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教材結構】【教材分析】本框題是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與法治》第一課第二框的內容,主要講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后,徹底完成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性飛躍的歷程,揭示了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邏輯。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堅信,只要跟著中國共產黨走,中國就有光明的未來。【核心素養】政治認同:認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了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認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定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科學精神: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意義、改革開放的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意義。由此深刻體會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性變革是符合歷史邏輯和社會發展規律的。公共參與:通過學習本課知識學習使學生升華對黨的認識,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做有時代擔當的青年,自覺投身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的建設中去。【教學重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意義改革開放的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意義【教學難點】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了哪些努力與探索?【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與講授分析法相結合【議題教學】總議題一:新中國的成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教學過程】導入:展示近代史的時間軸學生活動:記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時間學生活動:觀看視頻《新中國的成立》議題1:談一談新中國成立的意義。學生回答:結合視頻內容和教材討論回答教師總結: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一、建立新中國,中國人民站起來1、新中國成立的政治意義: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政治前提。學生活動:觀看視頻《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議題2:社會主義制度如何確立的?確立的意義?議題3:社會主義建設艱辛探索的成就和意義?學生回答:結合視頻內容和教材以及所學知識討論回答教師總結: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過渡時期 1949~1956)(1)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確立第一階段:(1949-1952年)在著重完成包括土地革命、鎮壓反革命等在內的民主革命遺留任務的同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集中力量恢復被長期戰爭破壞了的國民經濟。第二階段:(1953-1956) 向社會主義過渡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一化三改”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民主政治建設方面取得的新成就: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頒布。(3)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標志及意義:①標志: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生產資料公有制已成為我國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初步確立。②意義: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變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制度基礎。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辛探索:(1956-1966)主題:怎樣堅持和建設社會主義、怎樣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成就: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實踐中,我國基本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教育、科學、文化、國防等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國際地位逐步提高。意義: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取得的物質成就和歷史經驗,為后來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議題教學】總議題二:改革開放實現了中華民族從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教學過程】學生活動:觀看視頻《十一屆三中全會》議題1:改革開放的開啟及其目的?學生回答:結合視頻內容和教材以及所學知識討論回答教師總結: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二、實行改革開放 走強民富國強1.改革開放的開啟: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2.改革開放的目的:(1)就是要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使中國人民富起來、中國強起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生產力)(2)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關系)(3)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黨的建設)學生活動:觀看視頻《偉大的變革》議題2:改革開放的成就及其意義?學生回答:結合視頻內容和教材以及所學知識討論回答教師總結: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3.改革開放的成就: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使人民生活顯著改善。 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這是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的偉大歷史貢獻。4.改革開放的意義: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議題教學】總議題三:新時代中華民族實現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教學過程】學生活動:觀看視頻《新時代》和《中國這十年》議題1:新時代的內涵、地位、主要標志、意義?議題2:新時代的新征程是什么?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作用?議題3:綜上所述,能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學生回答:結合視頻內容和教材以及所學知識討論回答教師總結: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三、進入新時代 踏上新征程1. 新時代的內涵(2)地位:2012年(十八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3)主要標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4)意義:①歷史意義: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上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②政治意義: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③世界意義: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5)新時代的新征程:新時代,黨領導中國人民踏上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6)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制度保證、物質基礎、精神力量量(7)實踐證明: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是正確的選擇。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