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課 水陸交通的變遷》教學設計教材分析與教學思路第五單元由《第 12 課 水陸交通的變遷》、《第 13 課 現代交通運輸的新變化》 兩課構成。本課共有四個子目,分別為古代的陸路交通和水路交通、對海洋的探索和全球航路的確立、工業革命與交通的發展、交通與社會變遷,敘述了古代到近代中西方各國在交通工具、交通設施、交通路線等方面的探索。結合“雙減”背景下“提質增效”的教學要求,本課形成以下教學思路:由于水路包括運河與海洋,新航路的開辟與工業革命在世界史分期上又屬于世界近代史,本課將大膽整合教材, 將第二子目內容進行拆分,與第一、第三子目進行融合,以便更好厘清歷史邏輯;同時,本課基礎史實較多,貫通古近中外,但學生閱讀難度不大,所以將教材作為學材進行使用,借助學案表格(見【學案】)梳理基礎性知識點,完成課前預習環節;課堂上則將集中精力突破重難點問題,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提升學生能力素養,呼應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教學目標通過不同朝代的交通路線圖與近代鐵路發展史時間軸,了解古近代中國交通建設發展表現,強化學生時空觀念。依托地圖、版畫壁畫、時間軸、文字等材料,提取分析信息,概括出不同時期中西方交通建設的特點,并對交通在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做出合理的解釋,不斷提升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能力。在認識影響交通發展的因素、交通發展與社會變遷的辯證關系中培養唯物史觀思維方式。將交通建設與國家命運緊密聯系起來,塑造家國情懷。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古近代交通發展的表現與特點。 難點:交通在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展示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圖,提問:圖中有哪些人物的出行和物品運輸方式?其中交通工具的主要動力是什么?(解析“交通”的概念) 觀察局部圖,回答問題。 補充知識點,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一、聚焦:古代中國交通建設——統一王朝政治的延伸 PPT展示中國古代五個歷史時期的交通示意圖:PPT展示《鄭和下西洋》路線圖,觀察其最遠到達位置。【小結與過渡】通過了解中國古代交通發展特點與積極作用,我們可以得知:中國古代交通發展事業是統一王朝政治的延伸。與此同時,世界的交通事業又有什么樣的發展呢? 【任務1】具體到不同朝代的交通發展情況,可以結合地圖來看。請分別提取圖1、圖2、圖3、圖4的交通等歷史信息,并結合教材內容,說明與其相對應的歷史時期(秦朝、隋朝、唐朝、元朝)。【任務2】圖5為元朝大運河。思考說明元朝“截彎取直”,“開辟海運”的原因。【任務3】結合所學,概括中國古代交通事業發展的特點,并說明其產生的積極作用。 對學生的預習成果進行檢驗。層層深入形成問題鏈,使學生在探求的過程不斷強化“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素養能力。二、過渡與對比:近代世界交通事業的發展 PPT展示新航路開辟與三角貿易路線圖、蒸汽機車、輪船圖片與世界鐵路里程統計表。PPT展示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中西方的交通與通訊情況對比。【過渡】鴉片戰爭后,中國國門被迫打開,西方新式交通通信成果也隨之傳入中國。 【任務(不展示在PPT上)】1、結合PPT圖片,概括近代世界交通建設的特點。2、對比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中西方的表現,感受中西交通與通訊的落差。 縱橫向對比,感受中西交通與通訊的落差,深刻感受機械力成為強大動力。三、聚焦:近代中國交通建設——屈辱民族抗爭的推力 PPT展示兩海會館壁畫《汕頭埠(1910年代)》、《中國鐵路圖(1911年)》 PPT展示近代中國鐵路發展史大事件,學生代表進行介紹,其他學生思考問題。(補充:此大事件時間軸為學生在課前預習階段自主收集、整理史料后繪制而成,由學生代表進行講解介紹。不同地區教師可自行安排學生結合地方史完成此任務,鍛煉學生史料實證與歷史解釋的能力。但教師須在一旁把控,提醒學生注意判斷史料價值。)PPT補充展示材料:一些閉塞的地區因鐵路而活躍,一些古老的城鎮因鐵路而面目一新。鐵路在暢通經濟、帶動繁榮的同時還意味著信息的流通、知識的傳播,意味著建立“鐵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種生產過程”。所有這一切,無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國傳統社會“自給自足的惰性”,推動中國的現代化的進程。——周積明《最初的紀元》【小結與過渡】通過了解中國近代交通事業發展的特點與積極作用,我們可以得知:中國近代交通是在同西方列強的學習與斗爭中不斷發展的,同時,以鐵路為代表的近代交通設施也承擔著特殊的時代使命,成為屈辱民族抗爭的重要推力。現在,讓我們結合前面所學與教材內容,再從整體上認識交通發展對社會變遷的意義吧。 【任務4】指出壁畫中出現的交通與通訊工具,歸納近代中國交通“新舊交通工具并存”的特點。觀察鐵路分布情況,得出近代中國交通建設發展存在“地域發展不均衡”的特點。【任務5】請以鐵路發展史為切口,思考中國近代交通事業發展的特點。【任務6】請以鐵路發展史為切口,找出影響中國近代交通事業發展的因素。【任務7】請以鐵路發展史為切口,思考中國近代交通事業發展產生的積極作用。 層層深入形成問題鏈,使學生在探求的過程不斷強化“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素養能力。以近代中國鐵路發展史為切口,布置學有余力的學生結合地方史自主收集、整理相關史料,繪制大事件時間軸,后進行課堂展示和講解,學生感覺有挑戰性,興趣高,準備過程中還鍛煉了學生史料實證與歷史解釋的能力。四、感悟:交通發展與社會變遷——國家、社會、個人 PPT展示材料:【小結】交通進步帶來的社會變遷是多方面的,如:鞏固統治、促進商貿發展、推動觀念革新、引起城市興衰、帶來社會生活的變化等等。無論從國家富強、社會進步,還是從個人發展角度來說,交通事業建設都意義巨大。 【任務(不展示在PPT上)】結合所學與教材第四子目,理解交通發展對國家、社會與個人發展的重要影響。 開放性任務,讓學生將交通建設與國家命運緊密聯系起來,塑造家國情懷,雖然面向所有學生,但也兼顧到差異,學生自由發揮暢所欲言,層次不同要求不同,具有靈活性。五、課堂總結與啟發 PPT展示材料:交通是興國之要、強國之基。以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為總目標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是服務人民的需要,服務國家的需要,也是時代的需要。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更加需要我們用進取精神踐行初心使命,為人民提供更好的交通服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懈努力奮斗。 【學生活動】通過了解中國古代、近代交通建設發展概況,你應該獲得不少啟發了。如果要給交通運輸部門寫一封信,你會對當前我國交通建設事業提出哪些建議呢?教學不足出于“課堂40分鐘”“突破重難點”的考慮,本課例教學過程較少涉及世界古近代的交通成就,設計探究“新航路開辟與工業革命時期交通發展特點”環節也是服務于后面的中國近代交通史。學生僅通過課前學案梳理和一道“米迪運河”習題學習,難免印象不深刻,這是本教學設計的不足。可適當加入一些圖片,給學生留下直觀性印象,也可在課后將有關視頻介紹發至微信班群或QQ群,給學生做補充。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