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4.3.1 秦嶺-淮河分南北同步練習一、選擇題中華各民族歷史悠久,文化多元發展,形成相互依存的中華民族共同體。讀圖 2 和圖 3,回答問題。1.船型屋是我國黎族傳統民居。據圖 2 和圖 3 推斷,黎族生活的地區氣候特征是( )A.干旱 B.濕熱 C.高寒 D.濕冷2.綜合圖 2 和圖 3,黎族最有可能生活在我國( )A.南方地區 B.北方地區 C.西北地區 D.青藏地區3.如圖所示為青藏高原地理特征示意圖,圖中甲和乙分別對應的內容是( ?。?br/>A.光照強烈大河源頭 B.降水稀少水資源豐富C.含氧量低森林資源豐富 D.凍土廣布晝夜溫差大4.我國劃分四大地理區域的主要依據是 ( )A.山脈 B.歷史傳統C.河流 D.地理位置與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點讀中國四大地理區域示意圖,回答下題。5.下列關于圖中Ⅰ界線的敘述,正確的有( )①是中國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的分界線 ②接近于中國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③1月均溫0℃等溫線大致經過該界線 ④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比較接近該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中國小麥種植集中分布的區域是圖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7.很多地理事物的分布都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圖中箭頭指示中國某自然環境要素的變化,符合這一變化規律的是( ?。?br/>A.氣溫年較差變小 B.年降水量減少C.夏季風增強 D.臺風影響增多8.以下氣候資料圖中,最符合烏魯木齊是( )A.A B.B C.C D.D讀中國南北方分界線示意圖,回答下題。9.圖中河流甲為( ?。?br/>A.黃河 B.淮河 C.長江 D.珠江10.對圖中乙、丙兩地描述正確的有( ?。?br/>①乙地年降水量多于丙地 ②乙地旱地為主,丙地水田為主③乙地冬季均溫低于丙地 ④乙地面食為主,丙地米飯為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云南省元陽縣地處哀牢山區,境內氣候垂直變化明顯。海拔2000米以上山區的年降水量超過2000毫米,森林蓄水,灌溉梯田。河谷地帶降水少,非常炎熱。當地的哈尼族人,經過千百年努力,繪出了“山頂森林、山腰村寨、緩坡梯田、山腳河流”的美麗畫卷?;卮鹨韵赂黝}。11.哈尼族人將村寨建在向陽的半山腰,其主要原因是( )①靠近森林,便于砍樹造田 ②冬暖夏涼,適宜居住③靠近梯田,便于耕作管理 ④視野開闊,方便出行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2.哈尼族人在地勢較低的緩坡梯田栽種水稻的有利條件是( )①降水較少,避免稻田被淹 ②海拔較低,熱量充足③地勢平緩,利于機械耕作 ④農田用水,自流灌溉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鐵馬、秋風、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分別是我國北方和南方地區的典型寫照。我國南北方地理景觀、民居、飲食習慣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別,據此回答以下問題。13.以下為我國南北方的差別,說法錯誤的是( ?。?br/>A.北方房子窗戶小,注重防寒;南方房子窗戶大,注重通風。B.北方人們喜吃米飯,南方人們喜吃面食C.北方河流比南方河流數量少,流量小。D.北方交通以陸路為主,南方交通水陸并舉14.南北方人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差異顯著,至關重要的因素是( ?。?br/>A.地形 B.氣候 C.河流 D.自然景觀15.關于東北地區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工業基礎好,高新技術產業發達,且起步早B.地形以山地、平原為主,山環水繞的格局十分明顯C.冷濕是本地區最明顯的氣候特征D.礦產資源豐富,為工業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16.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主要分布在我國的( ?。?br/>A.北方地區 B.南方地區 C.西北地區 D.青藏地區17.具有得天獨厚水運條件的地區是( ?。?br/>A.北方地區 B.青藏地區 C.南方地區 D.西北地區二、問答題18.列舉一個南北方居民在生活方面的差異,并從自然環境角度分析其成因。19.根據所學知識完成表格,并回答問題。秦嶺—淮河以北 秦嶺—淮河以南氣候 氣候類型名稱1月平均氣溫 低于0℃ 高于0℃年降水量河流(數量、水量、是否結冰) 數量少,水量小,冬季結冰 數量多,水量大,冬季不結冰農業 農作物種類 耕作制度耕地類型生活 飲食習慣 民居特色交通工具請根據表格,舉例說明氣候是如何影響自然和人文環境的。示例:秦嶺—淮河以北1月平均氣溫低于0℃,冬季河流結冰;秦嶺—淮河以南一月平均氣溫高于0℃,冬季河流不結冰。三、識圖題20.讀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分布示意圖,回答問題。(1)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以 ?。ㄉ矫})-淮河為界。這條界線大致與我國1月份 等溫線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的分布最接近。(2)界線乙大致位于 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附近,確定界線乙的主導因素是 (填字母)。A.地形B.季風C.氣候D.植被(3)北方地區位于界線甲以東,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影響,年降水量多于400毫米,農業生產類型以__業(填“種植”或“畜牧”)為主;西北地區遠離海洋,降水 ,氣候干旱,農業生產類型以__業為主。(4)由于自然環境的差異,北方地區民居屋頂坡度較小,墻體厚,南方地區民居屋頂坡度較 ,墻體高;在傳統交通運輸方面,北方地區以陸路運輸為主,南方地區河流眾多,以 為主。21.讀下圖,回答問題。(1)主要山脈:A ,B ,C ,D 。(2)主要平原:E ,F 。(3)主要高原:G ,H 。(4)主要海域:I 。(5)東北林業資源十分豐富,我們應該如何加強林業資源的保護工作?22.讀圖,回答問題。(1)寫出圖中數字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稱。① (填山脈名稱)② ?。ㄌ钆璧孛Q)③ ?。ㄌ钌矫}名稱)④ (填盆地名稱)(2)由圖可以看出,新疆的地形特點為 ??;限制新疆農業發展的因素是 ,因此新疆地區的農業發展類型為 (3)到新疆吐魯番旅游,可以吃到的當地特產有( ?。?br/>A.青稞酒、酥油茶 B.牡蠣、大閘蟹C.哈密瓜、葡萄 D.竹筒飯、過橋米線四、材料分析題23.2022 年,長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依托長江經濟帶實現東西聯動,啟動國家“東數西算”工程。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2022 年長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東西聯動,啟動“東數西算”工程?!皷|數西算”是指通過構建數據中心、云計算、大數據等算力網絡體系,將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這項工程的啟動,一是需要廉價的算力成本,比如土地、電力和清潔能源成本;二是需要雄厚的通信基礎設施布局,以及雄厚的數字經濟產業經濟群。(1)據圖 7,完成下表。區域 長三角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行政區劃 上海、江蘇、浙江 重慶、_ (填省級行政區名稱)區位優勢 位于長江下游,航運條件好 位于長江上游,_▲(2)綜合上述材料,從區域發展原則的角度,說明長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東西聯動,啟動“東數西算”工程的合理性。24.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關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寧夏是枸杞原產地,栽培枸杞已有 500 多年的歷史,獲得了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近年來,為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衛縣和中寧縣把植綠增綠和枸杞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新植枸杞 8720 萬畝,切切實實增加村民的收入,推進共同富裕,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雙贏。(1)據圖 6,概況寧夏年降水量空間分布特征。(2)寧夏平原枸杞品質優良,據材料一,從自然環境角度分析原因。(3)綜合上述材料,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分析中衛和中寧縣大力推進枸杞種植的必要性。答案部分1.B2.A3.A4.D5.D6.C7.B8.B9.B10.D11.B12.D13.B14.B15.A16.B17.C18.舉一個差異并分析原因即可,如南方地區的房屋一般呈尖形,房頂坡度較大,利于排水;北方地區房屋一般呈平頂。這個區別與降水因素密切相關,因為南方地區降水較北方地區更充沛。19.秦嶺—淮河以北 秦嶺—淮河以南氣候 氣候類型名稱 溫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1月平均氣溫 低于0℃ 高于0℃年降水量 少于800毫米 多于800毫米河流(數量、水量、是否結冰) 數量少,水量小,冬季結冰 數量多,水量大,冬季不結冰農業 農作物種類 小麥、玉米等為主 水稻為主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一年兩熟甚至三熟耕地類型 旱地 水田生活 飲食習慣 喜歡吃面食 喜歡吃米飯民居特色 墻壁厚實,窗戶嚴密,室內一般有取暖設備 注意通風、防雨,屋頂坡度較大,一般沒有取暖設備交通工具 陸路交通為主 陸路交通和水運均有再如:秦嶺—淮河以北一月平均氣溫低于0℃,室內一般有取暖設備,農作物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秦嶺—淮河以南一月平均氣溫高于0℃,室內一般沒有取暖設備,農作物一年兩熟甚至三熟;秦嶺—淮河以北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河流數量少,水量小,以旱地為主;秦嶺—淮河以南年降水量高于800毫米,河流數量多,水量大,以水田為主,房屋注重通風、防雨,屋頂坡度較大。(言之有理即可)20.(1)秦嶺;0℃(2)昆侖;A(3)種植(4)大;水運21.(1)小興安嶺;大興安嶺;秦嶺;太行山(2)東北平原;華北平原(3)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4)黃海(5)建立自然保護區,加強林業資源保護的立法工作,模仿森林的自然發育過程來采伐森林,實現林業資源的經濟轉型等。22.(1)昆侖山;塔里木盆地;天山;準噶爾盆地(2)三山夾兩盆;缺水;綠洲農業(3)C23.(1)四川省;水能豐富(2)成渝城市群土地成本更加便宜,具有充足的清潔能源;長三角城市群具有通信設備和數字產業優勢;雙方加強合作,將東部算力逐漸引導到西部,實現交流互補,合作共贏,有利于帶動了成渝地區的清潔能源的開發,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同時緩解東部能源短缺問題。24.(1)降水由南向北遞減(2)寧夏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有利于枸杞開花和結果。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枸杞果實糖分的累積。(3)可持續發展包括生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三者缺一不可。中衛和中寧縣沙漠廣布,枸杞耐旱,根系發達,具有固沙作用,能有效遏制中衛和中寧兩縣荒漠化,實現生態可持續發展。同時,帶動當地人民增收致富,實現共同富裕,實現了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