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2心中有數上職場(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勞動者的權利;2.勞動者的義務;3.勞動爭議;4.勞動爭議的處理方式。【核心素養】政治認同:認同我國尊重勞動,重視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利。科學精神:勞動者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法治意識:增強依法維權意識。公共參與:把握勞動者依法享有的權利和應承擔的主要義務。【教學重點】勞動者的權利與義務。【教學難點】勞動爭議的處理方式。【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講授法、情境探究法。【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播放視頻《人社部、最高法明確“996和007”全部違法》思考:勞動者享有哪些權利?二、新課講授議題一:明明白白工作議學情境:最近,杭州一名22歲女孩連續四五天熬夜工作后突發疾病,被送入ICU搶救,最終不治身亡的消息,在網上引發軒然大波。據治療醫生表示,當時她被送到急診室時已經沒有意識,進一步檢查發現也沒有心跳和呼吸,渾身皮膚已經發紫,可能是“心肌炎引起猝死”。此事經媒體報道后,引發大量網民的關注。不少人對不幸去世的女孩深表同情,還有很多人想到自己在工作中的境遇,對不合理的“加班文化”展開批評。7月29日,經杭州市濱江區人力社保局調查:當事人入院治療前,有6天存在夜間直播情況,均已在第2天安排補休,雖然當事人在此期間每日工作時長未超過法定上限,但該企業在用工管理上存在不規范行為。至此,這起事件的性質得以明確。雖然嚴格來說,這不能算是一起“加班致猝死事件”,但企業用工管理上的不規范行為同樣值得關注,這起悲劇留下的教訓也值得各用人單位省思。對此,監管部門明確表示:將嚴肅查處涉事企業的不合規行為,切實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其實,這早已不是輿論場上第一次出現針對企業不合理用工的集體怨言。近年來,網上對過度加班、休息安排不合理等職場違規現象的批評從未間斷。但是,很多企業員工一邊抱怨,一邊又很難靠自己的力量改變現狀,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很多人只能忍氣吞聲,更不要說出手維權。從法律上看,國家嚴格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違規操作,損害員工身心健康的做法,自然得不到監管部門的認可。但問題關鍵的在于,在現實中,很多員工明知道自己的權益被公司侵犯卻敢怒而不敢言,乃至受到難以挽回的傷害。議學任務:結合上述材料,你怎么看待上述事件,勞動者有哪些權利?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1.勞動者依法享有的權利:⑴勞動者有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 勞動報酬(工資)是對勞動者付出勞動的回報,勞動者有權要求用人單位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支付報酬。相關鏈接:(1)工資一般包括計時工資、 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2)勞動法規定:①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②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③不得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2)勞動者有休息休假的權利:①休息權是憲法規定的勞動者的基本權利。依據《國務院關于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職工每日工作八小時,每周工作四十小時。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②我國還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單位應當保證職工享受年休假,職工在年休假期間享受與正常工作期間相同的工資收入。(3)勞動者有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用人單位必須建立、健全勞動安全衛生制度,并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應當定期進行健康檢查。(4)勞動者有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 為了確保勞動者獲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國家和社會為勞動者提供必要的物質幫助,這就是社會保險。(社會保險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5)其他方面的權利:勞動者還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參與民主管理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等。2、勞動者的義務:(1)完成勞動任務。(2)提高職業技能。(3)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4)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3、兩者關系:權利與義務從來都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勞動者在維護自身勞動權益的同時,也要承擔相應的義務。相關鏈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第三十九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例分析:李某在某服裝廠上班,年底時該服裝廠接到許多訂單,為了趕在春節前交貨,該服裝廠決定全體職工加班,每天工作12小時,每周的休息日也取消,但該服裝廠卻沒有按規定支付職工加班的工資。由于極度勞累,李某等人提出不愿意加班,但遭到拒絕。該服裝廠認為,既然全體職工都加班,李某等人也不可以例外。后李某病倒,向服裝廠遞交了病假證明,開始不參加廠里的加班,該服裝廠遂以李某違反勞動紀律為由,將李某開除。思考:該服裝廠的做法存在哪些錯誤。提示:①勞動者有休息休假的權利,保證勞動者的休息休假并不意味著一律不能加班加點。根據勞動法律、法規的規定,用人單位由于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后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但延長的工作時間不得超過法律規定。該服裝廠決定全體職工加班并沒有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且每天工作12小時,每周沒有休息日,加班的時間遠遠超過了勞動法規定的延長工作時間的限定范圍,侵犯了勞動者休息休假的權利。②勞動者有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作為對勞動者犧牲休息或休假時間的回報,用人單位必須向勞動者支付高于正常工資的加班工資,該服裝廠讓職工加班卻沒有支付加班工資,侵犯了勞動者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③該服裝廠開除李某的做法不正確。職工可以拒絕用人單位作出的非法定情形加班的決定,該服裝廠要求職工超額加班的決定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李某拒絕加班沒有違反勞動紀律,該服裝廠開除李某的做法違反了法律的相關規定。議題二:清清楚楚維權議學材料:華聲在線11月11日訊(記者 張鼎峰 通訊員 楊琴 賀藝蕾)近日,長沙市岳麓區人民法院聯合長沙市總工會采用“法院+工會”模式,高效化解了一起勞動爭議糾紛。今年10月,因申請勞動仲裁無果,楊某就其本人與長沙某飲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勞動爭議糾紛,向岳麓區法院起訴,要求該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資以及經濟補償金7000元。由于事實清楚、爭議不大,岳麓區法院當即利用“總對總”在線調解平臺,將案件委派給長沙市總工會進行訴前調解。此后,市總工會專職調解員多次與楊某以及飲料科技公司溝通交流,從矛盾糾紛的爭議焦點切入、從勞資雙方的利益平衡出發,分別向楊某以及飲料科技公司講政策、講法律、講道理、講人情,僅用時6天即促成調解協議達成并全部履行,跑出了勞動爭議糾紛訴調對接“加速度”。據悉,這個案例在長沙尚屬首例,為法院與工會、人社等部門實踐“法院+工會”乃至“法院+工會+N”勞動爭議糾紛聯動化解機制,快速高效低成本化解勞動爭議糾紛,提供了實例樣本。議學任務:結合材料,勞動者可以通過哪些途徑維權?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1、勞動爭議: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因履行勞動合同發生糾紛,就會出現勞動爭議。【提示】:勞動爭議是指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雙方當事人因勞動合同中的權利義務的實現而發生的糾紛,除此之外的其他關系糾紛不屬于勞動爭議。2、勞動爭議的解決方式:(1)協商解決: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議后,在自愿、平等的基礎上就爭議的解決進行友好協商。如果協商一致,可以達成和解協議。(2)申請調解:①當事人也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等調解組織申請調解。在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互諒互讓的前提下,按照自愿、合法的原則達成調解協議,簽訂調解協議書。②調解協議書對雙方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當事人應當履行。(3)勞動仲裁:①勞動仲裁是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以第三方的身份居中進行裁決的活動。②如果當事人不愿意協商或調解、協商或調解不成、當事人達成和解或調解協議后不履行,都可以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仲裁申請,由仲裁委員會依法作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裁決。③根據勞動法律、法規,除特定情形外,未經勞動仲裁程序,當事人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4)訴訟: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對當事人的仲裁申請不予受理的,申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5)其它途徑:勞動者還可以通過勞動行政部門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勞動法規定: 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并可以責令支付賠償金:(一)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 ;(三)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的;(四)解除勞動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案例分析:甲與某建筑施工公司簽訂了一份勞動合同,該建筑公司在合同中約定有“發生傷亡事故,本公司概不負責”的條款。甲自恃年輕力壯,在抱著僥幸心理的情況下在合同上簽了字。由于工地上缺乏必要的保護設備,甲在一次施工中不慎從高處滑落墜地,因傷勢過重,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該建筑公司以勞動合同中規定的“發生傷亡事故,本公司概不負責”條款為由,拒絕死者家屬提出的應支付甲在工傷死亡后的一切費用的賠償請求,一切后果只能由甲自己承擔。思考:該勞動合同是否有效,說明甲家屬在和建筑公司交涉協商未果的情況下應該怎么辦。【課堂小結】【實戰演練】一、易混易錯1.勞動者的權利比義務重要。矯正:權利與義務從來都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勞動者在維護自身勞動權益的同時,也要承擔相應的義務。2.保證勞動者的休息休假意味著不能加班加點。矯正:保證勞動者的休息休假并不意味著一律不能加班加點。根據勞動法律、法規的規定,用人單位由于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后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作為對勞動者犧牲休息或休假時間的回報,用人單位必須向勞動者支付高于正常工資的加班工資。3.所有勞動爭議均是由用人單位侵害勞動者權益引起的。矯正: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因履行勞動合同發生糾紛,就會出現勞動爭議。這些爭議既可能由用人單位侵害勞動者權益引起,也可能由勞動者未履行勞動義務損害用人單位權益引起。4.申請協商、調解是解決勞動爭議的必經途徑。矯正:申請協商、調解并非解決勞動爭議的必經途徑。如果當事人不愿意協商或調解、協商或調解不成、當事人達成和解或調解協議后不履行,都可以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仲裁申請,由仲裁委員會依法作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裁決。5.出現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矯正:根據勞動法律、法規,除特定情形外,未經勞動仲裁程序,當事人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就是說,勞動爭議仲裁是提起勞動爭議訴訟的必經程序。二、選擇題訓練1.劉某在一家服裝廠工作,勞動節廠里安排加班,節后廠里沒有安排休息。原來說加班期間每天補貼100元,結果月底發工資廠家未兌現承諾。劉某的______權利受到了侵害。①取得勞動報酬?、谛菹⑿菁佟?br/>③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芟硎苌鐣kU和福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高某入職某公司時,簽署了一份自愿放棄社保聲明書。不久后,高某在工作中突發疾病死亡。高某家屬由于領不到工傷保險等相關賠償,申請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工亡賠償金。仲裁委裁決該公司支付高某家屬一次性工亡補助金665 822元、喪葬補助金22 401元。該公司對仲裁裁決不服,訴至人民法院。對此,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①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共同的法定義務②勞動者依法參加社會保險,就能確保終身獲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物質幫助③自愿放棄社保聲明書有法律效力,能免除用人單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義務④自愿放棄社保聲明書無法律效力,該公司以此為證據提起訴訟也難逃責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某餐廳開業前公開招聘,蔡某與其簽訂了3年勞動合同。由于餐廳竣工日期一拖再拖,蔡某只好在家等候上班通知。3個月后,蔡某得知餐廳因拖欠工程款暫時無法開業,且在家等候期間不發工資,于是向餐廳經理表示,若1個月后餐廳還不開業就解除勞動合同。1個月后,餐廳仍未開業,蔡某提交解除勞動合同的書面申請,但餐廳不同意解除,并拒絕交出蔡某的檔案。蔡某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解除勞動合同并返還檔案,但被人民法院裁定駁回起訴。人民法院駁回起訴的理由是( )A.蔡某與該餐廳的勞動關系尚未建立,勞動合同無效B.因餐廳不能提供必要勞動條件,蔡某有權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C.蔡某向人民法院的起訴不符合勞動爭議法定程序D.該勞動合同期限未滿4.王某于2016年8月入職A市某玻璃公司,該公司沒有為其繳納社會保險。2020年8月,王某在工作期間受傷(經鑒定為八級傷殘)。2022年6月,王某向公司申請解除勞動關系并協商賠償事宜未果,遂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此,下列觀點理解正確的是( )①王某申請勞動爭議仲裁前必須與該公司簽訂仲裁協議②王某若對勞動爭議仲裁結果不服,可再申請勞動調解③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的裁決具有法律約束力④若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不受理王某的仲裁申請,王某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BCD三、主觀題訓練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在風起云涌的商業世界里,情懷與賺錢的博弈屢見不鮮。情懷朝向顧客,嚴苛面向員工。隨著網絡上的截圖流出,某知名奶茶品牌又“翻車”:員工吐槽公司發的工資少,公司高管卻和員工吵架,并讓員工離職。事件發生后,他的“狼性文化”也被公之于眾。公司規定,22:30下班后,打掃衛生的時間不管有多長,都被算作0.5個工時,核算成工資不到10塊錢。他用“狼性文化”把員工馴化為沒時間思考的機器,驅動著他在擴張的道路上一路狂奔。運用《法律與生活》的有關知識,從勞動者的角度對該企業的做法進行評價。答案:該企業的做法違反勞動法,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勞動者有取得勞動報酬、休息休假和平等就業的權利,企業應當創造條件促進勞動者體面勞動、全面發展。企業要有凝聚力并取得良性發展,必須尊重員工人格尊嚴,該企業的做法不利于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勞動者應該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