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課 探究世界的本質(學案)(含解析)2024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統編版必修3)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課 探究世界的本質(學案)(含解析)2024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統編版必修3)

資源簡介

第二課 探究世界的本質
一、課標要求
說明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闡釋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
表達無神論立場;表明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態度。
二、必備知識
(一)世界的物質性
1.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物質性 P17-21
2.物質的概念 P18
3.如何理解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P19-21
(二)哲學的基本問題
1.運動的概念P21
2.物質和運動的關系P21-22
3.規律的概念、原理及方法論P23
4.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 P23
5.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
6.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p24-26
三、命題預測
1.高頻考點: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規律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
2.題型預判: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均會考查。選擇題多以體現類、依據類居多;非選擇題多以意義類、措施類考查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規律的客觀性與普遍性。在復習備考中,應重點關注冬奧精神、北斗精神、建黨精神、黨史學習等社會熱點話題。特別是要二十大工作報告中關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闡述,學會運用規律客觀性原理分析我們應怎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四、構建體系
五、精講點撥
必備知識一 世界的物質性
1.自然界的物質性
(1)自然界的物質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史,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中的一部分。
(2)物質的概念
①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②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概括了宇宙間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而不是指某一種具體的物質形態。
名師點撥
2.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1)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在從古猿到人的演化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2)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環境、人口因素和生產方式。這三者都是客觀的物質的要素。這些要素的客觀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3.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1)從意識的起源看: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2)從意識的生理基礎看: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人腦是高度發達的物質系統,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人腦結構的復雜性和組織的嚴密性,決定了它具有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
(3)從意識的內容與形式看: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特別提醒有了人腦就會產生意識的說法是錯誤的,意識的內容來自客觀存在,不是人腦自生的。
小結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
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展及其構成要素,都具有客觀的物質性,人的意識本身就根源于物質。物質是本原,意識是物質的派生物,物質決定意識。因此,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
必備知識二 運動的規律性
1.規律是客觀的
(1)物質是運動的物質
①運動的含義:哲學上的運動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
②物質和運動的關系
關系 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 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
理解 任何具體的物質形態只有在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 任何運動都有自己的承擔者或者載體。脫離物質的運動是根本不存在的
強調 物質離不開運動 運動離不開物質
誤區 離開運動談物質會導致形而上學 離開物質談運動會導致唯心主義
(2)物質運動有其客觀規律
①規律的含義: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
②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
a.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
b.規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其運動、變化和發展過程都有其固有的規律。
c.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我們,必須遵循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而不能違背規律。
2.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
(1)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
①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能動創造性,它不僅可以認識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還能把握深藏于事物內部的本質和規律。
②意識活動的能動創造性,是人能夠認識世界的重要條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而沒有不可認識之物。
(2)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意識不僅能夠能動地反映客觀世界,而且可以能動地指導人們改造世界,即通過實踐把觀念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
(3)意識的能動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無條件的。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條件。意識的能動性受到客觀規律制約。只有符合客觀規律的正確意識,才能有效發揮能動作用,正確指導人們的實踐,實現改造世界的預期目標;違背客觀規律的錯誤意識,會導致實踐的失敗,會對事物的發展產生阻礙作用。
必備知識三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1)含義: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
(2)哲學依據: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關系。
(3)要求:①我們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
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堅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③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
④既要反對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于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
六、易混辨析
1.意識活動的自覺選擇性,是人能夠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條件。( )
2.人腦具有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意識來源于人腦。( )
3.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我們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點。( )
4.“江河之水,今猶古也,而非今水即古水”,強調了運動是物質的運動。( )
5.只要我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辦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
6.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要做到客觀與主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
7.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也可以改變或創造規律。( )
8.意識的本質是客觀實在在大腦中的反應。( )
9.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脫離物質的運動是不存在的。( )
10.“劈柴不照紋,累死劈柴人”說明必須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 )
七、典型習題
1.(2023·北京·統考高考真題)“人見佳山水,輒曰‘如畫’,見善丹青,輒曰‘逼真’。”清代畫家王鑒的這句話道出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審美體驗。可見,“如畫”與“逼真”( )
A.是對現實的描繪和升華,實現了思維和存在的同一
B.表明事物的存在受到主體認識和體驗的制約
C.說明觀念可以無限趨近于客觀現實
D.反映了山水與丹青的聯系具有“人化”特點
2.(2023·湖北·統考高考真題)蘇軾是北宋的治水能臣,在西湖邊留下了以湖面小石塔為標界來監測水位和水面種植區域的“三潭印月”(如下圖)。針對“吳中”之地“居民與水爭尺寸,以故常被水患”,他主張“讓地與水”,提出“堤防省(注:減少)而水患衰”的理念。蘇軾治水的理念啟示我們( )

①傳統治水理念源于社會實踐又引導社會實踐
②要合理調整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利民生福祉發展
③要突破自然條件制約,積極主動推動矛盾轉化
④要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3·湖南·一模)“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毛澤東同志(《憶秦娥·婁山關》)雖只描述了紅軍的一次戰斗,卻是對紅軍長征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真實折射。下列對該詞及創作過程的哲學分析合理的是( )
①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該詞的創作源于作者對婁山關戰斗的內心感悟
②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該詞中蘊含著樂觀主義精神、英雄豪氣、必勝信心
③意識是對存在的如實反映,此詞真實折射了紅軍長征這一重大歷史事件
④意識具有能動作用,此詞至今仍然激勵著中國人民繼續走好今天的長征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3·廣東深圳·統考模擬預測)“蟲二”是泰山刻石中的字謎之一,它是繁體字“風”和“月”的一部分。繁體字“風”去掉里邊的一撇和部首,就剩個“蟲”字;“月”字去掉外面的邊兒就剩下個“二”字。該刻石的寓意為“風月無邊”,表現了泰山風光的幽靜秀美和雄渾深遠,這樣的構思可謂精深獨特,別出心裁。材料表明( )
①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志對外界作出反映
②意識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是人腦加工改造的結果
③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離不開特定的主客觀因素
④意識活動的主動創造性為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奠定基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3·河南·模擬預測)2022年12月4日,在太空旅行了100多天的農作物種子,跟隨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空間站內沒有陽光、重力微小,種子如何發芽生長呢?原來,科學家們在問天實驗艙內為植物提供了一個人造環境——“生命生態實驗柜”。實驗柜里有人工光源,為植物提供充足的光照,還可以澆水、進行氣體控制,滿足植物生長發育需求。這說明( )
①人類可根據需要改造規律
②意識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
③人們能夠認識和利用規律
④人的實踐活動具有能動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2023·天津校考模擬)曾幾何時,崇山峻嶺原始森林變成了延綿不絕的“光頭山”。四川人民經過十幾年的苦心經營,再現了滿目蒼翠的浩瀚林海,建成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生態屏障的建成折射出當地人民(  )
A.秉承綠色生態理念,發揮征服自然的氣概
B.在尊重客觀規律基礎上努力改造生態環境
C.保護生態環境的活動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
D.把握事物發展規律,預見生態變化的趨勢
7.(2023·浙江·模擬預測)人工智能是智能社會的基礎支撐。重視人工智能是全球共識,發展人工智能已成為時代潮流。
材料一 近年來人工智能發展迅猛,越來越多的機器人正由聽從簡單指令向擬人、智能方向不斷“進化”。人工智能阿爾法狗在與世界圍棋冠軍的比賽中獲得了勝利。機器人索菲亞不僅可以模仿人的一舉一動和面部表情,甚至擁有靈敏的反應能力,能夠與人進行正常的對話交流。人工智能正默默地填充、改變人類學習娛樂和生產生活。
材料二 我國十分重視人工智能發展。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能力為主攻方向,并確立了“三步走”目標:到2020年,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我國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有人認為,未來人工智能將超越甚至取代人類智慧。結合材料一,運用意識的有關知識,對這一觀點進行評析。
8.(2022·全國·統考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習近平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
某小學根據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自2009年建校起就創辦“開心農場”,開啟“新勞動教育”試驗,先后開發出“農事勞作”“創意勞動”和“美好生活”3個課程群,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勞動能力和勞動觀念,學校依據二十四節氣開設勞動課程:立春時,來到開心農場尋找春天;立夏時,參加學校舉辦的收獲節,摘蠶豆、剝蠶豆、吃蠶豆;立秋時,整地施肥種蘿卜;小雪時,測量油菜的高度,為油菜畫像。學校給各年級學生安排不同農活:種蠶豆,種土豆,種桑養蠶,種油菜,種向日葵,養兔子。結合地方民俗和文化,學校開設了古法造紙、藤編藝術,制作油面筋、竹籬笆等實踐體驗課程。對于表現突出的學生,學校獎勵“勞動幣”,用來兌換學習用品。
目前,該校“開心農場”規模已從最初的5畝地擴大到20多畝,勞動教育延伸到了校園生活和家庭生活,引導孩子們走出課堂、走進自然,播下熱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種子。“今天,你勞動了嗎 ”已然成為該校同學打招呼的流行語。該校勞動教育促進了學校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水平提升,成為聞名全國的“金名片”。
結合材料并運用物質與意識辯證關系原理,分析該小學勞動教育取得顯著成效的原因。
八、鞏固練習
1.(2023·山東·統考高考真題)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提起看過的一個關于培養批“一縣一業”重點基地的文件:“我看了以后皺了眉頭,這個事情不好下指標,一個縣是不是光靠一個產業去發展,要去深入調研,不能大筆揮,撥一筆錢,這個地方就專門發展養雞、發展蘑菇,那個地方專門搞紡織,那樣的話肯定要砸鍋。”上述材料蘊含的哲理是( )
①一切從實際出發是把握規律、做好決策的根本立足點
②只有反映社會存在的產業決策,才對產業發展起積極作用
③正確的產業決策是把革命熱情和科學態度相統一的基礎
④調研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形成正確決策的基本條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1·廣東·高考真題)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講到,19世紀歐洲一些神靈研究者聲稱自己具有讓人返老還童、改形換貌、招魂降神以及點石成金等超意識能力。對這些“超意識能力”評價正確的是( )
①夸大了意識的能動性 ②肯定了人類具有穿越到神靈世界的能力
③無視了物質的決定性 ④說明人類意識具有不受限制的創造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3·湖南長沙·雅禮中學校考二模)從2016年開始,中國啟動“出水工程”,即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目前,已部署實施了44個山水工程項目,完成生態保護修復面積約537萬公頃。修復后的美麗生態,既有綠水青山的“顏值”,又有金山銀山的“價值”。中國山水工程被聯合國評為首批“世界十大生態恢復旗艦項目”。這一工程說明( )
①可只有經過實踐檢驗的認識才具有真理性特征
②正確的規律可以造福人類,錯誤的規律會危害人類
③自然界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
④中國山水工程體現了合規律性與合價值性的統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3·安徽安慶·安慶一中校考三模)漫畫往往給人許多啟迪。下面漫畫《尋路》啟示我們要懂得( )
A.部分影響整體,要重視部分的作用
B.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C.意識具有能動性,要正確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D.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要積極投身實踐
5.(2024·湖北·模擬預測)ChatGPT是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OpenAI新推出的一種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ChatGPT不僅能流暢地與用戶對話,甚至能寫詩、撰文、編碼,為我們的學習、工作帶來了便利。這說明( )
①人們可以在利用規律的基礎上造福人類
②人能夠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
③人工智能可以植入意識發揮思考的作用
④人工智能成果源于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3·河南許昌·鄢陵一中校考模擬預測)黨校是干部教育培訓的主陣地,必須始終堅持從嚴治校、質量立校,發揮不正之風“凈化器”、黨性鍛煉“大熔爐”、全面從嚴治黨“風向標”的作用,要加強黨校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教育,加強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教育。黨校學習旨在( )
①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有助于領導干部深刻理解并踐行黨的路線
②發揮意識能動作用,樹立正確價值觀
③探索真理,堅持把群眾觀點作為黨制定方針、政策的根本出發點
④認同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有利于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執政思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試卷第1頁,共3頁
典型習題:
參考答案:
六、易混辨析
1.錯誤【詳解】尊重客觀規律是人能夠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條件,故題目觀點錯誤。
2.錯誤【詳解】人腦具有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但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來源于客觀存在,客觀存在是意識產生的源泉。故題中說法錯誤。
3.正確【詳解】本題屬于判斷題,考查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知識,考生結合教材知識直接作答即可,詳解略。
4.錯誤【詳解】本題強調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故本題觀點錯誤。
5.錯誤【詳解】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條件,只有符合客觀規律的正確意識,才能有效發揮能動作用,故本題觀點錯誤。
6.錯誤【詳解】物質決定意識,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做到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而不是要做到客觀與主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故該說法錯誤。
7.錯誤【詳解】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但規律是客觀的,人既不能創造規律,也不能改變規律。人們只能改變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故該說法錯誤。
8.錯誤【詳解】意識的本質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故該觀點錯誤。
9.正確【詳解】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脫離物質的運動是不存在的。故本題說法正確。
10.正確【詳解】規律具有客觀性,“劈柴不照紋,累死劈柴人”說明必須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故題中觀點正確。
典型習題:
1.A
【詳解】A:人見佳山水,輒曰“如畫”,見善丹青,輒曰“逼真”,大致的意思是,人們看到壯麗山水,會說像畫一樣美;看到美麗的畫畫,會說,畫的跟真的一樣棒,可見“如畫”與“逼真”體現了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是對是對現實的描繪和升華,實現了思維和存在的同一,A正確。
B:錯誤,事物的存在是客觀的,不會受到主體認識和體驗的制約,B錯誤。
C:錯誤,觀念可以反映客觀現實,C排除。
D:材料講的山水和丹青都是客觀事物,不涉及山水與丹青的聯系,D排除。
故本題選A。
【點睛】
2.D
【詳解】①:設問強調蘇軾治水的理念給我們的啟示,“傳統治水理念源于社會實踐又引導社會實踐”說法正確,但不是給我們的啟示,①不符合題意。
②④:蘇軾主張“讓地與水”,提出“堤防省(注:減少)而水患衰”的理念,深刻揭示了水患的根源在人過度擠壓了水的生態空間,主張通過減省堤防讓地與水來根治水患,以恢復、保護為原則,激發河流生命活力。蘇軾治水的理念啟示我們要合理調整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利民生福祉發展;要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②④正確。
③:自然界是客觀的,我們要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突破自然條件制約”說法錯誤,③排除。
故本題選D。
【點睛】
3.C
【詳解】①: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該詞的創作源于婁山關戰斗的情況而不是來源于作者對婁山關戰斗的內心感悟,①錯誤。
②④: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蘊含著樂觀主義精神、英雄豪氣、必勝信心,體現了意識具有能動作用,此詞至今仍然激勵著中國人民繼續走好今天的長征路,②④正確。
③: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能動反映,不一定完全真實展現客觀存在的情況,③錯誤。
故本題選C。
4.C
【詳解】②③:字謎“蟲二”別出心裁,寓意為“風月無邊",是對泰山幽靜秀美和雄渾深遠的風景的能動反映,說明了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離不開特定的主客觀因素,②③符合題意。
①: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①說法錯誤。
④:尊重客觀規律是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基礎,④說法錯誤。
故本題選C。
5.D
【詳解】③④:科學家們在問天實驗艙內為植物提供了一個人造環境——“生命生態實驗柜”,給種子光照和水分,體現了人們能夠在實踐中認識和利用規律,以滿足人們的需求,同時也說明實踐具有能動性,③④正確。
①:“改造規律”說法違背了規律的客觀性,①錯誤。
②: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意識活動不具有直接現實性,②錯誤。
故本題選D。
6.B
【詳解】A:秉承綠色生態理念,側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正確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而非發揮征服自然的氣概,A表述錯誤。
B:四川人民經過十幾年的苦心經營,建成了長江上游生態屏障,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也是人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規律利用規律的結果,B正確。
C:材料強調人們的實踐活動獲得了成功,不是強調人們的實踐活動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C不合題意。
D:材料并沒有體現預見生態變化的趨勢,D不合題意。
故本題選B。
7.(1)該觀點是錯誤的。
①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腦是高度發達的物質系統,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而人工智能只是人類意識的產物,無法取代人類智慧。
②人類智慧表現在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而人工智能不具備人類意識的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的這些特點,不能能動地認識世界。
③人類智慧表現在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人工智能不具備人的意識,不能把觀念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不能能動地改造世界。
【分析】背景素材:人工智能的發展
考點考查:探究世界的本質的有關知識
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描述和闡述事物的能力
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
【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題要求運用意識的有關知識,評析“未來人工智能將超越甚至取代人類智慧。”本題屬于評析類試題,解答時,考生應首先調動教材相關知識,然后結合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堅持理論與材料相結合。
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關鍵詞①:越來越多的機器人正由聽從簡單指令向擬人、智能方向不斷“進化”→可聯系人工智能的發展是人類智慧的表現,人類智慧表現在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但人工智能并不具備意識的特征。
關鍵詞②:未來人工智能將超越甚至取代人類智慧→可聯系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人工智能是人類意識的產物,無法取代人類智慧。
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
8.①物質決定意識,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該小學根據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自2009年起就創辦了3個課程群,用以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勞動能力和勞動觀念;并結合地方民俗和文化,學校開設了古法造紙等實踐體驗課程。這些都體現了該校堅持唯物主義立場。
②意識反映并反作用于物質,正確的意識能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要樹立正確意識。該校正是因為樹立了正確的意識,從而讓勞動教育促進了學校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水平提升,成為聞名全國的“金名片”。
③想問題、辦事情必須尊重客觀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該學校從實際出發,根據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并結合地方民俗和文化,開設各類勞動教育課程,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相結合,勞動教育取得顯著成效。
【分析】背景素材:開展勞動教育、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勞動者
考點考查:物質與意識辯證關系等
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
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
【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題的主體是該小學。需要結合材料并運用物質與意識辯證關系原理,分析該小學勞動教育取得顯著成效的原因,屬于原因依據類主觀題。
第二步:讀材料。通過標點符號,特色句式或段落等,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某小學根據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自2009年起就創辦了3個課程群,墻養學生的勞動習慣、勞動能力和勞動觀念;結合地方民俗和文化,學校開設了古法造紙等實踐體驗課程→可聯系物質決定意識,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
有效信息②:該校勞動教育促進了學校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水平提升,成為聞名全國的“金名片”→可聯系意識反映并反作用于物質,正確的意識能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要樹立正確意識。
有效信息③:該學校根據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并結合地方民俗和文化,開設各類勞動教育課程→可聯系想問題、辦事情必須尊重客觀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相結合。
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
得分點①:物質決定意識,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材料分析。
得分點②:意識反映并反作用于物質,正確的意識能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要樹立正確意識+材料分析。
得分點③:想問題、辦事情必須尊重客觀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相結合+材料分析。
【鞏固練習】
1.B
【詳解】①: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是我們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從實際出發的前提是深入實際、了解實際,做到實事求是,習近平強調要去深入調研,蘊含著一切從實際出發是把握規律、做好決策的根本立足點,①符合題意。
②:反映社會存在的產業決策未必是正確的決策,只有正確的決策才對產業發展起積極作用,②排除。
③:不能把產業決策作為把革命熱情和科學態度相統一的基礎,這樣會陷入唯心主義,③排除。
④:通過調研獲得感性認識,然后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調研是形成正確決策的基本條件,④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B。
2.B
【詳解】①③:神靈研究者聲稱自己具有讓人返老還童、改形換貌、招魂降神以及點石成金等超意識能力。說明了他們是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決定物質,無視物質的決定性,夸大了意識的能動性,①③正確。
②:神靈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②錯誤。
④: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主觀反映,是由物質決定的,而不是不受限制的,人的意識活動要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④錯誤。
故本題選B。
3.D
【詳解】①: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但真理具有客觀性,并不是只有經過實踐檢驗的認識才具有真理性特征,且材料中未體現真理性的認識,①說法錯誤。
②:規律具有客觀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沒有正確與錯誤之分。遵循規律、正確利用規律可以造福人類,②錯誤。
③④:我國啟動山水工程項目,完成生態保護修復面積幾百萬公頃。修復后的美麗生態,既有綠水青山的“顏值”,又有金山銀山的“價值”。中國山水工程被聯合國評為首批“世界十大生態恢復旗艦項目”。這一工程說明自然界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中國山水工程是尊重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有機結合,體現了合規律性與合價值性的統一,③④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D。
4.C
【詳解】C:意識具有能動作用,要樹立正確的意識,指導人們的實踐,實現改造世界的預期目標。錯誤的意識會導致實踐的失敗,對事物的發展產生阻礙作用。漫畫中,正確意識指導下找到了正路的道路,錯誤意識指導下導致失敗,我們要正確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C符合題意。
A:選項強調的是要重視部分的作用,漫畫沒有涉及部分與整體的關系,A不符合題意。
B:漫畫主要體現了意識的能動作用,沒有涉及矛盾的特殊性,B不符合題意。
D:選項強調要投身實踐,以檢驗認識的真理性,而漫畫體現的是要樹立正確的意識,D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C。
5.A
【詳解】①②:人工智能ChatGPT不僅能流暢地與用戶對話,甚至能寫詩、撰文、編碼,為我們的學習、工作帶來了便利。這說明人的意識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能夠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在利用規律的基礎上造福人類,①②符合題意。
③④:人工智能成果源于社會實踐,離不開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人工智能是對人的意識的模擬,本身并沒有意識,③④錯誤。
故本題選A。
6.B
【詳解】①③:黨校是干部教育培訓的主陣地,必須始終堅持從嚴治校、質量立校,發揮不正之風“凈化器”、黨性鍛煉“大熔爐”、全面從嚴治黨“風向標”的作用,要加強黨校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教育,加強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教育。黨校學習旨在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幫助領導干部深刻理解并踐行黨的路線,探索真理,把群眾觀點作為黨制定方針、政策的根本出發點,①③符合題意。
②:發揮意識能動作用,樹立正確價值觀是黨校學習的做法,不是目的,排除②。
④:認同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樹立正確的思維不是黨校學習的目的,④錯誤。
故本題選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溪县| 嘉峪关市| 青河县| 河源市| 神木县| 武陟县| 和政县| 玉田县| 江达县| 庄浪县| 青海省| 平顶山市| 邵阳市| 冀州市| 韩城市| 镇平县| 甘南县| 越西县| 湾仔区| 潢川县| 万源市| 大足县| 页游| 隆化县| 江永县| 龙井市| 伊金霍洛旗| 五常市| 侯马市| 涞源县| 安义县| 沭阳县| 鞍山市| 集安市| 民勤县| 西峡县| 温宿县| 东港市| 兰考县| 洞头县| 郎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