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綜合探究三 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 同步練習一、填空題1.南非的主要河流是自西向東的 和自東向西的 ; 資源和 資源豐富。2.整個南非以 為主,地表起伏較小,地勢 高 低。3.南非依靠自然條件的優勢,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利用豐富的 ,大力發展 和制造業;利用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發展 。4.南非整個國家最主要的氣候類型為 氣候,西南沿海地帶為 氣候,西北地區為熱帶 氣候。5.城市最初形成時所在的位置,一般來說,首先要考慮 與 條件,其次還要考慮地形、 和 等自然條件。二、選擇題讀下圖,據此回答以下問題。6.以下對下圖所示國家的解讀,正確的有( )①在南半球和東半球 ②大部分位于低緯度③是東亞最大的國家 ④降水由沿海向內陸遞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水稻是該國的主要農作物,主要分布在恒河流域,圖中表示恒河流域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8.據圖分析,該地適合種植水稻的有利條件有( )①位于低緯度區,熱量充足 ②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③人口稠密,勞動力資源豐富 ④科技發達,臨近“亞洲硅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東南亞最主要的糧食作物是( )A.小麥 B.玉米 C.水稻 D.高粱10.新華社快訊:印度尼西亞氣象、氣候和地球物理局說,印尼中蘇拉威西省28日下午發生7.7級地震,當局發布海嘯預警。下面關于印尼的說法錯誤的是( )A.印度尼西亞地處赤道周邊,屬熱帶雨林氣候,由于季風而分為干、濕兩季B.位于亞洲東南部,地跨赤道C.印尼大部分為白色人種D.是印度洋上的一個群島國家11.下列關于南非的敘述,正確的( )①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區②礦產資源豐富,但生物資源極為貧乏③有非洲“小歐洲”之稱的城市是開普敦④有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公園——克魯格國家公園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讀下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兩大陸的地形均以高原和平原為主 B.A B兩地都屬于熱帶雨林氣候C.甲、乙兩國均為發展中國家 D.兩大陸居民均以黑色人種為主13.小明想向新疆的朋友介紹家鄉的情況,他應該( )A.利用地圖,確定家鄉的位置和范圍B.通過調查人口、民族、城市和鄉村、風俗習慣等,認識家鄉的自然環境特征C.借助人口分布圖,了解家鄉的經濟發展D.從地形、氣候、水文與自然資源等方面,掌握家鄉的人文特色14.干旱地區發展綠洲農業的首要條件是( )A.勞動力 B.熱量 C.水源 D.肥料15.某同學從家鄉帶來特產:一包魚片和一包紫菜。他的家鄉可能位于( )A.群山之間 B.水鄉小鎮 C.莽莽草原 D.大海之濱16.小麗想利用書本上“如何認識區域”的方法了解家鄉概況,她可以( )A.利用人口分布圖,了解家鄉的經濟發展B.通過人口、民族等信息,認識家鄉的自然環境特征C.利用中國交通圖,確定家鄉的位置和范圍D.從地形、氣候、河流等方面,掌握家鄉的人文特色17.確定區域的位置,應該( )①確定區域的經緯度位置 ②感受區域的發展③確定區域的相對位置 ④關注區域的人文特色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三、問答題18.說說南非是如何利用本地的自然條件來發展經濟的。從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四、識圖題19.讀圖并完成下列練習。(1)寫出圖中字母和數字所表示的大洲或大洋名稱A 、B 、① 、② (2)從東西半球位置看,A地位于 ,D地位于 (3)F處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是 (4)E地畜牧業發達,因為這里的氣候類型是 ,其氣候特點是 .20.讀南非輪廓圖及相關氣候統計圖,回答問題。(1)從半球位置看,南非位于 、 ;從海陸位置看,南非位于 洋的西面 洋的東面.(2)據圖概括開普敦的氣候特點: (3)南非的主要人種是 人種。(4)2010年6月11日至7月11日,第十九屆世界杯足球賽在南非舉行。比賽期間,南非的季節是 ,并說出你的判斷理由: 。答案部分1.林波波河;奧蘭治河;礦產;野生動植物2.高原;東;西3.礦產資源;采礦業;旅游業4.熱帶草原;地中海;沙漠5.防衛;交通;氣候;水資源6.C7.B8.A9.C10.C11.D12.C13.A14.C15.D16.C17.B18.南非以豐富的礦產資源著稱于世界,其中黃金、鉑族金屬、錳、礬、鉻、紅柱石的儲量居世界第—位,還有蛭石、鋯、欽、磷酸鹽、銻等的儲量均居世界前列,南非充分利用其礦產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采礦業和制造業;利用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和多種族聚居特點,發展生態旅游與民俗方旅游等。結論:發展經濟,要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因地制宜。19.(1)亞洲;北美洲;太平洋;大西洋(2)東半球;西半球(3)地處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4)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多雨20.(1)南半球;東半球;印度;大西(2)夏季高溫少雨,冬季溫和多雨(3)黑色(4)冬季;南非位于南半球,與北半球季節相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