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植物細胞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學習制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2)使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認識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初步學會繪制植物細胞結構簡圖。2.過程與方法通過動手操作,掌握臨時裝片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會熟練使用顯微鏡。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良好的實驗習慣,增強學習生物學的興趣。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制作并觀察植物細胞臨時裝片;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2.教學難點:規范制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三、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臨時裝片的實驗視頻,洋蔥、清水、碘液、鑷子、刀片、滴管、紗布、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等材料用具,植物細胞結構圖。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42頁的“想一想,議一議”。講述: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一定可以幫萌萌解決問題。(二)互動授課1.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42頁的正文部分。組織學生小組討論自行解決問題。(1)玻片標本分為哪幾類?學生:根據制作方式可以將玻片標本分為切片、涂片、裝片三類。(2)玻片標本根據保存的時間可分為哪幾類?學生:可分為永久玻片(可長期保存)、臨時玻片(不能長期保存)兩類。2.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42~44頁的“實驗”。組織學生小組討論自行解決問題。(1)制作臨時裝片時,用潔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的目的是什么?學生:清除載玻片和蓋玻片上的污物,避免影響觀察。(2)把洋蔥鱗片葉放在清水中展平的目的是什么?學生:避免細胞重疊,影響觀察。(3)怎樣正確蓋蓋玻片?學生: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地放下,蓋在要觀察的洋蔥內表皮上。(4)怎樣進行染色?所有的生物實驗材料都需要染色嗎?學生:把一滴碘液滴在蓋玻片的一側,然后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引,使碘液浸潤標本的全部。有色的實驗材料不需要染色。3.播放制作臨時裝片的實驗視頻。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出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步驟:擦→滴→撕→展→蓋→染。4.組織學生分小組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學生在制作臨時裝片時,教師可以適當做以下提示:①撕取洋蔥鱗片葉內表皮時一定要薄,不能帶葉肉,大小適中。②浸在水滴中的洋蔥鱗片葉內表皮不能重疊,一定要展開。③蓋蓋玻片時,先讓蓋玻片的一邊接觸水滴邊緣,待水滴沿蓋玻片與載玻片接觸處漫開后再緩緩放下蓋玻片。蓋蓋玻片太快或滴水時水太少,都會導致氣泡的產生。④染色的方法要正確,碘液要滴在蓋玻片的一側,用吸水紙從另一側吸引,使碘液浸潤標本的全部。把握好時間,染色時間太短或太長都會影響觀察。在學生制作臨時裝片時,教師巡視、指導、鼓勵、幫助,重點規范學生的實驗操作。指導學生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的永久裝片,認識其細胞結構,并用顯微鏡觀察自己制作的臨時裝片,與永久裝片形成對照,并畫出所看到的細胞結構。5.展示植物細胞結構圖,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44~45頁的正文部分,觀察教材第45頁的圖2-2。組織學生小組討論自行解決問題。(1)植物細胞最外面的結構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學生:植物細胞最外面的結構是細胞壁。細胞壁起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2)在光學顯微鏡下看不清的結構是什么?學生:細胞膜非常薄并緊貼細胞壁內側,在光學顯微鏡下不易看清楚。(3)植物細胞由哪些部分構成?學生: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構成,細胞質中有液泡、線粒體等,在植物體綠色部分的細胞質中還有葉綠體。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補充講解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細胞壁——保護和支持細胞;線粒體——為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液泡——內含細胞液,溶解著糖分等多種物質;細胞質——緩緩流動,可以加速細胞內外的物質交換。6.教師與學生一起總結制作臨時裝片的技巧(影響觀察的因素)。組織學生小組討論自行解決問題。(1)用來制作玻片標本的材料要具備什么特點才能在顯微鏡下看清物像?學生:要薄而透明,讓光可以透過,才能看清物像。(2)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為什么要滴加清水?學生: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便于觀察。(3)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為什么要滴加碘液?學生:洋蔥鱗片葉的內表皮是無色透明的,滴加碘液染色后便于觀察細胞結構。五、板書設計六、布置作業與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