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8課現代社會的移民與多元文化——基于華人移民的視角》教學設計教學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主題式教學以主題為中心,通過問題驅動實現教材的重新整合,在落實知識目標的同時實現了素養落地,推動了課堂教學由知識本位向育人本位的轉變。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師要科學設計主題和驅動型問題,合理整合教學資源,通過多種手段,如語言文字、圖片、時間軸線,身份設定等創設情境,讓學生自己走進歷史,結合自身的學養和情感認知,感悟歷史,獲取歷史的啟迪。在培養歷史學習興趣中提升歷史學習能力。教學背景分析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本課主要講解二戰后的全球勞動力流動和多元文化的形成及認知,屬于宏觀歷史敘事。如何選擇問題的切口,闡明問題的主題,是課堂教學效果成敗的關鍵。大時間跨度的歷史事件的教學,培養學生的時間軸線梳理能力和方法習慣掌握,具有重要的學習指導意義。基于此,我以華人移民為視角,以多元文化之由、之因、之貌為線索,在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合理整合教材,推動學生課堂學習逐漸走向深化。學生情況分析本課授課學生屬于普通高中學生,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認知水平較差,所以學習習慣培養和思維梯度引領十分重要。在學習的同時引入使學生感興趣的史料,會提升教學的效果。教學目標1.總體目標:通過了解歷史上跨洲、跨國家、跨地區不同規模的人口遷徙,以及移民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認識在遷徙與融入當地社會過程中出現的文化認同。2.通過對近現代中國移民的時間軸線梳理,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3.通過對促進全球勞動力流動的因素的探究和對全球勞動力流動產生的影響的分析,以及多元文化的特點和成因分析,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4.通過對現代移民中特殊群體:偷渡者,難民的了解,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的意識。5.通過對全球勞動力流動產生的影響的分析和如何正確認識多元文化的交流與碰撞的思考,滲透唯物史觀的思維方法。6.通過華人視角,引入華人與我誰更愛國的思維互動,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經濟全球化孕育了全球勞動力市場,改變著全球勞動力市場的結構。難民問題的解決需要國際共力。如何認識多學文化教學難點如何正確認識多元文化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歷史圖片 歷史地圖 文字材料 多媒體 歷史網站資源(二)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史料研習、自主學習、身份轉換、探究法板書設計第24課 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成一、移民社會的產生——多元文化之由二、移民社會形態窺探——多元文化之貌三、第8課現代社會的移民與多元文化——基于華人的視角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通過兩組比較性史料,引導學生思考導入:史料一:2019年中國和美國接受外國直接投資額分別為1400億美元和2510億美元;2020年中國接受外國直接投資約1630億美元,而美國為1340億美元。中國在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方面首次超過美國。 ——聯合國《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史料二:我國華僑華人總數約為6000萬人,中國國際移民群體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海外移民群體。——《中國國際移民報告》 思考問題;中國崛起了,為什么還有大量的中國人移民海外華人與我誰更愛國,怎樣看待華人的國家貢獻 思考問題,激發興趣,帶著懸念走進課堂一、移民社會的產生——多元文化之由 運用文字史料和圖片史料讓學生認識移民產生的根本原因——求得生存和發展;讓學生了解現代中國人移民主要是為了謀求發展。運用近現代華人移民時間軸指導學生從移民方位變化;內容變化;動因變化分析近代現代華人移民的特點,以小見大得出20世紀以來全球勞動力流動的特點認知; 通過對勞動力世界性流動特點的認識,知貌探因求果,解讀影響全球勞動力流動的因素和全球勞動力流動產生的影響。通過圖片史料展示移民中的偷渡客和難民,引導學生理解偷渡客和難民也是勞動力全球性流動的重要體現,給國際安全和全球治理提出了挑戰。引導學生理解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是解決國際難民問題的重要途徑,但是任重而道遠。 自主學習線索梳理合作探究,推進思維深入提煉材料重點信息 指導學生認知運用時間軸線解決跨時間性歷史問題的重要意義 引導學生學會從特點出發探因求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二、移民社會形態窺探——多元文化之貌 通過時間軸線、圖片和文字材料,以華人視角窺探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問題設計:新加坡多元文化的特點 新加坡多元文化為何實現了高度和諧 通過圖片和文字史料,以華人視角窺探美國的多元文化,引導學生理解美國多元文化體現的“熔爐”和“拼盤”兩種特性設計問題:美國多元文化特點熔爐論拼盤論 記憶,練習帶問題閱讀圖文材料,歸納出答案。解讀史料,提取關鍵信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掌握必備基礎知識培養學生歸納概括和辨析能力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解讀史料的能力,客觀理性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三、接納還是排斥——多元文化之思 通過身份轉換設定引導學生感知如何對待多元文化通過現實回歸,引導學生如何用理性的態度對待多元文化通過全球化的趨勢講解,使學生了解接受文化多元是世界一體化的必然趨勢,具有不可逆性通過一個國際生組成的班級的爭論,使學生認識到多元文化世界的和諧共處需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認知 感悟、思考 培養唯物史觀課堂小結 古今華人對傳播華夏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前后呼應,再次“理解華人與我誰更愛國”這個命題。愛國的層次性思考:country——state——history/culture;使學生認識到內部創新與外部傳揚的結合推動了華夏文化走向世界 感悟、思考 培養家國情懷教學反思本課教材安排零散,重新組合教材,打破教材順序,給學生的閱讀習慣帶來了挑戰。以華人身份解讀看似遙遠的國際勞工,拉近了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感知距離,有益于推動課堂教學的展開。重點名詞:移民、難民與多元文化,在講解過程中的適當滲透,減少了課堂教學緊張額節奏感,梯度性設問和主題整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深化了學生的歷史認知。時間軸線的方法滲透,鍛煉了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不過資料的多樣性選擇增加了備考的難度。學生的質量影響了思維碰撞的高度。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