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科目 政治 課題 第四課第一框《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人民當家作主》 課時 1課時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我國的國家性質及其特點;民主的含義及特點 能力目標:結合國體概念的內涵,明白人民民主專政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結合憲法關于人民主體地位的規定和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當家作主的實踐,理解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核心素養 政治認同:認同人民民主專政,認同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科學精神:理解人民民主的根本性意義,明確社會主義民主的特點。 法治意識:遵循憲法規定,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公共參與: 積極有序參與政治生活,發揮主人翁作用。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國體的含義及地位;社會主義民主的特點 教學難點:國體的含義及地位;社會主義民主的特點課前準備 教具: 1、常規教具:黑板、粉筆 2、多媒體教 學 過 程 一、導入新課 (視頻《豆選》導入) 材料一:描繪的景象發生在1948年的革命根據地,大河村的農民要選出自己的干部,可是農民不識字,有人就想出讓大家往候選人碗里頭豆子的辦法。 1.候選人背對著大家,人們把豆子投到他身后的碗里。 2.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手杵拐杖,顫巍巍地來到選舉的地方,邊走邊瞧著手中的豆子。 3.婦女彎下腰,小心的撿起地上的豆子。 學生:觀看視頻、觀察版畫的細節,探討其中的政治內涵。 教師分析:細節1:候選人背對著大家,人們把豆子投到他們身后的碗里,這說明候選人看不到選舉人投放豆子的情況。選舉人不必承受來自候選人的壓力,可以避免候選人對選舉人意愿的影響和操縱,革命根據地的選舉能夠尊重和保護選舉人提供選舉人表達真實意愿的條件,注重選舉的公開公正。 細節2: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手杵拐杖,顫巍巍地來到選舉的地方,邊走邊瞧著手中的豆子,這表明老人很看重自己的選舉權,有參與選舉的熱情和積極性,老年人的選舉權得到了尊重,選舉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細節3:一位婦女彎下腰,小心地撿起地上的一顆豆子,這表明這位婦女認真、嚴肅、積極的參與了選舉,女性的選舉權得到了尊重,選舉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這幅版畫集中描繪了革命根據地農民選舉干部的真實場景,刻畫了農民對民主選舉積極廣泛地參與,反映了人民群眾對民主選舉權利高度重視的態度,彰顯出解放區人民民主意識的覺醒,體現出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領導人民群眾開展基層民主選舉的生動實踐。 從視頻中我們能夠看到農民對于這種自己選舉的欣喜和滿意。 1937年5月制定的《陜甘寧邊區選舉條例》規定了選舉可以采取多種投票方法,識字多的選民用票選法識字,不多的選民用畫圈法、畫杠法,完全不識字的選民用投豆法。這說明中國共產黨在邊區革命根據地,注重民主制度建設,有效推廣的民主選舉。 過渡:我們在前面的學習中也了解到中國共產黨是始終堅持人民立場的,我們的國家也不再是封建社會時的君主制皇帝說了算了的時代了,那么,我們的國家是誰說了算呢?國家性質又是怎樣的呢?豆選所表現出來的民主又是一種怎樣的民主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人民當家作主》 二、新課講授 (一)我國的國體 首先,我們來看看憲法是如何規定我國的國家性質的? 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明確了我國的國家性質。 國家性質亦稱國體。指的是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國體概念,回答的是國家政權究竟掌握在哪個階級手里,什么人行使國家權力的問題。關于我國國體的初始規定在于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簡稱《共同綱領》)。而且嚴格意義上的根本法規定則見于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現行的1982年憲法重申了這一規定 。 那么,《共同綱領》、1954年憲法和1982年憲法對我國國體的規定有什么異同呢? 《共同綱領》第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的國家,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為中國的獨立、民主、和平、統一和富強而奮斗。” 1954年憲法第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 1982年,憲法第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概括我國國體在社會主義制度中的根本性意義。 學生:結合材料及課本知識概括。 教師總結: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的國體,在社會主義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義。它明確規定了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莊嚴宣示了我國國家政權的人民性質。 那么什么是國家政權呢?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概念 國家政權是指掌握國家主權的政治組織及其所掌握的政治權力,以維護對社會的統治和管理。國家政權是國家的具體化身,通常都是通過國家政權來理解國家的。那么我們不難從我國的國家性質看出我國的國家政權的特點: 我國的國家政權堅持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工人階級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具有嚴格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是領導階級,是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中堅力量,廣大農民與工人階級有著共同的利益和天然的聯系,是工人階級可靠的同盟軍,工農聯盟不僅是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保證。我國的國家政權堅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已經結成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各民主黨派和各人民團體參加的,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的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歸納總結: (1)領導階級——工人階級。我國的國家政權堅持以工人階級為領導。 (2)階級基礎——工農聯盟。工農聯盟不僅是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重要保證。 (3)群眾基礎——愛國統一戰線。我國的國家政權堅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已經結成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各民主黨派和各人民團體參加的,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維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的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關于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介紹: 民主黨派,指在中國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黨,除執政黨中國共產黨以外的八個參政黨的統稱。它們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臺灣民主自治同盟。 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合作方式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也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或一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 它們大部分是在抗日戰爭期間以及日本投降以后、國共內戰爆發以前成立的。那段時間中國政治氣氛比較寬松,成立了政治協商會議。當時主要的中間黨派有: 中國青年黨(簡稱"青年黨"或"中青")(1923年12月2日在巴黎成立) 中國致公黨(簡稱"致公黨")(1925年10月10日在舊金山成立) 中國農工民主黨(簡稱"農工黨")(由1928年在上海成立的中華革命黨多次更名而來) 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簡稱"全救會"或"救國會")(1945年更名為中國人民救國會,簡稱"救國會")(1936年5月31日在上海成立) 中國民主政團同盟(1944年9月10日更名為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1941年3月19日在重慶成立) 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簡稱"民聯")(1945年10月28日在重慶成立) 中國民主促進會(簡稱"民進")(1945年12月30日在上海成立) 中國民主促進會(后更名為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簡稱"民促")(1946年4月14日在廣州成立) 九三學社(1946年5月4日在重慶成立) 中國民主社會黨(簡稱"民社")(1946年8月15日在上海成立) 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簡稱"臺盟")(1947年11月12日在香港成立)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1948年1月1日在香港成立) 后來在是否參加制憲國民大會的問題上,中間黨派發生了分裂。中國青年黨、中國民主社會黨(當時屬于中國民主同盟)參加了制憲國民大會。中國民主同盟遂開除了中國民主社會黨,此后不久即被國府查封。其他各民主黨派也均遭到國府查封,禁止活動。1948年,中國共產黨發表五一口號,得到各民主黨派及無黨派人士的擁護。民主黨派及無黨派人士紛紛奔赴解放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于1949年11月16日并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人民救國會于1949年12月18日解散。有鑒于此,毛澤東希望其他黨派不要解散,可以和共產黨互相監督。保留下來的八個黨派作為"參政黨",在自己的黨章中都明確規定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參政議政。民主黨派的主席一般兼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或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 無黨派人士是指沒有參加任何黨派、對社會有積極貢獻和一定影響的人士,其主體是知識分子。具體到我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一般稱無黨無派的知名人士為社會賢達。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后,專門設立了無黨派民主人士界別。 (二)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材料二: 《白毛女》簡介:解放前的華北農村,貧苦佃農楊白勞早年喪妻,膝下一女名喜兒,相依度日;鄰居王大嬸及其子王大春常給楊家父女多方照顧,兩家融洽和睦。喜兒和大春相處日久,情投意合,兩老商定秋后為他倆完婚。 惡霸地主黃世仁欲霸占年輕貌美的喜兒,遂與管家穆仁智設計,以重租厚利強迫楊白勞于年內歸還欠債。舊歷除夕,楊白勞終因無力償還重利,被黃世仁威逼在喜兒的賣身契上畫押。楊白勞痛不欲生,回家后飲鹽鹵自盡。初一早上,喜兒被搶入黃宅后,受盡折磨。黃世仁為斬斷喜兒對大春的情絲,奪回王家租地,驅逐王大嬸母子,又伺機將喜兒奸污。 大春救喜兒未成,投奔紅軍。懷有身孕的喜兒在黃家女傭張二嬸的幫助下逃離虎口,途中生下嬰兒,旋即夭折。后獨自入深山穴居,餐風宿露。由于長期缺少鹽分攝入,一頭青絲變成白發。喜兒因常至破廟中取供品充饑,被村人迷信視為"白毛仙姑"下凡顯靈。 抗日戰爭爆發后,大春隨八路軍回到家鄉。此時,黃世仁借村人迷信,制造"白毛仙姑"降災謠言惑眾。留鄉工作的大春為發動減租減息,提高群眾覺悟,十五之夜,親往跟蹤查探,竟在山洞中與喜兒相逢。 在全村公審會上,黃世仁、穆仁智二人受到嚴懲。地主被鎮壓了,喜兒報了仇伸了冤。她重又回到自己的村莊,與大春建立了幸福的家庭,頭發也漸漸變黑了。 故事背景:芭蕾舞劇白毛女改編自歌劇白毛女事宜,晉察冀邊區的民間傳說為主要素材,根據當時革命斗爭的現實進行提煉加工而成的。全劇通過喜兒的遭遇,真實地反映了舊中國廣大勞動人民的悲慘境遇,反映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農村中貧苦農民與地主階級的矛盾,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對新社會新生活的向往,生動地展現了從舊社會摧殘人到新社會解放人的歷史變遷,證明了只有中國共產黨的人民領導才能砸碎封建枷鎖,使喜兒以及與喜兒與有著共同命運的千千萬萬農民得到解放,揭示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道理。 問題:對比兩張圖片,列舉實例說明新社會人民是如何當家作主的? 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右圖展現的是各民族代表步入人民大會堂,參加中國工會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情景,中國工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職工自愿結合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是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是會員和職工利益的代表,工會代表相聚北京,共商事關自身的大事。這是社會主義民主的生動體現。這兩張圖片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境遇和政治地位,在新舊社會的天壤之別,新中國的建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從根本上改變了舊中國少數人統治和壓迫多數人的局面,是億萬人民真正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社會主義民主是一種新型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什么是民主呢?民主作為國家制度,是指在統治階級范圍內,按平等的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共同管理國家事務。 過渡:分別了解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 社會主義民主是最廣泛的民主,這不僅表現在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而且表現在民主主體的廣泛性上,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按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講解:可帶領學生閱讀《憲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屬性,要求不斷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制度,豐富社會主義民主形式,將人民的民主權利推行到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逐步實現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經濟管理的民主化和社會生活的民主化。 政治生活的民主化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的各項政治制度,保障人民群眾依法享有各種政治權力和資本自由,通過各種民主制度和民主程序在政治上實現當家作主。 經濟管理的民主化 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前提下,在各項經濟權利與政治權利相統一的法律制度基礎上,實現人民群眾對經濟事務的民主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充分調動和發揮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社會生活的民主化 國家將更多的管理權交給社會和人民,努力提供制度保障和物質條件,使人民群眾切實享有管理社會事務的各項權利。逐步實現基層社會生活社會組織和社會勞動的民主自治。 社會主義民主是最真實的民主,從政治保證上看,我國是共產黨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有一個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堅強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是在國家生活中實現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證。從制度和法律保障上看,我國已建立了一系列切實體現和有效維護人民民主的制度,制定了從多方面保障公民權利和自由的法律,。這些制度和法律的建立與完善,在實踐中保障了人民民主的有效落實。從實現方式上看,我國不僅在國家權力機關和人民政府的組織等方面實行民主選舉,還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實行多層次多渠道的民主協商。 材料三:1953年2月,新中國第一部選舉法誕生,我國的社會主義選舉制度由此確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選舉制度經歷了歷史性跨越。1979年選舉法修訂,把直接選舉人大代表的范圍由鄉鎮一級擴大到縣一級,將等額選舉改為差額選舉。2010年選舉法再次修訂,將城鄉按不同人口比例產生,人大代表改為按相同人口比例產生,人大代表全面實現了選舉權的平等。 北京的一位退休職工保存著1953年到2016年,他參加的基層人大代表選舉的選民證,從一定意義上說,這些選民證濃縮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主進程史。 查找資料,了解選民證上的信息,在我國除了投票選舉公民參與政治生活,還有哪些方式列舉實例加以說明。 教師:出示圖片 學生:觀察圖片回答問題 教師講解:選民證是經由選舉機構依法進行選民資格審查,發給依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公民的蓋有選舉工作機構印章的證明書,是選民參加選舉活動的憑證。選民證需寫明選民的姓名性別年齡等內容,我國選舉法規定,選民名單應在選舉日的20日以前公布,實行憑選民證參加投票選舉的,并應當發給選民證,在選舉日選民憑證進入選舉大會會場或者投票站領取選票。選民證可以委托選舉工作領導小組或者選民小組分別發放。也可召開群眾大會發放,通過莊嚴的選民證發放儀式,激發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責任感。正常情況下,在中國境內以下三種人無法獲得選民證:一是不滿18周歲的人,二是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三是不能行使選舉權利的精神病患者。 在我國,除了投票選舉,公民還可以通過座談、聽證、評估、討論法律草案等途徑有效參與政治生活。在參與基層民主方面,公民可以參與議事、聽取述職。可以參與基層民主協商,參與居民村民監督機制,可以在城鄉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可以參加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行使參與、管理和監督的民主權利。 專家點評: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其在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以及社會組織協商等各個方面的統籌推進和制度化發展,保證了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享有廣泛持續深入參與的民主權利。 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在黨的領導下,社會各個政黨階層團體群眾等就共同關心和利益相關的問題,以適當的方式進行協商,形成各方均可接受的方案,作出決策和決定,以實現整體的發展,實踐證明,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符合我國國情,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要求。對于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我國經濟社會加快發展,人民政治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更需要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更好。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共同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社會主義民主是最管用的民主,我國建立了一套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這套制度體系體現了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了人民的創造活力,能夠有效杜絕西方國家常見的選舉時,漫天許諾,選舉后無人過問的開空頭支票的問題。防止出現人民形式上有權實際上無權的現象。避免相互掣肘而導致內耗嚴重效率低下的弊端。 三、結束新課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顯現的旺盛活力,就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人民民主的生動寫照。實踐證明,我國人民民主專政是正確的,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我國的國家性質及其地位,知道了我國國家政權的特點。了解到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知道了民主的含義以及實行人民民主的作用。更加對我國的國體充滿信心,對社會主義制度充滿信心! 五、板書設計 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人民當家作主 一、我國的國體 1.是什么 2.本質 3.特點 4.政權含義 二、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1.最廣泛 2.最真實 3.最管用 4.協商民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