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章 地球和地圖1.3 地形圖1.量算距離,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2.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3.在地形圖上識別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1.等高線地形圖的地形判讀。2.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等高線地形圖的地形判讀。【情境導入】地球表面有陸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別很大,這些不同的地形對我們生產、生活有著不同的影響。那么,如何將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較準確、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圖上反映出來呢?學生回答教師講解,我們要通過地形圖來反映這些內容。一、海拔和相對高度過渡:珠穆朗瑪峰海拔8 848.86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們看它只不過4 000多米高,這是為什么?(因為觀測的基準面不同,測得的高度就不同)學生讀圖:讀課本第23頁圖B海拔和相對高度示意導讀:看圖,以海平面為基準面,B點的高度為3 708米,A點的高度8 240米,以B點為基準面則A點高度有4 532米,8 240米為A點的絕對高度,也叫海拔;4 532米為A點與B點之間的相對高度。海拔(絕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講解:在地圖上,必須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單位用米。二、陸地地形地球表面有高山,有深谷,各種各樣的地表形態,千奇百怪的地表形態叫地形。展示:提問:陸地的基本地形有哪些?(有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五種基本類型。)學生活動:觀察課本第24頁D圖,分組討論、回答陸地地形的五種基本類型的地表特征。師生共同歸納:五種基本地形的形態特征:山地——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巒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條帶分布,并沿一定方向延伸很長,形成山脈。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較小。丘陵——地面有起伏,但海拔較低,坡度又比較和緩的地形。高原——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范圍寬廣,面積較大,外圍較陡,內部起伏較為和緩。盆地——周圍高、中間低,四周有山嶺環繞的地形。學生活動:分組討論、回答平原和高原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山地和丘陵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師生共同歸納:①平原和高原共同點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點是: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較高,邊緣比較陡峭。②山地和丘陵共同點是:地面都崎嶇不平。不同點是:山地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較陡,溝谷較深,丘陵較低,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三、等高線地形圖講解:地面經過地形測量,測出各個地點的海拔,把它們注在圖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成線,這就是等高線。補充:我們如果用一個水平面去橫截地形,這個水平面與地面的交線就是一條等高線。用不同的海拔的水平面去截地形,就得到不同層次等高線,再將它們轉繪到平面圖上(實質是垂直投影到平面圖上)。補充:強調一下,必須把海拔相同的點連接起來,最好用平滑的曲線來連接。每條等高線都有相應的海拔數值,這樣,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我們就可以看出地面的高低情況。讀地圖冊坡度陡緩與等高線疏密的關系圖。提問:坡度陡的地方與坡度緩的地方,等高線的狀況有什么不同?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過渡:同理,在地圖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叫做等深線,從等深線上所標注的深度上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淺。提問:我們已經知道等高線和等深線,那么由于地表的形態是各有不同,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的地形,等高線表現也不一樣。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出;鞍部:兩個山頂之間的較低部分;陡崖:幾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練習:寫出地形名稱。四、分層設色地形圖讀圖:讀課本第27頁分層設色地形圖,提問:比較一下這幅地圖與我們所講的等高線地形圖有什么不同?講解:這幅地圖有等高線,但沒有海拔高度的注記,它是用不同顏色來反映地勢高低的,這種地圖叫做分層設色地形圖。講解:分層設色地形圖立體感強,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態和海底的起伏狀況。讀圖,觀察圖中陸地部分海拔多少?用什么顏色?表示什么地形?學生觀察討論。講解: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在不同的等高線之間,著上不同的顏色。一般規律是: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褐色表示高原、山地;白色表示雪線以上的部分。過渡:在等高線地形圖和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要了解地形高低起伏,需要閱讀地圖。還有一種更直觀的圖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地勢的高低起伏,這就是地形剖面圖。出示地形剖面模型,讓學生觀察地形剖面圖的特點。講解:地形剖面圖能直觀地表示某條線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緩。提問:我們用小刀在地形模型上,沿著不同的線切割,得到的剖面是否一樣(不一樣。)講解:地形剖面圖可以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狀況。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沿著某個方向畫一直線,如P28圖L中的直線AB。然后將該直線與等高線的交點——投射到間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線上,得到不同的交點,把這些交點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就得到地形剖面圖。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