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信 息 技 術 基礎模塊(上冊) 目 錄 CONTENTS 信息技術應用基礎 項目一 網絡應用 項目二 圖文編輯 項目三 認識信息技術與信息社會 認識信息系統 選用和連接信息技術設備 使用操作系統 管理信息資源 認識網絡 配置網絡 獲取網絡資源 網絡交流與信息發布 運用網絡工具 了解物聯網 操作圖文編輯軟件 設置文本格式 制作表格 繪制圖形 編排圖文 信息技術:基礎模塊(上冊) 信息技術應用基礎 項目一 1.2 任務二:認識信息系統 1. 任務描述 通過本任務了解信息系統的詳細組成以及各個組成部分所起的作用,自行思考要采取怎樣的措施對其進行維護,并填寫表 1-3。 2. 任務提示 可通過自行搜集相關資料了解信息系統的組成部分及其作用,也可以通過教師講解來了解詳細信息。 3. 任務完成 通過相關途徑了解信息系統組成部分的詳細信息后,自己拓展思維,思考如何做才能維護好各個組成部分,并結合自己的思考,填寫表 1-3。 信息技術:基礎模塊(上冊) 表1-3 項目一任務二用表 1.2 任務二:認識信息系統 2. 任務提示 可通過自行搜集相關資料了解信息系統的組成部分及其作用,也可以通過教師講解來了解詳細信息。 3. 任務完成 通過相關途徑了解信息系統組成部分的詳細信息后,自己拓展思維,思考如何做才能維護好各個組成部分,并結合自己的思考,填寫表 1-3。 信息技術:基礎模塊(上冊) 1.2 任務二:認識信息系統 4. 知識必備 一、信息系統的組成 1. 信息系統組成的基本要素 信息系統的組成部件包括硬件、軟件、數據庫、網絡、人員以及把數據處理成信息的規程等。 (1)硬件由執行輸入、處理和輸出行為的計算機設備組成。輸入設備包括鍵盤、自動掃描設備、語音識別設備等。 (2)軟件由管理計算機運行的程序構成。軟件包括設備驅動程序、系統軟件、數據庫管理系統、中間件、應用軟件等。 (3)數據庫是經過機構化、規范化組織后的事實和信息的集合。數據庫是信息系統中最有價值和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4)網絡負責信息在信息系統各個部件之間以及在信息系統之間的有序流動。網絡中的鏈路層(信息用比特表達)和物理層(信息以電氣狀態存在)又稱為通信子系統。連接信息系統內部主要部件的網絡稱為內部網,連接不同信息系統的網絡稱為網間網。系統的開放性特點要求信息系統互聯要遵從一致的協議、統一的命名規則和地址空間,而因特網(Internet)就是目前連接全球絕大多數商用信息系統的網間網,遵從的網絡協議是 TCP/IP。 (5)人員是信息系統中最重要的因素。信息系統人員包括所有管理、運行、編寫和維護系統的人。 (6)規程包括戰略、政策、方法、制度和使用信息系統的規則。 信息技術:基礎模塊(上冊) 1.2 任務二:認識信息系統 4. 知識必備 一、信息系統的組成 2. 計算機的主要硬件 計算機硬件系統是計算機系統中由電子元件、器械元件和光電元件等組成的各種物理裝置的總稱。這些物理裝置按系統結構的要求構成一個有機整體,為計算機軟件系統的運行提供物質基礎。微型計算機由主機和輸入、輸出設備組成,如圖 1-1 所示。 主機包含主板、CPU 和存儲器等,輸入、輸出設備包含鍵盤、鼠標和顯示器、打印機等。 (1)主板。主板又稱為系統主板,用于連接計算機的多個部件,是微型計算機最基本、最主要的部件之一。 (2)CPU。CPU 是計算機的主要設備之一,是整個計算機系統的控制中心,其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及處理計算機軟件中的數據。 (3)存儲器。存儲器是計算機的記憶和存儲部件,用于存放信息。存儲器按功能的不同可分為內存儲器(簡稱內存或主存)和外存儲器(簡稱外存或輔存)。內存存取速度快,但容量較小;外存相對存取速度慢,但容量較大。 信息技術:基礎模塊(上冊) 圖 1-1 微型計算機的組成 1.2 任務二:認識信息系統 4. 知識必備 二、數制及其轉換 數制是用一組固定的數字符號和一個統一的計數規則表示數值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是十進制,有時也使用非十進制的計數方法。例如,計時采用六十進制,60 秒為 1 分,60 分為 1 小時。 計算機內部的電子部件只有判斷電流“通”“斷”(或電壓“高”“低”)兩種工作狀態的能力,因此計算機能夠直接識別的是二進制數,即 0 和 1。計算機中字符、圖像、聲音等信息都必須使用以 0 和 1 組成的二進制數來表示和處理。 信息技術:基礎模塊(上冊) 視頻 進制轉換 1.2 任務二:認識信息系統 4. 知識必備 二、數制及其轉換 常用的數制有十進制、二進制、八進制、十六進制。下面介紹各進制數的表示方法。 (1)十進制數。十進制數由 0,1,2,3,4,5,6,7,8,9 組成,基數為 10,按照逢十進一的計數規則進行運算。 (2)二進制數。二進制數由 0 和 1 組成,基數為 2,按照逢二進一的計數規則進行運算。二進制數 1011.11 按權展開的形式為: (1011.11)2=1×23+0×22+1×21+1×20+1×2?1+1×2?2 (3)八進制數。八進制數由 0,1,2,3,4,5,6,7 組成,基數為 8,按照逢八 進一的計數規則進行運算。八進制數 1261.11 按權展開的形式為: (1261.11)8=1×83+2×82+6×81+1×80+1×8?1+1×8?2 (4)十六進制數。十六進制數由 0,1,2,3,4,5,6,7,8,9,A,B,C,D, E,F 組成(A 表示 10,B 表示 11,C 表示 12,D 表示 13,E 表示 14,F 表示 15),基數 為 16,按照逢十六進一的計數規則進行運算。十六進制數 3DF6.AD 按權展開的形 式為: (3????????6.????????)16=3×163+13×162+15×161+6×160+10×16?1+13×16?2 提示:基數是指用該進制表示數值時所用到的數字符號的個數;位權是一個以基數為底的指數,即 ????????,其中????代表基數, ????是數位的序號。 ? 信息技術:基礎模塊(上冊) 1.2 任務二:認識信息系統 4. 知識必備 二、數制及其轉換 通常,我們可以用 B(binary)表示二進制數,用 O(octonary)表示八進制數,用 D(decimal)表示十進制數,用 H(hexadecimal)表示十六進制數。例如,100 對應的二進制數、八進制數、十進制數、十六進制數可分別表示為 100B、100O、100D、100H。對于十進制數,通常可將 D 省略。 各進制數之間可以相互轉換。將數值從一種數制轉換為另一種數制的過程稱為數制間的轉換。 信息技術:基礎模塊(上冊) 1.2 任務二:認識信息系統 4. 知識必備 二、數制及其轉換 (1)將非十進制數轉換為十進制數。將非十進制數轉換為十進制數只需把各數位的值乘以該位位權,再按十進制加法相加即可。這種方法稱為“位權法”。 【例 1-1】 將二進制數 1011.11 轉換為十進制數。 【解】(1011.11)2=1×23+ 0×22+1×21+1×20+1×2?1+1×2?2=11.75 【例 1-2】 將八進制數 125.2 轉換為十進制數。 【解】(125.2)8=1×82+ 2×81+5×80+2×8?1=85.25 【例 1-3】 將十六進制數 6DF.8 轉換為十進制數。 【解 (6????????.8)16=6×162+ 13×161+15×160+8×16?1=1759.5 ? 信息技術:基礎模塊(上冊) 1.2 任務二:認識信息系統 4. 知識必備 二、數制及其轉換 (2)將十進制數轉換為非十進制數。對于將十進制數轉換為非十進制數,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的轉換方法不同,故應分別對兩部分進行轉換。下面以將十進制數轉換為二進制數為例進行介紹。 【例 1-4】 將十進制數 156.625 轉換成二進制數。 【解】 整數部分 小數部分 結果為(156.625)10=(10011100.101)2 將十進制數轉換為八進制數、十六進制數的原理與轉換為二進制數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 信息技術:基礎模塊(上冊) 1.2 任務二:認識信息系統 4. 知識必備 二、數制及其轉換 (3)二進制數與八進制數之間的相互轉換。由于23=8,即 3 位二進制數可以對應 1 位八進制數碼,利用這種對應關系,可以方便地實現二進制數和八進制數之間的相互轉換。 ①二進制數轉換為八進制數。以小數點為界,整數部分從右向左每 3 位分為一組,若不夠 3 位時,在左面補“0”,補足 3 位;小數部分從左向右每 3 位分為一組,不足位右面補“0”,然后將每 3 位二進制數用 1 位八進制數碼表示,即可完成轉換。 【例 1-5】 將二進制數 10011101.11 轉換為八進制數。 【解】 (10011101.11)2=(010011101.110)2= (235.6)8 ②八進制數轉換為二進制數。將每位八進制數用 3 位二進制數替換,按照原有的順序排列,即可完成轉換。 【例 1-6】 將八進制數 543.7 轉換為二進制數。 【解】(543.7)8=(101100011.111)2= (101100011.111)2 ? 信息技術:基礎模塊(上冊) 1.2 任務二:認識信息系統 4. 知識必備 二、數制及其轉換 (4)二進制數與十六進制數之間的轉換。由于 24=16,即 4 位二進制數可以對應1 位十六進制數碼,與二進制和八進制的關系類似,利用這種對應關系,可以方便地實現二進制數和十六進制數之間的相互轉換。 ①二進制數轉換為十六進制數。以小數點為界,整數部分從右向左每 4 位分為一組,若不夠 4 位時,在左面補“0”,補足 4 位;小數部分從左向右每 4 位分為一組,不足位右面補“0”,然后將每 4 位二進制數用 1 位十六進制數碼表示,即可完成轉換。 【例 1-7】 將二進制數 10111000010.111 轉換為十六進制數。 【解】(10111000010.11)2=(010111000010.1110)2= (5????2.????)16 ②十六進制數轉換二進制數。將每位十六進制數用 4 位二進制數替換,按照原有的順序排列,即可完成轉換。 【例 1-8】 將十六進制數 37D.5 轉換為二進制數。 【解】(37????.5)16=(001101111101.0101)2= (1101111101.0101)2 ? 信息技術:基礎模塊(上冊) 1.2 任務二:認識信息系統 4. 知識必備 三、信息編碼及存儲 計算機中的信息都是用二進制編碼表示的,用來表示字符的二進制編碼稱為字符編碼。 1. 西文字符編碼 計算機中最常用的字符編碼是美國信息交換標準碼(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ASCII),被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為國際標準。ASCII 代碼有 7 位碼和 8 位碼兩種版本。國際上通用的是 7 位 ASCII 代碼,用 7 位二進制數表示一個字符的編碼,共有 27=128個不同的編碼值,相應地可以表示 128 個不同字符的編碼,見表 1-4。 ? 信息技術:基礎模塊(上冊) 表1-4 標準ASCII代碼字符表 1.2 任務二:認識信息系統 4. 知識必備 三、信息編碼及存儲 2. 國標碼和區位碼 漢字信息交換碼簡稱為交換碼,也稱作國標碼。 (1)國標碼規定了 7 445 個字符編碼,其中有 682 個非漢字圖形符和 6 763 個漢字代碼。國標碼有一級常用字 3 755 個,二級常用字 3 008 個。一級常用字按照漢語拼音字母排序,二級常用字按照偏旁部首排序,部首順序按筆畫排序。 (2)兩個字節存儲一個國標碼,每個字符的最高位都是 0。國標碼的編碼范圍是2121H ~ 7E7EH。 (3)與西文的 ASCII 碼表類似,國標碼也有一張碼表,7 445 個國標碼放在一個 94行 ×94 列的表中。其中每一行稱為一個漢字的“區”,用區號表示;每一列稱為一個漢字的“位”,用位號表示。一個漢字的區號和位號的組合就是該漢字的“區位碼”。 (4)區位碼和國標碼之間的轉換有兩個步驟。 ①將十進制的區號和十進制的位號分別轉換為十六進制。 ②將轉換后的十六進制的區號和位號分別加上 20H,就成為該漢字的國標碼,即漢字國標碼 = 區位碼的十六進制區位號數 +2020H。 信息技術:基礎模塊(上冊) 1.2 任務二:認識信息系統 4. 知識必備 三、信息編碼及存儲 3. 其他漢字編碼 其他漢字編碼包括漢字輸入碼、漢字內碼、漢字字形碼和漢字地址碼等。 (1)漢字輸入碼。漢字輸入碼也叫外碼,是由鍵盤上的字符和數字組成的,目前流行的編碼方案如下: ①聲碼:全拼輸入法、雙拼輸入法等。 ②形碼:五筆輸入法。 ③音形碼:自然碼輸入法。 (2)漢字內碼。漢字內碼是在計算機內部對漢字進行存儲、處理的漢字代碼,它應能滿足存儲、處理和傳輸的要求。一個漢字被輸入計算機以后就被轉換為內碼,然后才能在機器內傳輸和處理。內碼需要兩個字節存儲,每個字節以最高位置“1”作為內碼的標識。國標碼和內碼的關系可以表示為漢字的內碼 = 漢字的國標碼 +8080H。 信息技術:基礎模塊(上冊) 1.2 任務二:認識信息系統 4. 知識必備 三、信息編碼及存儲 3. 其他漢字編碼 (3)漢字字形碼。漢字字形碼又稱為漢字字模,用于漢字在顯示屏顯示或打印機輸出。漢字字形碼通常有兩種表示方式,即點陣和矢量。 用點陣表示字形時,漢字字形碼指的是這個漢字字形點陣的代碼。根據輸出漢字的要求不同,點陣的多少也不同。簡易型的漢字為 16×16 點陣,普通型的漢字為 24×24點陣,提高型的漢字為 32×32 點陣、48×48 點陣等。點陣規模越大,字形就越清晰美觀,所占用的存儲空間也就越大。兩級漢字大約占用 256 KB。用點陣表示字形的缺點是字形放大后的效果較差。 矢量表示方式存儲的是描述漢字字形的輪廓特征,當要輸出漢字時,通過計算機的計算,由漢字字形描述生成所需大小和形狀的漢字點陣。矢量化字形描述與最終文字顯示的大小、分辨率無關,因此可以產生高質量的漢字輸出。 (4)漢字地址碼。漢字地址碼是指漢字庫中存儲漢字字形信息的邏輯地址碼,需要向輸出設備輸出漢字時必須通過地址碼。漢字庫中,字形信息都是按照一定順序連續存放在存儲介質上,所以漢字地址碼大多是連續有序的,而且與漢字內碼間有著簡單的對應關系,以簡化漢字內碼到漢字地址碼的轉換。 信息技術:基礎模塊(上冊) 1.2 任務二:認識信息系統 4. 知識必備 三、信息編碼及存儲 4. 計算機中的數據單位 計算機的基本功能是對數據進行計算和加工處理,如處理數值、字符、圖形和圖像等。在計算機內部,各種信息都必須轉化成 0 和 1(二進制編碼)的形式后才能被傳送、存儲和處理。在計算機內部,所有的數據(無論是程序還是圖像)都是以二進制形式存放的。下面介紹計算機中數據的組織形式。 (1)位(bit)。位是計算機存儲設備的最小單位,由數字 0 和 1 組成。 (2)字節(byte,B)。一個字節由 8 個二進制位編碼組成,即 1 字節等于 8 位。字節是計算機處理數據的基本單位。在計算機內部,一個字節可以表示一個數據,也可表示一個英文字母或其他字符;一個字節或幾個字節還可以表示一條指令。通常,一個ASCII 代碼占一個字節,一個漢字國標碼占兩個字節,整數占兩個字節,浮點型數據占四個字節。 (3)字(word)。CPU 處理信息一般是以一組二進制數碼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運算或處理的,一次存取、處理和傳輸的數據長度稱為字。一個字通常由一個或多個字節構成,用來存放一條指令或一個數據。 信息技術:基礎模塊(上冊) 1.2 任務二:認識信息系統 4. 知識必備 三、信息編碼及存儲 4. 計算機中的數據單位 (4)字長。一個字中所包含的二進制數的位數稱為字長。不同的計算機系統內部的字長是不同的,計算機中常用的字長有 8 位、16 位、32 位和 64 位等,也就是經常說的8 位機、16 位機、32 位機和 64 位機。一個字長可以表示許多不同的內容,字長越長表示一次處理的信息越多,處理的數字位數越多,速度也就越快。字長是衡量計算機性能的一個重要標志。 (5)存儲容量。某個存儲設備所能容納的二進制信息量的總和稱為該存儲設備的存儲容量。存儲容量用字節數來表示,1 024 B=1 KB,1 024 KB=1 MB,1 024 MB=1 GB,1 024 GB=1 TB。 目前,微型計算機的存儲容量已從剛開始幾兆字節(MB)發展到現在的幾百吉字節(GB)至幾千吉字節。 信息技術:基礎模塊(上冊) 1.2 任務二:認識信息系統 實踐體驗: (1)根據所學到的知識,畫出信息系統的組成結構圖。 (2)將二進制數010010011001分別轉換成八進制數、十進制數和十六進制數。 信息技術:基礎模塊(上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