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6課 惡之花——早期殖民掠奪》教學設計教學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情景—探究—感悟”教學模式是一種感受性學習方式。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師在教學中以教材為基礎以課程標準為導向,把所講教材的內容編制成有序的知識信息,輔助多種手段,如語言文字、圖片、等創設情境,讓學生自己走進歷史,綜合自己已有的知識觀點、看法、認識和態度、情感,最后得出結論,獲取歷史的啟迪。這樣能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背景分析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 課標要求通過新航路開辟后的殖民擴張,了解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性和殘酷性。教材分析《早期殖民掠奪》這一課是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走向近代》的最后一課,旨在說明早期的殖民擴張活動,為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奠定了經濟基礎。這一課與新航路的開辟相互承接,都是中世紀社會過渡到近代社會過程中的重大事件,在世界歷史上具有深刻的影響。早期殖民活動加強了世界各地區間的聯系,使西方的資本原始積累得以進行,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本節承接歐洲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下啟英、法、美三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是近年來中考的高頻考點之一,學好本課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歐洲資本主義萌芽的興起與資本主義制度的發展,為世界近代史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通過對教材的整理,將教材處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講述殖民國家的殖民爭霸;第二部分殖民地遭受的剝削壓迫;第三部分講述早期殖民掠奪帶來的影響及反思。(二)學情分析 學生優勢:學生對本課的基本史實如黑奴貿易有一定的了解,九年級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分析、概括比較能力相較于七、八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學生不足: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合作探究學習的素養仍有提升空間,學生掌握的歷史知識比較零碎,沒有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在本課通過表格梳理,角色扮演的形式多角度來分析早期殖民掠奪的影響。教學目標目標1:根據閱讀教材及史料,學生能夠至少說出兩點殖民國家進行早期殖民掠奪的背景以及早期殖民國家之間爭霸的史實。(素養目標:歷史解釋、唯物史觀)目標2:根據文獻史料和地圖,學生能夠總結分析殖民國家掠奪殖民地的史實。依托教學情境,畫出三角貿易的示意圖并從三個方面說出三角貿易的影響。(素養目標:史料實證、時空觀念)目標3:根據所展示的圖片和史料并結合教材,學生能夠從多角度分析列強殖民活動的影響,能夠以史為鑒,認識世界各國人民命運與共。(素養目標:歷史解釋、家國情懷)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三角貿易教學難點早期殖民擴張與掠奪的影響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歷史圖片 歷史地圖 文字材料 多媒體(二)教學方法 教師教法:講授法、情境創設在講解各國殖民概況時利用講授法;在三角貿易時用情境創設的教法。學生學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在學習葡西荷的殖民范圍時,通過閱讀課本自主學習的學法;在學習殖民掠奪的影響時,采取探究學習的學法。板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以小導游的身份向介紹“戈雷島”即是旅游勝地又是奴隸島,從而引入新課。 通過“戈雷島”的今昔對比,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并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地投入課堂。一、播惡種:早期殖民國家 (一)誰先播種材料:葡萄牙人最早于1444年登陸戈雷島時還無人居住,1481年他們在那里建了一座小教堂和公墓,1530年開始在至高處建城堡(Le Castel)。這座島最初被葡萄牙航海家迪亞斯稱作為棕櫚島(Ils de Palma),估計是島上有不少天然的棕櫚樹。1580年戈雷島被西班牙搶奪。 —— 潘華瓊《塞內加爾的戈雷島和圣路易島》提問:戈雷島最早于1444年被葡萄牙人發現并在此建造。請同學們閱讀教材與史料,分析為什么是葡萄牙最早發現戈雷島? 過渡:16世紀西歐的西班牙、葡萄牙通過發現新航路來開辟殖民地,成為最早進行殖民的國家。請同學們閱讀地圖及教材完成表格中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方向、范圍及方式。(二)誰接著播種材料:1588年該島落入荷蘭人之手,荷蘭語稱之為“絕好的錨地(Goede Reede)”,他們在城堡區建立拿騷要塞(Fort Nassau),后于1779年被毀已成廢墟。1677年,法國的埃斯特雷斯上將(Admiral d’Estrées)占領該島之后,稱其為戈雷(Gorée)。戈雷島的名稱因此通常被認為是源于荷蘭語。英法7年戰爭(1756~1763)后該島由英國人占領。——潘華瓊《塞內加爾的戈雷島和圣路易島》過渡:戈雷島作為早期的殖民據點之一,先后落入荷蘭、法國以及英國的手中,見證了西歐殖民掠奪的歷史變遷。材料:像潮水一樣涌入的財富,(西、葡)不去投資本國的工業,而轉身購買國外昂貴的商品,久而久之,國內的工業極度萎縮,而貨幣又急劇貶值。 ——摘編自《大國崛起》解說詞材料:荷蘭的造船業非常發達,最大的商船可裝載900噸貨物,商船總噸數居當時世界首位。政府頒發特許狀,公司可以享受許多特權,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陸、海軍,有權建立并管理殖民地。荷蘭人建立了全世界第一家股票交易所和世界第一家現代意義上的銀行。 —— ——荷蘭東印度公司總督安東尼奧·范迪門提問:在1588年戈雷島落入荷蘭人之手,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并結合材料,思考在16世紀末,為什么荷蘭能夠代替葡萄牙接手戈雷島?請同學們從荷蘭以及葡、西兩個角度思考。過渡:優越的地理位置、發達的對外貿易、商業中的創新精神創造了荷蘭商業的奇跡,成就了荷蘭在17世紀獨步天下的偉業,成為強及一時的大國,人稱“海上馬車夫”。在17世紀,荷蘭加入殖民掠奪者行列。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并在地圖上找出荷蘭的殖民地范圍。過渡:17世紀下半葉法國加入殖民爭霸的行列,戈雷島落入后崛起的法國,法國先后在北美洲、非洲和亞洲建立了法屬殖民地。荷蘭、法國的崛起嚴重影響了英國的利益,為爭奪殖民地和世界市場,三國展開了爭霸戰爭。1588年英國海軍在英吉利海峽與西班牙的“無敵艦隊”進行了一場以少勝多的大海戰。英國又通過三次英荷戰爭和四次英法戰爭都獲得勝利,并且最終成為18世紀的海上霸主地位。 材料:“英國自17世紀革命以來,就把經營海外事業、爭奪海上霸權放在首要位置。”材料:英國在獲取資本后,將資本應用于工業生產......財富的源泉最終最終來源于生產領域,長期脫離工業生產必將造成國力的“空心”狀態。 ——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過渡提問:戈雷島在殖民爭奪中,最終落入英國,請同學們分析材料,思考相較于其他國家,英國的優勢在哪里?總結:英國憑借強大的實力最終戰勝了荷蘭和法國,在世界各地奪取了大片殖民地,英國殖民地面積是其本土面積的100倍,自詡為“日不落帝國”。 分析材料和閱讀教材。答案:西歐資本主義萌芽,商品經濟繁榮,需要更多的市場和原料為其提供了動力。新航路的開辟,打開了歐洲人的眼界,為早期的殖民掠奪提供了前提。2.閱讀教材并完成表格內容。學生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答案:西、葡:未能將掠奪來的財富轉化成資本,完成國內的資本原始積累,而是揮霍浪費。荷蘭:荷蘭造船業和航運業發達;政府的支持和商業體制的創新。閱讀教材,觀察地圖并找出荷蘭的殖民范圍。分析閱讀材料答案:國家戰略目標清晰,政治優勢明顯;重視海軍建設,國家經濟實力強大。 以“戈雷島”最早被葡萄牙發現,引出早期殖民國家的殖民背景;通過閱讀課本,培養學生以課本為主的觀念以及提取教材信息的能力。2.通過展示地圖中西班牙與葡萄牙的殖民范圍,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通過表格來歸納總結教材內容,有利于幫助學生梳理教材知識。3.通過材料,讓學生分析荷蘭成為17世紀強國的原因,進而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通過地圖展示荷蘭的殖民范圍,培養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時空觀念的素養。4.通過戈雷島歸屬權的變化,更直觀的向同學們展示殖民霸權的更迭。與教學主線緊密聯系。5.學生通過閱讀史料和分析史料,得出英國能成為18世紀海上霸主的原因,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素養。二、結惡果:早期殖民掠奪 (一)販賣黑奴之因過渡:戈雷島作為黑奴貿易的見證。這是島上的奴隸堡,它是一個關押黑奴的場所,是黑奴的人間地獄。院子中央是兩邊對稱、造型美觀的新月形弧線樓梯,小樓分上下兩層,上層為寬敞明亮的奴隸販子住所,有廚房、客廳和陽臺;下層為陰暗潮濕的奴隸住所,每間不到10平方米,卻要關押1520名奴隸。材料:1801年奴隸價格達到高峰時,一名健壯的男性黑人奴隸可以直接換取的商品:“一匹十八碼的印花棉布、一匹十八碼的印度粗棉布、一匹切羅布、一匹班德諾布、一匹尼卡尼布、一匹庫斯泰布、三匹羅梅爾布、五十二條手絹、一口黃銅平底鍋、兩把火槍、二十五桶火藥、一百個打火石、兩袋鉛、二十把刀、四口鐵鍋、八頂帽子、四把短劍、六串珠子、十四加侖白蘭地酒?!薄郀枴ね匪埂独锲峙`貿易》提問:歐洲殖民者對戈雷島的爭奪本質上是對奴隸貿易權的爭奪,閱讀教材并結合史料,思考為什么歐洲殖民者要販賣奴隸?總結:17世紀,英國在北美建立殖民地。英國殖民者在北美建立大種植園,為了獲取更大的利潤,英國殖民者也從事販賣非洲黑奴的活動。(二)販賣黑奴之行過渡:從地圖可以看出,戈雷島從距離上看是非洲距美洲大陸最近的島嶼。戈雷島不僅是西方殖民者侵略掠奪非洲的跳板,又是連接非洲、美洲、歐洲航線上的樞紐。這為從事三角貿易提供了便利條件。下面我們通過約翰·霍金斯的發家史,一起來了解三角貿易?!厩榫吃佻F】約翰·霍金斯的發家史1562年10月,約翰·霍金斯率領一支船隊從英國出海,開始第一次奴隸貿易航行?;艚鹚沟竭_幾內亞海岸,在這里,輕松地捕獲來300名黑人。帶著這些“活貨物”,穿過大西洋,前往西印度群島和美洲賣給殖民者。換取當地大量的“獸皮、生姜、糖和珠寶”,1563年9月,約翰·霍金斯滿載而歸。 提問:請同學們根據情境并結合教材,繪制出約翰·霍金斯進行三角貿易的路程圖,指出獲利最多的是哪一段航程?總結:在17世紀時,奴隸販子從非洲西海岸獲得奴隸的成本約25英鎊,運到美洲以后,他們大概獲得價值約150英鎊的物品。據奴隸販子估算,運輸3艘販奴船,只要其中一艘能成功到達美洲,就能獲得豐厚的利潤。 閱讀教材并結合史料,分析回答問題。答案:美洲勞動力缺乏;黑奴帶來非常大的利潤。2.繪制路程圖;獲利最多的是中程答案: 通過分析黑奴貿易的興起,以及戈雷島上奴隸的遭遇,得出這是一場罪惡的交易。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2.讓學生獨立講述三角貿易過程、設計簡圖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自主概括提取知識的能力。三、審惡行:早期殖民影響 過渡:戈雷島上奴隸之家的唯一出口就是“不歸門”。他們被奴隸販子主要運輸到美洲。走出這個“不歸門”,他們的生死難以預料,殖民者犯下的惡行,需要我們審視?。ㄒ唬┤琴Q易的影響過渡:戈雷島是三角貿易的重要一環,有30多個奴隸貿易站。請同學們閱讀材料來分析三角貿易所帶來的影響。材料:戈雷島的島上最多有30多個奴隸貿易站。販賣黑奴給歐洲殖民者帶來源源不斷的暴利,并轉化成為原始積累,但給非洲帶來了災難,使得非洲損失了1億多黑人勞動力,非洲社會陷入停頓和倒退?!愌┓濉陡昀讔u:特殊外貿中轉站》提問:根據戈雷島的遭遇以及下列三張圖片,探討三角貿易對歐、亞、非三洲各產生了什么影響?過渡:黑奴貿易只是殖民掠奪的中的一種方式,但也充分展現了早期殖民擴張特點——野蠻、殘暴。(二)評價早期殖民掠奪提問:有人說歐洲殖民者對殖民地掠奪是一種罪惡,也有人說這種侵略客觀上有利于歷史發展,那么我們通過戈雷島的遭遇如何認識上述觀點?提問:請同學們團隊合作,結合課件上的材料與教材內容來評價殖民擴張。過渡提問:1960年塞內加爾獨立;1978年戈雷島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如今,無數游人前往參觀,比如這張圖片,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駐足在不歸門前。為什么戈雷島會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有什么作用?總結:歷史是一面鏡子,通過審視戈雷島的過去,來照亮戈雷島的今生。通過戈雷島,從個人的角度來說,我們能夠實現人與人互相尊重,和睦相處。從國家的角度來說,追求本國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實現互利共贏。這與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謀而合。中國用實際行動來踐行這一理念。比如我們湖南建工在一帶一路的戰略指引下為塞內加爾建造摔跤場館,加深了兩國的友好關系。戈雷島之所以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也是為了用歷史呼喚友愛與和平。 1.(學生分組、分角色扮演歐洲、非洲、亞洲的人討論三角貿易對本洲的影響,小組派代表發言)答案:非洲:使非洲喪失了近億的精壯勞動力,加速了非洲的貧窮與落后。美洲:獲得充足的勞動力,促進了美洲經濟的發展。歐洲:實現資本的原始積累了,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閱讀材料分析問題。答案:一分為二,辯證地看待問題。不能否定對殖民地帶來了痛苦,但是也不能否定在客觀上給殖民地帶來了進步和文明,它傳播了先進的生產方式。同桌討論閱讀教材回答問題。答案:對歐洲:客觀上有助于歐洲殖民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對世界:促進了全球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加速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動,有助于世界市場的逐漸形成。對殖民地: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與此同時歐洲文化也傳到殖民地,對當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思考并回答問題。答案:有警示作用,也呼吁我們當今社會要愛好和平,遠離戰爭和壓迫。 通過角色扮演,幫助學生代入歷史,同時小組合作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探究的能力;最后拋出問題,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將本課的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將歷史與時代相結合,以史為鑒。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以戈雷島為線索,首先介紹了早期殖民國家爭奪戈雷島的過程,16世紀的葡萄牙、西班牙成為歐洲最先殖民的國家,荷蘭在17世紀成為海上馬車夫。18世紀的英國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荷蘭以及法國,成為海上霸主。它們在殖民地進行殖民掠奪,其中最值得大家關注的也就是我們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以黑奴為中心的三角貿易。早期殖民掠奪所產生的影響我們應該辯證的、一分為二的來看待,除了看到消極影響外,還要看到其客觀的促進世界日益連成一個整體。 梳理16課的知識及回憶本課的知識脈絡。點明本課重點內容。方便學生掌握本課重點。教學反思課堂優勢:本堂課設計注重學生為主體,涉及多個教學活動。在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注重情境和創設問題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核心素養。能適當控制學生的討論和發言部分,并引導學生的發言圍繞核心,避免泛泛而談,使課堂教學活而不亂。課堂不足:出示的材料較多,加大學生閱讀史料的難度。同時在對學生提問時未能顧及全部學,集中在部分學生身上。改進措施:讓更多的學生能積極參與其中。精簡教學語言。繼續向優秀教師學習,展示教師專業性和歷史教學的特點。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