢有何特點?主要的地形區有哪些?地形特點是什么?活動:讀圖9.3,說出青藏地區地形特征。以高原為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譽為“世界屋脊”。地形區有青藏高原和柴達木盆地。2.通過對比拉薩和成都的氣候,總結青藏地區的氣候特點。高原山地氣候:冬寒夏涼,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全年降水稀少。學以致用:青藏地區傳統服飾藏袍反應了當地怎樣的氣候特點。青藏地區屬于高寒氣候,冬寒夏涼,年溫差小,日溫差大。日照充足,太陽輻射強烈。藏袍一個袖子,便于中午和早晚的穿脫。由此可回答我們為什么要帶厚衣服。3找出發源于青藏地區的主要河流,思考該地區為何成為眾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海拔高,終年積雪,冰川廣布,河湖眾多,成為眾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遷移思考:青藏地區有哪些能源資源?(太陽能、地熱能、水能)【高寒牧區和河谷農業】探究青藏—高寒牧區和河谷農業情景:扎西老師為大家準備了當地的特色美食(思考當地的農業)。結合青藏地區農牧業的分布圖和文字資料,完成下列問題。1.高寒牧區(1)青藏地區農業部門有哪些?主要的牧區有哪些?有哪些優良的畜種?畜牧業和種植業;青海牧區和西藏牧區(高寒牧區);牦牛、藏綿羊、藏山羊。(2)牦牛毛長皮厚、體矮身健,是如何適應高原獨特的環境的。牦牛毛長皮厚可以保持體溫御寒,體矮身健可以載負重物。2.河谷農業區展示當地主要農作物圖片,說出青藏地區的種植業的主要分布地區。這種農業類型叫什么?在圖9.11上找出兩個種植業的分布地區—湟水谷地和雅魯藏布江谷地,該種植業類型為河谷農業。(1)青藏地區發展種植業的限制性因素是什么?熱量(2)分析這兩個區域發展農業的優勢條件。(從氣候、地形、水源、土壤方面分析)河谷地帶,海拔低,氣溫較高,土質肥沃,適宜青稞、小麥等農作物生長。學以致用:結合教材89頁閱讀材料,分析雅魯藏布江河谷地區青稞高產的原因?日照時間長,有利于光合作用;氣溫低,作物的生長期長;晝夜溫差大,有利于作物養分的積累。傳統民居情景:研學中,達到牧區,扎西老師安排大家居住牧民用厚重的牛毛氈搭成的帳篷。達到農區和城鎮,安排大家住用石塊建造的碉房。保護青藏—生態環境保護隨著青藏鐵路的順利通車,一帶一路向西部內陸推進,青藏地區已經與全國連成一片。“天塹變通途”,越來越多的人走進青藏地區,青藏地區正褪去神秘的面紗,散發誘人的魅力,我們相信青藏地區的明天會更加美好!思考:研學途中要保護好青藏地區的生態環境,我們應該怎么做?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通過研學青藏地區活動認識了青藏地區的位置和范圍,總結了青藏地區的地形、氣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并簡要分析了其相互關系。分析了青藏地區的農業生產——高寒牧區和河谷農業。進一步用具體事例衣食住行等方面強化了自然地理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作業布置:1.觀看《美麗中國之神奇高原》,寫出自己的觀后感2.完成配套課后練習。【板書設計】【課后反思】本節課是八年級下學期認識中國四大地理區域的最后一個區域,重在強化學生對區域自然特征的方法總結,對各自然要素間的相互影響的理解,會獨立思考分析自然環境對人文環境的影響,加深自然地理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的理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