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五單元 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單元整體說課1924年,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展開合作,進行反帝反封建的國民革命運動,又稱“大革命”。由于國民黨內反動集團叛變革命,國民革命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中國共產黨發動一系列武裝起義反抗國民黨反動派。毛澤東等人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創造“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開展土地革命,探索中國革命的新道路。1934年,面對國民黨軍隊的“圍剿”,紅軍進行戰略轉移。中國共產黨率領紅軍歷經艱難險阻,勝利完成了長征,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本單元建議以中國共產黨探索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以及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為主線設計教學,通過總結國民革命失敗的教訓,認識到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革命戰爭的重要性;通過遵義會議背景的分析、內容的掌握及影響的理解,把握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以“中國紅軍長征路線圖”為背景史料,通過圖說歷史、欣賞《十送紅軍》等紅色歌曲,體會紅軍戰士不屈的斗爭及犧牲精神,體會紅軍長征的豪邁精神及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認識中國革命歷程的艱難曲折。八年級學生通過第三、第四單元的學習,已了解到在20世紀20年代,中國處于北洋軍閥黑暗統治時期。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失敗后,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必須團結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戰勝強大的敵人。基于已掌握的學習內容,很容易承接本單元內容,學生易于接受。由于學生理解、分析、概括能力還須提高,所以針對本單元的重難點,需要教師的進一步引導。1.通過制作和利用“北伐戰爭形勢圖”,概述北伐戰爭的進軍路線和主要對象;通過小組討論、分析北伐戰爭勝利的原因。2.通過收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會師和工農武裝割據的有關史實,學習收集資料和整理資料、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3.通過圖文、視頻等材料,感受紅軍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通過感受地方的紅色文化教育,傳承紅軍精神。3課時。第15課 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一 知識與能力)簡述中共三大、國民黨一大、黃埔軍校的建立、北伐戰爭的主要過程等基本史實;了解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通過分析北伐戰爭勝利進軍和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的原因,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收集和講述北伐戰爭的小故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展示自我的意識;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析總結北伐戰爭勝利的原因,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大革命時期英雄們摧毀舊社會的壯烈之舉、敢為人先的社會擔當、緊系時代潮流的人生情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情感;通過了解北伐戰爭勝利和國民革命失敗的史實,使學生對中國革命的艱巨性和曲折性有一個基本的理解,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和為理想而奮斗的堅強意志。重點:北伐勝利進軍。難點:國共兩黨合作的原因;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國民革命的失敗。[多媒體播放歌曲:“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國民革命成功,國民革命成功,齊歡唱,齊歡唱。”]師:這首《國民革命歌》曾在20世紀20年代傳唱中國大江南北。為什么人民會發出“打倒列強,除軍閥”的呼聲呢?什么是國民革命?什么歷史事件成為國民革命洪流中的最強音?今天讓我們穿越歷史的時空,來一次國民革命之旅。一、國共合作的實現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并結合上一課的內容,歸納國共合作的原因。生:①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失敗的教訓,使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必須團結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戰勝強大的敵人。②中共三大決定同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③孫中山在經過多次反對北洋軍閥斗爭的失敗后,深深感到必須改造國民黨,為它注入新鮮血液。師:中共三大確定的國共合作的方針是什么?生: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把國民黨改造為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同盟。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找出下表國民黨一大召開的相關信息。生:時間、地點 1924年;廣州參會人員 孫中山主持,李大釗、毛澤東等共產黨員參加了大會的領導和組織工作內容 大會通過的宣言對三民主義作出了新的解釋,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在實際上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意義 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建立 師:新三民主義將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中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務進行了明確,因此新三民主義是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中共三大提出國共合作,國民黨一大實現了國共合作。[多媒體展示《黃埔軍校舊址大門》圖片]師:為了培養軍事和政治人才,孫中山在廣州黃埔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請同學結合教材,提煉有關黃埔軍校的信息。創立條件 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創辦起來的時間、地點 1924年5月;廣州領導機構 孫中山兼任軍校總理,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不久后擔任政治部主任[多媒體展示黃埔軍校對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畏死勿入斯門,橫批為革命者來]師:請學生們談談看完對聯后的感受,暢所欲言。教師總結:大家說得很好。黃埔軍校正是秉持“培養不怕犧牲、以救國救民為己任的革命者”的宗旨,為后來的北伐戰爭輸送了大量軍事和政治人才。二、北伐勝利進軍師:閱讀教材,列表回答北伐勝利進軍的相關信息。生:北伐目的 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北伐對象 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總指揮 蔣介石主戰場 湖南、湖北重要戰役 汀泗橋之戰、賀勝橋之戰北伐路線 ①廣東——湖南、湖北——江西——南京 ②福建——浙江——上海 師:為什么葉挺領導的獨立團為第四軍贏得了“鐵軍”的美譽?這支獨立團在北伐戰爭中取得了哪些戰役的勝利?生:葉挺領導的獨立團所向披靡,屢破強敵。主要有汀泗橋之戰、賀勝橋之戰,基本消滅吳佩孚主力。[多媒體展示“北伐戰爭形勢圖”]師:北伐軍只用了半年的時間,就取得了驚人的成績;先后殲滅了吳佩孚、孫傳芳兩部主力,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震動全國。為什么北伐軍在短期內取得了這么大的成就呢?(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師總結:北伐軍勝利進軍的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北伐軍作戰方針的正確;二是國共兩黨齊心協力;三是北伐軍官兵的浴血奮戰;四是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群眾的密切配合和積極支援。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說一說北伐戰爭時,中國工農運動的發展情況。現在請同學們想一想,北伐戰爭與工農運動之間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生:蓬勃發展。農民協會組織會員大量增加,農民運動發展急速;城市工會組織和工人運動得到重大發展。北伐戰爭的進行有力地推動了工農運動的發展,工農運動的發展又在更大程度上促進了北伐的勝利進軍。由此來看,工農群眾的支持應是北伐勝利進軍的一個原因。師過渡:然而,正當北伐軍勝利進軍時,統一戰線卻破裂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三、國民黨內反動集團叛變革命與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說說國民革命失敗的標志及原因。生:(標志)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并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7月,汪精衛在武漢召開“分共會議”,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原因)蔣介石與國內反動勢力和帝國主義相勾結,叛變革命;中國共產黨只掌握一小部分武裝,還沒有掌握革命的領導權,力量弱小。師:南京國民政府建立之后,在“分共清黨”、鎮壓工農運動的同時,繼續北伐。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繼續北伐的目的是什么?最終結果是什么?生:統一中國。最終結果是1928年底,張學良宣布“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南京政府在名義上統一了全國。轟轟烈烈的北伐戰爭跌宕起伏,寫下了輝煌壯烈的篇章。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國共合作的破裂也開啟了中國歷史新的一頁。中國共產黨吸取教訓,拿起武器武裝反抗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十年內戰的槍聲最終浩然打響。K教學至此,請使用《高效實用備課》同步訓練部分。師:20世紀20年代有一幅題為《中國怪現狀:無頭歟?多頭歟?》的漫畫。畫中一位長衫馬褂者,頸項無頭,而周身多頭,形象地描繪出當時中國群龍無首的狀況。當時的中國正處于一種怎樣的境地?生:地方軍閥割據。師:還有一幅標題為《軍閥與帝國主義壓迫下之中國人民》的漫畫,帝國主義與軍閥面部猙獰,而受壓迫的人民成了待宰的羔羊。如何改變這樣的現狀?近代中國的仁人志士作出了哪些探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15課: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一、國共合作的實現師:近代中國革命的先行者是誰?生:孫中山。展示材料:材料一:在孫中山的奮斗歷史中,他曾多次向帝國主義國家呼吁援助,而其結果總是帝國主義國家支持軍閥反對他。……孫中山從對十月革命和蘇維埃俄國的進一步了解中,從過去一再遭到帝國主義國家的冷遇與破壞的痛苦教訓中,深切感到列寧和他領導的蘇維埃俄國是真正幫助中國革命的。——摘編自王檜林主編《中國現代史(上冊)》材料二:(1923年)2月7日,在帝國主義的唆使和支持下,吳佩孚指令湖南督軍蕭耀南出動大批軍警包圍江岸總工會,開槍掃射工人糾察隊。同時,在鄭州、長辛店等地瘋狂屠殺罷工工人,逮捕工會領袖。在這次血腥鎮壓中,50多人慘遭殺害,300多人受傷,40多人被捕,1 000多人被開除,連工人家屬也遭洗劫。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二七”慘案。——摘編自張祥光、范同壽、張自勤《中國歷史要覽》材料三: 國民黨正在墮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師:閱讀以上材料,分析孫中山為什么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學生討論回答:①共產國際的支持與幫助。②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革命道路屢遭挫折。③孫中山意識到必須改組國民黨,為它注入新鮮血液。展示材料:我們相信在今日列強的半殖民地的中國,想脫除列強的帝國主義及那媚事列強的軍閥的二重壓迫,非依全國國民即全民族的力量去做國民革命運動不可。……我們認為在這種國民革命運動中,不宜使國民革命的勢力分歧而不統一……非以全民族之心力集中于一黨不可。——李大釗師:陳獨秀認為要改變“今日列強的半殖民地的中國”,必須依靠全民族的力量進行什么運動?生:國民革命運動。師:國民革命運動的目標是擺脫哪“二重壓迫”?生:帝國主義和軍閥。師:對!正是有著這樣相同的目標,國共兩黨開始謀求第一次合作。接下來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70正文內容,回答課件上的問題。(1)國共兩黨第一次正式合作的時間和標志是什么?(2)共產黨與國民黨合作采取了什么方式?(3)兩黨合作的政策基礎是什么?生:(1)時間和標志:1924年,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2)方式:共產黨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3)基礎:將舊民主主義革命發展為新三民主義,在實際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展示圖片:一副對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畏死勿入斯門,橫批:革命者來。師:這所為了革命而誕生的學校大家知道它的名字嗎?生:黃埔軍校。師:黃埔軍校創建于何時何地?黃埔軍校的全稱是什么?黃埔軍校有哪些主要的領導人物?生:1924年5月;廣州黃埔。全稱: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領導人物:孫中山兼任學校總理,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擔任政治部主任。師:孫中山和蔣介石是國民黨,周恩來是共產黨,這說明黃埔軍校是國共合作的產物。在國共兩黨的共同努力下,黃埔軍校迅速發展壯大,培養了大批的軍事和政治人才,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和隨后的北伐戰爭作了準備。二、北伐勝利進軍展示圖片:師:這是當時國民政府印發的漫畫:號召民眾一起北伐。從這首《國民革命軍軍歌》的歌詞可知,國民革命的任務和口號是什么?生:打倒列強,除軍閥!師:為了打倒列強,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廣州國民政府決定北伐。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71~72的內容,回答:廣州國民政府北伐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北伐軍總司令是誰?北伐初期的主要戰場是哪里?生:主要目的:推翻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等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總司令:蔣介石。主要戰場:湖南、湖北。展示“北伐戰爭形勢圖”師:現在請看地圖,我們分析一下北伐前的形勢。同學們,如果你是北伐軍將領,你會做出什么樣的軍事部署呢?生:(討論回答) 。師:同學回答得很好。當時北伐軍就是按照各個擊破的方針,先打吳佩孚、再打孫傳芳,最后消滅張作霖的方案進行軍事部署的。現在我們一起來了解北伐戰爭的經過。吳佩孚主要占據兩湖地區,所以湖南、湖北成為了北伐初期的主戰場。北伐軍率先攻下長沙后,吳佩孚將主力集中在哪里?生:汀泗橋與賀勝橋。師:戰爭為何選擇在汀泗橋與賀勝橋?戰役的結果如何?生:汀泗橋是粵漢路上的軍事要隘。汀泗橋與賀勝橋接連獲勝,下面的目標就是有兵工廠的重鎮武昌。展示材料:武昌戰役歷時40余天,俘陳嘉謨、劉玉春以下官兵1.2萬余人,繳獲大炮18門、各種槍7 260支。北伐軍傷亡1 157人,其中獨立團亡600多人。——《湖北省志·軍事》師:結合材料,說說連克汀泗橋、賀勝橋,攻克武昌的是北伐的哪一支軍隊。北伐軍具有什么樣的精神?生:葉挺領導的第四軍獨立團(有“鐵軍”的稱號)。精神:北伐軍具有不怕犧牲、斗志激昂、一心革命救國的愛國精神。師:為鞏固北伐成果,廣州國民政府將首都遷往武漢。北伐軍勢如破竹,一路向北,從珠江流域一直打到長江流域,聲勢震動全國。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說一說北伐戰爭時,中國工農運動的發展情況。請同學們想一想,北伐戰爭與工農運動之間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生:蓬勃發展。農民協會組織會員大量增加,農民運動發展急速;城市工會組織和工人運動得到重大發展。北伐的進行有力推動了工農運動的發展,工農運動的發展又在更大程度上促進了北伐的勝利進軍。由此來看,工農群眾的支持是北伐勝利進軍的一個原因。師:現在請大家結合教材P73第二段正文,小組討論,完成“問題思考”。生討論回答:國共兩黨合作,共同推進;北伐師出有名,得到廣大工農群眾的支持;北伐作戰方針正確,官兵英勇作戰;北洋軍閥各自為戰,力量分散。三、國民黨內反動集團叛變革命與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1.國民革命的失敗展示圖片:漫畫《人民公敵蔣介石》師:就在大革命如火如荼之時,這幅題為《人民公敵蔣介石》的漫畫卻告訴我們一件血淋淋的史實。漫畫中的蔣介石脫去的是革命的外衣,他左手持刀,右手拿槍,地上都是鮮血,血泊中可以看到日期“四一二”。那天到底發生了什么?生: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師:什么是“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請大家閱讀書本P74“知識拓展”。展示材料:受三民主義洗禮之軍隊,竟向徒手群眾開槍轟擊,傷斃至百余人。三一八案段祺瑞之衛隊無此橫暴,五卅案之英國劊子手無此兇殘……師:這是“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上海文化界聯名上書國民黨元老的片段,說明了什么?生:說明蔣介石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民憤。師:對!蔣介石為了實現獨裁統治,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與武漢國民政府決裂。就在共產黨人士面臨危險的時候,黨內部分領導人還寄希望于汪精衛政府。其結果是什么?生:汪精衛在武漢召開“分共會議”。師:汪精衛背叛革命后,國共第一次合作完全破裂。后來武漢國民政府與南京國民政府合并,南京成了國民政府的首都。2.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展示圖片:漫畫《不徹底的重建》師:這張漫畫的標題是《不徹底的重建》,背后是南京國民政府,而鑄就它的基石上赫然寫著“軍閥”“舊官僚”“老政客”,這說明南京國民政府是一個什么樣的政府?生:代表舊官僚、老政客利益的政府,成為了新軍閥。師:那國民革命有沒有成功呢?生:沒有成功,沒有打倒帝國主義,南京國民政府也淪為新軍閥的利益代表。師: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繼續北伐的目的是什么?最終結果是什么?生:統一中國。最終結果:1928年張學良宣布“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南京政府名義上統一了全國。師:國民黨內反動集團叛變革命給我們帶來哪些教訓?生:共產黨必須要有自己獨立的軍隊武裝力量。師:大家說得很好。國民黨內反動集團的叛變讓國民革命終成黃粱一夢。但“打倒列強,除軍閥”的北伐,是中華兒女用愛國主義的熱血來挽救民族危亡的英雄般探索。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拉開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序幕,這是國民革命的前提;黃埔軍校的成立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推動了國民革命的發展;而北伐戰爭把國民革命推向了高潮,沉重打擊了軍閥勢力;但是由于蔣介石、汪精衛等人的叛變和中國共產黨的不成熟,國民革命最終失敗。K教學至此,請使用《高效實用備課》同步訓練部分。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