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單元 人民當家作主 單元教學設計 高一政治(統編版必修3)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單元 人民當家作主 單元教學設計 高一政治(統編版必修3)

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人民當家作主 大單元議題式教學設計
單元分析及設計
設計思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個方面的內在聯系和有機統一, 體現在本冊教材內容體系的整體設計之中,體現在每一部分內容的定位之中, 體現在三個單元后面的“綜合探究”的設計之中,尤其體現在最后一個“綜合探究"的歸納總結之中。
第二單元以“人民是怎樣當家作主?”為主線展開的,第四課聚焦人民民主專政,講述了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闡述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一種新型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具有獨特優勢;闡述了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要求和意義;闡明了我國國家政權對極少數敵對分子實行專政的必要性和歷史任務,闡述了我國國家政權的對內、對外職能,說明我國的國家職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可靠保障。第五課聚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闡述了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地位、權力來源、與人民以及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闡述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和法律地位;闡述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性質、法律地位、產生方式、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關系、主要職權;講述了人大代表的產生方式、法律地位、職權和法定義務;闡述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本內容和基本功能,闡述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制度優勢;闡述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必須長期堅持,不斷完善。第六課聚焦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闡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地位和價值;闡述了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在通合作中奉行的方針以及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之間的親密友黨關系;闡述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黨派的領導是政治領導;闡述了在國家政治生活中,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各政黨包括執政黨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闡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顯著優勢;講述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性質、地位、人員組成和職能:講述了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和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闡述了我國的民族政策;闡述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地位、顯著優勢,說明如何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闡述了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闡述了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內容、地位:闡述了基層民主實踐的方式與途徑。綜合探究是對第二單元內容的總結與拓展,圍繞“人民怎樣當家作主” 來展開。“探究”強調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引導學生探究人民、國家和執政黨的關系,明確人民當家作主的要求和實現方式,增強學生的民主監督意識,培養學生的公共參與素養;“探究二”引導學生通過參與公共生活,感悟人民當家作主,認識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明確協商民主的方法和方式,體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顯著優勢。
2、內容結構:本單元緊密圍繞人民當家作主,講述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講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本單元設計了三課和一個綜合探究。
3、單元地位:本冊教材以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為主線幫助學生形成基本的政治素養與法治素養。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本單元集中講述人民當家作主和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
本單元包括三個主題:一是講述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二是講述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三是講述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這些制度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撐,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的重要環節。
4、單元目標:通過本單元的教學,引導學生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既有科學的指導思想,又有嚴謹的制度安排,既有明確的價值取向,又有有效的實現形式和可靠的推動力量;明確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歸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特點和優點:同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發展人民民主;理解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確保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明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的內容、特點和優勢:明確要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
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健全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理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性:增強積極行使當家作主的政治權利、有序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和公共事務的能力。
單元總議題:人民是怎樣當家作主的?
二、具體課時設計:
(一)第1課時:4.1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人民當家作主
【教學目標】
正確理解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認同我國的國家性質是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
通過對國家本質的學習,學會運用國家的知識點來分析社會問題,從而積極參與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核心素養】
1、政治認同:通過學習,深刻感悟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國家性質,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認同我國的人民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2、科學精神:明確人民民主專政的重要性,理解新時期人民民主專政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3、公共參與;依法履行公民的政治權利和義務,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4、法治意識:黨的領導、國家性質、公民的權利義務已經寫入憲法,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當增強法治意識,堅持法治精神,依法行使個人權利,認真履行個人義務。
【教學重點】解釋我國體的內容、地位、作用和特點、全過程民主的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什么是全過程民主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與講授分析法相結合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觀看視頻《全會進行時》
習總書記說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二字成為了二十大會議的高頻詞。
思考:我們生活在一個什么樣的國家里?在我國為什么要堅持人民至上?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這節課我們就看中國式的民主獨特之處,為我們生活在一個這樣的國家里自豪、驕傲。
新課講授:出示課題——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人民當家作主
總議題:我們生活在一個什么樣的國家?
議題一: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外國人眼中的全過程民主說起
議題二: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民主的國家 ——從學兩會讀懂“全過程人民民主”說起
第一幕:堅持全面從嚴治黨
議題一: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外國人眼中的全過程民主說起
議學情境一:觀看視頻《外國人眼中的全過程民主》
議學問題:結合議學情境和教材內容分析回從國家政治層面,分析我國的全過程民主優于西方民主模式的根本原因?
學生討論回答:結合教材關于新時代黨建總要求進行梳理回答。
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
議學提示: 從本質上講,國家是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工具。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我國民主是以人民的需求愿望和未來發展為核心,是人民群眾的利益,反映人民意志的人民民主,而西方國家是資本主義國家性質,西方社會的民主從總體.上說是少數人的民主。中西方在國體上存在差異及經濟、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導致不同國家性質的國家對民主模式的差異
一、 我國的國體
1、我國的國家性質(國體)
(1)含義:國家性質亦稱國體,指的是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國體概念回答的是國家政權究竟掌握在哪個階級手里、什么人行使國家權力的問題。
(2)決定因素:統治階級的階級性質決定著國家性質。
(3)分類:
按照性質不同,從古至今有:
①剝削階級統治的國家: 奴隸制國家、封建制國家、資本主義國家
②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國家:社會主義國家
2、我國的國體
(1)是什么?—— 人民民主專政
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2)意義: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的國體,在社會主義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義。明確規定了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莊嚴宣示了我國國家政權的人民性質。
(3)特點:
①堅持以工人階級為領導, 以工農聯盟為基礎
A. 工人階級的特點和地位:
工人階級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具有嚴格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是領導階級,是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中堅力量
B . 農民階級的地位和作用:(階級基礎)
廣大農民與工人階級有著共同的利益和天然的聯系,是工人階級可靠的同盟軍。工農聯盟不僅是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重要保證。
②堅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
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結成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各民主黨派和各人民團體參加的,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維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的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群眾基礎)。
突破提升:我國國體的特點
(1)領導階級:工人階級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具有嚴格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是領導階級,是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中堅力量。
(2)階級基礎:廣大農民與工人階級有著共同的利益和天然的聯系,是工人階級可靠的同盟軍。工農聯盟不僅是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重要保證。
(3)群眾基礎: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結成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各民主黨派和各人民團體參加的,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維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的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拓展提升:人民和公民的區別
1、性質不同:
①公民是個法律概念,指擁有本國國籍的人,與外國人相對;
②人民是個政治概念,與敵對分子相對。
2、范圍不同:
公民的范圍比人民的范圍更加廣泛,公民中除了包括人民外,還包括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和極少數敵對分子。
注意:(1)公民當家做主、全民民主(×)
(2)公民=人民+敵人
突破提升:全面認識我國的國體
第二幕: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議題二: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民主的國家 ——從學兩會讀懂“全過程人民民主”說起
議學情境二:觀看視頻《如何從全國兩會中讀懂“全過程人民民主”》
議學問題:結合議學情境和教材內容分析為什么說我國民主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有什么特點?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
教師總結:
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特點
(1)社會主義民主是最廣泛的民主
①表現:民主主體廣泛,民主權利廣泛
②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③要求: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屬性,要求不斷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制度,豐富社會主義民主形式,將人民的民主權利推行到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等各個領域,逐步實現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經濟管理的民主化和社會生活的民主化
(2)社會主義民主是最真實的民主
表現:①從政治保證上看,我國是共產黨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有一個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堅強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是在國家生活中實現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證。
②從制度和法律保障上看,我國已建立了一系列切實體現和有效維護人民民主的制度,制定了從多方面保障公民權利和自由的法律。這些制度和法律的建立與完善,在實踐中保障了人民民主的有效落實。
③從實現方式上看,我國不僅在國家權力機關和人民政府的組織等方面實行民主選舉,還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實行多層次、多渠道的民主協商。
拓展提升: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形式
①選舉民主
制度載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具體實踐:民主選舉
我國人民通過直接和間接選舉相結合的方式選出人大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
②協商民主:
地位: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協商渠道: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社會組織協商;
具體實踐:民主協商
意義:保障人民在政治生活中廣泛持續參與的民主權
拓展提升:區分:“民主協商” 與“協商民主”
民主協商:強調的是發揚民主。就是說,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對國家大事不是獨斷專行,而是堅持民主協商,聽聽別人的意見,讓廣大黨外人士共同出主意、想辦法,切實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一-般在政治領域。
協商民主:是民主協商的具體體現,是民主的一種形式,強調的是同選舉民主既相區別、又相聯系的民主形式,協商民主與選舉民主有機結合,避免了人民只有投票權而沒有廣泛參與權的弊端。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其在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以及社會組織協商等各個方面的統籌推進和制度化發展,保證了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享有廣泛持續深入參與的民主權利。
(3)社會主義民主是最管用的民主
①表現:我國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
②這套制度體系的意義:
這套制度體系體現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權益,激發了人民的創造活力,能夠有效杜絕西方國家常見的選舉時漫天許諾、選舉后無人過問的開“空頭支票”問題,防止出現人民形式上有權、實際上無權的現象,避免相互掣肘而導致內耗嚴重、效率低下的弊端。
拓展提升:用關鍵詞法區分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
最廣泛:強調的是要讓全體人民都能參與,權利廣泛,如“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政治自由” 監督權 “工人” 農民 知識分子 “干部”“ 解放軍指戰員”等,材料中出現這些關鍵詞時,主要是指“最廣泛”
最真實:強調的是必須能真正體現人民的意愿,如:“制度保障” “政治保證”“民主選舉”“民主協商” ,材料中出現這些關鍵詞時,主要是指“最真實”
最管用:強調的是途徑暢通、合理高效,如“制度體系” “效率提高”,材料中出現這些關鍵詞時,主要是指“最管用”
4、我國社會主義新型民主
是全過程民主:
(1)有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參與實踐;
(2)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
(3)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本課小結:
(二)第2課時:4.2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教學目標】
1.知道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和內涵,了解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要求和意義,懂得我國的國家職能與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相適應。
2.能夠結合實際闡述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
3.通過對本框內容的學習,深刻領會通過人民民主專政維護人民政權,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意義。
【核心素養】
1、政治認同:通過學習,認同我國人民民主專政,支持國家履行職能,保障人民當家作主。
2、科學精神:舉例說明我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原因,理解民主和專政的關系,支持國家為保障人民民主而履行的對內和對外職能。
3、法治意識:知道國家履行職能有憲法和法律保障,要遵守憲法規定。
4、公共參與:在日常生活中感悟、通過傳媒了解國家履行職能的體現,體會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保障人民當家作主。
【教學重點】理解國家發揚人民民主的意義;理解我國堅持專政職能的原因和任務﹔理解國家對內和對外職能。
【教學難點】民主和專政的關系;國體和國家職能的關系。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與講授分析法相結合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觀看視頻《有一種安全感叫我是中國人!》
思考:你感受到視頻中所說的安全感了嗎?我們為什么會有這種安全感呢?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總結:因為我們生活在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家職能。
新課講授:出示課題——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總議題:我國為什么要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議題一: 為人民當家作主保駕護航(必要性)——從公安部啟動打擊整治網絡水軍專項工作說起
議題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可靠保障(重要性)——從嚴厲打擊敵對勢力滲透說起
第一幕:堅持民主與專政統一
議題一:為人民當家作主保駕護航(必要性)——從公安部啟動打擊整治網絡水軍專項工作說起
議學情境一:觀看視頻《公安部啟動打擊整治網絡水軍專項工作》
議學問題: 結合議學情境和教材內容從國家政治層面分析公安部為什么要嚴厲打擊整治網絡水軍
學生討論回答:結合教材關于新時代黨建總要求進行梳理回答。
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
議學提示: 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專政是民主的保障。嚴厲打擊整治網絡水軍違法犯罪活動,對涉案犯罪分子要堅決緝拿歸案、繩之以法。只有實施對被統治階級和敵對力量的專政,才能鞏固特定的國家政權和統治階級的政治地位,保障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維護市場經濟和社公管理秩序,保障社會政治穩定、才能使統治階級內部的民主獲得必要的保障。
一、堅持民主與專政統一
1、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
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就人民當家作主
2、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原因
(1)必要性
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
重要性
只有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權,才能調動億萬人民群眾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使社會主義各項事業保持蓬勃的生機。
3、人民民主專政的內涵
一方面對人民實行民主;另一方面對極少數敵對分子實行專政。人民民主專政包含對廣大人民實行民主和對極少數敵人實行專政兩個方面。
4、實行專政的原因
(1)必要性
由于國內的因素和國際的影響,階級斗爭還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在某種條件下還有可能激化。
(2)歷史任務
①維護國內正常社會秩序。
②抵御國外敵對勢力侵略和顛覆活動。
突破提升: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必要性?
拓展提升:比較民主與專政
第二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可靠保障
議題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可靠保障(重要性)——從嚴厲打擊敵對勢力滲透說起
議學情境二:觀看視頻《嚴厲打擊敵對勢力滲透!叛徒沒有好下場》
議學問題:結合議學情境和教材內容分析公安部嚴密防范、嚴厲打擊敵對勢力各類滲透顛覆搗亂破壞活動在履行什么國家職能?
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
教師總結: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可靠保障
履處國家職能的對內表現:
(1)維護社會穩定:依法打擊危害社會主義制度的各種破壞活動,打擊危害國家安全和統一的各種顛覆破壞活動、暴力恐怖活動、民族分裂活動、宗教極端活動,打擊危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各種犯罪活動,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秩序。(三個打擊)
(2)促進社會發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組織開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五個建設)
2、履處國家職能的對外表現:
防御外來侵略,保衛國家安全:堅定維護國家的獨立和主權,堅定維護國家的領土完整,堅定維護國家的各項安全和發展利益,堅定維護國家的尊嚴,為我國的社會主義 代化建設提供有利的國際環境。(四個維護,一個提供)
3.履行國家職能的意義(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重要性)
國家履行職能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可靠保障。對內有利于維護國家穩定,促進社會發展;對外可以防御外來侵略、保衛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利的國際環境
本課小結:
(三)第3課時 5.1 人民代表大會: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
【教學目標】
1.了解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地位、職權;掌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性質、地位、職權;熟記人大代表的產生、職權和義務。
2.分析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理解人大代表代表人民。3.增強對我國國家權力機關運行的理解,增強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認同。
【核心素養】
1.政治認同:認同人民代表大會是代表人民利益,理解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是最真實的民主。通過學習,全面理解我國政權的組織形式。
⒉.科學精神:明確我國的國情,理解建立人民代表大會使人民間接行使國家權力的必然性。理解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權力是符合我國國情的。
3.法治意識:明確國家權力機關在憲法和相關法律范圍內行使權力;國家權力機關是黨依照法定程序把黨的主張上升成為國家意志的重要途徑。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4.公共參與:通過走訪當地人大代表,感悟“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觀點的正確性,樹立有意見和建議可以反映給人大代表和監督人大代表工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性質和地位。
【教學難點】人民是如何行使國家權力的。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與講授分析法相結合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即將召開!那么,你知道什么是人民代表大會嗎?
新課講授:出示課題——人民代表大會: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
總議題:人民如何行使國家權力
議題一:我國人民是如何通過國家權力機關行使國家權力的?
議題二:組成國家權力機關的人大代表是怎樣履職的?
第一幕: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
議題一:我國人民是如何通過行使國家權力的?
議學情境一:觀看視頻《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京開幕》并閱讀材料《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議程》
一、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二、審查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
三、審查202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2022年中 央和地方預算草案
四、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提請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修正草案)》的議案
五、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提請審議《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草案)》的議案
六、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提請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草案)》的議案
七、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提請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澳i ]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草案)》的議案
八。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
九、審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十、審議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議學問題:結合議學情境和教材內容從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重點工作內容及議程中,分析我國人民是如何行使國家權力的?并闡述全國人大的性質、地位、具體職權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地位及發揮的作用。
學生討論回答:結合教材關于新時代黨建總要求進行梳理回答。
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
議學提示:
(1)在我國,人民通過民主選舉選出自己的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代表人民統-行使國家權力,決定全國和各級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務。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的意志,根據人民的利益行使權力。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在我國國家機關組織體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 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主要職權有國家最高的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和監督權。
(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部分。它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并報告工作,行使憲法規定的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予的其他職權。
議學小結:
一、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
1、權力屬于誰?
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2、人民如何行使國家權力
(1) 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2)人民行使權力的具體過程 :在我國人民通過民主選舉選出人大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
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1)性質: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2) 地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我國國家機關組織體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3)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
(4)主要職權:國家最高立法權、最高決定權、最高任免權和最高監督權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
(5)組成: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軍隊和特別行政區選出的代表組成。各少數民族都應當有適當名額的代表。
思考:全國人大一年召開一次,那全國人大閉會期間,由誰來行使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等權力呢?
(6) 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
①性質: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部分。
②產生: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
③職權: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并報告工作。行使憲法規定的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予的其他職權
④設立部門: 設立部門:各專門委員會,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接受人大常委會的領導。
思考 :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那么為了更好地開展經常性工作,全國人大常委員忙不過來怎么辦呢?
(7) 專門委員會:為了更好地開展經常性工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設立各專門委員會。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各專門委員會受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領導。
突破提升:比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第二幕:肩負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
議題二:組成國家權力機關的人大代表是怎樣履職的?
議學情境二: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名單已經公布,在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即將召開之即,讓我們看看我們的人大代表在做什么吧!
觀看視頻《全國人大代表楊蓉 聽民意解民憂》
議學問題:結合議學情境和教材內容分析:
1、你知道人大代表是怎樣產生的?居于怎樣的地位?有什么權力嗎?
2、如何更好發揮人大代表的作用?他們應履行什么義務?
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
議學小結:
肩負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
1.人大代表的產生:我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民主選舉產生。
基于我國的國情,人大代表的產生采取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辦法
人大代表的地位: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
(2)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是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
3.人大代表的職權
人大代表的義務:
①要進一步健全代表聯絡機制,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在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各級人大代表應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采取多種方式經常聽取意見和要求,回答詢問,幫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進工作。
②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他們來自人民,肩負人民的重托,應模范遵守憲法和法律,努力為人民服務,并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
突破提升:肩負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
突破提升:對比兩個職權 理清三個關系
本課小結:
(四)第4課時 5.2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學目標】
1.知道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了解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原因;懂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什么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2.能夠聯系材料闡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
3.深刻領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地位和優勢,必須長期堅持、不斷完善。
【核心素養】
1.政治認同:
相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好制度,有其獨特優勢,樹立制度自信。
2.科學精神:理解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我國政治制度中處于核心地位。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
3.共同參與:通過社會實踐,感悟“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好制度”這句話。
【教學重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決定因素;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本功能;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地位及地位表現;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勢(優越性表現);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怎樣的制度安排以及如何對待人大制度
【教學難點】我國的政權的組織形式(政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內涵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與講授分析法相結合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觀看視頻《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投票箱》
學生思考:你知道這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政治制度是什么制度嗎?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這節我就來學習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新課講授:出示課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總議題: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好在哪里?
議題一:中國式全過程人民民主——凸顯我國政權組織形式的特色
議題二:兩大奇跡”的制度保障——彰顯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勢
第一幕: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
議題一:中國式全過程人民民主——凸顯我國政權組織形式的特色
議學情境一:觀看視頻《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
議學問題:結合議學情境和教材內容分析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是如何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
學生討論回答:結合教材關于新時代黨建總要求進行梳理回答。
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
議學提示: 我國的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由人民定期選出自己的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作為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并由人民代表大會組織其他國家機關,以實現人民民主專政歷史任務的政權組織形式。人民代表大會的一項基本功能:就是把代表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依照法定程序轉化為國家意志,并使之成為全體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規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國家政治生活中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突出強調權為民所賦,最充分地體現了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要求。
議學小結:
一、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
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內涵: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由人民定期選出自己的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作為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并由人民代表大會組織其他國家機關,以實現人民民主專政歷史任務政權組織形式
●原則:民主集中制
●組成:由人民定期選出自己的代表組成各 級人民代表大會
●作用:行使國家權力
●組織:人民代表大會組織其他國家機關
●目的:實現人民民主專政歷史任務
●實質:政權組織形式
拓展提升:民主集中制
注:民主集中制既是國家機構的組織和活動原則,也是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
突破提升: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關系
2、我國的國家權力是怎樣運行的?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決定因素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由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決定的,是與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相適應的政權組織形式 。
注意:國體相同,政體可能不同。
(2)人民代表大會的基本功能
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一項基本功能,就是把體現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依照法定程序轉化為國家意志,并使之成為全體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規范。
(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地位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國的國體
(1)一方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國家政治生活中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突出強調權為民所賦,最充分地體現了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要求。
(2) 另一方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我國政治制度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國家的其他制度,包括行政制度、監察制度、司法制度等,都是由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立法創制出來的,都要受其統領和制約。
突破提升:我國的國體、政體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之間的關系
(1)國體決定政體,政體反映國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直接體現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人民民主專政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實現自己的歷史任務。
(2)工人階級的領導是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政權的最重要特征,工人階級的領導是通過自己的先鋒隊組織——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來實現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決定了在我國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3)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實現對國家的領導主要表現在黨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并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
(4)在法律上,黨必須遵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體制中,人大要在黨的領導之下,接受黨的領導。
第二幕:人民代表大會的優勢
議題二:“兩大奇跡”的制度保障——彰顯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勢
議學情境二:閱讀下面材料
重慶市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鄉村振興,根據重慶的具體實際情況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少數民族地區于一體,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制定了《重慶市鄉村振興促進條例》,已于2022年9月1日起施行。 立法過程中,市人大法制委、常委會法制工委向全體市人大代表和常委會立法咨詢專家征求意見;公開征求了社會各界意見;赴區縣開展立法調研,聽取基層意見;征求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等部門意見...道過多方參與、協同推進,提高了立法的針對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最后大會審議通過,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撐。
議學問題:結合議學情境和教材內容分析《重慶市鄉村振興促進條例》出臺所展現的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
議學提示:
議學小結:
人民代表大會的優勢
1. 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
在我國人民通過民主選舉選出人大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有力地保證了全國各族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廣泛的民主權利。
(2)促進了人民民主專政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2.動員了全體人民以國家主人翁的姿態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廣泛調動了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全國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起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團結一心,艱苦奮斗,朝著國家的發展目標前進。
3、保證了國家機關協調高效運轉
(1)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統一行使國家權力,集體行使職權,集體決定問題;
(2)在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的前提下,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既能保證國家權力始終掌握在人民手中,又有利于各個國家機關分工合作,協調一致地履行職責。
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1)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的職權,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2)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實現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
5.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必須長期堅持、不斷完善。
突破提升:為什么要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由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決定的。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突出的制度優勢。它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動員了全體人民以國家主人翁的姿態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保證了國家機關協調高效運轉,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必須長期堅持、不斷完善。
本課小結:
(五)第5課時 6.1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教學目標】
1.闡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2.明確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的關系
3.明確人民政協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業協商機構,培育制度自信。4.政協委員依法行使職權,樹立法律意識。
【核心素養】
1.政治認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黨制度,明確我國的政黨制度是新型的政黨關系
與政黨制度形式,認同人民政協的作用。
2.科學精神:理解我國政黨制度的地位和內容,知道我國的政黨制度既不是一黨制,也根本區別與西方多黨制。
3.法治意識:明確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都要遵守憲法和法律,以憲法為根本活動準則.
4.公共參與:在日常生活中,學習我國政黨制度的知識,配合民主黨派和人民政協工作,為國家治理貢獻力量。
【教學重點】
了解我國各民主黨派的發展和性質
【教學難點】闡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性質、組成、主題、職能和作用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與講授分析法相結合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有人打過一個比方:西方的政黨制度就像拳擊賽,一定要把對方打倒;而我們的政黨制度則好比“大合唱”,大家齊心協力干成一項事業。大合唱要有指揮,這個指揮就是中國共產黨。大合唱要有主旋律,這個主旋律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教師:這節課我們就來看看總指揮是怎樣指揮大家齊心協力唱好這個“大合唱”的!
新課講授:出示課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總議題:全面正確認識我國的政黨制度
1.我國的政黨制度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從向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代表通報情況聽取意見說起
2.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責任重大——從委員履職委員工作室創新開展跨界融合座談說起
第一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
議題一:我國的政黨制度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從向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代表通報情況聽取意見說起
議學情境一:觀看視頻《向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代表通報情況聽取意見 》
議學問題:結合議學情境和教材內容分析中共中央為會要向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代表通報情況聽取意見?從中闡述我國政黨制度的基本內容及獨特優勢。
學生討論回答:結合教材關于新時代黨建總要求進行梳理回答。
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
議學提示:黨的領導是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首要前提與根本保證。在政黨之間的關系上,黨對民主黨派的領導是政治領導,主要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則和重大方針政策的領導。在國家政治生活中,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而不是執政黨與反對黨的關系。兩者“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旺膽相照、榮辱與共”,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各政黨包括執政黨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創立了一種新型的政黨關系與政黨制度形式,在當今世界獨具特色。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有利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有利于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
議學小結: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
1、我國的政黨制度是什么?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一項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
知識拓展:民主集中制
2、我國的政黨制度的形成和發展
(1)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孕育
(2)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國過程中確立
(3)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得到發展。
3、民主黨派的性質
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中,各民主黨派同中國共產黨一道前進,現已成為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
政黨制度的地位和基本內容
(1)地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2)基本內容:
①基本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是通力合作。
②政治地位: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是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
各民主黨派具有法律賦予的參政權:參加國家政權(如:擔任國家機關領導人);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如:就 “十四五規劃”編制提出意見和建議);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如:就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提出意見);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如:就個人信息保護法制定提出政策性建議).
③前提保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④活動準則: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
5、我國的政黨制度的特點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創立了一種新型的政黨關系與政黨制度形式,在當今世界獨具特色。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既親密合作又互相監督,而不是互相反對。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各民主黨派依法參政,而不是輪流執政
6、我國的政黨制度的優越性:這一制度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相適應
(1)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
(2)有利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
(3)有利于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
7、我國的政黨制度的特色
第二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議題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責任重大——從委員履職委員工作室創新開展跨界融合座談說起
議學情境二:觀看視頻《委員履職委員工作室創新開展跨界融合座談》
議學問題: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這是一個什么性質的機構嗎?組成人員有哪些?主題、職能都是什么?
2. 政協發揮了什么作用?新時代為發揮人民政協作用提出了怎樣的要求
議學小結: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性質
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
注意:政協不是國家機關,不能履行國家職能。
2、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組成
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各少數民族和各界的代表;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臺灣同胞和歸國僑胞的代表以及特別邀請的人士。
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主題
團結和民主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兩大主題。
4、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職能
(1)政治協商:對國家大政方針和地方的重要舉措以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問題,在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進行協商。
(2)民主監督:對國家憲法、法律和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政策、重大改革舉措、重要決策部署的貫徹執行情況,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解決落實情況,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等,通過提出意見、批評、建議的方式進行的協商式監督
(3)參政議政: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的重要問題以及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進行協商討論,通過調研報告、提案、建議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提出意見和建議。
5、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作用
人民政協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機構
6、發揮人民政協作用的要求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人民政協工作要聚焦黨和國家中心任務,把協商民主貫穿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全過程,豐富協商議政內容和形式,著力增進共識、促進團結。加強人民政協民主監督職能,重點監督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重要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
本課小結:
(六)第6課時 6.2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教學目標】
1、明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及地位。理解我國宗教政策的基本方針。
2、引導學生利用既有歷史、地理知識,深入學習本課,培養學生將不同學科知識進行整合的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3、教育學生理解和擁護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政策進而承擔起堅持和完善這一制度和政策的歷史使命和責任。
【核心素養】
1、政治認同: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鑄牢中華民族
共同體意識。
科學精神: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宗教。
法治意識:依法維護新型民族關系,促進宗教活動依法進行。
4、公共參與:在日常生活中,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堅持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宗教,反對邪教。
【教學重點】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教學難點】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和措施;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與講授分析法相結合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保障思維導圖導入
教師: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我國第二個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新課講授:出示課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第一幕: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議題一:我國為什么要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議學情境一:觀看視頻《亮麗北疆欣欣向榮》并閱讀材料
習總書記說: 我們中華民族的大家庭在這里其樂融融。”“要深入踐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守衛祖國邊疆、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2021年,內蒙占能耗指標結束連續增長態勢,由“紅”轉“綠”:非煤產業增加值占比約六成,高新技術企業從2012年的158家增長到2021年的1223家;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達到5480億元,是2012年的5倍多; 2022年,國家全面啟動“東數西算”工程,內蒙古躋身國家算力樞紐節點,獲得新的機遇。
近幾年,內蒙古緊抓國家“雙碳”戰略機遇,把新能源產業作為轉型重要突破口,借助豐富的風光資源稟賦和廣闊的沙漠、戈壁、荒漠等可開發地帶,打造風光氫儲四大產業集群。新能源裝機占比已從10年前的22%提高到2021年的36%,.2021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能源發電量首次突破1000億千瓦時。
議學問題:結合議學情境和教材內容分析為什么說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并闡述內蒙古發展成效顯著的原因
學生討論回答:結合教材關于新時代黨建總要求進行梳理回答。
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
議學提示: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 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的民族分布特點,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因此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白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一個重要制度保障。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既保證了國家團結統,又實現了各民族共同當家作主。
實踐證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國國情,在維護國家統一、領士完整,在加強民族平等團結、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議學小結:
一、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1、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
(1)民族格局特點: 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多元一體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
(2)表現: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另一方面, 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個統一的命運共同體中。
(3)各族人民的貢獻
①我國各族人民共同開拓了我們偉大祖國的疆域,②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
③我國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2、我國行政區域的類型
3、國家主權的基本特征
一個國家在所轄領土范圍內獨立處置內政、外交事務而不受他國控制和干涉的最高權力。
第二幕: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
議題二:怎樣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議學情境二:觀看視頻《埃塞俄比亞民族沖突》并閱讀材料
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十鎮班彥村地處青藏高原淺山地區,這里山大溝深、干旱缺水、交通閉塞、發展條件受限
2016年以來,班彥村129戶村民搬出大山,搬遷到了山腳下的班彥新村。近幾年,在當地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班彥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人居環境逐步改善、特色產業發展等方面得到較好發展。
如今,村民們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過上幼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居、交通便利的新生活。
來自互助縣的全國人大代表阿生青通過調研建議,希望國家加大對民族地區發展資金支持,助推民族地區鄉村振興。
議學問題:結合議學情境和教材內容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比較我國與埃賽俄比亞兩國現狀,分析出現這種現狀的原因,從中得出一個什么結論?為什么?2、我國是如何處理民族關系的?
3、我國少數民族人大代表阿生青為什么提出要加大資金投入 助力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從中總結出我國處理民族關系方針之間的關系?
4、我國在青海這種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說說你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理解
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
議學提示:
議學小結:
二、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
1、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1)新型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2)發生變化的原因
① 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全,創造性地進行了中國特色民族理論和實踐的探索。
②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高舉民族平等的旗幟,致力于鏟除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階級根源,贏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賴。
③新中國成立后,全國各族人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實現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為建設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國共產黨發揮的作用,是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原因之一)
2.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
三者的關系
3、族區域自治制度
(1)必要性:根據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的民族分布特點,以及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歷史傳統與現實特點也是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原因之二)
含義: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依法行使自治權的制度。
自治地方 :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 州、自治縣三級。
自治機關: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國家機關職權的同時,依法行使自治權。
拓展提升:比較民族自治區與特別行政區
自治權
思考∶通過以上內容的學習,你可以歸納出我國實行民族區制度的前提和特點嗎?
(6)前提和基礎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
(7)特點: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
意義:
①地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證。
②作用:它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別是少數民族人民把熱愛本民族與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結合起來,更加自覺地擔負起捍衛祖國統一、保衛邊疆的光榮職責。
突破提升:為什么要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1)由我國國體決定的: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要切實保障少數民族群眾的權益。
(2)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全,創造性地進行了中國特色民族理論和實踐的探索。
(3)由統一多民族國家國情歷史傳統和現實特點決定的: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我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著56個民族。中華民族是我國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運共同體。(P59)根據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的民族分布特點,以及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P61)
(4)為更好貫徹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的需要:我國始終堅持民族平等地、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需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作為制度保障。(P61)
(5)由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和作用決定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證。它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別是少數民族人民把熱愛本民族與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結合起來,更加自覺地擔負起捍衛祖國統一、保衛邊疆的光榮職責。(P63)
(9)要求:
① 要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切實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積極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
②必須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尊嚴,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關系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依法打擊民族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堅決反對和有力回擊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問題進行的滲透、破壞活動。
③必須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第三幕: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
議題三:如何看待我國的宗教政策?
議學情境三:觀看視頻《反華勢力挑撥西藏、新疆等地區的民族關系》
議學問題:通過視頻分析近年來外部反華勢力通常以什么為切口挑撥西藏、新疆等地區的民族關系嗎?這給我們處理好民族問題怎樣的警示?
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
議學小結:以宗教為切口,因此我們必須處理好宗教問題!
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
1、重視宗教工作的原因
我國有多種宗教,妥善處理宗教問題,對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2、我國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針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信與不信: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②種類: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
③派別: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
④時間: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
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①權責統一: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動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首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
②遵守法律: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
③依法管理:任何宗教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都不能干預國家行政和司法。我國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我國的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御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
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①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②任何境外組織和個人不得干預我國的宗教事務。
③我國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嚴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滲透和發展,堅決打擊宗教極端思想的傳播,嚴密防范宗教極端行為的發生。
(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①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宗教,用中華優秀文化浸潤宗教,不斷推進我國宗教的中國化。
②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們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
③要求他們從事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與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支持他們努力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
④支持他們與各族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為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祖國統一多作貢獻。
本課小結:
(七)第7課時 6.3 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教學目標】
1、了解基層群眾自治的含義和組織形式
2、了解村委會和居委會的性質、職能和村民、居民自治管理方式
3、了解發展基層民主的原因
4、掌握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方式
【核心素養】
1、政治認同:知道我國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堅定堅持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
2、科學精神:了解村委會和居委會的內容,能夠區分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
3、法治意識:增強法制觀念,依法行使民主權利。
4、公共參與:自覺依法參與民主選舉、民主監督、民主決策、民主管理。
【教學重點】
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生動實踐
【教學難點】
為什么堅持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與講授分析法相結合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思維導圖導入
教師: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我國第二個基本政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新課講授:出示課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總議題:全面理解我國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議題一:我國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形式是什么?
議題二:我國人民群眾如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
第一幕:我國基層群眾自治的組織形式
議題一:我國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形式是什么?
議學情境一:閱讀材料《村(居)委會筑牢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安全防線》并觀看視頻《北京一社區居委會干部商討馭民之策》
三年來,農村和社區作為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是疫情 蔓延輸出的最基礎、最薄弱環節,各村(居)委會時刻提高警惕,時刻繃緊防控之弦。并主動擔當作為,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帶頭嚴格遵守疫情防控各項規定,充分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沖終在前。其于奉獻,筑牢全面動員、全員參與、全民防控的安全防線。
議學問題:結合議學情境和教材內容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評價北京某社區居委會干部的行為
2、從基層群眾防控疫情中分析村委會和居委會應如何發揮基層自治組織的優勢作用
3、并從中闡述我國基層民主制度的內容、特點及形式。
學生討論回答:結合教材關于新時代黨建總要求進行梳理回答。
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
議學提示: 我國的基層群眾自治,指的是人民群眾在城鄉基層黨組織領導下,在居住地范圍內,依托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村委會居委會主要是辦理本村本社區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等,以實現自己的事情自己辦,自己的難題自己解決的有效途徑。北京某社區居委會干部的行為讓人不寒而栗,之所以能在互聯網掀起滔天巨浪,是因為幾個社區干部的言論嚴重背離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嚴重顛覆了社區干部的正面形象,有巨大的違法風險。
議學小結:
一、我國基層群眾自治的組織形式
1、基層群眾自治的含義
我國的基層群眾自治指的是人民群眾在城鄉基層黨組織領導下,在居住地范圍內,依托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基層民主的特點
與國家和政府層面的政治民主相比,基層民主具有發生領域的基層性、民主參與的直接性、管理活動的自治性等特點。有人形象地稱之為“草根民主”
3、基層群眾自治的組織形式
(1)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村民委員會是農村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2)按歸類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居民委員會是城市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3、基層群眾自治的組織形式
性質:農村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職能:①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②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③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等。
產生:由村民選舉產生,向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
內容:①在農村基層治理實踐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規民約,是村民規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為;②運用民主的辦法來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務,③實現自己的事情自己辦,自己的難題自己解決的有效途徑。
(2)城市:居民委員會
性質:城市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任務:①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②辦理本居住地區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③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④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等。
產生:由居民選舉產生,向居民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
內容:①居委會成員居民選,②社區大事居民定,③日常事務居民管。
意義:①調動了廣大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②提高了居民參與政治生活的素質和能力。
第二幕: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生動實踐
議題二:我國人民群眾如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
議學情境二:觀看視頻《發揮基層民主作用 解決社區治理難題》并閱讀材料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 健全共建共治其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理有機統一的基層治理體制機制正在形成, 基層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議學問題:結合議學情境分析該社區是通過什么方式解決自己小區的一些治理難題的?結合教材內容歸納廣大人民群眾開展有了哪些豐富多彩的基層民主實踐活動?
議學小結:
二、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生動實踐
1、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實踐形式
(1)民主選舉: 農村的村民委員會和城市的居民委員會,按法律規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選舉產生。
① 農村:村委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的產生采取村民直接選舉的辦法,實行無記名投票、公開計票,選舉結果當場公布。
②城市: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選舉發展,選舉程序更加規范,給城市基層治理帶來顯著變化。
(2)民主協商
① 原因:城鄉基層的公共事務千頭萬緒,應該也必須由眾人商量著辦。只有本著有序參與的原則,讓居民或村民合理表達意見和建議,求同存異,才能找出解決問題的好方案,促成基層社會的和諧。
②開展:我國城鄉的基層民主協商,在街道或鄉鎮、社區或行政村以及企事業單位等不同的層次展開,也貫穿于基層治理的全過程
(3)民主決策
① 原因:城鄉基層的公共決策與每家每戶的利益直接相關。
②要求:按民主決策要求,在農村,凡關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項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間接參與的方式集體作出決定。在城市,社區公共事務的民主決策通過召開居民會議進行。
(4)民主管理
① 原因: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議事規則,推動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層民主管理工作的關鍵。
②要求:在法律上,基層公共事務的管理屬于本村的全體村民或本區的全體居民;在現實運作中,一般要通過一定的程序,授權給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來進行
(5)民主監督
① 原因:負責城鄉基層公共事務管理的居委會和村委會,事實上都掌握一定的權力。要防止以權謀私,盡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誤,必須實行民主監督。
②要求:凡是與基層群眾利益密切相關和需要讓基層群眾知曉的事項都應公開,讓每個居民或村民了解,還應對基層自治組織的實際管理工作進行評議。
突破提升:1、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實踐形式
2、比較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
2、發展基層民主的原因和要求
(1) 原因:
①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群眾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
②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③擴大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廣泛而深刻的實踐,
(2)要求: 應該將其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性工作加以推進。
突破提升:
1、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意義
【答題要素】
基本政治制度+廣泛而深刻的實踐+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
【答題模板】
(1)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擴大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廣泛而深刻的實踐,應該將其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性工程加以推進。
(2)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群眾享有更多更切實民主權利,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
2、為什么發展基層民主?
【答題要素】
基本政治制度+調動了積極性+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
【答題模板】
①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②發展基層民主大大調動了廣大居民(村民)參與社區(農村)建設的積極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村民)參與政治生活的素質和能力。
③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群眾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擴大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廣泛而深刻的實踐,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性工程。
本課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灌阳县| 丘北县| 乌恰县| 长武县| 会宁县| 府谷县| 晋宁县| 定襄县| 项城市| 荆州市| 布拖县| 长宁县| 昆明市| 九龙县| 梁平县| 垦利县| 江津市| 鄱阳县| 桂东县| 洛浦县| 寿宁县| 称多县| 临颍县| 阿勒泰市| 宁明县| 平罗县| 泰宁县| 武平县| 始兴县| 天峻县| 澜沧| 南投市| 库尔勒市| 迭部县| 武宣县| 太湖县| 册亨县| 奉新县| 介休市| 蕲春县| 绥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