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0課 正面戰場的抗戰, 一 知識與能力)了解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等基本史實,指導學生在了解史實的基礎上,培養綜合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 二 過程與方法)利用相關的地圖、圖片和視頻,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歷史現象和表達歷史觀點的能力。,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正面戰場的史實,體會抗日將士在戰爭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對學生進行國家、民族利益高于黨派、階級利益的愛國主義教育。重點: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難點:武漢會戰。全面抗戰爆發后,侵華日軍大舉進攻,企圖速戰速決,一舉滅亡中國。中國軍隊面對日軍的瘋狂進攻,先后組織了一系列戰役。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20課:正面戰場的抗戰。一、臺兒莊戰役[多媒體展示“臺兒莊戰役形勢圖”]師:日軍進攻臺兒莊的意圖是什么?生:日軍企圖將在山東半島登陸的一部分日軍,與順津浦鐵路南下的日軍會師臺兒莊,合攻軍事要地徐州,從而打通南北戰場。師:請同學們結合教材,簡要復述臺兒莊戰役的經過。生:1938年3月,北路日軍孤軍南下,向臺兒莊發起攻擊。中國守軍奮起抵抗,同日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與此同時,中國軍隊主力完成了對日軍的包圍,發起全面反攻,日軍被迫撤退,中國軍隊乘勝追擊,殲敵1萬余人,取得了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最大的一場勝仗。師:請同學們分組討論,臺兒莊戰役取得勝利的原因有哪些?學生討論回答:中國軍隊的英勇作戰;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得當;參戰的中國軍隊的有力配合;正確地把握了戰機。師補充: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二、武漢會戰師: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是平漢、粵漢鐵路的交會點。1937年11月國民政府部分機構由南京遷至武漢后,該地實際成為中國軍事、政治、經濟的中心,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日本認為只要拿下武漢就能迫使國民政府投降,從而迅速滅亡中國。1938年6月,日軍大舉進攻武漢,中國軍隊共部署約100萬人參戰,開始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武漢會戰。師:請同學們說一說武漢會戰中的著名戰役。生:萬家嶺大捷。在江西萬家嶺,中國軍隊利用有利地形,將日軍一個師團分割包圍,取得了殲滅日軍3 000余人的萬家嶺大捷。師:武漢會戰的結果如何?有何影響?生:整個戰場形勢對中國不利,武漢陷入日軍的三面包圍之中。中國軍隊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漢。武漢會戰使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師總結:武漢會戰后期,日軍占領廣州。在優勢日軍的瘋狂進攻下,日軍占領了華北、華中和華南的大片領土。廣州、武漢失陷后,日軍的兵力已嚴重不足,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三、第三次長沙會戰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列表歸納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基本情況。生:時間、地點 1941年12月;長沙經過 日軍調集10余萬兵力,以空軍為掩護,發動第三次長沙會戰。中國軍隊與日軍在長沙城下鏖戰,打退增援長沙的三路日軍和長沙外圍的日軍。中國軍隊發起全線反擊,獲得會戰勝利影響 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振奮了人心,堅定了打敗日本法西斯的決心,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師:分組討論第三次長沙會戰勝利的原因。生:中國軍隊指揮官采取正確的戰略戰術;中國軍人的頑強奮戰,不怕犧牲;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后,日軍人力物力和財力十分困難。師:1944年,日軍發動了豫湘桂戰役。由于國民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使得國民黨軍隊一潰千里,丟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貴州省的一部分。師:根據上述內容,談談你對正面戰場抗戰的評價。(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總結)師總結:①正面戰場的抗戰是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②正面戰場的抗戰,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戰略計劃和“速戰速決”的方針,消耗了日本的軍事和經濟實力,為戰略相持階段的到來起了決定性作用。③正面戰場的抗戰,有力地支援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為敵后游擊戰爭創造了有利條件。④正面戰場的抗戰,振奮了民族精神,堅定了中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提高了中國抗戰在國際上的影響力。⑤正面戰場后期由于國民政府推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方針,致使豫湘桂戰役大潰敗,中國喪失了大片國土。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先后組織了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等一系列戰役,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在正面戰場中,中國軍人的英勇奮戰,不怕犧牲的抗戰精神,是偉大的中國精神的一部分,促進了全民族的團結和進步。正面戰場的抗戰,彰顯了中國人不怕犧牲、奮勇殺敵的民族氣概,他們的戰斗史實,必將寫進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的民族歷史中。教學至此,請使用《高效實用備課》同步訓練部分。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