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一節 加一加“加一加”創造法“加一加”創造法是在原有基礎上加一些物體、時間、次數、重量或者將兩個事物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事物的制造方法。運用“加一加”進行發明創造,常常可以把物與物加或把事與物加,或把事與事下相加。①物與物加就是把不同的物組合起來,例如:魚缸與盆景、拖鞋與刷子、跳繩與計數、門鎖與拉手等等。②事與物加就是把不同的事和不同的物組合起來。例如音樂與皮球、迷語與雪糕、保鍵與電吹風、保鍵與枕頭、生日音樂賀卡等。③事與事加就是把不同的事互相滲透、互相利用、組合起來融合一體,達到一件事包含兩件事的目的。例如,氣象與醫療,京劇與魔術,就餐與洗衣,教學與旅游等等。思考方法可在這件東西上添加些什么嗎?需要加上更多時間或次數嗎?把它加高一些,加厚一些,行不行?把這件東西跟其他東西組合在一起,會有什么結果?……“加一加”實例1、“鉛筆+橡皮”就成了橡皮頭鉛筆。2、在圓珠筆桿上加上裁紙刀,可以隨手把寫好的紙條裁下來。3、在圓珠筆桿上加上小木梳,外出旅行的人使用起來十分方便。4、把3種顏色的筆芯裝在一個筆桿中,就成了三色圓珠筆,在寫字時可隨時選用不同顏色。5、收音機+錄音機+放音機+選曲電腦=多功能收錄機6、電話+錄音機=錄音電話7、鍋子+電爐=電暖鍋8、當前流行的組合家具,就是許多單件家具相加。9、在墊板的一邊刻上厘米刻度,等于在墊板上加上一把尺,可以一物兩用。10、把圓珠筆的筆桿做成伸縮的,拉長后就成了教棒。討論:哪些物品可以加一加?小知識加一加的方法又叫做組合法;可以分為:(1)直接組合:就是將兩種物品直接或通過簡單的連接,成為一種新的產品。(2)附加組合:是將其中一種物品附加到另一種物品上的方法。以其中一種物品的功用為主,在其原有的功用基礎上增加新功用。(3)形狀組合:是將一種物品的外觀形狀與另一種物品的形狀加以變化進行組合,或是將一種物品的外形借代給另一種物品,形成一種新型外觀的實用產品,使其式樣更新穎,更加符合人們的愛好。※閱讀材料※蔡倫的偉大發明造紙術發明之前,人們都是把字寫在竹簡和絲帛上,由于承載的繁重和造價昂貴,制約了文化的傳播。東漢宣官蔡倫造紙術的發明,對當時乃至后來有極其重要的影響,造紙術與指南針、火藥、印刷術并稱為中國的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蔡倫,東漢桂陽(今湖南郴州)人。他出身低微,很小就入宮做了太監,服侍漢和帝。蔡倫聰明識字,人又謹慎好學。平時他不喜歡和人交往,經常把自己關在屋里讀書思考。漢和帝即位后,蔡倫被提升為中常侍,平時服侍皇帝,負責掌管文書,傳達皇帝的命令。當時許多外官經常和宦官結交,但是蔡倫卻能堅持原則,并不隨便與人交往,因此漢和帝更加信任他。蔡倫敢于指出和帝不對的地方,因此也很受和帝的器重,經常參與朝政。蔡倫是一個喜歡思考和有所發明的人,漢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蔡倫升任尚方令,負責掌管皇帝的手工作坊,這個作坊是皇家的私人作坊,主要是為皇家服務。蔡倫在監管作坊期間,經常和匠人一起切磋制造器械的技術,由他監制制的各類軍械、寶劍,十分精良、鋒利,被天下人贊嘆。他在這開始逐漸顯露出來。東漢以前,人們通常都用竹簡和絲帛作為記載文字的工具,有些很長的奏章要用許多竹簡,翻閱起來非常不方便,也難于隨身攜帶,絲帛雖然方便,但是很昂貴,普通人家根本承擔不起這樣的費用。有一天,蔡倫看到宮女們在用蠶絲制造各種絲織品,從她們的制造過程中,蔡倫頓時有了靈感,他連忙趕回去,和匠人們共同研究,把樹皮、麻頭、破布、漁網等混合在一起,拆碎弄爛,然后將這些東西揉和一起,拌勻后晾干,經過反復的實驗和研究,蔡倫終于制造出了紙張。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把發明紙的過程詳細地記連同自己制造的第一張紙,一起奉獻給漢和帝,請他過目。漢和帝親自試驗后,非常滿意,重重賞賜了蔡倫,并把制造紙的方法頒布天下,蔡倫的造紙術馬上在各級社會階層中傳播開來,受到廣泛的歡迎和喜愛。為了贊頌蔡倫的杰出貢獻,當時人們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智慧火花同學奇思:我的妙想: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八年級 《科技活動》(小發明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