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世界是永恒發展的》教學設計課型 新課 課時安排 1課時 授課對象 高二上學期學生教材 分析 本框題是對前面“世界是普遍聯系的”的延伸,從聯系到發展,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總特征之間的關系,學習本框對學好下一框題奠定了基礎,因此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本框題旨在讓學生理解發展的普遍性和發展的實質,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于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中,理解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并要學會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學情 分析 高中學生處于身體和心理成長的關鍵時期,處于這一階段的學生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求知欲強,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是,他們涉世不深,對事物的認識易出現偏激和偏差,對世界的認識停留在感性認識上。因此若沒有正確引導,他們對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的把握不夠全面,準確和理性。核心素養目標 政治認同: 認同馬克思主義關于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科學精神: 運用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分析問題,理解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公共參與: 反對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堅定信心,重視量的積累,支持創新。教學 重難點 重點:發展的實質;量變質變的辯證關系。 難點:區分運動、變化和發展教學 方法 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積極地把認知結構梳理出來,并在情境分析中落實教學重點和難點采用學生任務驅動法,演示法,討論法,分組合作探究法進行。新課 導入 播放視頻《手機的發展史》 讓學生通過視頻感受物質世界處于永恒的運動變化和發展之中,并列舉生活中類似的事例來說明世界是不斷發展的。新課 講授 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 1、發展具有普遍性 (1)自然界是發展的 (2)人類社會是不斷向前發展 (3)人的認識也是發展的 人的認識是一個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由淺入深的過程。 判斷:運動、變化與發展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運動: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變化:既有上升的、前進的,也有下降的、退步的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發展: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發展的實質 (1)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2)新、舊事物的判斷標準 判斷新舊事物的根本標志:是否同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相符合 (3)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的原因 新事物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發展前途; 它克服了舊事物中消極的、過時的、腐朽的東西,汲取了其中積極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舊事物所不能容納的新內容,因而具有舊事物所不可比擬的優越性; 在社會歷史領域中,新事物符合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反映了社會進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下列哪些屬于新事物?哪些屬于舊事物 ?并說明理由。 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1、事物發展的形式或狀態——量變和質變 (1)量變和質變的區別 (2)量變和質變的聯系: ①事物的發展都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②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③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 (量變→質變新量變→新質變) ④事物的發展就是這樣由量變到質變, 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前進。 司馬遷著《史記》用了15年 達爾文著《物種起源》用了20年 馬克思著《資本論》用了40年 事物的發展最終是通過質變實現的,沒有質變就沒有發展,質變是一種根本性質的變化,只有上升前進的質變才能叫做發展。 在佛教《百句譬喻經》中有 “愚人吃鹽” 的故事:從前有個愚人,到別人家作客,吃菜嫌淡而無味。主人知道后,給他加了一點鹽,他吃了后便覺得味道很美。而后他想,味道好是因為有鹽,加了那么一點點鹽就那么好吃,多加一點豈不更好吃了嗎?于是,他就大吃起鹽來,其結果是又苦又澀。 《愚人吃餅》:有個人十分饑餓,走到一個店里買煎餅吃,吃完了六個半,就覺得飽了。于是這人非常后悔,給自己打了幾個耳光,說:“我這時候飽了,是由于吃了這半個餅的緣故。這樣看來,前面六個餅是白吃了。如果早知這半個餅就能吃飽,就應該先吃這半個餅啊!” 思考:大肚漢的說法正確嗎?為什么? 錯誤。只承認質變,否認量變沒有正確認識量變與質變的關系 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 原理: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事物的發展就是這樣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前進。 方法論:重視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在量變已經達到一定程度、只有改變事物原有的性質才能向前發展時,要果斷地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堅持適度原則。 閱讀與思考: 在最初研制時期,火車飽受世人的嘲諷。1814年,斯蒂芬森改進了蒸汽機車,但是它丑陋笨重,走得很吃力,像個病魔纏身的怪物。面對這個構造簡單、速度緩慢的怪物,有人駕著一輛漂亮的馬車與它賽跑,并譏笑說:“火車怎么還沒有馬車快呀 ”有人責怪火車聲響又尖又大,把附近的牛都嚇跑了。各種抗議和打擊紛至沓來。 200多年后,馬車仍按原速轉動著它的輪子,火車卻在飛速前進著....今天,時速達350千米、安全快捷、平穩舒適的高速列車已經成為人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火車速度一日千里的變化令人驚嘆。 ●火車不平凡的發展歷程說明了什么 2、發展的過程——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1)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辯證的否定: ①任何事物都要經歷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辯證發展過程。 ②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 (2)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新事物不可避免存在弱點和不完善的地方 舊事物在開始時往往比較強大,總是頑強抵抗和極力扼殺新事物 人們對新事物的認識也有一個過程 新事物戰勝舊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經歷曲折的過程 想一想:體現事物發展前進性與曲折性統一的詩句有哪些?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要想人前顯貴,就要人后受罪。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陽光總在風雨后 既然選擇了遠方,就要風雨兼程;多難興邦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教學 板書練習鞏固 抗生素的發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類的致命威脅。但是,在人類使用抗生素治療疾病的同時,病菌的耐藥性也在增加。由于濫用抗生素,世界上出現了目前難以控制的“超級病菌”。上述事實表明 ( ) ①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變 ②發揮主觀能動性受客觀規律的制約 ③事物始終處于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中 ④事物經過辯證的否定實現了向自身的回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