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4課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教學設計教學背景分析(一)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本課屬于八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人民解放戰爭”的內容,延續前一課內戰爆發,重點講述了中國共產黨通過土地改革為解放戰爭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領導解放區軍民獲得解放戰爭勝利的過程。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重要基礎,是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歷史事件。(二)設計意圖新課標提出了跨學科教學的理念,指引著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因此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將以革命歌曲作為主線,通過《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三首革命歌曲,分別對應土地改革得民心、戰略決戰見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三個篇章的內容。教學目標1. 通過圖片、史料、影像史料,了解解放區的土地改革;觀察《三大戰役示意圖》,簡述三大戰役史實;學會以時間軸的形式梳理人民解放戰爭的基本過程。(素養目標:史料實證、時空觀念)。2. 分析人民解放戰爭勝利原因和意義,探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勝利的原因。(素養目標:歷史解釋)。3. 認識到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是人民的勝利,中國共產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素養目標:家國情懷)。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三大戰役教學難點中國共產黨取得革命勝利的原因、意義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歷史圖片 歷史地圖 文字材料 多媒體(二)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史料教學法、故事教學法等板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展示全國各地的 “快閃”活動以及學校開展的“紅歌比賽”活動照片,提問學生知道哪些革命歌曲?之后講述:革命歌曲與其他流行歌曲不同,它誕生于崢嶸歲月,是黨的奮斗史的生動記錄,每一首歌曲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可以說,一首歌曲就是一段鮮活的歷史。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重溫革命歌曲,再現解放戰爭時期的崢嶸歲月。 從學生的身邊入手,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為本課的主線鋪墊。一、土地改革得民心 1. 欣賞第一首革命歌曲《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之后提問學生:這首歌表達了人民怎樣的心情?解放區的天為什么是明朗的天?2. 引導學生根據圖表思考:當時的中國出現了什么樣的土地問題?3. 之后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簡述土地改革的基本史實。4. 最后通過圖片和文字材料引導學生探究:土地改革結果如何?它對解放戰爭的勝利起到了什么作用?(土地改革為解放戰爭勝利提供人力和物力保障!) 1. 初步感受“民心”,并順利過渡到第一篇章:土地改革得民心。2. 得出土地改革的背景和原因,并提升學生從圖表獲取信息的能力。3. 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 提升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并得出土地改革和解放戰爭之前的聯系,從而順利過渡到解放戰爭。二、戰略決戰見民心 1. 欣賞第二首革命歌曲《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之后提問學生這首歌曲展現了解放軍戰士怎樣的精神?(英勇無畏、不怕犧牲) 2. 時間軸構建人民解放戰爭的歷史脈絡3. 之后通過文字材料和國共雙方兵力對比變化,使學生認識到戰略反攻的機會已經到來! 4. 展示生動形象的示意圖和歷史材料,使學生知道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相關史實,并得出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重大意義即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5. 展示解放軍全國戰略進攻示意圖和國共兵力變化示意圖,使學生認識到戰略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 6. 學生分小組,結合圖片閱讀課本,根據提示講述三大戰役。之后通過表格總結三大戰役相關知識,適當補充相關戰術思想,并再一次展示國共兵力變化示意圖,得出三大戰役的重要意義。7. 展示渡江戰役示意圖,使學生明確人民解放軍兵分三路,橫渡長江,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守臺灣,造成了海峽兩岸的分裂。緊接著,引導學生梳理國共兩黨關系的演變,得出“合則兩利,分則兩傷”的啟示。 1. 讓學生認識到:每一個勇往直前的解放軍戰士背后都有無數人民默默地的支持,從而過渡到第二篇章:戰略決戰見民心。2. 引導學生回顧前一課內戰爆發的相關知識,建立歷史聯系,明確戰爭的發展階段。3. 順利過渡到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4. 結合材料,聯系所學知識,學會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問題能力。5. 順利過渡到三大戰役。6. 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提升學生表達能力。順利過渡到渡江戰役。7. 明確人民解放戰爭勝利過程基本史實,感悟人民解放戰爭的歷史啟示。三、得民心者得天下 1. 根據時間軸提示,引導學生講述人民解放戰爭勝利過程(突出對應事件及其意義)2. 拓展提升,引導學生根據相關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合作探究為什么這場戰爭被稱為人民解放戰爭?并補充董存瑞的故事,使學生認識到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是人民的勝利,中國共產黨代表最廣大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決定勝敗的關鍵是民心。3. 最后欣賞革命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讓學生根據歌詞和視頻內容,說一說自己對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句話的理解。4. 教師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重溫了一些革命歌曲,這些膾炙人口的革命歌曲,每一個音符跳動中無不譜寫著偉大祖國艱苦卓絕的歷史征程,無不流淌著中國共產黨引領革命的萬丈豪情,無不傳承著共產黨人矢志不渝的赤誠信仰。歌以詠志。讓每一首慷慨激昂、動人心弦的革命歌曲,激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行動力量,把各族人民赤誠的心、火熱的愛匯入時代的大合唱,在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征程上,披荊斬棘、奮勇前進!5. 最后齊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結束課堂。 1. 把零碎的知識系統化,知識生成。2. 得出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突破難點。從而過渡到第三篇章:得民心者得天下。3. 讓進一步感受中國共產黨的偉大貢獻,激發學生的愛黨愛國情懷。4+5. 情感升華,激發學生為中華民族復興而努力的家國情懷。拓展作業 選做其中一個:(一)“我身邊的戰爭英雄”1.查找資料了解家鄉解放戰爭時期的英雄及相關英雄事跡,或向長輩了解革命英雄的事跡;2.選擇其中一個撰寫解放戰爭英雄故事。(二)“革命歌曲大家唱”1.查找資料收集解放戰爭時期其他相關歌曲并了解這些歌曲創作的歷史背景;2.學唱其中一首歌曲。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