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8課 美國的獨立》教學設計課程標準知道美國獨立戰爭的進程;了解《獨立宣言》、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初步認識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意義。教學背景分析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1.本課地位:本課是統編教材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第二課。這一時期是歐美主要國家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的重要時期。資產階級通過革命或者改革,相繼獲得政治統治權,進入資本主義時代。美國獨立戰爭是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獨立戰爭,不僅建立了一個新的國家,還創造了一種新型民主制度。所以,本課在世界近代史占有重要地位。2.本課內容包括“戰爭的序幕”、“華盛頓與獨立戰爭”和“《獨立宣言》與美國憲法”三個子目。第一個子目交代了獨立戰爭爆發的背景和原因。第二個子目主要講述了華盛頓與獨立戰爭的關系。第三個子目介紹了《獨立宣言》和1787年憲法兩部文獻,還敘述了獨立戰爭的進程、性質和意義。學生情況分析經過中國史部分的學習,初三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歷史學習方法,積累了一定的史學基礎知識。且前面學生已經學習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這一學習經驗可以遷移到美國獨立戰爭,但獨立戰爭爆發有其不同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方面,這對知識的學習會有倒攝抑制作用。通常,初三學生的歷史理解和概括能力在不斷提高,但是歷史解釋和評價高階思維能力尚需不斷加強,因此本課教學中會著眼于學生“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能力訓練。在歷史情感教育方面,應明確歷史上包括今天對殖民地進行非法掠奪、壓制行徑終究會遭抵制,并感受偉人對歷史發展的杰出貢獻。該階段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感知力,感性認識高于理性認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多采用圖片、漫畫、示意圖等呈現形式,將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學目標目標1:根據所展示的圖片和材料,學生能夠說明獨立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說出英國對北美殖民地壓迫政策的表現。(歷史解釋、唯物史觀)目標2:根據教師講解、材料研讀,學生能夠知道潘恩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的努力和獨立戰爭的基本進程和性質,能夠說出獨立戰爭的重要事件和雙重性質。(史料實證、時空觀念)目標3:根據小組探究,學生能夠認識戰爭勝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理解獨立戰爭的正義性和北美人民斗爭的曲折過程,樹立正義必勝的信心。(家國情懷) 目標4:根據教材閱讀、史料研讀和角色扮演,學生能夠理解并一分為二辯證評價《獨立宣言》和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精神,自主完成表格。(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美國獨立的原因;《獨立宣言》和1787年憲法的內容。教學難點美國為何能夠在戰爭中做到以弱勝強,《獨立宣言》和1787年憲法的內容及評價。教學方法(一)教師教法 講授法、問答法、史料教學法、討論法、情境教學法、角色扮演。(二)學生學法 合作學習、基于史料研習的探究學習、角色扮演。板書設計教學設計理念托馬斯·潘恩留給世人的不只是《常識》,他本身更是認識美國獨立戰爭的一面鏡子。他身上既有時代的烙印,其行為也影響了歷史的發展。本課立足課標要求,對教材進行有效整合,以潘恩的“美”夢為主線,圍繞“潘恩的‘美’夢有哪些助力和阻力?”“潘恩為‘美’夢做了哪些努力?”“潘恩的‘美’夢實現了嗎?”這三個問題,采用“以人系史”的策略,從潘恩的“美”夢看美國獨立戰爭這一段歷史。在教學過程中貫徹“學為中心”的課堂理念,以問題導向、角色扮演等方式,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問和答”中動態生成學生的智慧。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教師:1737年的冬天,托馬斯·潘恩出生了。他出生于英國,親眼目睹下層社會的各種黑暗,對英國社會恨之入骨,一度將自己的姓寫成“pain”痛苦,以表示對社會現狀的抗議。37歲時,他決定到新大陸去尋求“幸福”,希望在北美實現自己的“美”夢。潘恩的夢想是一個什么樣的夢想呢?教師過渡:潘恩的“美”夢遇到了哪些助力和阻力?潘恩又為他的夢想做了哪些努力和奮斗?以及潘恩的“美”夢最后實現了嗎?讓我們跟隨潘恩的“美”夢來領略美國獨立戰爭的歷程。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預設:自由平等、人民主權、獨立)帶著問題進入新課的學習。 以潘恩的經歷導入,理解潘恩“美”夢產生的原因。通過潘恩的言論,知道潘恩的“美”夢有何內容,為之后教學做鋪墊。教師進一步發問,激發學生的探知欲。問題一:潘恩的“美”夢有哪些助力與阻力? 教師:從17世紀開始,英國在北美建立了13個殖民地,稱作“英屬北美殖民地”。英屬北美殖民地建立以后,這片土地是一幅什么樣的景象呢?1.助力——“新世界”的力量(1)經濟有所發展問題:根據材料,北美殖民地的發展情況如何?教師:殖民地彼此之間頻繁的經濟流通,逐漸形成統一的市場,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文化,逐漸萌生了美利堅民族意識,美利堅民族初步形成,民族自覺性日益增長。(2)政治相對民主教師過渡:這是經濟方面,那北美殖民地的政治生活如何?教師:北美殖民地的民主因素不僅使北美居民享受較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民更多的自由和權利,而且也削弱了英國的統治基礎,從而為獨立鋪平了道路。教師過渡:但是新大陸真的如這樣風平浪靜、欣欣向榮嗎?事實上,潘恩到達北美大陸時,北美殖民地與英國之間的矛盾正愈演愈烈······2.阻力——“舊世界”的壓迫(1)經濟剝削教師:殖民地與英國之間爭論的焦點在于英國對殖民地采取的稅收政策。讓我們把目光轉向一幅漫畫,它的內容是“為英國征收印花稅的代理人被吊在桅桿上”。教師:教材第85頁介紹了英國為轉嫁七年戰爭造成的財政危機,在北美大規模征稅的歷史。印花稅是其中一項。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教師:在北美人民的抵制下,英國被迫廢除了《印花稅法案》,但英國并沒有停止對殖民地的壓榨。教師:北美殖民地就像一只母雞,英國不停催著它生產,掠奪當地的財富。教師:1773年,茶稅法壟斷了北美的茶葉運銷,直接威脅到了北美資產階級的利益。有剝削有壓迫必然有反抗。同年12月16日爆發了波士頓傾茶事件,這也是獨立戰爭的導火索。教師:如果沒有這一事件,獨立戰爭還會不會爆發?教師:是的!因為戰爭的根本原因是英國的殖民統治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的發展。(2)政治無權教師:我們看看與潘恩一樣為美洲民眾自由而戰的大陸會議代表表達了怎樣的呼聲?教師:材料反映了,除了不合理的稅收外,重要原因還在于英國殖民政策損害了美洲民眾的自由權利。教師過渡:經濟剝削、政治無權,反映了北美殖民地人民與英國矛盾的尖銳化,這些也無疑都是潘恩平等民主、自由獨立“美”夢的阻力。隨著矛盾的不斷升級,一聲槍聲從萊克星頓響起,各地民眾紛紛團結起來,潘恩也積極加入反抗斗爭中,為實現自己的“美”夢不斷努力。 回憶新航路開辟的相關史實。分析和解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預設:北美殖民地的經濟特別是資本主義經濟得到發展。)閱讀材料,知道北美殖民地的政治生活。閱讀漫畫和材料,知道英國統治者對北美殖民地進行的經濟壓迫,殖民地人民怨聲載道。知道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是波士頓傾茶事件,根本原因是英國的殖民統治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的發展。閱讀材料。 以問題為導向,通過閱讀材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認識到北美資本主義經濟得到發展、美利堅民族初步形成。漫畫符合初中生的認知特點,可以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和生動性,輔助講解。通過講述波士頓傾茶事件的起因和經過,適當還原歷史細節,引導學生認識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補充獨立戰爭爆發的政治原因,讓學生跳出歷史教材,拓寬視野以及思維層次,讓歷史教學更有深度。問題二:潘恩為實現“美”夢做了哪些努力? 1.拉響獨立號角教師:材料一反映了北美人民的什么想法?是什么改變了這一想法?教師:潘恩寫的小冊子《常識》,在1776年1月出版后,猶如劃破黑夜的槍聲,點燃了獨立的火焰。當時200萬北美居民中幾乎每一個成年男子都讀過或者聽過別人談這本小冊子。通過《常識》,潘恩公開喊出了許多人想說但未說出的口號:“獨立!”,拉響了北美獨立的號角。2.《獨立宣言》任務:閱讀教材,自主完成關于《獨立宣言》的表格。問題:閱讀《獨立宣言》內容,這體現了簽署者的哪些訴求和思想?教師:《獨立宣言》體現了自由平等、天賦人權、主權在民的思想,表達了北美人民追求獨立的愿望,對獨立戰爭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杰斐遜也與潘恩關系密切,他也曾坦率承認在《獨立宣言》中引用過《常識》,并對此“引以為榮”。3.獨立戰爭的過程問題:結合教材,梳理獨立戰爭的過程,將郵票按照事件發生順序排序。教師展示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英美力量對比圖【小組探究】結合材料和所學,探究新生的美國為何能戰勝老牌資本主義的英國?4.獨立戰爭的性質和意義教師:這場戰爭是一場什么性質的戰爭?我們根據潘恩的言論來理解。教師:由此看出,獨立戰爭既是民族解放運動,又是資產階級革命。戰爭摧毀了英國的殖民枷鎖,贏得了國家的獨立,為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同時,對歐美的革命特別是法國的資產階級革命起了推動作用。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預設:《常識》的傳播)。結合教材,自主完成表格。閱讀材料,分析《獨立宣言》的主要內容。閱讀教材,梳理獨立戰爭進程,將郵票排序(預設:⑤④①②⑥③)根據教材和材料,小組合作,派代表進行回答。 通過材料認識美國革命的復雜歷程,引導學生走出認識誤區:并不是來克星頓槍聲響起之后,美國革命就非常順利地走向勝利。認識潘恩所寫的《常識》在鼓舞北美人民獨立起到的作用。表格能夠形象直觀地歸納要點,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通過史料研讀,分析內容,認識其闡明的資產階級民主原則,理解《獨立宣言》是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偉大的歷史文獻。通過郵票排序這一新穎的方式,勾勒獨立戰爭的過程,培養學生時空觀念素養。引導學生從史料中提取信息、歸納結論,有利于史料實證素養的達成。通過對戰爭勝利原因探究,拓寬認知,知道戰爭的勝負因素是多方面的。問題三:潘恩的“美”夢實現了嗎? 教師:獨立戰爭使北美13個殖民地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建立了獨立自由的美利堅合眾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新生的美國就這樣一帆風順了嗎?我我們來看潘恩的戰友華盛頓的兩條言論:為了解決問題,華盛頓主持召開了制憲會議,制定了 1787 年憲法。地位:1787 年美國憲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捍衛了獨立的成果,樹立了資本主義政體的又一個范例。展示“三權分立示意圖”,教師根據示意圖講述如何進行分權制衡。【角色扮演】將學生分成三個學習小組,分別模擬國會、總統、最高法院三個機構,學生推舉一位本機構的“最高領導人”。 由教師扮演新聞記者向“最高領導人”提問。教師過渡:潘恩的“美”夢看似好像實現了,同學們再看兩則材料,潘恩的“美”夢還包含哪些內容?材料說明了潘恩的什么思想?結合教材,我們如何全面客觀地看待《獨立宣言》和1787年憲法?《獨立宣言》和1787年憲法仍允許奴隸制的存在,不承認婦女、黑人、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權利,這是局限性,我們必須一分為二地全面客觀地看待。《 閱讀材料,知道1787年憲法制定的背景。小組討論,根據教師講解,推舉代表,回答教師的提問。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預設:反對奴隸制、男女平等的思想。存在不足之處,辯證看待。) 通過分組討論法、答記者問活動、角色體驗、采用制作的方式等創設學習情境,探討聯邦政府的權力分配和構建相應的結構示意圖。在“學生主動學習”、“多元互動合作”、“參與探究”的學習中感知美國政治制度形成的過程。呈現潘恩的言論,引導學生認識到,潘恩倡導的男女平等、反對黑人奴隸制的思想并沒有在憲法中得到體現,體現了憲法和革命的局限性。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以潘恩的“美”夢為鏡子,學習了美國獨立戰爭這一段歷史。追求自主發展,爭取民族獨立是各個國家歷史發展的必然。面對英國的殖民壓迫,北美人民為爭取獨立眾志成城、奮起反抗,最終取得了這場正義之戰的勝利,也激勵更多的人民為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而奮斗。 歷史是由無數人創造的,重要人物的生命歷程往往與歷史進程交相輝映。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體會到了潘恩為實現自己的夢想不懈努力奮斗的精神。愿各位同學在新時代里,懷抱夢想,勇于追夢,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教學反思本課立足課標要求,對教材進行有效整合,以潘恩的“美”夢為主線,圍繞“潘恩的‘美’夢有哪些助力和阻力?”“潘恩為‘美’夢做了哪些努力?”“潘恩的‘美’夢實現了嗎?”這三個問題,采用“以人系史”的策略,從潘恩的“美”夢看美國獨立戰爭這一段歷史。在教學過程中貫徹“學為中心”的課堂理念,以問題導向、角色扮演等方式,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問和答”中動態生成學生的智慧。不足之處:1.對潘恩與獨立戰爭的關系挖掘還可以更深入,兩者間的聯系需要加強,如第一部分與潘恩本人的聯系不強;2.潘恩這一人物對初中生來說太過陌生,需要考慮學情,注意教學的生動性和有效性;3.本課教學設計內容繁多,一個課時難以完成。拉響獨立號角助力經濟發展《獨立宣言》潘恩的“美”夢(美國獨立)民族意識歷程、勝利原因努力政治民主性質、意義阻力經濟剝削政治無權是否實現1787年憲法局限性三權分立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