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5.2.4 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上海同步練習一、選擇題上海原是一個小漁村,自清朝開埠以來,工商業發展迅速,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上海的發展更是舉世矚目。據此回答下題。1.下列最符合上海城市特點的是( )A.文化藝術之都 B.中國政治中心C.中國經濟中心 D.旅游文化城市2.上海取得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其自然條件方面的主要原因是( )A.區域人口稠密 B.地理位置優越C.氣候溫和宜人 D.商品經濟發達3.對上海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的人文因素有( )①政策支持②交通便利③氣候濕潤④良好的工業基礎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4.以下圖片所示的產業反映了上海在各個領域的突出地位。其中是上海的經濟增長點、集中體現上海競爭力的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讀下圖,回答下題。5.圖甲中城市化水平超過70%的城市有( )①南京②無錫③南通④上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圖甲中位于浙江省的城有 ( )①宜興②湖州③嘉興④蘇州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圖乙中H河流為( )A.長江 B.黃河 C.黃浦江 D.錢塘江8.”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曾被上海市民普遍認同,但現在早已成為上海人茶余飯后的笑談。這種變化的直接原因是( )A.1978年的改革開放 B.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的召開C.隧道、地鐵的開通 D.1990年浦東開發戰略實施9.每個城市或地區都有自己的特點,都有自己的”名片”。下列屬于上海”名片”的有( )①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②世界最大的經濟中心③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④中國走向世界的重要門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下列關于上海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上海市位于我國東南部,與浙江,安徽兩省相鄰B.上海市位于珠江入海口,簡稱滬C.上海是我國大陸重要的海港,可江海聯運D.上海市早在500多年前就有了“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的美譽11.下列對上海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處珠江三角洲江海交匯處 B.這里是世界著名的河港兼海港C.京九鐵路與京滬鐵路在這里相會 D.是我國僅次于北京的第二大工業城市12.近年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等吸引了無數的目光。對上海經濟發展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有( )①地理位置 ②自然環境 ③交通運輸 ④礦產豐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上海經濟發展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有( )①地勢坦蕩低平 ②河湖眾多 ③氣候溫潤 ④與珠江三角洲相連成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下列有關上海的敘述,正確的有( )①四大直轄市之一 ②地處長江入海口③貨運吞吐量居世界第一位 ④被稱為“東方之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下列有關北京、上海、拉薩、烏魯木齊四個城市的敘述,正確的有( )①上海、北京都是直轄市 ②拉薩和烏魯木齊都地處牧區③亞歐大陸的中心 ④上海是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下列關于上海的敘述,正確的是( )A.是我國的政治中心和最大的經濟中心 B.位于錢塘江的入海口,有利于發展航運C.只發展金融貿易和高科技產業 D.對周邊地區有強大的輻射、帶動作用二、識圖題17.讀圖,回答問題。(1)上海位于我國長江三角洲區域前沿,與 省、 省相鄰,簡稱 。(2)上海經濟發展歷史悠久,科技力量雄厚,還有許多其他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①位于我國三大平原中的 平原,有利于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位于亞熱帶、濕潤區,耕地類型為 (填“水田”或“旱地”),農作物一年可以兩至三熟,農業的發展為工業、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保障。②交通便利。多條鐵路線經過上海。瀕臨 海,位于長江入海口附近。長江入海口寬闊,便于江海聯運。長江因通航里程長、運量大,有“ ”的美譽。(3)在上海近郊,雖然自然條件適宜水稻等作物種植,但更多農戶選擇種植蔬菜瓜果、花卉等作物。請你說明農戶作出這一選擇主要原因。三、材料分析題18.隨著長三角一體化成為國家戰略,包括湖州在內的長三角眾多城市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圖1中河流甲為 ,注入 (填海域)。(2)長三角的浙江省地形以 為主。有人說,滬蘇湖高鐵是長三角建設的神來之筆,將為湖州經濟發展按下”快進鍵”。 請根據圖1對此觀點加以論證。 (3)乙區域與湖州隔湖相望,此湖為 。綜合上述資料,分析乙區域河網密布的原因。 19.閱讀材料與地圖,回答下列問題。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貿易區正式掛牌成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范圍涵蓋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總面積為28.78平方公里。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順應全球經貿發展新趨勢,實行更加積極主動開放戰略的一項重大舉措,有利于培育我國面向全球的競爭新優勢,構建與各國合作發展的新平臺,拓展經濟增長的新空間,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1)上海位于我國東南部,與江蘇省、浙江省相鄰。上海簡稱 。(2)上海經濟發展歷史悠久,科技力量雄厚,還有許多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①位于我國三大平原中的 平原,平原有利于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位于亞熱帶、濕潤區,耕地類型為 (填“水田”或“旱地”),農作物一年可以兩至三熟,農業的發展為工業、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保障。②交通便利。請寫出一條經過上海的鐵路線名稱: 。瀕臨東海,位于長江入海口附近。長江入海口寬闊,便于江海聯運。長江因通航里程長、運量大,有“ ”的美譽。(3)上海工業發達,以上海為中心的滬寧杭地區是全國最大的 性工業基地。請從政策支持角度分析上海成為我國經濟中心的原因。 20.【建一帶一路推經濟發展】材料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并出現了諸多經濟帶。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提出發揮新疆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向西開放重要窗口作用,同時利用長三角、珠三角、海峽西岸、環渤海等經濟區開放程度高、經濟實力強、輻射帶動作用大的優勢,加快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材料二:我國經濟區圖(1)請填寫“東北-蒙東經濟區”所跨四個省區的簡稱: 、 、 、 。(2)“長江流域經濟帶”主要位于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 ,主要的氣候類型為 。(3)“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窗口新疆擁有獨特的地形特征——“三山夾兩盆”,“三山”中為我國階梯分界線的山脈是 ,“兩盆”中有我國最大的盆地—— 。新疆主要位于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 ,因深居內陸降水較少,草場資源較豐富,因此適合發展 業。(4)圖中“東北-蒙東經濟區”和“京津冀經濟區”位于我國北方地區,因為該地區為 (氣候類型),降水量較少,為此我國建設了 工程以緩解北方水資源短缺問題。(5)“長江流域經濟帶”有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 ,改革開放后該市發展最快的區域是 。21.隨著杭州灣大橋和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長三角和粵港澳進人灣區經濟時代。閱讀《長三角地區圖》和《粵港澳大灣區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二中①所示經濟特區是 ,圖一中②省會所在省的簡稱是 。(2)結合圖一,說說長三角地區自古被稱為“魚米之鄉”的原因。(3)圖中①②兩處分別誕生了影響中國的大型互聯網企業,請聯系材料,說說兩地發展的共同優勢。(4)兩地在發展過程中均面臨能源不足的困境,請提出解決困境的措施并舉出兩項實例。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長江經濟帶”覆蓋我國11個省市(下圖),是目前中國最具潛力的經濟地帶。材料二:浙江努力為長江經濟帶“點晴”,進一步抓住長江經濟帶建設的契機,主動對接、積極融入,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發揮優勢,協同發展,加強杭州全國電子商務中心與區域性金融中心、義烏國際貿易綜合實驗區、溫州金融改革實驗區、寧波航運交易所、寧波和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等建設。(1)結合材料說說“長江經濟帶”是目前中國最具潛力的經濟地帶的原因。(2)浙江是怎樣為長江經濟帶“點睛”的?四、綜合題23.讀《長江三角洲部分區域示意圖》,回答問題。(1)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稱。城市:A B 水域:M N C D 浙江(2)結合材料,說說B城是我國綜合交通樞紐的原因。(3)B城擁有一座大型的鋼鐵基地。下列選項中,屬于其發展鋼鐵產業有利條件的是( )A.靠近水電站,能源豐富 B.靠近煤礦C.靠近鐵礦 D.瀕臨海洋,便于進口鐵礦石答案部分1.C2.B3.C4.A5.B6.C7.C8.D9.C10.C11.B12.A13.A14.A15.B16.D17.(1)江蘇;浙江;滬(2)長江中下游;水田;東;黃金水道(3)上海地區經濟發達,市場廣闊,種植蔬菜、瓜果、花卉等經濟作物有更高的經濟附加值,有利于當地農戶獲取更多利潤。18.(1)長江;東海(2)山地、丘陵;湖州位于長三角的中心位置(或湖州區域位置非常優越):滬蘇湖高鐵的修建,使湖州與周邊地區的交通更加便捷(或湖州成為長三角的交通樞紐或大大縮短湖州到上海的時間):有利于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共同發展、互利共贏,加快湖州經濟發展。(3)太湖;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或長江三角洲),地勢低平:亞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或降水充沛);人工開鑿運河多19.(1)滬(2)長江中下游;水田;京滬線(或:滬寧線、滬杭線);黃金水道(3)綜合;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國家實施浦東開發戰略后,上海被推向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20.(1)黑;吉;遼;內蒙古(2)南方地區;亞熱帶季風氣候(3)昆侖山脈;塔里木盆地;西北地區;畜牧(4)溫帶季風氣候;南水北調(5)上海;浦東21.(1)深圳;浙(2)長三角區域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長三角區域年均溫在16℃左右,降水在1000至1600mm之間,氣候溫暖溫潤適宜水稻生長;長三角區域水網密布,便于灌溉;長三角區域河流眾多,漁業資源豐富。(3)臨近海洋,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所處區域經濟發達;得到國家政策支持。(4)資源跨區域調配,西電東送、西氣東輸。22.(1)氣候溫暖濕潤(或亞熱帶季風氣候):水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或江海聯運):勞動力資源豐富(或人口眾多):農業歷史悠久;工業基礎優越;技術力量雄厚;市場前景廣闊(或城市密集)。(2)①加強區域合作,實現優勢互補;②保護生態環境,走綠色發展道路。23.(1)杭州;上海;黃海;東海;太湖;長江(2)上海東臨東海,扼長江入海口,是天然河口港,具有發展內河航運和海上運輸的優越條件。上海是京滬線和滬寧線的起點。(3)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