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國家是什么一、課標要求:1.了解國體和政體的關系;2.揭示國家的本質二、素養目標:1.政治認同: 理解民主與專政的關系,辨析資本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區別,明確人民民主專政是新型的民主與新型的專政,堅定制度自信,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2.科學精神:通過結合歷史上的國家起源學說,探究國家的起源,明確國家的本質,增強透過紛繁復雜的政治現象認識和分析事物本質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三、教學重難點:【重點】國家的基本要素、國家的本質【難點】國體與政體的關系四、教學方法設置情境,探究討論,啟發式教學五、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教師引導 教師引導 教師引導 觀看視頻 一.導入 我們生活在幸福的國家,那國家是什么?為什么不同國家之間有不同,今天我們一起進入第一課第一框《國家是什么》。 二.新課講授 (一)國家的本質 材料:由于國家是從控制階級對立的需要中產生的,由于它同時又是在這些階級的沖突中產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強大的、在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的國家,這個階級借助于國家而在政治上也成為占統治地位的階級,因而獲行鎮壓和剝削被壓迫階級的新手段。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恩格斯 思考:國家是如何起源的?應如何認識國家的本質? 總結:1、國家的產生(起源) 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歷史現象) *國家不是從來就有的,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國家不會永遠的存在下去,隨著階級的消失,國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 過渡:國家由哪些要素構成? 思考:國家性質是由誰的性質決定的? 奴隸社會 奴隸主階級 封建社會 地主階級 資本主義社會 資產階級 社會主義社會 人民 3.從國家性質看:國家的性質,就是國家的階級本質。它表明國家政權掌握在什么階級手中,什么是統治階級,什么階級是被統治階級。 (決定因素:統治階級的性質決定著國家的性質。) 4.國家的本質: (1)國家的本質:所有國家都是一定階級對其他階級的專政(階級統治的工具),階級性是國家的本質屬性。 (2)民主與專政的關系 ①民主與專政相互依存,凡實行民主制度的國家,必然包括一定階級的民主,同時包括對其他階級的專政。 ②民主是專政的基礎,專政是民主的保障。 活動:比較:當今不同類型國家民主的區別 新加坡學者馬凱碩引用新加坡已故領導人李光耀先生的話,檢驗一個政治制度的最終標準,是看其能否改善大多數人的生活水平。這一點我們在美國沒有看到。大量數據表明,美國一半以上民眾的生活水平在過去30年沒有發生變化,但1%最富有的美國人占有了絕大多數資源。如果這樣的美國還能成為世界典范,那問題就太大了。美國民主制度失靈,逐漸淪為財閥統治。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近日發布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美國52%的年輕人認為,美國民主陷入困境,只有7%的美國年輕人認為美國民主是健康的。 西方民主亂象反映出什么問題? 5.國家的職能: ①政治統治職能(根本職能) :即統治階級憑借國家權力, 強制被統治階級服從統治階級的意志,這就是專政。 ②社會管理職能:如管理經濟、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維護公共秩序,興建公共設施,保護自然環境等。 知識鏈接: 我國的國家職能表現在對內和對外兩個方面。(必修三) (1)對內職能主要是:維護國家穩定,促進社會發展。 (2)對外職能主要是:防御外來侵略,保衛國家安全。 知識總結: 認識國體與政體 觀看視頻思考:中美政體有什么不同?影響政體的因素有哪些?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人民當家作主 總統共和制 資產階級專政 總結:1、國體與政體的區別與聯系 2、影響政體的因素有哪些? (1)國體決定政體 (2)政體還受其它因素的影響 ① 一個國家的政體不是一成不變的。這種變化既包括隨著國體的變化而發生的根本性的變化,也包括隨著經濟、政治、文化等條件的變遷在內容和形式上的不斷變化。 ② 世界上沒有任何兩個國家的政體是完全一樣的。除了國體對政體的決定作用外,地理環境、歷史淵源、文化傳統、社會習慣、發展程度等,都是影響政體的因素。 3.代議制 (1)含義:由選舉產生、代表民意的機關來來行使國家權力的制度。 (2)原因:(必要性) 只有公民廣泛參與,才是現代意義上的民主政體;不可能全體公民都經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國家事務。 (3)作用:代議制充當公民與國家之間的政治紐帶,成為現代民主政體的共同特征。 思考并回答問題 記錄筆記 思考并回答問題六、板書七、題目練習1.目前七國集團(G7)成員分別為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和加拿大,美國實行總統制,日本、德國、英國、意大利、加拿大實行議會制,法國實行半總統制。由此可知( A )①國家政體的選擇是由國體決定的 ②政體的選擇受到歷史淵源等因素影響③不同的政體反映不同的國家性質 ④國家的政體是不斷變化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2年浙江卷)英國議會稱,2021年有超過2萬難民乘小船從法國偷渡到英國,翻船悲劇時有發生。英國首相約翰遜和法國總統馬克龍互相指責,認為對方應對偷渡問題負責。可見,英法兩國( D )A.國家元首都有外交權 B.議會作用不同C.政府履行的社會職能不同 D.政體存在差異3.(21年天津卷)英法兩國同在歐洲,同樣經歷了資產階級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不徹底,保留了國王;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徹底地摧毀了封建專制制度,實行了民主共和制。這表明英法兩國( B )①同為代議制國家,但各有特色②國體相同,政體沒有相同之處③國家結構形式有明顯區別④政體的形成受階級力量對比的影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