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7課 君主立憲制的英國》教學設計設計思路以“洛克的一生為線索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小見大,以洛克的視角來看英國的變化,見微知著;以“洛克一生”為明線,以“爭取自由的英國人”為暗線。洛克出生與1632年,在在他他出生4年前,英國議會向國王提交了《權利請愿書》;在他8歲時,英國議會重新召開,揭開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序幕;在他17歲時,英國國王查理一世被推上了斷頭臺,而此時他正在倫敦讀中學,他甚至可以看到國王被處決;在他28時,斯圖亞特王朝復辟,他也在積極的進行反抗復辟的活動;在他46歲時,英國爆發“光榮革命”,他作為“輝格黨”的重要支持者,撰寫著名的著作《政府論》為英國資產階級辯護。在他47歲時,英國頒布《權利法案》;在他 69歲時,英國頒布《王位繼承法》進一步限制王權。因此,我們不難看出,洛克的一生貫穿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他是英國哲學家、政治思想家,并幾度擔任政府職務,失勢后洛克避居荷蘭。“光榮革命”后回國,任貿易和殖民大臣,其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政府論》更是了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其他國家資產階級革命乃至革命后政府權力分配和構建的重要理論著作。因此,以洛克的一生為線索去探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和影響,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完成教學任務。教學背景分析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主要統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第六單元“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的第17課《君主立憲的英國》講授。本課置于第六單元的第17課,是該單元的第一課,該單元的主題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本課與第18、19課《美國獨立》和《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分別講授了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英美法的資產階級革命。《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本課的要求是:“知道英國1640年革命的進程,了解《權利法案》的主要內容,初步認識這些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意義”。 [1] 《君主立憲的英國》由“議會與王權的斗爭”、“革命的發生”與“《權利宣言》”三個板塊構成。第一子母介紹了議會與王權斗爭的背景,強調《大憲章》的作用,目的在于強調“英國人的自由由來以久”,為后續王權與議會的斗爭提供了歷史和法律依據。第二子母敘述了英國內戰的直接原因,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內戰的爆發過程和結果,但又結束在“革命廢除了君主制,卻沒有結束終結個人專權的統治”,強調英國人追求自由的愿望并未實現,革命還將繼續。第三子母重點放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和評價,同時也是本節課的重點。學生情況分析本課的教學對象為九年級學生,九年級學生思維活躍表現力強,以邏輯思維為主,已經具備一定的歷史學習方法,但是歷史學科思維尚未完全形成,特別是對于世界史的了解比較片面,對于教材資料和充分了解有待提高。以人物的成長故事敘述,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講授教學內容,培養學科核心素養。教學目標總體目標:“知道英國1640年革命的進程,了解《權利法案》的主要內容,初步認識這些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意義”。1.能通過洛克父親參與內戰的日記、《自由大憲章》等史料分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背景(素養目標:唯物史觀、史料實證)。2.能通過英國內戰后,克倫威爾的軍事獨裁、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洛克對英國未來擔憂并做出一系列努力、光榮革命爆發等資料,認識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曲折發展過程(素養目標:史料實證)。3.能通過閱讀《權利法案》和洛克等人的著作等史料對英國君主立憲制和資產階級資產階級革命進行評價,培養學生辨證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素養目標: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史料實證)。4.將學生視角由外轉內,通過了解中國近現代中先人們的付出,激發愛國熱情,進一步轉化為對國家前途的關注,升華主題。(素養目標:家國情懷)。教學重點和難點(一)教學重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原因、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二)教學難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曲折性、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歷史圖片 歷史地圖 文字材料 (二)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小組合作、課堂講授與教材閱讀相結合板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通過故事導入法,導入新課。【教師引導】同學們,如果你穿越回17世紀30年代的英國,你將會經歷英國內戰、建立共和制、軍事獨裁的護國制、斯圖亞特王朝復辟最后1688年的“光榮革命”。在短短的57年,英國將會發生這些事情。而在英國有一位年輕的年輕的小男孩,他的人生經歷伴隨著國家的變革,正好都經歷了這些事情。他不僅目睹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潮起潮落,而且本身就是就是這場革命的劇中人。他就是洛克,同學們對這個人還不了解,現在就讓我們穿越回那個時代。 回答教師問題,并跟隨引導進行思考。 以“穿越”為問題,設置懸念,引導學生思考,吸引學生興趣。以此導入,直接點明以“洛克的一生”為線索,認識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讓學生初步了解本課的學習要點少年時期(1632-1647),內戰爆發的背景 【教師引導】洛克的父親是一名律師,在他10歲生日的時候,國家發生了一場內亂,他的父親也卷入了其中。給出洛克父親對內亂的態度的材料:材料一:1642年,在洛克十歲生日的時候,議會軍和國王查理一世的軍隊之間爆發了內戰。18年后,回憶此事,洛克寫道:“我剛剛感覺到自己在世界中的存在,就發現自己位于風暴之中,而這風暴至今幾乎未曾停息”......洛克的父親也卷入了此事,征收這個非常不得人心的稅......1642年,武裝反抗國王的戰爭爆發,洛克的父親就公開宣布贊成議會的反抗。——【英】羅杰.烏爾豪斯著,李紅、白若晶譯《洛克傳》設問:洛克父親贊成議會反抗的原因是什么?有歷史淵源嗎?答案參考:“不得人心的稅”;《自由大憲章》教師給出歷史淵源的材料:材料二:第12條規定:除了支付余等之贖金、余等之長子騎士冊封之費用、余等之長女出嫁之費用以外,無王國公意 許可,將不征收其他任何免服兵役稅與 貢金;且這些貢金亦須以一次合理的征收為限。倫敦城之貢金,依此辦理。——齊延平著《自由大憲章研究》 設問:結合教材內容和材料,思考《大憲章》認為,國王在什么樣的情況下 ,可以征收其他任何免服兵役稅與貢金?可以征收多少次?答案參考:支付余等之贖金、余等之長子騎士冊封之費用、余等之長女出嫁之費用;一次合理的征收為限。【教師引導】早在13世紀初,英國就已經確定“王在法下”和“王權有限”的原則。英國議會形成于13世紀,傳統上,議會有批準國王征稅的權利。14世紀中期議會形成上下兩院。因此洛克的父親才會因為國王征收不得人心的稅,而支持議會的反抗。在早期時,議會的斗爭處于下風,因為國王可以通過不開議會的手段來控制議會。但為籌措軍費,查理一世被迫召開中斷了11年之久的議會,會議期間議員們對國王的獨斷專行進行了猛烈的抨擊,要求限制國王的權力。“議會隨后通過一系列法律剝奪了國王的權力,這些法律包括禁止征收船稅,重申一切稅收都必須經過議會同意,每三年必須召開一次會議,而本屆議會則必須由它自己宣布解散......在此后的一年中,王權與議會對抗不斷,無法實行和解。” [2] 由此英國內戰爆發了,這就是洛克父親加入的那場戰爭。【教師過渡】同學,覺得這場戰爭,誰會贏呢? 分析和解讀圖文材料,帶著問題閱讀材料。學生回答問題,并思考《大憲章》的作用。學生結合教材和所學新知識,逐漸理解英國內戰爆發的原因。 以洛克父親的活動和行為來探討,當時英國的大背景和追溯歷史原因。結合洛克父親的行為,聯系課內外知識,學會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問題能力。呈現英國歷史上的重要法律文件《大憲章》和議會制度,讓學生意識到,自由和法制是英國的歷史文化傳統,是英國人非常珍惜的自由權利,國王權威并非至高無上,為后面介紹英國人爭取自由問題進行抗爭做好鋪墊,體會“自由是英國人自古的權利”,感受到議會與王權的斗爭,介紹英國內戰的背景。青壯年時期(1647-1688),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 【教師陳述】英國內戰的結果是,議會軍打敗了國王軍,最終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在倫敦被砍頭,而當時的洛克正處于中學階段,他就讀于倫敦中學,如果他愿意,他甚至可以在看到國王被處死的場景。內戰雖然是為了保障議會的權利,恢復英國人“自古就有的自由”,但結果卻并不如人意。克倫威爾在戰爭中獲得了人心,成為了“護國公”。我們來看一下這段材料,看看“護國公”,保護了人民的利益嗎?給出關于克倫威爾對議會的態度的材料:材料三:1653年4月,克倫威爾派士兵驅逐議會,這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軍事政變。自此之后,英國革命就迷失了方向:革命是以維護議會的自由權利開始的,反抗國王的專制統治;但現在國王被處死了,議會卻也失去了權利,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強制性的力量,它完全以武力為后盾。革命背離了出發點,相反卻走向了反面。——錢承旦、許杰明著《英國通史》結合教材所學知識和材料,思考“革命的出發點”是什么?答案參考:自由【教師引導】“克倫威爾死后,他的兒子查理德.克倫威爾襲任護國主職,理查德年僅32歲,既無軍功又無人望,各路將軍都不買他的賬......英國已經走向了無政府狀態的邊緣......英國現在只有兩條路可走:徹底混戰,或是退回到斯圖亞特王朝。” [3] 而英國人選擇了一條什么樣的道路呢?沒錯,英國選擇回到斯圖亞特王朝。國內的局勢使得洛克十分擔憂。“他對父親說:“我已經覺得黑云壓城,擔心風暴即將來臨。分歧之大既往,派系傾軋絲毫未減,陰謀詭計險惡如常......此事之下,我真是一籌莫展”。......8月初,當君主復辟的災難降臨到牛津大學期間,洛克說,牛津現在“不是一個寧靜思想的地方了......如果我的雙手在暴風雨中顫抖,且不要苛責于我。” [4] 【教師補充】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者更替。 解讀史料,提取關鍵信息,回答問題。知道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更替,理清邏輯。 介紹英國內戰后,英國的國內環境和政體變化,引導學生思考“光榮革命”爆發的原因,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聯系教材和前面所學,時刻抓住主線,體會本課暗線“自由”。補充必備常識,理解斯圖亞特王朝的更替,有助于學生理清邏輯。中老年時期(1689-1701),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 對于“光榮革命”,洛克表示贊同,正如在他小時候,他父親站在議會的一邊,爭取“英國人自古就有的自由”一樣,他這次也站在議會的一邊。給出洛克態度的史料:材料五:仰仗著這份信任,他們濫用人民賦予的權力而未履行相應職責。最終人民會收回這份權力。 ——約翰.洛克《政府論》這就是洛克的態度。在“光榮革命”后,議會通過了《權利宣言》,進一步限制國王的權利。給出《權利法案》的內容,并引導學生思考回答問題 :材料六:《權利法案》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jiàn)越權力,為非法權力。凡未經議會允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征稅,或供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超出議會準許的時間或方式者皆為非法。除經議會同意外,平時在本王國內招募或維持常備軍,皆屬非法。第9條,議員在議會內有演說自由,辯論或議事之自由,議員不應在議會之外任何法庭或任何地方受到彈刻或訊問。——閻照祥著《英國政治制度史》思考:議會限制了國王哪些權力?答案參考:【教師繼續補充】通過《權利法案》限制了國王的權力之后,英國的政治體制也發生了變化。回答:《權利法案》頒布前后英國政體發生了哪些根本變化?【教師引導】此時,洛克已經47歲了,而他的人生止于69歲,他未能看到此次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產生的深遠影響,現在讓我們站在“上帝視角”,小組合作,幫洛克分析一下,英國國內的大變革帶來的影響有哪些?材料九:到光榮革命為止,合適的政治和社會環境已經在英國形成了,正是在這種環境下,英國率先走向工業革命,也就從一個文明邊緣的小國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開創了一種的新的文明。 ——錢乘旦《英國通史》材料十:光榮革命后,議會多次迫使威廉三世作出政策讓步。威廉被迫收回了賞賜給荷蘭寵臣的愛爾蘭土地,將光榮革命中隨身帶來的荷蘭衛隊遣送回國,將6萬軍隊削減為7000人,威廉表示新的戰爭迫在眉睫,但議會不理睬。因而威廉指責議會“把他當作一只狗來使用”,并揚言退位,回到荷蘭去,但議會不為所動。??——程漢大《英國政治制度史》設問:談一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有什么歷史意義?答案參考:1、政治上: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確立了資產階級代議制,推動了政治民主化進程;是不同利益集團的妥協的產物,有利于社會會穩定。2、經濟上: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政治保障,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3、對世界的影響:提供了一種資本主義政治體制發展的范例——君主立憲制。【教師補充知識點】君主立憲又稱“議會君主制”或“有限君主制”,它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一種政權組織形式,是指資本主義國家的君主權利受到憲法制約和限制的君主制。特點:國家權力中心在議會,議會行使國家最高權力;君主是名義上的世襲國家元首,只是國家權力的象征,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并展示地圖:【教師過渡】英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對自身和世界都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動能”,來讓我們一齊看看,此次革命本身的影響有多大?閱讀下列材料:材料十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反復斗爭,推翻了封建專制制度,它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為英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100多年后,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成為大機器工業的發源地。材料十二:這是歐洲范圍的革命,因為在它的影響下,不久歐洲大陸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北美殖民地的資產階級革命也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因此,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實際上揭開了歐洲和北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推動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有什么歷史意義?答案參考:對英國:(1)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2)經濟上:為英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并為率先開始的工業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對世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揭開了歐洲和北美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教師引導】馬克思曾經說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不僅反映了它們發生的地區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 感悟洛克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的政治期待,思考“光榮革命”的影響。學生思考《權利法案》中,限制了國王哪些權利,感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帶來的變化。學生思考,對比英國政體的變化,加深對君主立憲制的理解。小組合作討論,各抒己見,思考英國國內的大變革帶來的影響,進一步認識和理解資產階級革命帶來的影響。學生知道主要君主立憲制國家。學生解讀史料,提取關鍵信息,回答問題。 充分利用史料,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歷史解釋和史料實證意識。引導學生思考《權利法案》頒布前后英國政體發生哪些變化,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理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及《權利法案》對英國造成的巨大影響。通過前后對比,培養學生時空觀念。通過小組合作探索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促進學生形成互幫互助的意識。在探究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時,補充“君主立憲制”的含義,補充必要的歷史概念和常識,拓寬學生知識儲備。英國還提供了通過和平漸進的發展道路實現制度變革的實踐模式,具有示范效應。同時銜接本課主題的暗線“英國人追求自由”得到初步成功。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解讀史料的能力,客觀理性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歸納概括和辨析能力。全面的理解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解決教學重難點。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過渡】現在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洛克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經歷了哪些重大事件。洛克作為親身經歷者,對于此次英國大變革,不只是旁觀,還切實的參與進去了。對英國后續的政治建設提出了自己的期待。而我們中國呢?自1840年,中國不斷遭受列強侵略。為了尋找國家前途,諸多愛國主義者為國家的前途擔憂,為國家的建設提出一系列想法。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應該如何做呢?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了解洛克參與資產階級革命,并知道他為英國未來付出努力,根據教師思路進一步思考中國知識分子對近現代中國未來前途的擔憂 ,激發愛國熱情,關心國家前途。 點明寫洛克寫書的背景和目的,以及對英國政治建設的期待和理論貢獻。將學生視角由外轉內,通過了解中國近現代中先人們得付出,激發愛國熱情,進一步轉化為對國家前途的關注,升華主題。教學反思本課以洛克的人生經歷為明線,以英國人對自由的維護和探索為暗線,引導學生理解英國君主立憲代議制政體建立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同時助力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當然,本節課教學設計有許多要改進的地方:一是在教學過程中,多使用學生對材料的分析,尤其是在最后一個環節,需要教師能很好的把握課堂節奏,否則無法在規定課時完成教學設計內容。二是是有必要加強對統編教科書的深人研讀,用心把握教學立意,同時關注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對核心素養的界定和論述,精準推進初中歷史教學,不斷推進初中歷史教師的專業成長。PAGE^1^2 錢承旦、許杰明著:《英國通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第157頁。^3 錢承旦、許杰明著:《英國通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第167-169頁^4 【美】格瑞特·湯姆森著.袁銀傳.蔡紅艷譯.《偉大的思想家》,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9年,第34-37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