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8課盛世景象與燦爛文化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掌握隋唐時期經濟、民族關系、對外開放、文化等方面的發展狀況,了解其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過程與方法:通過課堂講解、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提高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并欣賞隋唐時期的盛世景象與燦爛文化,樹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養學生的開放包容態度。教學重點及難點:教學重點:掌握隋唐時期經濟、民族關系、對外開放、文化等方面的發展狀況。教學難點:理解隋唐時期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環境,理解其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學情分析:教學對象為職業高中學生,他們具有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和初步的思維能力。但可能存在對歷史事件的理解不夠深入,對歷史背景和因果關系理解不夠清晰等問題。因此,教學應采用直觀、形象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歷史事件和現象。教學準備:授課參考書:《中國歷史》等。輔助教具:PPT、圖片、視頻等。課前預習:要求學生預習相關章節,了解基本知識點和概念。教學過程:導入環節(5分鐘)通過展示一些隋唐時期的文物和藝術品,如唐三彩、唐代壁畫等,引導學生進入隋唐時期的歷史情境。提問:“這些文物和藝術品反映了隋唐時期的哪些方面?”引出本課主題。農業發展(10分鐘)通過PPT展示曲轅犁和筒車的圖片和作用,讓學生了解隋唐時期農業技術的進步。提問:“曲轅犁和筒車的特點和作用是什么?對當時農業發展有何影響?”手工業發展(10分鐘)通過展示青瓷白瓷和唐三彩的圖片,讓學生了解隋唐時期手工業的繁榮。提問:“青瓷白瓷和唐三彩的特點和工藝是什么?在當時手工業發展中的地位和影響是什么?”商業發展(10分鐘)通過講解柜坊飛錢的出現和商業管控的放松,讓學生了解隋唐時期商業的繁榮。提問:“柜坊飛錢的特點和作用是什么?商業管控放松對當時商業發展有何影響?”民族關系(10分鐘)通過講解羈糜政策和唐朝與突厥、吐蕃的關系發展,讓學生了解隋唐時期的民族政策。提問:“羈糜政策的內容和實施方式是什么?唐朝與突厥、吐蕃的關系發展經歷了哪些重要事件?對當時的政治格局有何影響?”對外開放(10分鐘)通過講解絲綢之路的發展和遣唐使的意義,讓學生了解隋唐時期的對外交流。提問:“絲綢之路的發展對當時的國際貿易和文化交流有何影響?遣唐使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是什么?”燦爛文化(10分鐘)通過講解唐詩、李白杜甫、宮廷樂舞、科技雕版印刷術和趙州橋,讓學生了解隋唐時期的文化繁榮。提問:“唐詩、李白杜甫的特點和影響是什么?宮廷樂舞的藝術特點和歷史地位是什么?科技雕版印刷術和趙州橋的建筑特色和歷史價值是什么?”課堂小結(5分鐘)回顧本課知識點,強調隋唐時期在經濟、民族關系、對外開放、文化等方面的輝煌成就。提問:“隋唐時期的歷史地位和影響是什么?”課后作業(5分鐘)要求學生選擇一個隋唐時期的話題,如隋朝的統一、唐朝的盛世、唐詩的發展等,進行深入研究并撰寫小論文。通過這個作業,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知識點,培養其獨立思考和研究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