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四單元 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大單元教學設計)目錄:單元課標解讀單元教材分析學生學情分析單元學習目標單元情境任務設計單元課時安排(二課時)課時教案(見同步教案)單元跨學科學習單元背誦清單單元復習設計單元評價(檢測反饋)二、具體內容【單元課標解讀】1、2022年課標要求:〖導論〗7世紀,日本通過向中國學習和一系列改革,使社會政治經濟獲得發展。7世紀初,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推動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和阿拉伯國家的建立。8世紀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國。阿拉伯—伊斯蘭文化有自己的特色,并在保存、傳播古典文明,溝通東西方文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內容要求〗1-2.中古世界:通過伊斯蘭教的創立、阿拉伯帝國的崛起、日本大化改新,以及非洲、美洲的社會發展概況,初步了解中古世界歷史發展的多樣性。2、2022年課標解讀:1)唯物史觀:知道大化改新使日本從落后的奴隸社會步入封建社會,了解人類社會形態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規律,認識改革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2)時空觀念:能夠按時序論述日本的發展歷程、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動及阿拉伯帝國的形成;識讀《阿拉伯帝國示意圖》,獲取有效歷史信息,分析阿拉伯帝國形成的基本進程。3)史料實證:閱讀大化改新的相關史料,分析其改革的背景、內容及意義;分析史料,認識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帝國建立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4)歷史解釋:了解大化改新的內容及其對日本的影響,知道武士和武士集團的出現及其對日本社會的影響;分析伊斯蘭教對阿拉伯帝國形成的影響,了解燦爛的阿拉伯文化出現的原因,初步培養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思考和認識歷史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5)家國情懷:知道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一場以學習和模仿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制度為主要內容的改革,認識學習與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一種重要途徑;了解燦爛的阿拉伯文化,體會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單元教材分析】1.本單元教材主要內容:本單元二個關鍵詞:一是亞洲國家,二是封建時代。“日出之國”(日本)與“新月之鄉”(阿拉伯),這兩個國家與地區在當今的世界政治和經濟生活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日本是亞洲東部的國家。5世紀,大和政權基本實現了統一。7世紀中期,日本通過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進入了封建社會。7世紀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創立了伊斯蘭教,推動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和阿拉伯國家的建立。①古代日本學習要點:大化改新;武士與武士集團。學習提示:初步理解日本古代社會的基本特征。學習延伸:了解日本的幕府統治。②伊斯蘭教的產生和阿拉伯帝國學習要點: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阿拉伯帝國;阿拉伯文化。學習提示:初步了解阿拉伯帝國的政權特征。學習延伸:了解阿拉伯帝國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2、單元大概念架構階段特征:亞洲國家、封建時代(1)政治: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阿拉伯半島在穆罕默德的統治下實現了統一。(2)思想文化:7世紀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創立了伊斯蘭教;阿拉伯數字是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的獨特貢獻。3、整體教學流程透視1). 課堂導入環節以科學性、趣味性、靈活性和啟發性原則,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采用設疑、懸念導入法、直觀導入法、開門見山法、直接破題法、溫故知新等方法導學激趣。2).導入新課后,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學科核心素養,明確學習的重難點和要求,明晰地讓學生知道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應該掌握哪些知識點,形成何種能力,從而進入自主學習環節。3).自主學習,讓學生整體感知教材,對基本史實有一定了解,再對重難點進行精細預習,標畫重點內容,逐步培養學生大單元、大概念、大主題的歷史學科素養,提高整合歷史知識的能力。4).小組合作,問題探究要圍繞教材的重點、難點內容展開,教師要把教學的重點、難點問題交給學生去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教師可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5). 課堂總結,以時空觀念為指引,梳理知識點,構建知識體系;明確該知識點在單元、教材乃至整個中國歷史中的地位。6). 當堂檢測,著重在于以各種形式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可以通過口答、自背、做題等方式完成。根據課堂情況,靈活掌控教學環節,每節課至少留出2至4分鐘進行測驗訓練,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進行反思,以便于后期調整教學策略。4.本單元教材體例以“亞洲國家、封建時代”這一大概念統領內容,強調歷史發展的時序性,地理環境的多樣性和各地發展的特點及其不平衡性,以及各個區域之間的初步聯系。(1)設計導語激發興趣,引出重點;(2)設計插圖增強感染力;(3)設計正文宋體內容明確基本知識;(4)設計正文楷體內容補充說明;(5)設計相關史事教會學生提煉有效信息;(6)設計“問題思考”欄目,引起探究興趣,激發學生思考;(7)設計“材料研讀”培養學生研讀材料的能力,活學活用;(8)設計“課后活動”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9)設計“知識拓展”,擴大學生知識面。【學生學情分析】九年級學生認識水平有很大的提高,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并且掌握了一些歷史學習方法,思想日漸成熟,有豐富的想象世界和探求欲,時常關注世界發生的重大事件。但世界史知識儲備較少,基礎薄弱,對歷史知識的分析、理解的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因此可以從學生生活實際和學生關注的現實事件入手,采用學生喜歡的方式,創設情境(如日本文化中的中國元素,《天方夜譚》故事中阿拉伯人的智慧等),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在合作探究、展示體驗中了解歷史、認識世界升華情感。【單元學習目標】一、學習目標: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政權;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背誦)內容和意義。2.了解武士集團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統治的建立。3.掌握伊斯蘭教創立的背景、時間、人物、地點;了解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動。4.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的貢獻。5.列舉世界古代史上地跨歐洲、亞洲和非洲的大帝國;了解拜占庭帝國衰落的原因及滅亡的過程,認識帝國對于世界文化發展的重大貢獻。二.學習重難點:學習重點:大化改新;阿拉伯國家的建立和阿拉伯文化。學習難點:幕府與天皇朝廷的關系;伊斯蘭教與阿拉伯帝國形成的關系。【單元情境任務設計】情境1、學會計算歷史年代,制作世界上古時期歷史發展時間軸,編寫簡要的歷史大事年表,掌握世界古代史發展的基本線索,認識世界古代史發展的總體趨勢,明晰世界古代史教學內容的整體結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時空觀念。情境2、觀察并識讀世界中古時期的各地區示意圖,如《阿拉伯帝國示意圖》,從歷史地圖中辨識、獲取重要的歷史地理信息,認識文明發展與地理位置之間的關系——時空觀念、歷史解釋。情境3、通過解讀倭王印、源賴朝、盛甲武士、知識拓展(古代朝鮮)、人物掃描(穆罕默德)、知識拓展《天方夜譚》等圖文資料,獲取有效信息,通過材料研讀,學會論從史出的史學方法,認識圖文資料是了解古代歷史的第一手資料,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情境4、搜集世界中古時期相關的圖片,將歷史圖片進行分類,配上文字說明。在此基礎上,開展“圖說歷史”的活動,以黑板報、手抄報、歷史圖集等方式進行交流,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史料實證。情境5、查閱、整理世界中古時期主要文明成就的相關材料(武士道、伊斯蘭教、“智慧宮”、阿拉伯數字、《醫學集成)、《醫典》、《天方夜譚》等,組織一場微型的古代文明成就展,從而更好地理解人類文化的多元性、共容性和不平衡性,認識各地區、各民族共同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樹立民族自信心和正確的國際意識,初步形成理解、尊重、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華的開放心態——唯物史觀、家國情懷。【單元課時安排】2課時(見本專輯課時同步教案)第1課時:第11課 古代日本(大化改新、幕府統治)第2課時:第12課 阿拉伯帝國(伊斯蘭教、阿拉伯文化)【單元跨學科學習】數學學科:阿拉伯數字;語文學科:《天方夜譚》;科學學科:《醫學集成》《醫典》;哲學:伊斯蘭教。地理學科:《阿拉伯帝國示意圖》。【單元背誦清單】第四單元 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背誦清單】一、古代日本興起 1—2世紀,日本有100多個小國統一 5世紀,在本州中部興起的大和政權基本實現了統一大化改新 開始 646年;孝德天皇特點 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內容 政治 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經濟 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統一賦稅。影響 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幕府統治 背景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與土地兼并盛行。中央對地方逐漸喪失了控制能力,社會局勢動蕩統治基礎 武士團 性質 血緣關系和主從制相結合的軍事集團效忠對象 武士團的成員即武士效忠的對象不是國家,而是他的主公。開始標志 12世紀晚期,源氏武士集團首領源賴朝獲得“征夷大將軍”稱號,設幕府于鐮倉特點 天皇大權旁落,幕府將軍實際上把持著國家大權影響 形成武士道二、阿拉伯帝國伊斯蘭教創立 背景 阿拉伯半島各部落之間相互仇殺,盛行多神崇拜創始人 穆罕默德時間、地點 7世紀初、麥加教義 獨尊安拉半島統一 國家雛形 622年,穆罕默德率領一些信徒遷居麥地那,并在此建立穆斯林公社。基本統一 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領麥加,此后,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阿拉伯帝國 疆域 至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的版圖橫跨亞、歐、非三大洲,是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滅亡 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達,阿拉伯帝國滅亡阿拉伯文化 繁榮原因 哈里發重視知識;設立“智慧宮”;延攬翻譯人才;吸收、消化外來文化成就 數學 阿拉伯數字、完整的代數學醫學 《醫學集成》《醫典》文學 《天方夜譚》角色 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三、易錯易混1、大化改新學習隋唐制度,使日本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明治維新學習歐美制度,使日本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2、阿拉伯數字不是阿拉伯人發明的,是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從0到9的計數法后形成的。3、世界各地區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歷史和民族文化,作為中學生,要有開放意識、國際意識和交流協作意識,堅持對外開放與交流,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傳播出去,并善于學習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取長補短。四、思維導圖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