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8課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8課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教案

資源簡介

第8課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課標要求】
了解孫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動。
【教學目標】
素 養 目 標 1.了解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并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孫中山的革命之路。(唯物史觀)
2.了解中國同盟會成立的過程和影響,理解三民主義的內容和意義,認識同盟會政治綱領與三民主義的關系。(時空觀念、歷史解釋)
3.通過對孫中山等人革命事跡的學習,體會革命先驅將個人理想與國家、民族命運緊密結合的愛國精神。(家國情懷)
【教學重點】
中國同盟會成立的過程和作用。
【教學難點】
三民主義的內涵及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的大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一生以革命為己任,立志救國救民,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那么,孫中山是怎樣開始從事革命活動的 中國同盟會和三民主義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8課《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了解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抱負。
二、探究新知
(一)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
孫中山,是中國革命的先行者。為了實現民族獨立和解放,他棄醫從政,擔負起拯救民族危亡的重任。面對腐敗不堪的清政府,他毅然走上革命道路。成立興中會,舉行起義,宣傳革命思想,整合革命力量。
1.1894年,孫中山北上天津,上書李鴻章,提出變法自強等多項改革建議,遭到拒絕。失望之余,他開始認識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專制統治,才能拯救中國。
2.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聯合華僑,成立興中會,提出“振興中華”的宗旨,號召“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
3.1895年10月,廣州起義消息泄露,陸皓東等人被捕犧牲,起義失敗。
4.廣州起義失敗后,孫中山流亡海外,先后在日、美、英等國考察社會實際,發展革命組織,為繼續革命作準備。
(二)同盟會與三民主義
1.《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國內革命情緒日趨高漲。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得到迅速傳播。出現了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猛回頭》和《警世鐘》等宣傳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這些著作號召人們起來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影響較大的革命團體有華興會和光復會。
合作探究:20世紀初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廣泛傳播原因是什么?
原因:(1)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2)20世紀初,不少中國留學生到國外接受了資產階級革命思想,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革命知識分子的隊伍迅速擴大。民族危機使革命知識分子把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等學說,作為革命斗爭的思想武器,宣傳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
合作探究:20世紀初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廣泛傳播產生的影響是什么?
影響:極大地推動了革命形勢的發展和資產階級革命團體的建立,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
2.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1905年8月,孫中山聯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
3.在同盟會成立大會上,確定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政治綱領,選舉孫中山為同盟會總理,建立領導機構,決定創辦《民報》,作為同盟會的機關報。
合作探究:為什么孫中山能成為革命黨公認的領袖?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長期從事武裝反清斗爭。他先后建立了興中會和中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使民族民主革命成為波濤洶涌的時代潮流。
合作探究:同盟會的政治綱領相比興中會的政治綱領有哪些進步性?
同盟會的政治綱領凸出了要建立一個民國政府,同時還強調注重解決民生問題,提出了“平均地權”的政治綱領,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4.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它的成立,使全國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一個統一的領導和明確的奮斗目標,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
5.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
合作探究:“三民主義”是從同盟會綱領闡發而來的,兩者之間有哪些相同?有哪些變化?
兩者沒有實質上的不同,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對原來同盟會的綱領加以闡述和完善而已。這樣的革命綱領適應當時的歷史潮流,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擁護,已經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成了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后來,就是在三民主義的鼓舞下發生了武昌起義,并取得初步的勝利。
合作探究:20世紀初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內容是什么?
核心內容: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滿清貴族的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三、課堂小結
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動:棄醫從政,圖謀救國;創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提出三民主義等。孫中山早年的革命實踐活動,突顯了孫中山在中國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其促進了民族的覺醒和民主精神的高漲。這一時期革命組織與革命思想的發展,也為辛亥革命的爆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板書設計】
【當堂演練】
1.他出生于廣東香山,曾在澳門、廣州一帶行醫,通過行醫他認識到“醫術救人,所濟有限”,“醫國”比“醫人”更重要,從此走上了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材料中的“他”是( B )
A. 洪秀全 B. 孫中山 C. 康有為 D. 魯迅
2.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消息傳來,孫中山在檀香山與華僑青年決心采取行動,開展反清救國斗爭。當時他們采取的行動是( B )
A. 上書李鴻章,提出改革建議 B. 成立興中會,提出“振興中華”的宗旨
C. 開展秘密工作,準備廣州起義 D. 成立中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
3.《辛丑條約》簽訂后,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猛回頭》《警世鐘》等著作( C )
A. 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實現強兵富國 B. 宣傳維新思想,號召變法圖強
C. 號召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 提出三民主義,推動資產階級革命
4.1905年,某人在加入某一革命組織時鄭重宣誓:“驅除韃虜,恢復中
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據此判斷,他加入的革命組織是( A )
A. 中國同盟會 B. 光復會 C. 華興會 D. 興中會
11.土地問題是中國社會發展的核心問題,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根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則,把每畝土地按每年產量的多少,分為上、中、下三級九等,然后把好田壞田互相搭配,好壞各一半,按人口平均分配。
——李品武主編《中國通史》
材料二:歐美為甚不能解決社會問題?因為沒有解決土地問題。……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價的法。比方地主有地價值一千元,可定價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將來因交通發達,價漲至一萬,地主應得二千,已屬有益無損;贏利八千,當歸國有,這于國計民生,皆有大益。
——孫中山《革命與共和》
材料三:
(1)材料一對應的是哪個文件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文件難以實施的原因。
文件:《天朝田畝制度》。原因:帶有很大的空想色彩。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孫中山為解決歐美國家沒能解決的社會問題而提出的經濟主張及其意義。
經濟主張:平均地價。意義: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承認了封建地主對土地的權益。
(3)材料三所示內容是哪個政黨的政治綱領?孫中山在《民報》的發刊詞中對材料三所示內容作了怎樣的概括?
政黨:中國同盟會。概括:將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
(4)綜合以上材料,你覺得應該怎樣解決民生問題?
要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方針;以人民的利益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課后反思】
本節課主要講述的是孫中山先生的早年革命事跡,要凸顯“三民主義”思想理論確定的實踐性和曲折性。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圖片、列表等各種形式,讓學生明白事件發展的前后因果聯系,著重培養學生的列表歸納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還有可以進一步提高的地方,增加歷史事件之間的前后聯系性、邏輯性,讓學生在理解中牢記歷史知識。同時,要注意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知識遷移、聯系現實、學以致用的能力培養和鍛煉,在教學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辉南县| 阜宁县| 沽源县| 驻马店市| 信丰县| 岫岩| 泉州市| 大方县| 邵东县| 景宁| 青海省| 新建县| 辽宁省| 外汇| 日土县| 襄樊市| 七台河市| 邢台市| 北流市| 通榆县| 岳池县| 哈巴河县| 南城县| 清镇市| 盘山县| 醴陵市| 桃园市| 平遥县| 金秀| 沙雅县| 屏东市| 武强县| 喀什市| 习水县| 莆田市| 静乐县| 西峡县| 临沧市| 宁河县| 吉林市| 盘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