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課時2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學案(含答案)—2023-2024學年思想政治部編版必修1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課時2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學案(含答案)—2023-2024學年思想政治部編版必修1

資源簡介

課時2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學習目標 
1.通過理解社會主義改造的成功、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社會主義初步建設取得的成就,堅定黨的領導,認同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2.理解過渡時期的歷史必然性;正確認識八大的理論成果。明確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是符合中國國情的。
3.正確認識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初期探索的成就和曲折,明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不是一帆風順的。
一、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
1.過渡時期
(1)時間: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____________基本完成。
想一想:過渡時期,我國社會性質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了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總路線和總任務: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________,并逐步實現國家對______、對手工業和對__________________的社會主義改造。即“一化三改”。
提醒 圖解“一化三改”
2.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
(1)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________________因素。
(2)國家積累了____________________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
(4)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__________________的轉變。
3.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1)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標志: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__________________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2)社會主義改造取得勝利的意義
①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________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建立起__________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____________的社會變革。
②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基礎。
群眾方面 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
經濟方面 ____________有了比較迅速的發展
政治方面 社會秩序更加穩定,____________更加鞏固
二、在艱辛探索中前進
1.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1)歷史課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如何在中國________社會主義、如何____________社會主義,是嶄新的歷史課題。
(2)道路探索:中國共產黨在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原理指導下,以蘇聯經驗教訓為鑒戒,結合中國具體實際,艱辛探索適合__________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2.黨的八大——指明方向
最重要貢獻 對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作出了規定,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主要矛盾 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__________的要求同落后的______________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____________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主要任務 集中力量發展____________,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3.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取得的成就
(1)成就
工業建設 我國建立起獨立的__________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農業建設 農業方面初步滿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基礎設施建設 建筑、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獲得較快發展
教育、醫療、科技 教育醫療事業得到長足進步,人們的______________得到了極大改變,________發展取得重要突破,成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
(2)結論:只有____________才能救中國。
4.艱辛探索的重大意義
(1)一個飛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________的偉大飛躍。
(2)第二次結合: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提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________結合”,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結合新的實際__________毛澤東思想,提出關于____________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3)一個肯定: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____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__________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______基礎。
5.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
____________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____________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__________歷史性飛躍。
1.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個體農業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
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
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后,我國建立起獨立且相當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提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先后撰寫《論十大關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
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議題1:如何理解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
[情境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建立在沒收官僚資本基礎上的國營企業和新建國營企業的力量日益發展壯大;調整私營工商業采取的加工訂貨、統購包銷等措施,起到了利用和限制的作用;土地改革完成后,農民分到了土地,但一家一戶的分散勞動,生產力水平較低,容易出現貧富不均的情況;二戰后,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快速發展。1950年,中國同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中蘇之間在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開始密切地合作。
任務1 獨立思考:有人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中國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同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應該等到資本主義充分發展以后再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請結合情境駁斥該觀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境2]
過渡時期,在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同時,黨開創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對個體農業,創造了多種互助合作形式,使農民的個體私有制轉變為集體所有制;對個體手工業,采用最終過渡到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的方法;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創造了多種國家資本主義形式,使資本主義私有制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公有制。1956年底,96.3%的農戶加入合作社;91.7%的手工業人員參加合作社;全國私營工業戶數的99%,私營商業戶數的82.2%,分別納入了公私合營或合作社的軌道。至此,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其他基本制度逐步建立起來。我國1957年比1952年鋼增長296%,發電量增長166%,煤炭增長96%,原油增長235%,棉布增長32%。
任務2 小組討論:結合材料,簡述過渡時期的時間、總路線和總任務,并分析社會主義改造取得勝利的重大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歸納 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的歷史意義
(1)制度基礎: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制度基礎,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
(2)人民地位(政治):使人民成為國家主人,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性、創造性。
(3)促進生產(經濟):社會主義制度是符合我國實際的先進社會制度,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4)發展理論(文化):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它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5)國際影響: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進一步改變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增強了社會主義力量,對維護世界和平產生了積極影響。
議題2:如何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艱辛探索?
[情境1]
毛澤東對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艱苦探索,提出要創造新的理論、寫出新的著作,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1956年4月,毛澤東發表了《論十大關系》,初步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提出了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
1956年,黨的八大通過的《關于政治報告的決議》指出,國內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全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從落后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要和文化需要。
任務1 獨立思考:結合材料,分析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探索中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境2]
黨的八大對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作出了規定,我國集中財力、物力搞建設,期間雖然經歷曲折,不僅出現過急躁冒進的錯誤,甚至還出現了長時間的社會動亂,但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正如《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所指出的:“我們現在賴以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物質技術基礎,很大一部分是這個期間建設起來的;全國經濟文化建設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們的工作經驗,大部分也是在這個期間培養和積累起來的。這是這個期間黨的工作的主導方面。”
任務2 小組討論:結合材料,談談對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艱辛探索的認識,并簡述社會主義建設初期艱辛探索的歷史經驗給我們的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歸納 正確理解和把握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1)鴉片戰爭后,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2)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探索出一條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正確革命道路,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
(3)社會主義革命時期,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
(4)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工業、農業、基礎設施、教育醫療事業、科技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極大改變,我國成為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
(5)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考向一 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學科素養:政治認同]
例1 (2022·寧波高一期末)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有其歷史的必然性。這種必然性主要表現在(  )
①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
②民族資本主義要求社會主義改造
③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
④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向二 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學科素養:科學精神]
例2 (2023·鹽城高一期末)1952年下半年至1956年,新中國僅僅用了4年時間,就完成了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使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跨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這一偉大勝利的意義是(  )
①國家已經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②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③在農業上初步滿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④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向三 黨的八大對當時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的規定[學科素養:科學精神]
例3 (2022·連云港高一期中)1956年9月,黨的八大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勝利召開。黨的八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們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黨的八大的召開,標志著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取得初步成果。這次會議最重要的貢獻是(  )
①正確分析了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②明確了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
③提出了“一化三改”這一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
④明確要盡快推動我國由落后的工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向四 艱辛探索的歷史意義[學科素養:政治認同]
例4 (2023·遼寧高一月考)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后,如何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東方大國建設和鞏固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面臨的一項嶄新課題。為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黨帶領人民進行了艱難曲折的初步探索。這一初步探索的意義主要體現在(  )
A.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
B.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
C.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
D.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
考向五 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學科素養:政治認同]
例5 (2023·江蘇高一月考)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確立以后,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對在中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問題進行了艱辛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論成果。這些思想理論成果(  )
①指導制定并實施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
②找出了在中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正確道路
③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主心骨的地位
④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的“第二次結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課時2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新知導學 素養奠基
一、
1.(1)社會主義改造
想一想:所謂“過渡”是指新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此時中國的社會性質是新民主主義社會,而不是社會主義社會。
(2)工業化 農業 資本主義工商業
2.(1)主導性 (2)利用、限制和管理 社會主義改造
(3)個體農業經濟 (4)社會主義陣營
3.(1)社會主義改造 (2)①中國 社會主義
廣泛而深刻 ②社會生產力 人民民主專政
二、
1.(1)建設 鞏固和發展
(2)馬克思列寧主義 中國國情
2.主要矛盾 根本任務 工業國 農業國
經濟文化 社會生產力
3.(1)比較完整 精神面貌 科技 (2)社會主義
4.(1)站起來 (2)第二次 豐富和發展
社會主義建設 (3)理論 中國特色 物質
5.毛澤東思想 革命和建設 第一次
易錯矯正
1.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
2.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
3.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4.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后,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5.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提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澤東同志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著作。
議題探究 素養形成
議題1 任務1 (1)近代中國人民的各種嘗試和斗爭證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2)新中國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具有歷史必然性: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社會主義改造;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
(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創造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政治條件,無產階級獨立自主的領導權是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政治保證,中國共產黨在人民群眾中有崇高的威信,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在意識形態占據指導地位,為轉變創造了有利的思想文化條件。
任務2 (1)時間: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總路線和總任務: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即“一化三改”。
(2)意義:①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②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勝利,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③社會生產力有了比較迅速的發展,社會秩序更加穩定,人民民主專政更加鞏固,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基礎。④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
議題2 任務1 (1)新中國成立后,實現了政治、經濟、社會的穩定,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前提。
(2)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正確地制定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黨的八大對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作出了規定,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3)通過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
(4)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5)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探索出了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任務2 (1)認識:①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探索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能夠正視困難,糾正錯誤,在黨的領導下進行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取得的成就是主要方面。②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③這些成就充分說明了一個結論: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2)啟示: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必須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經濟建設必須從基本國情出發,生產關系的變更和完善必須適應生產力發展狀況。
考向研析 素養提升
例1 A [“民族資本主義要求社會主義改造”的說法不符合當時實際情況,②不選。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是結論,不是表現,④不選。]
例2 D [①③是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在探索時期取得的成就,不是社會主義改造取得勝利的意義,不符合題意。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②④符合題意。]
例3 A [1953年黨中央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過渡時期總路線和總任務概括起來就是“一化三改”,排除③。黨的八大明確了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④錯誤。]
例4 D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排除A。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排除B。新中國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排除C。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探索,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D符合題意。]
例5 C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確立以后,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進行了艱辛探索,找出了在中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正確道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的“第二次結合”,②④應選。確立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主心骨的地位,指導制定并實施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都是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確立之前,①③不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阳市| 宁阳县| 体育| 锡林郭勒盟| 从江县| 彰武县| 铁岭县| 高青县| 革吉县| 德格县| 浪卡子县| 阿勒泰市| 南部县| 尖扎县| 合肥市| 西畴县| 社旗县| 友谊县| 三原县| 屯留县| 江油市| 峨边| 砀山县| 江安县| 林甸县| 西乌珠穆沁旗| 陆川县| 即墨市| 田阳县| 奉新县| 兴安盟| 广宗县| 星座| 子洲县| 武宣县| 济南市| 岳普湖县| 寿宁县| 钦州市| 淮滨县| 崇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