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0課秦末農民大起義 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0課秦末農民大起義 教案

資源簡介

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
【課標要求】
課程標準 通過了解陳勝和吳廣等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知道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和早期發展的過程
【教學目標】
素 養 目 標 1.通過對秦朝暴政的學習,探究秦末農民大起義的原因,識記陳勝、吳廣起義和項羽、劉邦起義的相關史實。(史料實證、歷史解釋) 2.通過對秦朝滅亡的學習,掌握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家國情懷) 3.通過分析秦亡前后劉邦、項羽的戰爭性質的變化,了解楚漢之爭及其過程。(時空觀念)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秦的暴政;陳勝、吳廣起義。
教學難點:秦的暴政是秦末農民大起義爆發的根本原因。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建立了不朽的功業。夏朝存在了400多年,商朝存在了500多年,周朝存在了近800年。照理說,秦朝存在的時間應該更長。秦始皇就希望他的皇位能傳之萬代。可事實上秦朝只傳了三代,存在了14年就滅亡了,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讓我們來學習第10課:秦末農民大起義吧!
二、探究新知
目標導學(一): 秦的暴政
觀看視頻《秦的暴政》,結合圖文資料(見課件)和教材知識,概括秦的暴政的表現。
提示:賦稅沉重,農民上繳收獲物的三分之二;徭役、兵役沉重,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刑罰殘酷;焚書坑儒,摧殘了文化,禁錮了思想;
秦二世更加殘暴:秦始皇死后,繼位的秦二世更加殘暴。 在埋葬秦始皇時他下令將大量宮女殉葬,把修建墓室的所有工匠悶死在墓里。 秦二世為鞏固帝位,兇殘地殺死自己的兄弟姐妹,任意屠殺文武大臣。 他對民眾的剝削更為殘酷,并恣意揮霍,四處巡游,窮奢極欲,使人民陷入無法生活的境地。 他的殘暴統治,最終引發了農民大起義。
過渡語: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秦朝的暴政終于導致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爆發。
目標導學(二): 陳勝、吳廣起義
1.閱讀材料(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討論秦末農民起義爆發的原因。
提示:秦末農民起義爆發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統治階級實施的暴政。戍守遇雨誤期是起義的直接原因,如果沒有遇雨誤期,農民起義也遲早會爆發。
2.觀看視頻《大澤鄉起義》,講述大澤鄉起義的概況。
提示:公元前 209 年,有 900 多個農民被征發去漁陽戍守長城。 他們走到大澤鄉時,遇到大雨,道路泥濘,無法前行,不能按期到達。 按照秦律,戍守誤期要被處死。他們當中的領隊人陳勝和吳廣認為,與其送死不如起來反抗,于是殺死押隊的軍官,率眾反抗秦朝的殘暴統治。“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他們的號召下,大家熱烈響應,決心反抗秦朝的殘暴統治。
討論:陳勝、吳廣起義的歷史意義
提示: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在我國歷史上永遠閃耀著光輝。
4.劉邦項羽繼續領導農民起義。
提示:公元前 207 年,項羽的起義軍與秦將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部隊在巨鹿展開大戰,以少勝多,將秦軍主力殲滅。 劉邦抓住時機,率軍直抵秦都咸陽。 秦朝的統治者在起義軍的包圍下,被迫出城投降,秦朝滅亡。
過渡語:項羽消滅了秦軍的主力,秦朝統治者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后,劉邦和項羽進行了楚漢之爭。
目標導學(三): 楚漢之爭
1.觀察《楚漢戰爭形勢圖》,講述楚漢之爭的概況,了解其關聯成語。
提示:秦朝滅亡后,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展開爭戰,史稱“楚漢之爭”。 最終,劉邦的軍隊將項羽及部下包圍在垓下,項羽兵敗,突圍后自刎。 這場歷時四年的戰爭,劉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霸王別姬;四面楚歌;十面埋伏。
2.閱讀材料(見課件),結合教材知識,歸納劉邦戰勝項羽的重要原因。
提示:①劉邦進入關中后,約法三章,廢秦苛法,大得人心;項羽相反,巨鹿之戰后,活埋秦降卒 20 萬人,進入關中后,縱兵燒殺搶掠,大失人心。 ②劉邦善于用人,身邊有一批謀士良將,如蕭何、張良、韓信等;項羽則不能容人,連謀士范增最后也憤然離去。 ③劉邦有關中做根據地,無后顧之憂;項羽沒有。
3.結合所學知識和表格(見課件),分析秦末農民起義與楚漢之爭的區別。
項目 目的 代表階級 性質
秦末農民起義 推翻秦朝統治 農民階級 反抗秦暴政的農民戰爭
楚漢之爭 爭奪帝位 封建統治階級 統治階級內部爭奪帝位的斗爭
三、課堂小結
秦朝末年,由于秦朝統治者的暴政最終引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陳勝、吳廣起義,后繼者項羽、劉邦最終推翻了秦朝,使秦朝僅僅存在了 14 年。 陳勝、吳廣的首創精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反抗思想,“斬木為兵,揭竿而起”的斗爭氣魄,鼓舞著后來千千萬萬農民反抗封建統治的斗爭。
【板書設計】
一、秦的暴政
1.賦稅、徭役沉重
2.法律嚴苛,刑罰殘酷
3.秦二世殘暴統治
二、陳勝、吳廣起義
1.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09年,大澤鄉,張楚政權
2.項羽起義:巨鹿之戰殲滅秦軍主力
3.劉邦起義: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
三、楚漢之爭
1.交戰雙方:劉邦和項羽
2.目的:爭奪帝位
3.結果:項羽兵敗垓下,劉邦獲勝
【當堂演練】
1.劉邦率軍到咸陽后,約法三章,使得民心安定。他重用張良等人,相反項羽卻處處懷疑自己身邊的大臣。材料說明,劉邦戰勝項羽的原因是( C )
A.劉邦的實力一直比項羽強 B.劉邦個人戰斗力強于項羽
C.劉邦重視民心、任用人才 D.項羽的人才儲備多于劉邦
2.據相關史料記載,秦二世胡亥當政時期法令嚴苛、賦斂無度、百姓窮困。近年湖南出土的《秦二世元年十月甲午詔書》則展現了胡亥重視赦免罪人、“德惠”吏民的舉動。這說明( B )
A.歷史結論不斷被修正 B.研究歷史需多重證據
C.史料越多認知越困難 D.出土文獻更具可信度
3.學者研究發現,秦末“有叛人而無叛吏”。反秦的人都是下層來的,少有中層來的,從民間鉆出來的下層人士,吸收了中層里散亂的成員,構成了反秦隊伍。秦代的缺失是中層與下層的疏離。其意在強調秦朝( C )
A.郡縣制的成效有限 B.中央權力尚未集中
C.基層管理制度欠缺 D.官吏集團效率低下
4.費正清在《中國:傳統與變遷》中寫道:“秦統一后,原六國舊貴族仍忠于他們的王室,精英知識分子也對禁錮諸子學說的政策不滿,平民百姓不堪遠征和大興土木的負擔,秦王朝便分崩離析了。”他意在強調( D )
A.民心是國家興衰的根本 B.秦朝統治缺乏文化認同
C.精英知識分子的重要性 D.秦朝覆滅原因的多樣性
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
材料一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李白《古風·秦王掃六合》
材料二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
材料三 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以暴虐為天下始。 ——賈誼《過秦論》
材料四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盡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論》
(1)材料一和材料二敘述了哪些史實?(2分)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其歷史作用。(4分)
史實:秦滅六國;秦制定中央集權制度和法律。(2分)
作用:維護國家統一與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和發展;對后世影響深遠。(任答2點即可,4分)
(2)分析材料三、材料四對秦始皇態度的不同。(4分)
材料三主要批判秦始皇的專制暴政,材料四主要肯定秦始皇的功績。(4分)
(3)綜合上述材料,說明評價人物受哪些因素影響。(2分)
個人政治立場;時代因素等。(2分)
【課后反思】
本課通過圖片及提問的方式導入,激起學生對秦朝滅亡學習的欲望。對于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原因,通過對材料的探究,得到結論,這樣更能讓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得到培養;引導學生思考秦亡前后,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培養學生比較歸納的能力。設計了小組討論的環節,培養學生初步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利用地圖等直觀教具,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整節課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理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达县| 洪江市| 柏乡县| 台江县| 万安县| 天祝| 庆城县| 石柱| 镶黄旗| 新巴尔虎右旗| 喜德县| 安宁市| 海阳市| 铁岭县| 汉阴县| 龙南县| 玛多县| 安龙县| 东光县| 新干县| 株洲市| 长寿区| 共和县| 贺兰县| 循化| 威信县| 重庆市| 汽车| 宜春市| 肇州县| 绥芬河市| 霍林郭勒市| 蓬莱市| 平定县| 堆龙德庆县| 信宜市| 汉中市| 公主岭市| 水富县| 温泉县| 霍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