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學歷史教學設計模板年 級 八年級 科 目 歷史 授課人 朱文慧 課型 新授課題名稱 第10課 中華民國的創建 課時 1節課課程標準 了解中華民國成立的史實課標解讀 在民族危機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為救國救民,拋頭顱、灑熱血,第一次提出了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綱領,進一步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這三大主張,并使它廣泛地為革命分子所認同。這在中國近代思想發展進程中是一個重大進步。作為革命思想的實踐結果,辛亥革命成功地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君主專制制度,創建了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從此,民主共和觀念深人人心。辛亥革命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學情分析核心素養 時空觀念:認識中華民國創建的時空特征 唯物史觀:運用辯證、因果、聯系的觀點看待中華民國的創建 史料實證:運用課文提供的史料、圖片并搜索資料 歷史解釋:理解中華民國的創建,培養有效解讀材料自主歸納知識的能力 家國情懷:認識到中華民國建立的偉大意義學習重點 中華民國的建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容學習難點 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教法學法 教法:合作探究法、教師講授法 學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法教學活動及設計思路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設計思路一、 導入新課 展示《末代皇帝》電影劇照,民眾街頭剪發的歷史圖片,向學生提問并搶答:末代皇帝是誰?剪辮子場景可能發生在哪一歷史時期?以圖片創設歷史情境,一是讓學生體驗辛亥革命后中國社會的變化,直接切入主題。二是激起學生興趣,引發探究欲望。二、 探究新知 三、 感悟提升 收獲平臺 一、中華民國的建立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簡述中華民國建立相關史實) 學生:(閱讀課文,歸納整理) (1)時間:1912年1月1日。 (2)地點:南京。 (3)結果: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黎元洪為副總統;成立臨時參議院,由各省的會議代表任參議員。 (4)意義: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是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教師:假如當年你在孫中山宣誓就職的現場,你的心情如何? 學生:(紛紛展開想象的翅膀,親身體驗歷史,感悟歷史) 教師:(展示材料,并提問) 材料 臨時政府成立以后,當盡文明國應盡之義務,以期享文明國應享之權利。滿清時代辱國之舉措與排外之心理,務一洗而去之;與我友邦益增睦誼,持和平主義,將使中國見重于國際社會,且將使世界漸趨于大同。 ——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宣言書》 你怎樣看待南京臨時政府的外交政策? 學生:(討論) 教師:南京臨時政府向帝國主義妥協并向其尋求庇護,推行“和平主義”外交政策。隨后臨時政府承認清政府與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繼續有效,以期獲取帝國主義的承認與支持。 由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決定了它提不出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不能發動和依靠廣大群眾進行革命,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歷史證明,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也不能領導中國民主革命取得勝利。 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根據下列表格找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相關內容。 學生:(討論、填寫) 頒布時間1912年3月11日國家性質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全體國民,是資產階級 共和國體現原則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政治體制立法權由參議院行使行政權臨時大總統、副總統和國務員行使司法權法院行使 教師:(展示材料) 材料 第一章“總綱”: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 第二章“人民”: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 第三章“參議院”:中華民國之立法權,以參議院行之。 第四章“臨時大總統副總統”:臨時大總統代表臨時政府,總攬政務,公布法律。 第五章“國務員”:國務員于臨時大總統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發布命令時,須副署之。 第六章“法院”:法官獨立審判,不受上級官廳之干涉。 教師:比較中國封建政體,思考下列問題: (1)第一章主權歸屬有何特點?否定了中國古代何種體制? (2)第二章中體現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哪些觀念?否定了哪種觀念? (3)第三、四、五、六章中的權力分工體現了什么原則?否定了中國古代制度中的哪種原則? (4)請你說一說《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的直接目的和意義。 學生:(閱讀材料,討論、比較、分析) (1)主權在民。否定君主專制。 (2)自由平等。否定封建等級制度。 (3)三權分立、責任內閣制。否定了封建專制制度及“人治”觀念。 (4)目的:限制總統獨裁,維護民主共和。意義:《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三、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 1.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的原因 教師:結合教材并查找相關資料,探究袁世凱為什么能夠竊取革命果實。 學生:(思考、討論) 教師:(講解)①帝國主義的支持:帝國主義對南京臨時政府采取了軍事威脅、外交孤立和經濟封鎖等手段,對革命政權施加壓力。②資產階級的軟弱性:當時同盟會十分渙散,幾近瓦解狀態,南京臨時政府中的舊官僚等對革命派施加壓力,甚至同盟會中的汪精衛也對孫中山說,你不贊成和議,難道是舍不得總統嗎?孫中山在此形勢下被迫妥協退讓,他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凱擁護共和,可推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③袁世凱個人的權術和陰謀:袁世凱是覬覦政權多年的政客和野心家,善于使用政治手腕,對革命黨人和清政府都采取了軟硬兼施的手腕,對清政府加緊逼宮,指使段祺瑞等部將通電擁護共和,又許諾清政府以優待條件,終于迫使宣統帝于1912年2月12日下詔退位。 2.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 清帝退位后,孫中山于2月13日向參議院提出辭職,但同時孫中山又提出了讓位的三條件:南京為中華民國的首都、新大總統必須到南京就職、新大總統必須遵守參議院即將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是資產階級軟弱性和革命性的雙重表現。15日,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 袁世凱唆使部下制造事端,繼續向革命黨人施加壓力,袁世凱最終在北京宣誓就職。4月,孫中山正式解除臨時大總統之職,臨時政府遷往北京,南京臨時政府解散。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 教師:歷史上將武昌起義稱為辛亥革命,是否可以理解為武昌起義就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就是武昌起義? 學生:(思考討論) 教師:辛亥革命是指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為推翻清王朝,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全過程,包括革命思想的傳播、革命團體及革命政黨的建立、歷次武裝起義、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的建立至袁世凱竊權,辛亥革命的結束。武昌起義的成功、中華民國的建立,把這場革命推向高潮,因武昌起義發生在舊歷辛亥年,人們把武昌起義稱為辛亥革命,同時又把孫中山領導的這場資產階級革命的全過程,廣義上稱為辛亥革命。孫中山的革命運動推動了武昌起義,武昌起義又使孫中山的革命運動達到高潮。 教師:(展示材料)有人說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說辛亥革命失敗了,你如何認識辛亥革命的成敗? 材料 1912年3月5日,《時報》上刊載了一篇題為《新陳代謝》的文章,文中描述民初中國社會的革故鼎新說:“共和政體成,專制政體滅;中華民國成,清朝滅;總統成,皇帝滅;新內閣成,舊內閣滅;新官制成,舊官制滅;新教育興,舊教育滅;槍炮興,弓矢滅;新禮服興,翎頂補服滅;剪發興,辮子滅;盤云髻興,墮馬滅;愛國帽興,瓜皮帽滅;愛華兜興,女兜滅;天足興,纖足滅;放足鞋興,菱鞋滅;陽歷興,陰歷滅;鞠躬禮興,拜跪禮滅……” 學生:(閱讀教材及上述材料,討論,各抒己見)①認為辛亥革命失敗的理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是反帝反封建,辛亥革命沒有完成這個任務。這次革命既沒有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也沒有廢除不平等條約,革命后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并未改變。而且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篡奪。這些都說明辛亥革命失敗了。②認為辛亥革命勝利的理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是反帝反封建,但革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各個階段有不同的任務,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的主要任務是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建立共和國。辛亥革命的成果——清王朝的統治被推翻了,資產階級共和國建立了,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大門。因此,辛亥革命不僅完成了任務,而且還有深遠的積極影響。所以說辛亥革命成功了。③認為辛亥革命既有它成功的地方,又有它失敗的地方。(結合上述兩方面闡述) 教師:(總結)看待歷史事件要辯證地看待。有同學說辛亥革命失敗了,其失敗的原因是什么?我們又能從辛亥革命成敗得失中得到什么啟示呢? 學生:(討論、分析) 教師:(點撥) 原因: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施壓是辛亥革命失敗的客觀原因。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是辛亥革命失敗的主觀原因。 啟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資產階級不能領導中國民主革命的勝利,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行不通。 【課堂小結】 武昌起義成功后,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由于中外反動勢力共同的陰謀和壓力,再加上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辛亥革命的果實最終被袁世凱竊取。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四、總結本節課內容五、課堂練習 導學案或同步練習冊等六、板書設計一、中華民國的建立 二、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 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七、作業設計1.中華民國建立的時間是在 ( ) A.1910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13年 2.1912年,在袁世凱軟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統帝下詔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統治結束。這意味著中國 ( ) A.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 B.專制統治的結束 C.封建統治的結束 D.君主立憲制的結束 3.袁世凱成功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的原因不包括 ( ) A.帝國主義國家支持孫中山的南京政府 B.袁世凱對南京革命政權施加壓力 C.南京政府中的立憲派、舊官僚傾向袁世凱 D.南京革命政權內外交困處境艱難 4.《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的實質意義是( ) A.否定君主專制制度 B.體現天賦人權 C.規定了民主共和政體 D.體現了三權分立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參考答案:1-4CAAA1 / 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