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課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二框 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原則核心素養:政治認同:通過學習,知道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能夠結合實際闡述全面依法治國五個原則。深刻領會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增強對依法治國的認同。科學精神:理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目標和原則符合我國國情。法治意識:明白依法治國是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樹立法治觀念,將法治與生活結合起來,學法尊法守法用法護法。公共參與: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涵養法治意識,提高法治意識,自覺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課程標準:3.1簡述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本框重難點內容1.堅持習近平法治思想,明確我國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因。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原則。[板書筆記] 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因1)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律是治國理政的最大的規矩。2)法律是治國理政的最大的規矩,法治是國家長治久安和繁榮發展的重要保障,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以理性方式解決社會矛盾的最佳途徑。(P73)3)依法治國是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通過實行法治,保障人權,維護社會和諧,實現長治久安,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P74)4)要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必須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5)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知識拓展】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P81頁相關鏈接)內容: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么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產生: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地位作用: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課堂達標】1.“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這啟示我們(A)A.依法治國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和繁榮發展的重要保障B.要把建設法治國家作為我國當前的中心工作C.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D.必須堅持黨科學立法、保證執法、公正司法、帶頭守法2.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對這里的“規矩”理解正確的是(B)①法律是治國理政的最大規矩②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全部依托③法治是以理性方式解決社會矛盾的唯一途徑④法治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條規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上述規定體現了我國全面依法治國的下列原則( D )A.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B.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C.保證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依法治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D.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4.社會規范,是指調整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行為準則,主要包括法律規范、道德規范、職業規范等。和其他社會規范相比,法律規范在內容方面的特點是( B )A.法在國家治理中既執行政治職能,又執行社會職能B.法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規范人們的行為C.法確認、保護和發展有利于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D.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4.2023年1月1日,修訂后的《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正式施行。該條例第78條,是我國首個將“生前預囑”以立法形式確立的條款。條例規定,在患者不可治愈的傷病末期或者臨終時實施醫療救治措施,應當尊重患者生前預囑的意思表示。其中包括,有采取或者不采取插管、心肺復蘇等創傷性搶救措施,使用或者不使用生命支持系統等。該條例的修訂體現了(B)①對患者人權的尊重和保障 ②生命權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權利③堅持以人為本的法治精神 ④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