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1課 敵后戰場的抗戰, 一 知識與能力)了解平型關大捷與百團大戰等史實,知道抗日根據地建立與發展的情況。能夠對史實進行正確的理解和判斷。, 二 過程與方法)識讀地圖,提高通過地圖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認識抗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重點: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難點: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狼牙山五壯士在反掃蕩斗爭中,五名八路軍戰士為掩護大部隊和老百姓轉移,把敵人引上了狼牙山的主峰棋盤坨。在消滅了50多個敵人后,五名戰士砸碎了手中的武器,縱身跳下了萬丈懸崖。這就是敵后戰場的英雄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第21課:敵后戰場的抗戰,去了解更多的英雄故事吧!一、平型關大捷師:淞滬會戰期間,日軍侵入山西,企圖占領太原。1937年9月,日軍向太原的重要門戶——平型關進軍,一場伏擊戰即將打響。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有關平型關大捷的敘述,了解這場戰爭的概況。生:時間——1937年9月;指揮員——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師長林彪;結果——經過近一天的激戰,將日軍全部殲滅。師:閱讀教材之后,說說平型關大捷的影響。生:平型關大捷是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軍隊主動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師過渡:中國共產黨在積極領導抗戰的同時,還積極深入敵后,建立抗日根據地。二、毛澤東《論持久戰》和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多媒體展示“敵后抗日根據地形勢圖(1937—1940年)”]師: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日軍相繼攻陷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地。一時間,對抗戰失去信心者大肆宣揚悲觀失望的中國“亡國論”,嚴重擾亂抗戰軍心民心。一九三八年三四月間,中國軍隊取得臺兒莊大捷,于是又有人高唱迅速擊敗日本的中國“速勝論”,但就當時中日兩軍的實際情況而言是不太現實的。為徹底批駁“亡國論”“速勝論”,毛澤東決定撰寫一部關于抗戰的理論著作,對全面抗戰10個月來的戰爭經歷和經驗做個總結性的概括與解釋,回應全國人民關于抗戰前途、抗戰策略、抗戰方式的關切,從而指明抗日戰爭的前進方向。師:閱讀教材,簡述毛澤東《論持久戰》發表的時間、主要內容和意義。生:①發表:1938年,毛澤東發表了《論持久戰》。②主要內容:敵強我弱,中國不能迅速戰勝日本;抗日戰爭是持久戰;實行人民戰爭的路線,最后的勝利一定屬于中國。③意義:《論持久戰》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持久戰戰略總方針,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堅持抗戰的決心和信心。師:找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有哪些。生:主要有晉察冀、晉綏、晉冀豫、山東、蘇南、陜甘寧等抗日根據地。師:陜甘寧邊區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為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師:為了鞏固抗日根據地,抗擊日本侵略者,根據地軍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展開群眾性的人民游擊戰爭,打擊日軍,取得了巨大成就。找一找人民游擊戰爭有哪些特點。出現了哪些著名的戰法?生:人民游擊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主力部隊和民兵為骨干,以廣大群眾為基礎,組織各方力量,展開的群眾性的人民游擊戰爭。主要有麻雀戰、地道戰、地雷戰、破襲戰、水上游擊戰等戰法。師:為鞏固根據地,爭取抗戰的勝利,中國共產黨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影響?生: 師:抗日民主政權的建立,團結了各抗日階級、階層,爭取了中間勢力,孤立了頑固勢力,鞏固和發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減租減息的土地政策,減輕了農民的負擔,提高了農民參加抗戰的積極性,增加了抗戰的力量。師總結:敵后戰場和正面戰場相互配合,構成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整體。三、百團大戰師:1940年,八路軍總部在彭德懷的指揮下,對日軍發起了一場大規模的進攻,史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在什么背景下發動的呢?學生交流后回答。師總結:抗日根據地迅速擴大,有力地打擊了日軍在占領區的統治。為了消滅抗日根據地,日軍實行“囚籠政策”,依托公路、鐵路,對抗日根據地進行封鎖與蠶食。為了粉碎日軍對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掃蕩”和封鎖,振奮抗戰軍民的士氣,八路軍發起了百團大戰。生:時間、地區 1940年8月至次年1月;華北地區目的 為了粉碎日軍對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掃蕩”和封鎖規模 100多個團目標 破襲日軍交通線,摧毀敵人交通線兩側及抗日根據地內的日偽據點 展示材料:在百團大戰中,八路軍作戰1 800余次,斃傷日、偽軍2.5萬多人,破壞鐵路470多千米,公路1 500多千米,橋梁和隧道260多個,一度恢復縣城四五十座,并繳獲大量武器。師:結合上述內容討論一下百團大戰的意義。生:①百團大戰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②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對日軍發動的一場大規模的戰役。③百團大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鍛煉了軍隊。④百團大戰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⑤百團大戰給國民政府消極抗日、妥協投降活動以沉重打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與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相互配合,構成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整體。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八路軍取得了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同時積極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并逐步鞏固壯大,成為抗日戰爭后期的主戰場。中國共產黨領導發動的百團大戰,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K教學至此,請使用《高效實用備課》同步訓練部分。鏈接歌曲:《保衛黃河》。日本侵略者的鐵蹄在中華大地上肆意踐踏,祖國山川為之變色。回頭遙望這場血與火交融的戰爭,依然會被抗日英烈深深感動。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21課:敵后戰場的抗戰,了解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的中國軍民是如何為保家衛國而浴血奮戰的。一、平型關大捷師: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后,迅速開赴抗日前線,一方面配合正面戰場作戰,另一方面深入敵占區,廣泛開展抗日游擊戰。展示圖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形勢圖。展示材料:平型關是內長城的一個關口,抗戰時期屬繁峙縣管轄。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修筑內長城時經過平型嶺,并在關嶺上修建關樓。平型關城虎踞于平型嶺南麓(現繁峙縣橫澗鄉平型關村),方圓九百余丈,南北東各置一門,門額鐫刻“平型嶺”三個大字。平型關北有恒山如屏高峙,南有五臺山巍然聳立,海拔均在1 500米以上,兩山之間是一條地塹式低地。平型關所在的平型嶺是這條帶狀低地中的隆起部分,所以形勢奇險,堪稱晉北要隘。師:根據圖片和史料,你得到什么信息?生:平型關位于山西東北部,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是晉北要隘。師:閱讀教材中有關平型關大捷的敘述,了解其中的有效信息。生:時間——1937年9月;領導人——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師長林彪;結果——經過近一天的激戰,將日軍全部殲滅。展示材料:這次戰役給日軍以迎頭痛擊,遲滯了日軍的戰略進攻,打亂了其沿平綏鐵路右翼迂回華北的計劃,是八路軍出師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也是全國抗戰以來所取得的第一個大勝利,它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為共產黨及八路軍深入敵后,開展游擊戰爭,創建抗日根據地擴大了影響。師:請同學們根據上述內容討論平型關大捷的影響。生:平型關大捷是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軍隊主動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堅定了中國人民抗日的決心和意志,提高了中國共產黨的地位和聲望。師過渡:中國共產黨在積極領導抗戰的同時,還積極深入敵后,建立抗日根據地。二、毛澤東《論持久戰》和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1.毛澤東《論持久戰》師: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后,中國的全民族抗戰已經進行了10個月。10個月中,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等城市相繼陷落。戰爭的進程會如何發展?國民黨內部出現了不同觀點,這些觀點分別是什么?生:“亡國論”“速勝論”。師:為了駁斥當時國民黨內流行的“亡國論”“速勝論”的錯誤觀點,毛澤東發表了什么?生:1938年,毛澤東發表了《論持久戰》。師:毛澤東《論持久戰》的內容、意義分別是什么?生:內容:中國既不能速勝,也不會亡國。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實行人民戰爭的路線,最后的勝利一定屬于中國。意義:《論持久戰》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持久戰戰略總方針,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堅持抗戰的決心和信心。2.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師:結合“敵后抗日根據地形勢圖”,找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有哪些。生:主要有晉察冀、晉綏、晉冀豫、山東、蘇南、陜甘寧等抗日根據地。師:陜甘寧邊區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為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展示材料:一個日軍陸軍上校悲嘆道:“為什么,唉,為什么,在我們已經達到最初目的后,我們不迅速結束中國事變?我們被誘入內地,真是愚蠢……我們所得到的是不動產,而不是我們‘解放’的人民的普遍支持……我們越來越深地陷入了永無盡頭的消耗的泥潭中了。”師:材料說明了什么?生回答。師總結:為了鞏固抗日根據地,抗擊日本侵略者,根據地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展開群眾性的人民游擊戰爭,打擊日軍,取得了巨大成就。鏈接視頻:老電影《地道戰》。地道戰示意圖展示材料:地雷戰:是晉察冀根據地的民兵在反“掃蕩”中創造的。當年,河北安國縣民兵無意間將兩枚手榴彈埋入地下,炸傷了兩個日本兵,群眾欣喜之余,紛紛仿效,利用瓷瓶子、瓦罐子等裝上炮藥或炸藥,埋在田邊地頭、 井臺路面,打擊前來“掃蕩”的敵人。麻雀戰:“‘麻雀’雖小威力大,鬧得鬼子難招架。”抗戰期間,抗日軍民通常編成若干個戰斗小組,出沒于山野密林、狹谷隘口、地道暗洞、街頭巷尾,如同麻雀啄食,避實擊虛,伺機而動,逐步消耗敵人有生力量。敵人反擊時,就立即撤離,隱蔽得無影無蹤。后來,這種戰法被劉伯承元帥總結為“麻雀戰”,是廣大地方武裝打擊日本鬼子最主要、最常用的一種游擊戰法。師:人民游擊戰爭有哪些特點?出現了哪些著名的戰法?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主力部隊和地方基層民兵為骨干,以廣大群眾為基礎,組織了各方的力量,開展人民游擊戰爭。軍民根據各地不同地形特點,采取地道戰、地雷戰、夜襲戰、麻雀戰等戰法打擊日軍,使日軍攻防無措,疲于奔命,不得安寧。師:為鞏固根據地,爭取抗戰的勝利,中國共產黨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影響?生填寫表格:措施 政治:根據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權 經濟: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開展大生產運動影響 使根據地成為敵后游擊戰得以堅持并取得最后勝利的基地 師:從表中可以看出,減租減息的土地政策減輕了農民的負擔,極大地提高了農民支持抗戰的積極性,為抗日根據地的發展和壯大產生了巨大作用。師過渡:抗日民主政權的建立,團結了抗日各階級、階層,爭取了中間勢力,孤立了頑固勢力,鞏固和發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敵后戰場和正面戰場相互配合,構成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整體。師講解敵后戰場的概念:敵后戰場是指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深入到日本占領區而開辟的戰場。一般特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依靠有利地形在日本軍隊占領區所形成的有一定軍事控制范圍的地區。三、百團大戰展示材料:1939年3月,日本駐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提出了配合日軍“掃蕩”作戰的“囚籠政策”。具體措施是:以鐵路為柱,以公路為鏈,以碉堡為鎖,然后輔之以封鎖溝、封鎖墻,從日軍占領區向抗日根據地構成網狀的“囚籠” ,對抗日軍民進行壓縮包圍。師:經過發展,抗日根據地迅速擴大,有力地打擊了日軍在占領區的統治。為了消滅抗日根據地,日軍實行“囚籠政策”,依托公路、鐵路,對抗日根據地進行封鎖與蠶食。師:請同學們找出有關百團大戰的相關信息。時間 1940年8月至次年1月;華北地區目的 粉碎日軍對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掃蕩”和封鎖,振奮抗戰軍民的士氣領導者 彭德懷規模 100多個團目標 破襲日軍交通線,摧毀敵人交通線兩側及抗日根據地內的日偽據點 鏈接視頻:1940年百團大戰。展示材料:在百團大戰中,八路軍作戰1 800余次,擊斃日、偽軍2.5萬多人,破壞鐵路470多千米,公路1 500多千米,橋梁和隧道260多個,一度恢復縣城四五十座,并繳獲大量武器。師:請結合上述內容討論一下百團大戰的意義。師生討論,總結:①百團大戰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②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戰役;③百團大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④百團大戰振奮了全國軍民奪取抗戰勝利的信心,振奮了抗日的信心;⑤百團大戰給國民政府消極抗日、妥協投降活動以沉重打擊。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相互配合,構成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整體。一方面,國民黨在正面戰場堅持抗戰,抵御外侮,書寫了英勇斗爭的壯烈詩篇。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在敵后戰場軍民一心,同仇敵愾,奏響了可歌可泣的抗日贊歌。K教學至此,請使用《高效實用備課》同步訓練部分。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