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7課君主立憲制的英國》教學設計教學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問題引領”打造智慧歷史課堂。”學源于思,思源于疑”。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啟動學生思維能力,是活躍課堂氣氛的有效教學方式。問題引領教學的理念,就是通過提出問題來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探究,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更為深入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通過問題引領教學,學生不僅可以提高記憶力,還能。更好地理解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形成自己的思路。教學背景分析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第六單元旨在介紹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又是世界資產階級革命鏈條中的重要一環。17、18世紀,世界歷史向著更深廣的方向發展。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來臨,在歐洲,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為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開辟了道路,法國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摧毀了封建統治,資產階級開始掌握政權。學生情況分析本課的教學對象為九年級學生,他們思維活躍表現力強,以邏輯思維為主,已經具備一定的歷史學習方法,但是歷史學科思維尚未完全形成,特別是對于世界史的了解比較片面,對于教材資料的充分解讀能力有待提高。同時學生尚未建立起議會、君主立憲制這些概念之間的聯系,缺乏全局觀念。難以理解其內在內在關系。學生閱讀原始史料和對歷史理論問題的概括及理解能力有限。教學目標1.總體目標:認識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發展歷程及艱辛。2.能通過史料閱讀、歷史教材內容分析,理解王權與議會之間的斗爭,認識英國的歷史傳統,王權的不斷加強是在破壞這樣的傳統。(素養目標:唯物史觀 、史料實證)3.能通過史料、圖片分析和觀察,理解人們對查理一世和克倫威爾之死態度轉變的原因,理解英國人們贊成有國王的歷史傳統,否定軍事獨裁統治。(素養目標:史料實證、歷史解釋)4.能通過史料分析、史料實證,理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意義。從而充分理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對英國、對世界的影響。(素養目標:家國情懷、歷史解釋)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權利法案》的主要內容教學難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意義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歷史圖片 歷史地圖 文字材料 多媒體(二)教學方法 1、通過伊麗莎白二世的去世,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了解英國女王與首相的關系,讓學生進入本節課的歷史環境,了解其相關內容。2、問題導學法:設置問題,結合材料和課本分析問題,調動學生的歷史思維,在此基礎上探究新知識。3、分析研討法:對重點和難點問題,根據圖文材料分析,讓全體同學進行分析、討論,最后展示得出正確的結論。板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2022年9月8日英國王室宣布伊麗莎白二世去世的消息,蘋果公司官網刊登了紀念伊麗莎白的消息,這位在位時間長達70年,歷經15任首相,可謂是鐵打的女王,流水的首相。請同學們思考英國首相和英國女王有什么區別 為什么又有首相又有女王?哪個權利大? 觀察圖片展示的人物是誰? 充分利用伊麗莎白去世的信息,讓學生思考為何英國同時存在國王和首相,同時激起激發學生學習本節課知識的興趣。第一篇章——王權興衰 1.476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所滅,央格魯撒克遜人把不列顛分成了四個部分,展示地圖,其中蘇格蘭的國王宣揚君權神授,實行專制統治,而且實力最強。而英格蘭的國王則沒有征稅權,為了征稅,必須與貴族共同商議。2.13世紀初,英格蘭出現了一位“好斗”“好戰”卻又屢戰屢敗的國王。這位國王是誰呢?展示材料。根據材料分析約翰王的這些舉動會導致什么問題?4.展示《大憲章》的原文,《大憲章》限制了英國國王的哪些權力?斗爭的焦點都在圍繞什么進行?5.英國議會的構成主要有上院和下院。上院對國王負責。下院則是選舉產生。思考上院和下院都由誰組成,形成了議會。13世紀末,英格蘭基本確立議會制度。王權與議會的矛盾就一直長期存在。議會代表了誰的利益?議會擁有什么權?6.1603年,伊麗莎白一世去世,都鐸王朝統治結束。她的遠親———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繼承英格蘭王位,即詹姆士一世,開始了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詹姆士一世又身兼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國王,但兩國有各自的議會、法律、軍隊和稅收,唯一變化的是兩國的國旗。最后國旗合并城聯合杰克。展示詹姆士在星室法庭的演講,總結其主要觀點和主張。他的主張和英國的歷史傳統相符嗎?7.詹姆士一世死后,其子查理一世繼承王位,同時依然主張“君權神授”理論,在位期間多次征稅和隨意解散議會,引起資產階級的不滿,其專制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對此,議會出臺《權利請愿書》限制王權,這也是英國歷史傳統的回歸。但是為什么依然發生革命呢? 認真聽講回答問題根據材料回答問題。約翰王的不斷剝削和壓榨,引起貴族和市民階級的強烈不滿。理解《大憲章》限制稅金以及國王的自由權。根據《大憲章》的原文,理解“王權有限”、“王在法下”的歷史傳統。回答問題回答問題,詹姆士一世主張“君權神授”。詹姆士一世的主張與英國的歷史傳統不符。其專制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思考問題 根據給出的地圖,以及教師對史實的講述,讓學生理解英國的歷史傳統,為后面了解王權與議會的斗爭做知識鋪墊。 讓學生根據史料理解,正是由于約翰王的專制統治,導致了貴族的不滿,于是議會開始約束國王的權利,讓學生理解事件的背景。根據《大憲章》的原文,更能理解英國對王權約束的傳統。培養學生史料分析的能力。根據史料分析,詹姆士一世的主張違背了英國歷史傳統。培養學生對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加對詹姆士一世其人的了解。繼任者查理一世也繼承了扎詹姆士一世的“君權神授”的主張,其專制行為更加嚴重,加深了議會與王權的矛盾。《權利請愿書》是一次傳統的回歸,引出為何革命仍會發生?培養學生對國王和議會的矛盾的認識。第二篇章 弒君之斧 查理一世并沒有遵守《權利請愿書》所規定的內容,反而先假意答應,征稅完就解散議會,由此在1640年,內戰爆發,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形成了兩個對峙的軍隊,王軍與議會軍。2.經過幾次反復斗爭,最后議會軍取得勝利,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臺,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結束。根據圖片和史料分析,目睹國王被殺,英國民眾的心情如何?這說明了什么?查理一世死后,克倫威爾實行軍事獨裁統治,根據教材上16世紀伊麗莎白一世主持會議和1651年英國議會大印章,對比兩幅圖片,以及根據史料分析,這說明了什么問題?克倫威爾的獨裁統治引起資產階級的不滿,于是他也被送上了斷頭臺,根據給出的史料,民眾的反應又是如何的呢?殺了克倫威爾之后,英國的革命又該往哪里去呢?根據材料,分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 認真聽講觀察圖片,分析史料。對比圖片,發現其中的不同。思考問題,對比查理一世被殺與克倫威爾被殺,民眾態度的區別。小組合作探究,思考問題,回答問題。認真聽講 讓學生理解查理一世的虛偽,以及內戰爆發的標志。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和分析史料的能力。兩幅圖片的對比,以及史料的分析,讓學生理解克倫威爾統治使議會處于有名無實的狀態,讓學生理解革命的曲折性和復雜性。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兩者之間都被處死,但是民眾的態度的不同,說明民眾還是擁護國王的。培養學生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提煉關鍵信息的能力和歷史解釋的能力。第三篇章 輝煌時刻 在人們看來,與其忍受不受任何限制的軍事獨裁,還不如擁立一個能受議會限制的專制君主。此時,人們很自然地把目光投向斯圖亞特王朝復辟之上,甚至盼望查理·斯圖亞特能夠早日回國。所以查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都恢復君主制,斯圖亞特王朝復辟了。但是他們都想要恢復天主教,遭到了議會的不滿,于是1688年發生宮廷政變。迎接瑪麗和其丈夫回國執政,這場政變稱為“光榮革命”。這是尊重英國歷史傳統的國王,光榮革命標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束。展示材料,如何理解光榮革命中“光榮”的內涵進而詮釋革命的歷史意義?根據折線圖,總結資產階級革命的特點?為了限制國王的權利,通過了《權利法案》思考該法限制了國王什么權利?歷史學家錢乘旦還說“光榮革命后,國王需要服從議會,議會是最高的主權。這就是君主立憲制。45.5.根據給出的史料,分析“新”與“舊”分別代表的是什么?根據漫畫,“權杖”說明了什么?66.根據史料,分析總結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意義? 認真聽講閱讀史料,思考問題根據圖片,思考問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反復性、曲折性、不徹底性。思考問題,理解《權利法案》的內容思考問題,理解新與舊代表的意思。思考問題,做好筆記 讓學生了解光榮革命發生的背景。突破本課的重難點,理解光榮革命以及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培養學生從史料中獲得關鍵信息的能力。理解《權利法案》是革命成果,達到了限制國王的目的,確立起君主立憲政體。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理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后的不同與差異。突破課文的難點內容,培養學生概括關鍵信息的能力。課堂小結 民主制度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我們應該學會尊重歷史和傳統,反思對本民族和國家應有的認同感和責任感,從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過程看中國政治現代化建設,堅定“四個自信”,從而實現知識的遷移。 通過英國資產革命建立民主制度過程,理解我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價值。 通過總結英國民主制度的建立,讓學生在了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樹立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學反思本課的結構緊湊流暢,采用三個部分,王權興衰,弒君之斧,輝煌時刻,深入淺出。符合學生的認知思維。運用了圖片、史料等多種教學材料。但本課設計過程中,材料較多,一節課時間有限。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