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2 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原則 教學學設計【課標要求】簡述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教材分析】本課是第七課第二框,講述全面依法治國的目標和原則的相關內容,是“怎么做”的范疇。為關于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相關知識做好鋪墊,邏輯上講統(tǒng)帥第八課、第九課。【教學目標】1.了解法治建設的重要性2.明確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具體要求3.把握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核心素養(yǎng)】1、政治認同:認同我國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原則的正確性,增加我國對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及法治社會的信心。2、科學精神:理解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樹立法治思維和法治意識,能夠運用法治思維分析生活中的相關案例。3、法治意識: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和具體要求,堅定尊法守法學法的信念。4.公共參與:通過各種渠道參與到國家立法中去,同時個人要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營造法治中國的氛圍。【教學重點】全民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的原則。【教學難點】依法治國為什么和怎樣堅持黨的領導、為什么和怎樣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關系。【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與講授分析法相結合【教學過程】導入新課:今年春節(jié),你放煙花爆竹了嗎 2023年1月10日,一場“二踢腳”引發(fā)的所謂"魯豫大戰(zhàn)”視頻迅速火遍網絡。關于煙花是禁還是放的話題也點燃了網絡!師:我們這節(jié)課就從煙花爆竹是“禁"還是“放" 說起!新課講授:出示課題——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原則總議題:如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議題一:從煙花爆竹的“禁”與“放”中明析全面依法治國的目標議題二:在尋找到禁“與“放”的平衡點中探究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第一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議題一:為什么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目標是什么?——從《立法法》的修訂中尋找答案議學情境一:觀看視頻《魯豫煙花大戰(zhàn)》并閱讀材料《煙花爆竹是“禁"還是“放" 》、《你支持哪一方 》和《煙花爆竹禁與放是道社會治理必須回答的問題》煙花爆竹是“禁"還是“放" 引發(fā)這一大戰(zhàn)的原因是今年春節(jié)山東煙花“解禁",而毗爾面居河南卻繼續(xù)全面禁....除夕夜,解禁后的山東境內炮聲不斷、硝煙彌漫,充分體現(xiàn)了GDP全國的三強的財富底蘊和消費潛力于是乎導致一“側是熱鬧的煙花在空中淀放,另一側是沉默的夜空卻分擔著煙花調零之后的污染。一夜間硝煙散盡,山東各地市空氣質量沖上了全國接行榜前列,淄博更是奪得了全國一和世界第一雙冠。一方面是對春節(jié)燃放煙花的期待,另一方面是 對環(huán)境河染的擔憂。于是關于煙花是禁還是放的話題又一次點燃了網絡!你支持哪一方 關于煙花爆竹的“禁”與“放”,網友們分成兩派禁放派:環(huán)保和安全問題不容忽視,管理部門應該不斷完善燃放政策和增強執(zhí)行的力度。解禁派:傳統(tǒng)民俗不該止步于。無論從尊重中國的傳統(tǒng)習俗來說,還是支持旅游需要,或是保護傳統(tǒng)產業(yè)、扶植經濟各個角度,都不能實行禁放煙花的政策。你支持哪一方?理由是什么?煙花爆竹禁與放是道社會治理必須回答的問題"禁”還是“放”,這背后,既是一道關乎民俗文化和法律規(guī)制繞不過的真命題,本質上是一道如何找準“最優(yōu)解"的社會治理必答題。上世紀80年代后期因煙花爆竹而造成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事件逐年上升, 頻頻刺痛人心,更讓其成為眾矢之的。依法治理,被擺上議程。依法治理,首先要有法可依,所以必須有完備的法制體系。我國關于禁止煙花爆竹燃放主要涉及到的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法規(guī)有:《煙 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各地施行的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禁令,在法律位階上,基本都屬地方性法規(guī)或條例。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執(zhí)行, 比煙花爆竹禁令存廢更關鍵的是禁令執(zhí)行。無論何時何地,如果煙花爆竹禁令仍存,則應不打折扣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zhí)法必嚴。我們發(fā)現(xiàn),在明令禁止燃放煙花和炮竹的地區(qū),仍有一部分人,無視政府的禁令,我行我素,置法律法規(guī)不顧。這給禁放令的執(zhí)行帶來挑戰(zhàn),法治的尊嚴也受到了損害。議學問題:結合議學情境分析煙花爆竹"禁"還是"放”的管理要依據(jù)什么?這對我國的社會治理有何啟示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議學提示:煙花爆竹禁令存廢是事關地方依法治理的重大議題。任何對煙花爆竹禁令的存廢或修訂,都應遵循法治精神和履行法律程序,而斷不可以政府文件或其他行政決策形式代替法律法規(guī)。這是一個法治國家對任何事務的決策和管理的基本要求。因為,社會治理的終極答案就是依法治國,建立法治國家。現(xiàn)下,各地施行的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禁令,在法律位階上,基本都屬地方性法規(guī)或條例。煙花爆竹禁令之存廢,建議修訂或制定相關地方性法規(guī)和條例,與上位法一起,形成完備的法律體系。在各方訴求之間找到了“最大公約數(shù)”,而不是僵化簡單“一刀切”。煙花爆竹禁令存廢的法律從制定到執(zhí)行,啟示我們進行社會治理,要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做到全民守法。從黨到政府到公民,要堅持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依法治國一推進,體現(xiàn)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基本素養(yǎng)。議學小結: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因(1)重要性: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2)必要性:要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更加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必須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1)具體內容:①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guī)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jiān)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guī)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②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xiàn)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3、全面依法治國的具體要求(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2)全黨和全國人民必須更加自覺地堅持依法治國、更加扎實地推進依法治國,努力實現(xiàn)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向著建設法治中國的目標不斷前進。拓展提升:"法制”和“法治”的區(qū)別突破提升:全面依法治國在我國政治生活中對不同主體的要求第二幕: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議題二:在尋找到禁“與“放”的平衡點中探究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議學情境二:觀看視頻《央視網評:煙花爆竹燃放問題是放還是禁要正視了》并閱讀材料《燃放煙花爆竹和環(huán)保、安全可以平衡嗎 》網友們在探討的過程中給出了以下方案:①逢年過節(jié)燃放煙花爆竹寄寓著老百姓深厚的情感認同和文化需要,是民心所向、民意所求、民之所需,理應得到尊重,管理者應積極回應。②“限放”不等于放縱,對違反限放法規(guī)的,無論何人,何單位,一律嚴格依法處理。同時,管理部門應該引導市民秉持公民責任意識,尊重他人和公共利益,學習更加文明的燃放方式;鼓勵市民移風易俗,倡導使用電子鞭炮、禮花簡等安全、環(huán)保的替代性產品。③地方政府應通過對民意考量以及結合本地經濟的發(fā)展情況,實現(xiàn)從“全面禁止”向附條件的“限放”轉變。努力在各方訴求之間找到“最大公約數(shù)”,從而制定出讓盡可能多的民眾滿意的方案,而不是簡單粗暴地搞“一刀切”。議學問題:結合議學情境和教材內容分析如何找到"禁”與“放”的平衡點?平衡“禁”與“放”的這些方案說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遵循哪些原則 學生討論回答:結合教材關于新時代黨建總要求進行梳理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議學提示:議學小結: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1)原因: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2)要求:① 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zhí)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與依法執(zhí)政統(tǒng)一起來。②作為執(zhí)政黨,中國共產黨必須切實尊重憲法法律權威,模范遵守憲法法律,堅持依憲執(zhí)政和依法執(zhí)政。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1)原因: 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2)要求: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推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3、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原因: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2)要求:①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②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tǒng)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4、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1)原因: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fā)揮作用。(2)要求:① 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②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③既重視發(fā)揮法律的規(guī)范作用,又重視發(fā)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xiàn)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yǎng)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xiàn)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5、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fā)(1)原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2)要求: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fā),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chuàng)新,發(fā)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xiàn)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本課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