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第四課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經濟與社會“做蛋糕”“分蛋糕”社會產品和服務名詞點擊國民收入,是指一個國家(地區)在一定時期內所有常住單位(包括居民、企業、政府等)所獲得的收入。“分蛋糕”議題一個人收入分配方式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生產分配我國現階段的生產力水平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生產關系)我國的分配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一、我國的分配制度二、個人收入分配方式按勞分配1社會主義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主體地位有勞動能力的社會成員必須參加勞動;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對個人進行分配,多勞多得、少勞少得(1)基本內容和要求二、個人收入分配方式按勞分配1(2)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因主體地位實行按勞分配,是由一定的經濟條件決定的。前提條件:生產資料公有制物質基礎:生產力發展水平直接原因:勞動性質和特點二、個人收入分配方式1(3)按勞分配的形式在國家機關,公有制事業單位和公有制企業中的職工工資、獎金、津貼。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業中的職工工資、獎金、津貼。農村經濟中承包集體土地獲得的收益。將勞動者的個人收入與其付出的勞動數量和質量直接聯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是對以往幾千年來不勞而獲的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4)按勞分配的意義1二、個人收入分配方式按生產要素分配2.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生產要素所有者憑借對生產要素的所有權參與收益分配。要素意義技術土地資本知識數據勞動管理有利于讓一切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動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正確認識各種分配方式類別 對應形式 適用范圍按勞分配 公有制經濟中勞動者獲得工資、獎金和津貼收入;農村集體經濟中的土地承包所得 公有制經濟生產 要素參與分配 勞動要素 在個體、私營、外資企業中勞動者獲得的工資、獎金和津貼收入廣泛存在于包括公有制經濟在內的多種所有制經濟中資本要素 儲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轉讓所得、債券的利息 土地要素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轉讓金 知識要素 憑借相關知識獲得的收入 技術要素 技術入股、專利使用和技術轉讓的收入 管理要素 企業管理人才憑借管理才能和貢獻參與分配的方式 數據要素 數字經濟下,數據的收集、使用和轉移產生的價值您的內容打在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選擇粘貼,并選擇只保留文字經營性收入轉移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勞動性收入居民收入來源多樣化三、個人獲取收入的途徑通過勞動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工資、獎金、津貼等通過自己所擁有的各類財產獲得的收入,包括銀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通過生產活動所獲得的收入,如開小店、擺小攤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住戶的各種經常性轉移支付和住戶之間的經常性收入轉移,包括養老金、政府補貼、社會救濟金議學情境1:小呂一家人獲取收入的途徑小呂的爸爸在一家國有企業工作,每月有工資,年終還有獎金。小呂的媽媽是一家股份制企業的管理人員,除工資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紅。家庭投資理財由媽媽負責,銀行存款和國債都有收益。小呂的叔叔是農民,轉讓了自家承包地的經營權,一心一意經營“農家樂”,收入增加了很多。小呂是一家公司的員工,業余時間喜歡搞小發明,通過轉讓自己的發明專利,獲得了一筆可觀的收入。小呂的爺爺退休在家,每月都有養老金。探究問題:(1)小呂一家人獲取收入的途徑有哪些 (2)當前個人獲取收入的途徑為什么會多種多樣 勞動性收入勞動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勞動性收入轉移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議題二個人應該如何致富?弘揚勞動精神議學情境2:個人應如何致富?專利傍身,精進工藝公司工作,副業加成迷信捷徑,誤入歧途小吳“最富技術工”小張 自媒體“斜杠青年”小馬 陷入傳銷思考:我們應如何看待勞動和收入的關系?1.重要性:勞動是財富的源泉,我們獲取的任何收入歸根結底都來自勞動創造。2.個人獲取收入的要求:①弘揚勞動精神,崇尚勞動、尊重勞動。②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③要鼓勵全體勞動者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致富關于勞動地區收入分配差距大行業收入分配差距大城鄉收入分配差距大行業內部收入分配差距大“收入差距”議題三個人收入分配如何完善?原因&措施一、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原因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國家個人企業二、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目標必須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的收入分配關系健全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企業提留債務償還稅收個人捐贈報酬物質生產部門生產的財富國家個人收入財政收入經濟建設企業初次分配財政支出個人所得稅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科教文衛行政國防社會保障企業所得稅國民收入分配的過程三、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措施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堅持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1.實現“兩個同步”名詞點擊勞動生產率,是指一定時間內勞動者創造的勞動成果與勞動消耗量的比率。它可以用同一勞動在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表示,也可以用生產單位產品所消耗的勞動時間表示。個人收入提高要以勞動生產率提高為基礎。初次分配是指將國民收入在國家、企業、個人之間進行分配,是最基本的分配關系。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礎上,對部分國民收入進行重新分配,主要由政府調節機制起作用。要堅持多勞多得,著重保護勞動所得,增加勞動者特別是生產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強化稅收調節2完善兩次分配初次分配再分配要完善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相關鏈接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個人所得征收的一種稅種重要性 是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如何征收 居民個人每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名詞點擊轉移支付又稱無償支付,主要是指政府或企業無償支付財務給其他經濟主體,以增加其收入,是收入再分配的一種形式,政府向個人的轉移支付大都具有社會保障性質,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轉移支付主要是為了平衡各地區的政府收入差距,企業對非營利組織的捐贈也是一種重要的轉移支付。3.要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揮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慈善活動,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以捐贈財產或者提供服務等方式,自愿開展的公益活動。例如,扶貧、濟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殘、優撫;救助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害;促進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的發展;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等等。4.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調節過高收入橄欖型結構(著力點)保護合法收入清理規范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通過法律手段和政策措施5.堅持消除貧困消除貧困是保障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原因措施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做到脫真貧,真脫貧課堂小結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完善個人收入分配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原因措施按生產要素分配我國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徑按勞分配決定因素弘揚勞動精神,勞動致富原因(客觀必然性+意義)地位、內容、形式構成意義實現兩個同步一個清除六類收入總的要求完善兩次分配重視第三次分配謝謝觀看課標依據 2.2了解我國個人收入的方式與合法途徑,解釋個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評析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政策,列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措施。教材分析 本單元講述在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市場經濟體制背景下,我國經濟要發展與社會要進步必須回答、解決的最基本問題。具體講述了指導我國經濟社會建設的新思想、新理念和建設中有關收入分配公平、共同富裕、社會保障的基本問題。 如果把第三課比作做大GDP蛋糕,那么第四課就是如何分配蛋糕的問題。第四課第一節主要講述了我國個人收入分配的合法途徑,理解國家為促進收入分配更加合理采取的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措施。教學目標 必備知識: 了解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 識記按勞分配的地位、基本內容和要求、意義。 理解并識記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內容、意義。 了解居民收入分配方式的來源。 理解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具體措施。 樹立勞動光榮意識關鍵能力:能夠闡述決定我國分配制度的原因、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方式,用實例說明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重要作用。學科素養: 【政治認同】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科學精神】認識我國分配制度改革的客觀必然性。 【法治意識】國家保護合法的勞動收入和非勞動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勞動者要合法經營,依法致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按勞分配的地位、基本內容、要求、意義;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內容、意義。教學難點:完善收入分配的原因、措施。教法與學法 教法:講授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學法 學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教學活動設計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 經濟學家喜歡把國民收入總量比作蛋糕,我們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向社會提供更多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是為了做大這塊蛋糕。而他們把國民收入分配比作分蛋糕。那么對于國民收入這塊大蛋糕,分給誰,分多少,都是大大小小的問題,要怎么分才合理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么是國民收入。國民收入,是指一個國家(地區)在一定時期內所有常住單位(包括居民、企業、政府等)所獲得的收入。 在分給誰的問題上,我們可以請出這三位先生,他們分別是居民先生,政府先生,企業先生,國民收入要在這三位先生之間進行合理分配,分別形成個人收入,政府收入,企業收入,以滿足不同的社會需要。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個人的收入分配問題。 二、新課講授 通過一則視頻,了解什么是個人收入。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探討第一個議題,個人收入分配方式,思考個人是通過什么方式和途徑獲取收入的呢? (一)個人收入分配方式 分配制度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以及群眾生產積極性的調動,是影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問題之一。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方式決定分配方式。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和實行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的。 首先,我們來思考一下,我們國家為什么要實行這樣的分配方式呢?它是由什么決定的呢? 學生:閱讀課本結合舊知識回答 教師總結: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我國現階段必須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過渡:從我國的分配制度中,我們能夠明顯的看出,哪種分配方式是處于主體地位的呢? 學生:回答 教師講解:那么,大家想想,什么是按勞分配?我國為什么實行按勞分配? 1.按勞分配 1.按勞分配為主體 (1)什么是按勞分配? 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是在公有制范圍內進行分配。是對個人消費品的分配。 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和要求。第一,有勞動能力的社會成員都必須參加社會勞動,不勞動者不能食(不干活就沒飯吃)。第二,個人消費品的分配只能以勞動為尺度,而不能以生產資料的占有狀況和其他條件為尺度。我們這里講的勞動,可以是勞動者自身的體力或腦力勞動。當然,也必須要看到,在現實中,勞動者素質千差萬別,天賦能力有所不同,他們的勞動所得也是有差別的。第三,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生產力的發展,勞動者能夠分到的消費品也將逐步增加。 (2)在公有制范圍內,現階段為什么一定要按勞分配,而不能按需分配或平均分配呢? 實行按勞分配,是由一定的經濟條件決定的。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生產力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 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范圍內,生產資料歸社會占有,人們在生產資料占有上處于平等地位,任何人都不能憑借對生產資料的壟斷占有特殊的經濟利益,勞動成了他們獲得社會產品的唯一根據。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于社會生產力水平還不夠高,還沒有達到產品極大豐富的程度,工農之間,城鄉之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還存在著差別,個人還不能得到自由全面的發展,勞動還是一種謀生的手段。因此,社會總產品在作了各種扣除之后,勞動者取得消費資料的多少,同他們所付出的勞動存在依存關系。也就是說,要以勞動為尺度來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視頻材料《按勞分配》 教師總結:平等不等于平均,視頻中的企鵝干的活少,勞動貢獻小,相應地,他領的工資也要比別人少。 那么公有制范圍內的勞動具體通過什么形式表現出來呢? (3)按勞分配的形式 在國家機關,公有制事業單位和公有制企業中的職工工資、獎金、津貼。 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業中的職工工資、獎金、津貼。 農村經濟中的承包集體土地獲得的收益。 (4)按勞分配的意義 ①實行按勞分配,勞動者的個人收入與其付出的勞動數量和質量之間聯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 ②實行按勞分配,是對人類以往幾千年來不勞而獲的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 過渡:除了按勞分配,我們還存在多種分配方式,下面就來看另外一種分配方式,按生產要素分配。 《按要素分配》視頻簡要釋義 2.按生產要素分配 生產要素主要包括勞動、技術、人才、資本、管理、土地、房屋等,按生產要素分配就是按照進行物質資料生產時所投入的這些生產要素的多少來進行收益分配。 (1)按生產要素分配的種類 按資本要素分配(儲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紅利,債券所得利息等)。按勞動要素分配。(民營外資企業中和非公有制資本控制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中勞動者的工資,獎金,津貼,個體經濟中的勞動者收入)。按技術要素分配(技術入股,專利使用,技術轉讓所獲得的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企業管理人員如職業經理人憑借管理才能在生產經營中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收入)。按信息要素分配,(提供市場信息管理方案和問題解決方案所獲得的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轉讓金等)。 (2)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意義。(積極、消極) (3)正確認識各種分配方式。 表格呈現。 過渡: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決定了居民收入來源多樣化。 3.居民獲取收入的途徑 在社會主義社會,個人收入分配的方式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居民的收入主要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居民除了通過按勞分配獲得收入,還有其他收入來源。 議題情境1:小呂一家的收入 過渡:我們來了解下幾種居民收入。 教師講解:我國現階段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是我國居民收入來源多樣化。從個人獲取收入的途徑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勞動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勞動性收入是指通過勞動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工資,獎金,津貼等,財產性收入是指通過自己所擁有的各類財產獲得的收入包括銀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居民收入除了勞動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還包括經營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經營性收入是通過生產經營活動所獲得的收入,轉移性收入指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住戶的各種經常性轉移,支付和住戶之間的經常性收入轉移,包括養老金,社會救濟和補助,政策性生產補助,政策性生活補貼、救災款等。 過渡:居民收入來源多樣化,那么,發家致富路子多,個人在致富路上應注意些什么呢? 4.關于勞動 議題情境2:個人應如何致富? 結合教材第46頁探究與分享2 結合材料和你身邊的實例,說說應該如何致富? 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總結:勞動是財富的源泉,我們獲取的任何收入,歸根結底都來自勞動創造,要弘揚勞動精神,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要鼓勵全體勞動者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致富。 過渡:然而在現實中,有些人兢兢業業,在自己的崗位上辛勤勞動,卻由于各種原因得不到相應的報酬,許多領域存在較大的收入差距,比如城鄉之間,行業之間等等。蛋糕不僅要做大,同時還要把蛋糕分好,完善個人收入分配是題中應有之義。 (二)完善個人收入分配 1.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原因 2.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目標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經濟發展的蛋糕不斷做大,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改善,但也存在社會財富分配格局失衡的現象,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就需要不斷完善我國的收入分配制度,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要平衡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則需要調節政府、企業與個人三者的關系。要健全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3.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簡介:國民收入分配的過程 (1)要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2)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3)在再分配方面,要完善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4)要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發揮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5)要規范收入分配秩序,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6)必須堅持消除貧困。 相關鏈接,介紹個人所得稅。 名詞點擊,解釋轉移支付。 三、結束新課 鄧小平指出,我們提倡一部分地區先富與起來,是為了激勵和帶動其他地區也富裕起來,并且實現富裕起來的地區,幫助落后的地區更好的發展,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也是同樣的道理,習近平強調,我們搞社會主義,就是要讓各族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貧困地區,特別是在深度貧困地區,無論這塊硬骨頭有多硬,都必須啃下,無論這場攻堅戰有多難打,都必須打贏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記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家庭。因此,完善個人收入分配意義重大。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個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客觀必然性,知道了按勞分配的地位,性質以及決定因素,基本內容和要求。知道了按要素分配的內容,必要性和意義。了解到居民收入的幾種來源。知道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原因及措施。以便能夠更好地理解我國的分配制度和理解共同富裕。 探究學習,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視頻引出新知 溫故知新 概念闡釋 正確區分 課堂小結,總結提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必修2-4.1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 .pptx 必修2-4.1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教學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