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人文地理(下冊)6.3共同關注的環境問題 同步練習一、單項選擇題1.隨著電商的迅猛發展,大量快遞垃圾的處理成為一個棘手問題對此,下列看法正確的是( )A.經濟發展必然會破壞環境 B.垃圾分類是根本解決方案C.限制網購規模是有效出路 D.快遞綠色包裝是大勢所趨【答案】D【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解析】【分析】 隨著電商的迅猛發展,大量快遞垃圾嚴重污染環境,浪費了資源,因此快遞綠色包裝是大勢所趨,D符合題意,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堅持綠色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是我們的必然選擇。2.2012年11月28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報告顯示,2012年有望成為有記錄以來十大最熱年份之一,這表明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刻不容緩.下列行為加劇氣候變暖的是( )A. 植樹造林,保護好現有的原始森林B.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燃料C.使用太陽能、風能等無污染的能源D.在生活中注意節約能源【答案】B【知識點】全球環境問題;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析】【分析】“地球出汗了”指全球的氣侯變暖,又稱溫室效應.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現代化工業社會過多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大量排放尾氣,這些燃料燃燒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大氣造成的.面對該問題,人類應該:研究提高能源利用技術和能源利用效率,積極開發采用新能源,加強國際間的合作,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植樹造林,保護好現有的原始森林.故選:B.【點評】地球表面變熱的現象是由環境污染引起的溫室效應.3.(2023八下·杭州期中)在杭州全國首個體驗式垃圾分類實踐基地中,可看到一個廢棄易拉罐經過拆解、分類和加工等工序后被重新制作成一件藝術品的全過程。這個過程( )A.解決了資源短缺的局面 B.是促進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C.重視廢棄物的回收利用 D.保護環境不受更多的污染【答案】C【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生活的故事【解析】【分析】垃圾分類體驗基地,讓參與了解垃圾回收的過程,有利于讓大家重視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因此排除A/B/D,C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垃圾分類是指根據廢物的種類和組成分別進行收集的方式,這種方法可以提高回收物料的純度和數量,減少需處理的垃圾量,因而有利于廢物的進一步處理和綜合利用,并能夠較大幅度地降低廢物的運輸及處理費用,還可以減少需要后續處理處置的廢物量,從而降低整個管理的費用和處理處置成本4.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戰略,全黨全國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自覺性顯著增強,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隨著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我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已經成為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據此完成下題。作為中學生,我們不應該做的是( )A.少用一次性塑料袋,綠色購物節能源B.用完電器拔插頭,省電又安全C.出門騎自行車,做到綠色出行D.用一次性筷子,衛生又方便【答案】D【知識點】可持續發展;因地制宜謀發展【解析】【分析】 多使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筷子、紙杯,會造成資源浪費,污染環境,不符合主題;出門多騎自行車、乘坐公交、提倡綠色出行,可以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符合主題;少用塑料購物袋,多用環保袋,可減少白色污染,保護環境,符合主題;用完電器拔插頭,省電又安全,可以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符合主題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保護生態環境,人人有責,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保護我們生存的家園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5.“網購”成為越來越多人們的購物方式,“共享快遞盒”也隨之成為一個熱詞。這種快遞盒在簽收后,快遞員會將其折疊后帶回,每個能重復利用上千次。這一做法有利于( )①杜絕快遞包裝污染②提高資源利用率③降低快遞包裝成本④擴大資源開發的范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識點】可持續發展;因地制宜謀發展【解析】【分析】“共享快遞盒”也隨之成為一個熱詞。這種快遞盒在簽收后,快遞員會將其折疊后帶回,每個能重復利用上千次。這種做法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快遞包裝成本,擴大資源開發的范圍。 符合綠色發展理念。②③④ ,正確。 ①杜絕快遞包裝污染 ,不一定能做到。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人口、資源、環境,是一個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整體。在三者關系中,人口是關鍵因素,實質是發展問題。因為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人類對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引發資源危機;同時不斷向大自然排放廢氣物,超過了自然環境的自凈能力,造成環境污染。遭到破壞的資源和環境,反過來又會威脅人的生存和發展。6.下圖漫畫《姜太公釣魚新編》啟示我們( )A.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是矛盾的,必須先保護環境B.我國的水資源嚴重缺乏,必須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C.我國能源消耗量大,必須大力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D.資源、環境形勢嚴峻,必須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答案】D【知識點】全球環境問題;世界資源問題;可持續發展【解析】【分析】 漫畫中姜太公樹立“這里有清水”,河里的魚紛紛上鉤,說明了水污染嚴重,環境形勢嚴峻,啟示我們要保護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D說法正確,符合題意。A說法錯誤,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不是矛盾的,可以協調發展;B說法錯誤,沒有認識到問題實質;C不涉及能源消耗,不合題意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漫畫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題目,很容易引起學生興趣,直觀地反映問題。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人類對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引發資源危機;同時不斷向大自然排放廢氣物,超過了自然環境的自凈能力,造成環境污染。7.結合下表,了解某地區人口變化情況,表中內容最適合的標題是( )年份 0-14歲 15-64歲 65歲以上1978 38.00% 57.59% 4.41%…… …… …… ……2005 23.36% 69.58% 7.06%2015 22.57% 70.18% 7.25%A.人口素質變化表 B.男女性別比例變化表C.人口總量變化表 D.人口年齡結構變化表【答案】D【知識點】世界人口基本情況;中國人口基本特點【解析】【分析】 結合下表,了解某地區人口變化情況,表中內容最適合的標題是人口年齡結構變化表 。其他內容表中均沒有體現。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人口年齡結構亦稱人口年齡構成。各個年齡組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或百分比。年齡是人口基本的自然屬性。任何一個人口群體都是由許多具有不同年齡的人口所組成,不同國家或地區在不同時點的人口總是從0歲組開始直到某個最高的年齡組為止。各個年齡組的人口在其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就構成該人口的年齡結構。 人口年齡結構包括:(1)現有人口中育齡人口與非育齡人口比例;(2)勞動年齡人口與非勞動年齡人口比例;(3)少年兒童人口與老年人口比例等。8.面對全球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應倡導( )A.減少人口增長,不再利用自然資源B.利用一切手段努力增加物質財富C.加強國際合作,全球共同應對D.不開采本國資源而轉向從國外進口,轉移環境污染【答案】C【知識點】全球環境問題【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我們在大力發展經濟建設的同時,絕不能過度開發資源,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也絕不能發動戰爭,應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促進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 面對全球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應倡導加強國際合作,全球共同應對。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環境與資源是人類在地球上生存的保障,它制約著人類的行為活動,而人為因素也影響、改變著自然環境,由于人們的環保意識太差,環境問題已經迫在眉睫。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正在受到人類生產、生活等所帶來的嚴重破壞。保護資源和環境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問題,日益被人們所關注 。9.每年的七八月,蒙古族聚居的地方經常會舉行的傳統盛會是( )A.火把節 B.潑水節 C.那達慕節 D.蘆笙節【答案】C【知識點】我國的民族及其分布【解析】【分析】火把節是彝族的傳統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傳統節日,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的傳統娛樂項目,蘆笙節是苗族的傳統節日。故答案為:C。【點評】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風俗和節日,蒙古族的節日是那達慕大會。10.2021年,L市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明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首次成為全國唯一水、氣環境質量排名同時進入前十的地級市,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提高。這體現了( )A.因地制宜的區域經濟發展原則B.L市堅持綠色、共享的發展理念C.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難以協調D.解決環境問題是當前工作的中心【答案】B【知識點】可持續發展;因地制宜謀發展【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國家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題干中,L市首次成為全國唯一水、氣環境質量排名同時進入前十的地級市,這主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提高,這體現堅持共享的發展理念。B正確;材料未涉及因地制宜的區域經濟發展原則,排除A;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是可以協調的,排除C;當前工作的中心是經濟建設,排除D。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綠色發展是以效率、和諧、持續為目標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式。 當今世界,綠色發展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趨勢,許多國家把發展綠色產業作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突出綠色的理念和內涵。綠色發展與可持續發展在思想上是一脈相承的,既是對可持續發展的繼承,也是可持續發展中國化的理論創新,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應對全球生態環境惡化客觀現實的重大理論貢獻,符合歷史潮流的演進規律。11.在傳統煤炭能源大區內蒙古,一項風電光伏項目在庫布其開工,該頂目投產后生產的綠色電能每年可節約標準煤超過100萬噸,年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300萬噸。該項目的建設( )①可以大大增加煤炭資源的供應量②有利于內蒙古地區的環境保護③體現了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④可從根本上解決當地能源問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知識點】我國資源問題;發展主題與發展問題【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風電光伏項目在庫布其開工 ,該項目的建設,①可以大大增加煤炭資源的供應量,錯誤,應該是減少供應量。②有利于內蒙古地區的環境保護,正確,節約標準煤,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③體現了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正確,既發展了經濟,又保護了環境。④可從根本上解決當地能源問題,錯誤,不是從根本上解決,太絕對。 ②③ ,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綠色發展與可持續發展在思想上是一脈相承的,既是對可持續發展的繼承,也是可持續發展中國化的理論創新,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應對全球生態環境惡化客觀現實的重大理論貢獻,符合歷史潮流的演進規律。12.(2017·浙江模擬)2016年嘉興市開展以工業廢氣治理、交通尾氣治理、城鄉煙氣治理、建筑工地揚塵治理為重點,加快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各項工作,淘汰燃煤小鍋爐1600臺,實行全行政區域禁止露天焚燒秸稈、廢棄物。對此舉認識正確的是( )①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②有利于徹底解決我市空氣污染的問題③是我市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舉措④有利于保護公民的生命健康權的做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答案】D【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嘉興市的舉措并不能徹底解決空氣污染問題,所以②表述錯誤;嘉興市的舉措有利于環境保護,推動當地的物質文明建設,所以③不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3.霧霾是特定氣候條件與人類活動相互作用的結果。高密度人口的經濟及社會活動必然會排放大量細顆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過大氣循環能力和承載度,細顆粒物濃度將持續積聚,此時如果受靜穩天氣等影響,極易出現大范圍的霧霾。下列做法有利于減輕霧霾天氣的有( )①建筑工地蓋好防揚塵的紗網②治理大氣污染嚴重的企業③家庭取暖做飯改用電、氣爐④私家車尾氣影響不大,無需控制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A【知識點】全球環境問題【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建筑工地蓋好防揚塵的紗網,治理大氣污染嚴重的企業,家庭取暖做飯改用電、氣爐,這些措施都有利于減輕霧霾,所以①②③符合題意;開私家車出行和工業生產中多使用礦物燃料,大量排放污染物,都會污染空氣,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4.下列屬于進入工業社會新增加的環境問題有:( )①洪水和風暴等自然災害 ②水土流失和環境退化 ③酸雨 ④固體廢棄物污染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C【知識點】全球環境問題【解析】【分析】洪水和風暴是史前社會的主要環境問題;水土流失和環境退化是農業社會主要的環境問題;酸雨和固體廢棄物污染是工業社會新增加的環境問題。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工業社會階段,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是人地關系全面呈現不協調;人類主動的征服自然;人對自然界的依附性減小;環境問題對人類的威脅越來越嚴重。15.下列關于民族與其歡慶的節日搭配正確的一組是( )A.藏族——潑水節 B.傣族——元宵節C.漢族——雪頓節 D.蒙古族——那達慕大會【答案】D【知識點】我國的民族及其分布【解析】【分析】關于我國民族與節日的搭配,藏族有著名的雪頓節,傣族有著名的潑水節,漢族有元宵節,蒙古族有盛大的那達慕大會。故答案為:D。【點評】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社會主義國家,共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占92%,其他55個民族被稱為少數民族。漢族的分布遍及全國,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等邊疆地區。我國的這些少數民族中,大部分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如傣族的潑水節和孔雀舞,蒙古族的摔跤,彝族的火把節,壯族的三月三等。16.為檢驗“限塑令”和普及環保袋的工作成效,某市統計局對3 000戶居民進行了調查。你認為該統計局最有可能選用的調查方法是( )A.查閱資料 B.個別訪談 C.問卷調查 D.實地考察【答案】C【知識點】如何開展社會調查【解析】【分析】根據題中信息分析,統計局對3000戶居民進行調查,由于范圍廣,內容多,可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是最有效的。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常用的調查方法有進行訪問、問卷調查、野外考察、到圖書館查閱文字資料,上網查閱、到有關部門調查、繪制有關圖表等。二、非選擇題17.“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系列做法錯誤的是( )A.偏離了經濟建設中心工作 B.符合科學發展觀具體要求C.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表現 D.促進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答案】A【知識點】可持續發展;因地制宜謀發展;發展主題與發展問題【解析】【分析】根據題意,“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系列做法既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重視資源環境問題,又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要求,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表現,有利于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我國仍然以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B C D 正確,A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讓綠水青山充分發揮經濟社會效益,不是要把它破壞了,而是要把它保護得更好。關鍵是要樹立正確的發展思路,因地制宜選擇好發展產業。18.看圖表,回答問題。(1)圖表一反映出了我國怎樣的大氣環境狀況和變化特點?(2)我們從圖表二中能獲得哪些信息 (3)請指出圖表一與圖表二之間的聯系,并提出兩條改善大氣環境的建議。【答案】(1)大氣(或廢氣)污染嚴重;污染程度正在逐步降低。(2)環保資金的投入不斷增加;環保資金占GDP比重不斷增加。(3)①隨著國家環保投資的增加,大氣污染程度逐步下降(或環境逐漸改善)。②示例:加強空氣質量的監測;依靠科技開發清潔能源;取締污染嚴重的企業生產;積極倡導低碳綠色的生活方式等。【知識點】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我國環境問題;我國資源問題【解析】【分析】(1)1975-1985我國可吸入顆粒物濃度高出世界衛生組織標準10-16倍,到了2005-2015年超出5倍,我國超出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倍數減少,說明我國的大氣污染程度正在降低;(2)從七五期間到十二五期間我國環保投資資金不斷增加,環保投資占GDP的比重不斷增加;(3)因為環保資金投入的不斷增加,我國的大氣環境逐漸改善,加大資金投入加強監測,樹立環保意識,倡導低碳出行;【點評】全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共用一個大氣圈,全球性大氣污染所帶來的災害是全球性的,危及到每一個人的,使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受到嚴峻的挑戰。因此,綜合治理全球性大氣污染需要各國政府協調一致的行動,需要全人類共同努力。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應努力減少污染氣體的排放,并為此作出貢獻,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承擔起各自的責任和義務。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人文地理(下冊)6.3共同關注的環境問題 同步練習一、單項選擇題1.隨著電商的迅猛發展,大量快遞垃圾的處理成為一個棘手問題對此,下列看法正確的是( )A.經濟發展必然會破壞環境 B.垃圾分類是根本解決方案C.限制網購規模是有效出路 D.快遞綠色包裝是大勢所趨2.2012年11月28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報告顯示,2012年有望成為有記錄以來十大最熱年份之一,這表明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刻不容緩.下列行為加劇氣候變暖的是( )A. 植樹造林,保護好現有的原始森林B.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燃料C.使用太陽能、風能等無污染的能源D.在生活中注意節約能源3.(2023八下·杭州期中)在杭州全國首個體驗式垃圾分類實踐基地中,可看到一個廢棄易拉罐經過拆解、分類和加工等工序后被重新制作成一件藝術品的全過程。這個過程( )A.解決了資源短缺的局面 B.是促進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C.重視廢棄物的回收利用 D.保護環境不受更多的污染4.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戰略,全黨全國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自覺性顯著增強,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隨著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我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已經成為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據此完成下題。作為中學生,我們不應該做的是( )A.少用一次性塑料袋,綠色購物節能源B.用完電器拔插頭,省電又安全C.出門騎自行車,做到綠色出行D.用一次性筷子,衛生又方便5.“網購”成為越來越多人們的購物方式,“共享快遞盒”也隨之成為一個熱詞。這種快遞盒在簽收后,快遞員會將其折疊后帶回,每個能重復利用上千次。這一做法有利于( )①杜絕快遞包裝污染②提高資源利用率③降低快遞包裝成本④擴大資源開發的范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下圖漫畫《姜太公釣魚新編》啟示我們( )A.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是矛盾的,必須先保護環境B.我國的水資源嚴重缺乏,必須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C.我國能源消耗量大,必須大力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D.資源、環境形勢嚴峻,必須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7.結合下表,了解某地區人口變化情況,表中內容最適合的標題是( )年份 0-14歲 15-64歲 65歲以上1978 38.00% 57.59% 4.41%…… …… …… ……2005 23.36% 69.58% 7.06%2015 22.57% 70.18% 7.25%A.人口素質變化表 B.男女性別比例變化表C.人口總量變化表 D.人口年齡結構變化表8.面對全球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應倡導( )A.減少人口增長,不再利用自然資源B.利用一切手段努力增加物質財富C.加強國際合作,全球共同應對D.不開采本國資源而轉向從國外進口,轉移環境污染9.每年的七八月,蒙古族聚居的地方經常會舉行的傳統盛會是( )A.火把節 B.潑水節 C.那達慕節 D.蘆笙節10.2021年,L市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明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首次成為全國唯一水、氣環境質量排名同時進入前十的地級市,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提高。這體現了( )A.因地制宜的區域經濟發展原則B.L市堅持綠色、共享的發展理念C.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難以協調D.解決環境問題是當前工作的中心11.在傳統煤炭能源大區內蒙古,一項風電光伏項目在庫布其開工,該頂目投產后生產的綠色電能每年可節約標準煤超過100萬噸,年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300萬噸。該項目的建設( )①可以大大增加煤炭資源的供應量②有利于內蒙古地區的環境保護③體現了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④可從根本上解決當地能源問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2017·浙江模擬)2016年嘉興市開展以工業廢氣治理、交通尾氣治理、城鄉煙氣治理、建筑工地揚塵治理為重點,加快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各項工作,淘汰燃煤小鍋爐1600臺,實行全行政區域禁止露天焚燒秸稈、廢棄物。對此舉認識正確的是( )①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②有利于徹底解決我市空氣污染的問題③是我市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舉措④有利于保護公民的生命健康權的做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13.霧霾是特定氣候條件與人類活動相互作用的結果。高密度人口的經濟及社會活動必然會排放大量細顆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過大氣循環能力和承載度,細顆粒物濃度將持續積聚,此時如果受靜穩天氣等影響,極易出現大范圍的霧霾。下列做法有利于減輕霧霾天氣的有( )①建筑工地蓋好防揚塵的紗網②治理大氣污染嚴重的企業③家庭取暖做飯改用電、氣爐④私家車尾氣影響不大,無需控制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4.下列屬于進入工業社會新增加的環境問題有:( )①洪水和風暴等自然災害 ②水土流失和環境退化 ③酸雨 ④固體廢棄物污染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5.下列關于民族與其歡慶的節日搭配正確的一組是( )A.藏族——潑水節 B.傣族——元宵節C.漢族——雪頓節 D.蒙古族——那達慕大會16.為檢驗“限塑令”和普及環保袋的工作成效,某市統計局對3 000戶居民進行了調查。你認為該統計局最有可能選用的調查方法是( )A.查閱資料 B.個別訪談 C.問卷調查 D.實地考察二、非選擇題17.“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系列做法錯誤的是( )A.偏離了經濟建設中心工作 B.符合科學發展觀具體要求C.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表現 D.促進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18.看圖表,回答問題。(1)圖表一反映出了我國怎樣的大氣環境狀況和變化特點?(2)我們從圖表二中能獲得哪些信息 (3)請指出圖表一與圖表二之間的聯系,并提出兩條改善大氣環境的建議。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解析】【分析】 隨著電商的迅猛發展,大量快遞垃圾嚴重污染環境,浪費了資源,因此快遞綠色包裝是大勢所趨,D符合題意,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堅持綠色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是我們的必然選擇。2.【答案】B【知識點】全球環境問題;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析】【分析】“地球出汗了”指全球的氣侯變暖,又稱溫室效應.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現代化工業社會過多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大量排放尾氣,這些燃料燃燒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大氣造成的.面對該問題,人類應該:研究提高能源利用技術和能源利用效率,積極開發采用新能源,加強國際間的合作,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植樹造林,保護好現有的原始森林.故選:B.【點評】地球表面變熱的現象是由環境污染引起的溫室效應.3.【答案】C【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生活的故事【解析】【分析】垃圾分類體驗基地,讓參與了解垃圾回收的過程,有利于讓大家重視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因此排除A/B/D,C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垃圾分類是指根據廢物的種類和組成分別進行收集的方式,這種方法可以提高回收物料的純度和數量,減少需處理的垃圾量,因而有利于廢物的進一步處理和綜合利用,并能夠較大幅度地降低廢物的運輸及處理費用,還可以減少需要后續處理處置的廢物量,從而降低整個管理的費用和處理處置成本4.【答案】D【知識點】可持續發展;因地制宜謀發展【解析】【分析】 多使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筷子、紙杯,會造成資源浪費,污染環境,不符合主題;出門多騎自行車、乘坐公交、提倡綠色出行,可以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符合主題;少用塑料購物袋,多用環保袋,可減少白色污染,保護環境,符合主題;用完電器拔插頭,省電又安全,可以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符合主題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保護生態環境,人人有責,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保護我們生存的家園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5.【答案】D【知識點】可持續發展;因地制宜謀發展【解析】【分析】“共享快遞盒”也隨之成為一個熱詞。這種快遞盒在簽收后,快遞員會將其折疊后帶回,每個能重復利用上千次。這種做法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快遞包裝成本,擴大資源開發的范圍。 符合綠色發展理念。②③④ ,正確。 ①杜絕快遞包裝污染 ,不一定能做到。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人口、資源、環境,是一個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整體。在三者關系中,人口是關鍵因素,實質是發展問題。因為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人類對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引發資源危機;同時不斷向大自然排放廢氣物,超過了自然環境的自凈能力,造成環境污染。遭到破壞的資源和環境,反過來又會威脅人的生存和發展。6.【答案】D【知識點】全球環境問題;世界資源問題;可持續發展【解析】【分析】 漫畫中姜太公樹立“這里有清水”,河里的魚紛紛上鉤,說明了水污染嚴重,環境形勢嚴峻,啟示我們要保護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D說法正確,符合題意。A說法錯誤,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不是矛盾的,可以協調發展;B說法錯誤,沒有認識到問題實質;C不涉及能源消耗,不合題意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漫畫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題目,很容易引起學生興趣,直觀地反映問題。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人類對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引發資源危機;同時不斷向大自然排放廢氣物,超過了自然環境的自凈能力,造成環境污染。7.【答案】D【知識點】世界人口基本情況;中國人口基本特點【解析】【分析】 結合下表,了解某地區人口變化情況,表中內容最適合的標題是人口年齡結構變化表 。其他內容表中均沒有體現。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人口年齡結構亦稱人口年齡構成。各個年齡組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或百分比。年齡是人口基本的自然屬性。任何一個人口群體都是由許多具有不同年齡的人口所組成,不同國家或地區在不同時點的人口總是從0歲組開始直到某個最高的年齡組為止。各個年齡組的人口在其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就構成該人口的年齡結構。 人口年齡結構包括:(1)現有人口中育齡人口與非育齡人口比例;(2)勞動年齡人口與非勞動年齡人口比例;(3)少年兒童人口與老年人口比例等。8.【答案】C【知識點】全球環境問題【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我們在大力發展經濟建設的同時,絕不能過度開發資源,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也絕不能發動戰爭,應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促進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 面對全球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應倡導加強國際合作,全球共同應對。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環境與資源是人類在地球上生存的保障,它制約著人類的行為活動,而人為因素也影響、改變著自然環境,由于人們的環保意識太差,環境問題已經迫在眉睫。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正在受到人類生產、生活等所帶來的嚴重破壞。保護資源和環境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問題,日益被人們所關注 。9.【答案】C【知識點】我國的民族及其分布【解析】【分析】火把節是彝族的傳統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傳統節日,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的傳統娛樂項目,蘆笙節是苗族的傳統節日。故答案為:C。【點評】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風俗和節日,蒙古族的節日是那達慕大會。10.【答案】B【知識點】可持續發展;因地制宜謀發展【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國家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題干中,L市首次成為全國唯一水、氣環境質量排名同時進入前十的地級市,這主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提高,這體現堅持共享的發展理念。B正確;材料未涉及因地制宜的區域經濟發展原則,排除A;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是可以協調的,排除C;當前工作的中心是經濟建設,排除D。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綠色發展是以效率、和諧、持續為目標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式。 當今世界,綠色發展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趨勢,許多國家把發展綠色產業作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突出綠色的理念和內涵。綠色發展與可持續發展在思想上是一脈相承的,既是對可持續發展的繼承,也是可持續發展中國化的理論創新,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應對全球生態環境惡化客觀現實的重大理論貢獻,符合歷史潮流的演進規律。11.【答案】C【知識點】我國資源問題;發展主題與發展問題【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風電光伏項目在庫布其開工 ,該項目的建設,①可以大大增加煤炭資源的供應量,錯誤,應該是減少供應量。②有利于內蒙古地區的環境保護,正確,節約標準煤,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③體現了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正確,既發展了經濟,又保護了環境。④可從根本上解決當地能源問題,錯誤,不是從根本上解決,太絕對。 ②③ ,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綠色發展與可持續發展在思想上是一脈相承的,既是對可持續發展的繼承,也是可持續發展中國化的理論創新,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應對全球生態環境惡化客觀現實的重大理論貢獻,符合歷史潮流的演進規律。12.【答案】D【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嘉興市的舉措并不能徹底解決空氣污染問題,所以②表述錯誤;嘉興市的舉措有利于環境保護,推動當地的物質文明建設,所以③不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3.【答案】A【知識點】全球環境問題【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建筑工地蓋好防揚塵的紗網,治理大氣污染嚴重的企業,家庭取暖做飯改用電、氣爐,這些措施都有利于減輕霧霾,所以①②③符合題意;開私家車出行和工業生產中多使用礦物燃料,大量排放污染物,都會污染空氣,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4.【答案】C【知識點】全球環境問題【解析】【分析】洪水和風暴是史前社會的主要環境問題;水土流失和環境退化是農業社會主要的環境問題;酸雨和固體廢棄物污染是工業社會新增加的環境問題。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工業社會階段,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是人地關系全面呈現不協調;人類主動的征服自然;人對自然界的依附性減小;環境問題對人類的威脅越來越嚴重。15.【答案】D【知識點】我國的民族及其分布【解析】【分析】關于我國民族與節日的搭配,藏族有著名的雪頓節,傣族有著名的潑水節,漢族有元宵節,蒙古族有盛大的那達慕大會。故答案為:D。【點評】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社會主義國家,共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占92%,其他55個民族被稱為少數民族。漢族的分布遍及全國,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等邊疆地區。我國的這些少數民族中,大部分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如傣族的潑水節和孔雀舞,蒙古族的摔跤,彝族的火把節,壯族的三月三等。16.【答案】C【知識點】如何開展社會調查【解析】【分析】根據題中信息分析,統計局對3000戶居民進行調查,由于范圍廣,內容多,可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是最有效的。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常用的調查方法有進行訪問、問卷調查、野外考察、到圖書館查閱文字資料,上網查閱、到有關部門調查、繪制有關圖表等。17.【答案】A【知識點】可持續發展;因地制宜謀發展;發展主題與發展問題【解析】【分析】根據題意,“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系列做法既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重視資源環境問題,又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要求,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表現,有利于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我國仍然以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B C D 正確,A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讓綠水青山充分發揮經濟社會效益,不是要把它破壞了,而是要把它保護得更好。關鍵是要樹立正確的發展思路,因地制宜選擇好發展產業。18.【答案】(1)大氣(或廢氣)污染嚴重;污染程度正在逐步降低。(2)環保資金的投入不斷增加;環保資金占GDP比重不斷增加。(3)①隨著國家環保投資的增加,大氣污染程度逐步下降(或環境逐漸改善)。②示例:加強空氣質量的監測;依靠科技開發清潔能源;取締污染嚴重的企業生產;積極倡導低碳綠色的生活方式等。【知識點】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我國環境問題;我國資源問題【解析】【分析】(1)1975-1985我國可吸入顆粒物濃度高出世界衛生組織標準10-16倍,到了2005-2015年超出5倍,我國超出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倍數減少,說明我國的大氣污染程度正在降低;(2)從七五期間到十二五期間我國環保投資資金不斷增加,環保投資占GDP的比重不斷增加;(3)因為環保資金投入的不斷增加,我國的大氣環境逐漸改善,加大資金投入加強監測,樹立環保意識,倡導低碳出行;【點評】全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共用一個大氣圈,全球性大氣污染所帶來的災害是全球性的,危及到每一個人的,使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受到嚴峻的挑戰。因此,綜合治理全球性大氣污染需要各國政府協調一致的行動,需要全人類共同努力。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應努力減少污染氣體的排放,并為此作出貢獻,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承擔起各自的責任和義務。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文地理(下冊)6.3共同關注的環境問題 同步練習(學生版).docx 人文地理(下冊)6.3共同關注的環境問題 同步練習(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