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專題一認識網絡考綱要求(1)了解網絡的基礎概念、功能及應用;(2)了解網絡的產生、分類與發展;(3)了解網絡體系結構;(4)了解局域網的拓撲結構。一.計算機網絡基本知識1.計算機網絡概念 計算機網絡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臺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設備和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絡操作系統、網絡管理軟件及網絡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以資源共享和數據通信為目的的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有高效性、可靠性、分布性、獨立性、廉價性、擴充性等特點。2.計算機網絡的組成計算機網絡系統由網絡硬件系統和網絡軟件系統組成。網絡硬件系統包括:服務器(Server)、工作站又稱為客戶機(Client)、網絡連接設備和傳輸介質等。服務器是一種為客戶端計算機提供各種服務的高性能的計算機,服務器用于對網絡資源進行集中管理,客戶機是一種享受服務的計算機。網絡軟件系統包括:網絡操作系統(簡稱為NOS)、網絡協議、網絡應用軟件等。網絡操作系統主要有Windows Server、Windows NT、Unix、Linux等,網絡協議有TCP/IP、NetBEUI、IPX/SPX等。3.計算機網絡的功能計算機網絡的三大主要功能是:資源共享、數據通信、分布式處理,其本質功能是資源共享,共享資源包括軟件資源、硬件資源和數據。計算機網絡的組成從功能上可以分為資源子網和通信子網。(1)資源子網包括網絡中的所有計算機、I/O設備(如打印機、大型存儲設備)、網絡軟件和信息資源等。它負責全網面向應用的數據處理業務,向網絡用戶提供各種網絡資源和網絡服務,實現網絡資源共享。(2)通信子網由用作信息交換的通信控制處理機、通信線路和其他通信設備組成。通信子網是計算機網絡中負責數據通信的部分,主要完成數據的傳輸、交換以及通信控制。通信子網的設備有網卡、交換機、集線器、路由器、傳輸介質等。4.計算機網絡的應用計算機網絡的應用非常廣泛,各行各業都有具體的應用。主要應用有:萬維網(WWW)信息瀏覽、電子郵件(E-mail)、文件傳輸(FTP)、遠程登錄(Telnet)、電子公告牌(BBS)、電子商務、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一.計算機網絡基本知識二.計算機網絡的發展歷程1.計算機網絡產生 世界上最早的計算機網絡叫ARPAnet(阿帕網,Internet的前身),由美國國防部高級計劃研究署研制,它是第一個遠程分組交換網,主要用于軍事。它于1969年開通,最初連接美國本土的四個節點 ,第一次實現了由通信網絡和資源網絡復合構成計算機網絡系統。1983年MILNET(軍事網絡)從ARPANET中分離,Internet從此產生。2.計算機網絡發展 計算機網絡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面向終端的通信網絡階段。20世紀50~60年代,以主機為中心,將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結合,形成了初級的計算機網絡模型。典型應用是由一臺計算機和全美范圍內2000多個終端組成的飛機訂票系統。第二階段:計算機與計算機互連階段。20世紀60~70年代,以分組交換網為中心,實現了網絡體系結構與協議完整的計算機網絡。這個階段的里程碑是美國國防部的ARPAnet網絡研制成功。第三階段:網絡互連與標準化階段。20世紀70~80年代,網絡體系結構標準化,提出了符合計算機網絡國際標準的“開放式系統互連參考模型(OSI RM)”。此階段網絡應用已經發展到為企業提供信息共享服務的信息服務時代。兩種國際通用的最重要的體系結構,即TCP/IP體系結構和國際標準化組織提出的OSI體系結構運用而生。二.計算機網絡的發展歷程第四階段:互聯網與信息高速公路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至今,是計算機網絡飛速發展的階段,計算機網絡實現了全球化的廣泛應用,出現了信息高速公路。這一階段網絡的特點是綜合性、大容量、智能化、高帶寬、全球化,典型代表是Internet。3.計算機網絡分類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可以將網絡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按用途分類按照網絡的用途分為:教育網、科研網、商業網、企業網等。(2)按數據交換方式分類按照網絡數據的交換方式分為: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網絡及互聯網主要采用分組交換。(3)按覆蓋范圍分類①局域網(LAN)。局域網是覆蓋范圍最小的計算機網絡,局域網地理范圍一般在幾米到10公里以內,如一個建筑物內、一個學校內、一個工廠的廠區內的計算機組成的網絡。局域網由于范圍小,相對來說速度快、誤碼率低、可靠性高。②城域網(MAN)。城域網地理范圍可從幾十公里到上百公里,可覆蓋一個城市或地區,它是一種介于局域網與廣域網之間的高速網絡。③廣域網(WAN)。廣域網覆蓋的地理范圍從幾十公里至幾千公里,覆蓋一個國家、地區或橫跨幾個大洲,如國際互聯網、我國的公用數字數據網(China DDN)、一線通(ISDN)和電話交換網(PSDN)等。三.網絡體系結構我們把計算機網絡的各功能層及協議集合稱為網絡的體系結構。換種說法,計算機網絡的體系結構就是計算機網絡及其構件所應完成的功能的精確定義。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于1981年正式推出了一個網絡系統結構—七層參考模型,叫做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OSI RM)。由于這個標準模型的建立,使得各種計算機網絡向它靠攏,大大推動了網絡通信的發展。 但由于OSI體系結構太復雜,最常用的TCP/IP體系結構只用到了四層。TCP/IP與OSI各層的對應關系如圖2-1-1所示。三.網絡體系結構功能層與協議:每一層都是為了完成一種功能,為了完成這些功能,需要遵循一些規則,這些規則就是協議,每一層都定義了一些協議。1.物理層 在通信雙方之間建立通信線路,在物理層上傳輸的數據單位是比特,物理層的任務就是傳輸比特流。工作在物理層的設備有中繼器、集線器、Modem等。2.數據鏈路層 在數據鏈路層上傳輸的數據單位是幀,兩個主機之間的數據傳輸,總是在一段一段的鏈路上傳送的。工作在數據鏈路層的設備有交換機、網橋、網卡等。3.網絡層 主要負責網絡之間的通信,為通信雙方之間選擇一條最佳路徑,實現邏輯尋址、路由選擇、擁塞控制。在發送數據時,網絡層把運輸層產生的報文段或用戶數據報封裝成分組或包進行傳送。由于網絡層使用IP協議,因此分組也叫做IP數據包,或簡稱數據報。工作在網絡層的設備有路由器、網關、三層交換機等。三.網絡體系結構4.運輸層 運輸層(即傳輸層)的任務就是為兩個主機進程之間的通信提供服務,解決數據在網絡之間傳輸的質量問題,如處理差錯、流量控制等。運輸層主要使用兩種協議:TCP(傳輸控制協議)—面向連接的,UDP(用戶數據報協議)—無連接的。5.會話層 為網絡中傳輸的數據提供同步管理服務,為兩端應用程序間建立連接或會話,如登錄、注銷等。6.表示層 把低5層提供的數據“翻譯”成通信雙方都能理解的語法格式,確定數據的表示形式,如數據語法轉換、語法表示、數據壓縮、加密等。7.應用層 應用層是體系結構的最高層,直接為用戶提供服務,處理應用程序之間的通信,它是用戶與網絡的接口。常用的協議,如HTTP、FTP、DNS、SMTP、TELNET等,以及各種網絡軟件都工作在應用層。四.局域網拓撲結構將計算機網絡中的計算機和通信設備抽象成節點,把兩個設備間的連接線路定義為鏈路,計算機網絡就是由一組節點和鏈路組成的幾何圖形,這種幾何圖形就是計算機網絡的拓撲結構。局域網中,簡單的拓撲結構主要有:星型、總線型和環型,大型網絡一般采用混合結構,常見的拓撲結構如圖2-1-2所示。圖2-1-2網絡拓撲結構四.局域網拓撲結構1.星型拓撲結構 它是一種以中央節點為中心,從中央節點向外輻射連接其他節點的拓撲結構,中央節點一般采用交換機。任何兩個節點之間的信息交換必須經過中央節點轉發。中央節點的可靠性十分重要,一旦中央節點發生故障,會引起整個網絡癱瘓。2.總線型拓撲結構 一條總線連接所有的節點,任何一個節點發送數據,其他節點都能收到。任何節點故障都不會影響整個網絡正常運行。3.環型拓撲結構 網絡上所有的節點通過傳輸介質連接成一個閉合的環,環中數據只能單向傳輸,任何兩個節點的數據交換必須沿環進行。一旦節點或鏈路發生故障,則環路斷開,導致網絡癱瘓。4.樹型拓撲結構 樹型拓撲結構是分層結構,適用于分級管理和控制系統。一般要求樹型拓撲網絡的層次不宜過多,以免轉接開銷過大,使高層節點負荷過重。四.局域網拓撲結構5.網狀拓撲結構 它又稱作無規則結構,就是將多個子網或多個局域網連接起來構成網際拓撲結構,結點之間的連接是任意的,沒有規律。國際互聯網采用網狀結構,這種結構可靠性最高。6.混合型拓撲結構 混合型拓撲結構是將兩種單一拓撲結構混合起來,取兩者的優點構成的拓撲。每個結點至少要和其他兩個結點連接。這種結構可靠性好,任何一個結點或一條鏈路發生故障都不會影響網絡的連通性,布線靈活,幾乎不受任何拓撲結構的約束。五.因特網及因特網提供的服務1.因特網的概念因特網(Internet),又稱為國際互聯網,是以相互交流信息資源為目的,基于一些共同的協議,并通過許多路由器和公共互聯網絡聯結而成的信息資源和資源共享的集合。因特網是一個網絡中的網絡,它是由許多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較小的網絡(子網)互聯而成的一個邏輯網,如圖2-1-3所示。因特網是覆蓋全球的網絡,是連接全球的一條信息大動脈,它為人們提供了開放的資源共享和數據通信的平臺。Internet起源于美國的一個軍事網(ARPAnet,阿帕網),早期主要用于軍事戰爭,后來陸續加入教育、科研、醫療等其它網絡,不斷發展壯大變成了全球性的多功能網絡。五.因特網及因特網提供的服務2.因特網服務如今,因特網的應用已遍布到各個領域,如科研、軍事、天文、氣象、金融以及教育、醫療等。其提供的服務主要有以下幾類。(1)信息檢索與瀏覽。萬維網(WWW)即環球信息網,它使用超媒體技術集成和管理網絡信息,便于用戶能瀏覽和檢索信息,萬維網是因特網中使用最廣泛的服務。(2)電子郵件(E-mail)服務。是因特網提供的免費的信息交換通信方式。(3)文件傳輸(FTP)服務。FTP稱為文件傳輸協議,提供文件的上傳與下載服務,使用FTP能快速地上傳與下載圖片、文字及多媒體資料,實現信息資源共享。(4)數據通信。因特網提供的數據通訊和交流方式有很多,如IP電話、ICQ、騰訊QQ、微信、飛信、MSN、BBS、各種聊天室等。(5)其它服務。網絡新聞組、遠程登錄(Telnet)、電子商務、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課后練習1.計算機網絡最主要的作用是( )。A.娛樂和檢索資料 B.網絡聊天和網游C.資源共享和數據通信 D.分布式處理2.Internet提供網頁信息瀏覽服務的是( )。A.FTP B.WWW C.BBS D.E-mail3.下列網絡中地理覆蓋面最大的網絡是( )。A.局域網 B.廣域網 C.城域網 D.校園網4.國際互聯網于1969年誕生于美國,其最初的用途是( )。A.教育培訓 B.天文氣象 C.軍事戰爭 D.協同辦公5.Internet由以下哪個網絡發展得到?( )。A.ISDN B.ATM C.X.25 D.ARPAnet6.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表明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已進入( )。A.第一階段 B.第二階段 C.第三階段 D.第四階段7.以下選項中代表文件傳輸協議的是( )。A.FTP B.HTML C.HTTP D.TCP/IP8.TCP/IP體系結構共分為 ( ) 。A. 2層 B. 3層 C. 4層 D. 5層9.計算機網絡發展歷程中,第三階段的特點是( )。A.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絡 B.計算機與計算機互聯C.Internet的廣泛應用 D.網絡技術標準化,制定OSI參考模型10.中心節點故障會造成整個系統癱瘓的拓撲結構是( )。A.總線型 B.環型 C.星型 D.網狀型11.在計算機網絡中,通常把提供并管理共享資源的計算機稱為( )。A.工作站 B.交換機 C.調制解調器 D.服務器12.按照網絡的地理范圍劃分,互聯網屬于( )。A.城域網 B.局域網 C.廣域網 D.專用網13.OSI模型的最高層是( )。A.物理層 B.應用層 C.網絡層 D.運輸層14.一棟樓房內的計算機組成的網絡屬于( )。A.專用用 B.城域網 C.廣域網 D.局域網15.將網絡分為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是依據( )。A.覆蓋的距離 B.數據交換方式 C.網絡用途 D.使用的傳輸介質16.下列不屬于網絡應用的是( )。A.攜程旅游 B.系統附件畫圖 C.支付寶 D.拼多多購物課后練習17.計算機網絡是( )。A.計算機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B.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C.數據庫技術與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D.人工智能化技術與無線電技術相結合的產物18.LAN代表( )。A.廣域網 B.城域網 C.局域網 D.校園網19.網絡中的共享資源主要包括( )。 A.網絡軟件與數據 B.服務器、工作站與協議C.計算機與通信設備 D.硬件、軟件與數據20.以下有關計算機網絡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計算機網絡必須包含網絡硬件與軟件B.計算機網絡是在在協議控制下的多機互聯系統C.用網線將兩臺計算機連起來就可以構成網絡D.計算機網絡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計算機互聯能夠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課后練習題號 答案 題號 答案 題號 答案 題號 答案 題號 答案1 C 2 B 3 B 4 C 5 D6 D 7 A 8 C 9 D 10 C11 D 12 C 13 B 14 D 15 A16 B 17 B 18 C 19 D 20 C課后練習參考答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