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三課《皇權膨脹與近代前夜的危機》同步試卷(第2課時 近代前夜的危機)一、選擇正確的答案寫在括號里。1.(2017八下·杭州月考)清朝統治者為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推行的政策是( )A.以農為本 B.“重農抑商”C.鼓勵官辦工商業 D.嚴格限制商品出口2.近代中國落伍于世界,原因諸多,下面漫畫反映的是( )(畫中的文字為“皇上,居住在這樣的國家,多安全啊!老百姓都豐衣足食呢!”)A.專制統治加強 B.對外閉關鎖國C.頻遭列強入侵 D.政治腐敗3.清政府規定:“外國商船只準在廣州一口通商貿易;對中國出海的商民限制返回,如逾期不歸則不準回國。”該規定說明清朝( )A.禁止對外貿 B.實行閉關鎖國C.加強思想控制 D.鼓勵商業發展4.明清時期,世界形勢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在這個背景下,明清時期的對外交往出現了與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不同的新局面。下列關于明清時期的對外交往的評價,錯誤的是( )A.西方科學技術、思想在向中國傳播B.東方思想文化逐漸被西方所了解C.中國與世界的距離在逐漸加大D.中國富強、發達的科學技術影響整個世界5.臺灣統一之后,康熙皇帝在與大臣的談話中說道: “先因海寇(鄭成功),故海禁不開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從中可知清初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是因為( )A.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 B.統治者無視商業利益C.防范西方列強的入侵 D.抵御鄭成功抗清力量6.(2019八下·天臺期中)清政府“申飭沿海一帶文武各官,嚴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將邊海居人盡移內地”。其影響是( )①杜絕倭寇對沿海的掠奪 ②促進了農業經濟的恢復③使得中國更加閉塞停滯 ④限制了對外貿易的發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7.讀《清代中葉的人口和耕地面積表》,清朝中后期的危機表現為( )年份 人口數量(億) 耕地面積(萬頃) 人均耕地面積(畝)1753 1.84 735.22 4.001766 2.08 780.73 3.751784 2.86 760.57 2.661812 3.34 788.93 2.361822 3.73 756.21 2.03A.人多地少問題突出 B.皇室鋪張浪費嚴重C.官員貪污之風盛行 D.農民起義頻繁爆發8.下列有關我國明清時期社會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有( )①引進新品種解決糧食緊張問題 ②紡織業中出現了機戶與機工③商業發達,商幫形成,重商抑農 ④18 ,中國的經濟實力居世界首位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9.范小靜在《十三行故事》一書中寫道:“鴉片戰爭打響,廣州的林則徐給朝廷的奏折中這樣分析敵情:那些英國人的裝束,全身纏裹得緊緊的,腰和腿都僵硬得很,一跌倒在地上就爬不起來。中國人對付這種軍隊,不但一個士兵就可以撂倒他幾個,即使是鄉村和市井的平民也能要了他們的命。”造成這種認識的根源是( )A.中西方文化差異B.中西方人種差異C.中國文人的偏見D.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10.清朝后期“處處皆關,則關關有稅”;“如有打造雙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論官兵民人,俱發邊衛充軍”。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販運 B.抑商、海禁C.抑制工商業 D.保護森林、漁業資源二、閱讀表格,回答相關內容11.明清時期的中國和同時期的歐美國家比較表 明清時期的中國 同時期歐美國家政治 史實 ① 完成資本產義革命,建立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結論 明清時期的資本主義制度比歐美國家落后經濟 史實 農業仍是中國經濟的主體,男耕女織的仍是當時大多數中國農民基本的生產生活方式 經歷工業革命, 經濟迅速發展結論 ②思想 文化 史實 ③ 文藝復興、宗教運動、 啟蒙運動結論 文化專制,愚昧無知 倡導自由、民主、科學對外 政策 史實 嘉慶皇帝宣稱:“天朝富有四海,豈需爾小國些微貨物哉?” 英國建立廣闊的殖民地結論 ④ 實行殖民擴張政策(1)聯系上述表格相關內容,將上述表格補充完整。(2)從歷史觀點的得出角度,寫出一個學習歷史的重要原則。三、材料分析1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雍正皇帝再三強調“農為天下本務,而工賈皆末也”,對“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畝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表示深切憂慮。材料二清初戴梓發明了一次填發28發子彈的“連珠銃”和威遠將軍炮。清統治者竟固守“騎射乃滿洲根本”,不但不采用,還聽信讒言,罰戴梓充軍關外。(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的哪一政策?(2)材料二說明了什么?(3)根據上述兩則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結論?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793年,馬戛爾尼率英國使團來華,向清政府提出劃一未設防小島給英國人居住,準許英國人于寧波、舟山、天津貿易,在北京設商棧,減免商稅等六項要求,當即遭到乾隆皇帝的拒絕。乾隆皇帝指出:“天朝尺土俱歸版籍,疆址森然,即島嶼沙洲,亦必劃界分疆,各有專屬。”他還頗為自豪地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1)當時的清政府只允許哪一地方能同外國商人做生意?(2)從這段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出馬戛爾尼來華的目的有哪些?(3)乾隆皇帝的話是什么意思?(4)清朝統治者的這種想法產生了什么樣的后果?四、論述題。14.資料1:乾隆帝在答復英國使團通商的請求時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英使馬戛爾尼邀請大將軍福康安觀看自己隨行衛隊的歐洲火器操法,福康安卻說:“看亦可,不看亦可。這火器操法,諒來沒有什么稀罕!”材料2 明朝中葉由于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擾,明政府開始實行閉關政策;清初實行嚴厲的海禁,將沿海居民內遷50里,是為了斷絕東南沿海對鄭成功等抗清武裝的聯系和物資供應。請完成:依據上述材料,分析清朝末年閉關鎖國的原因及影響。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重農抑商政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朝統治者為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重農抑商政策的識記。2.【答案】B【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近代前夜危機的理解。漫畫中的籠子表示封閉,而清朝統治者認為閉關鎖國就能防范外夷侵犯。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點評】要求學生理解閉關鎖國政策。3.【答案】B【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限制和禁止對外交通、貿易,把海外貿易限制廣州一帶,規定外國商人一切商務均需通過少數特許“行商”之手,對出口商品的種類、數量實行限制等。閉關政策雖然在早期抵御西方資本主義海盜式的掠奪和侵擾東南沿海時起過積極作用,但閉關政策嚴重阻礙了中國資本主的萌芽和發展,阻礙了中國人學習世界先進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使中國的科學技術和社會文明遠遠落后于西方。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實行閉關鎖國符合題干材料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閉關鎖國政策的有關知識。本題要注意分析題干信息,注意準確識記閉關鎖國政策的實質。4.【答案】D【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閉關鎖國的影響。明清時期,世界形勢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在這個背景下,明清時期的對外交往出現了與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不同的新局面,實施閉關鎖國政策。閉關鎖國政策雖然在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中外力量對比,而且作繭自縛,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使中國更加閉塞、停滯,遠離世界發展潮流,中國與世界的距離在逐漸加大。本題選擇錯誤的,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的理解。5.【答案】D【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通過材料分析,可以得出清初統治者實行全面的海禁政策是應對鄭成功海外抗清力量的具體措施。ABC三項不是題干材料反映的清初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的原因,不符合題意;D項抵御鄭成功抗清力量是題干材料反映的清初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初期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6.【答案】C【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題干反映了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倭寇之禍主要在明朝,清朝閉關鎖國目的之一是為了防范西方殖民者侵略,①錯誤;閉關鎖國政策,限制對外貿易,阻礙了農業經濟的恢復,②錯誤;閉關鎖國政策,限制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使得中國更加閉塞停滯,③④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清朝閉關鎖國政策影響的理解。7.【答案】A【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近代前夜危機的構成因素。從表格數據的分析可知,隨著時間的推移,清朝中后期的人口總量越來越大,人均耕地面積越來越少,反映了人多地少,謀生困難的社會狀況。正確答案為A。【點評】知道近代前夜清王朝面臨的危機。8.【答案】C【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明清時期,在農業方面,農業精耕細作繼續發展,多熟制的種植制度,大量新品種被培育出來,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引進,解決了糧食緊張問題;在手工業方面,工具、技術、產品質量以及行業種類、規模、 產量上超過前代,民間私營手工業占主導地位,紡織業中出現了機戶與機工。在商業方面,商人數量不斷增長,出現了商幫,如晉商、 徽商,商業的地位和作用超過了農業,占據主體地位,但是中國仍然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重農抑商的思想仍占據主導地位;所以③項表述不正確。18世紀中后期,中國的經濟力居世界第一位,對外貿易長期出超,大量白銀流入中國。C項①②④敘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明清時期社會狀況。識記與靈活掌握我國明清時期社會狀況的相關史實。9.【答案】D【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近代前夜危機考點的理解。從本段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當時中國人的愚昧、落后。閉關鎖國政策是中國更加閉塞、停滯,遠離世界發展潮流。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點評】要求學生理解閉關鎖國政策的后果。10.【答案】B【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材料“處處皆關,則關關有稅”主要是對商業征收重稅,說明推行的是抑商政策;根據所學可知海禁是一種鎖國政策,旨在禁止民間私自出海通商,有謂“尺板不得出海”,也限制外國商人前往本國通商。“船只出海者,不論官兵民人,俱發邊衛充軍”實行的是海禁政策。ACD三項題干材料不能反映,不符合題意;B項抑商、海禁是題干材料反映出的清朝推行的政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的經濟政策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并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該題相關的海禁政策的影響也要注意掌握。本題解答的關鍵是從“處處皆關,則關關有稅”,“船只出海者,不論官兵民人,俱發邊衛充軍”切入,結合中國古代的經濟政策進行思考。11.【答案】(1)①明朝廢除丞相,設內閣;或設廠衛特務機構;或清設立軍機處。②明清經濟比歐美國家落后。③明清時期八股取士,清朝設文字獄。④閉關鎖國政策(2)論從史出【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明清時期中西方力量對比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朝廢除丞相,設內閣,設廠衛特務機構,清朝則設立軍機處;同時期西方歐美國家完成了資本產義革命,建立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在經濟方面,農業仍是中國經濟的主體,男耕女織的仍是當時大多數中國農民基本的生產生活方式;而同時期的歐美國家經歷工業革命,經濟迅速發展,從中可以看出明清經濟比歐美國家落后。明清時期八股取士,清朝設文字獄,統治者加強對思想的控制,文化專制,民眾變得愚昧無知。在對外政策上,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同時期的西方歐美國家實行殖民擴張政策。(2)本題考查的是論從史出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歷史觀點的得出角度,是學習歷史的重要原則,即論從史出。故答案為:(1)①明朝廢除丞相,設內閣;或設廠衛特務機構;或清設立軍機處。②明清經濟比歐美國家落后。③明清時期八股取士,清朝設文字獄。④閉關鎖國政策。(2)論從史出。【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中西方力量對比的有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2.【答案】(1)“重農抑商”(2)清朝鄙薄科學技術(3)這些做法嚴重摧殘了近代化因素的萌芽,社會矛盾加劇,科學技術遠落后于西方國家,中國面臨近代前夜的危機。【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畝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可知反映了中國古代的以農為本、重農抑商的政策。(2)根據材料二的內容可知清朝統治者對科學技術持不重視科學技術的態度,他們棄用新科技,打壓發明者。(3)清朝的這些政策導致了國家的閉塞,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嚴重摧殘了近代化因素的萌芽,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故答案為:(1)“重農抑商”。(2)清朝鄙薄科學技術。(3)這些做法嚴重摧殘了近代化因素的萌芽,社會矛盾加劇,科學技術遠落后于西方國家,中國面臨近代前夜的危機。【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的統治。清朝實行以農為本、不重視科技發展、閉關鎖國的政策,導致了中國在世界上落伍了。掌握清朝的經濟外交政策,理解其對中國的不利影響。13.【答案】(1)廣州(2)要求開放通商口岸、傾銷商品(3)乾隆皇帝認為中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富庶的國家,物產豐盈,各項生產、生活都能自給自足,不需與外國通商。(4)中國的對外貿易受到阻撓和打擊,逐漸喪失對外貿易的主動權;明代以來盛大的航海事業也衰落下去了;封閉導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清朝統一臺灣后,開放四各港口進行對外貿易,后來又關閉其他港口,只留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并規定由朝廷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對外貿易。(2)關鍵材料中的“向清政府提出劃一未設防小島給英國人居住,準許英國人于寧波、舟山、天津貿易,在北京設商棧,減免商稅等六項要求”可見馬戛爾尼來華的目的是要求開放通商口岸、傾銷商品。(3)材料 “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意思是說我國(指當時的清朝)地大物博,物產豐富、無所不有,不需要外國人的貨物,也不需要與國外進行貿易。反映出乾隆皇帝存在狂妄自大,自以為是,驕傲自大等心態。清朝統治者為此采取了閉關鎖國政策。(4)由于乾隆帝的夜郎自大,對外采取了閉關鎖國政策。閉關鎖國使中國與世隔絕,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未能適時的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阻礙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國不能看到世界的變化,中國在世界上落伍了。故答案為:(1)廣州。(2)要求開放通商口岸、傾銷商品。(3)乾隆皇帝認為中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富庶的國家,物產豐盈,各項生產、生活都能自給自足,不需與外國通商。(4)中國的對外貿易受到阻撓和打擊,逐漸喪失對外貿易的主動權;明代以來盛大的航海事業也衰落下去了;封閉導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等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14.【答案】清朝實現閉關鎖國政策實行有三個的原因。根本原因是耕織結合、自給自足的經濟仍占主導地位。生要原因是統治者以“天朝上邦”自居,自認為無須與外國通商買賣。(統治者愚昧自大)直接原因是防范自衛其中包括防范倭寇、西方殖民者、明末抗清武裝等。閉關鎖國政策產生的影響可以一分為二的來看:積極的一面:在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消極的一面: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中外力量對比,而且作繭自縛,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導致國家的閉塞,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解答應結合教材知識,并抓住有效信息:用兵西北、始設軍需房于隆宗門內、“后名軍機處,地近宮廷,便于宣召”、“為軍機大臣者,皆親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職居密勿、罔不總攬、蓋隱然執政之府矣、“承旨諸臣(軍機大臣)亦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也”。故答案為:清朝實現閉關鎖國政策實行有三個的原因。根本原因是耕織結合、自給自足的經濟仍占主導地位。生要原因是統治者以“天朝上邦”自居,自認為無須與外國通商買賣。(統治者愚昧自大)直接原因是防范自衛其中包括防范倭寇、西方殖民者、明末抗清武裝等。閉關鎖國政策產生的影響可以一分為二的來看:積極的一面:在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消極的一面: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中外力量對比,而且作繭自縛,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導致國家的閉塞,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實行閉關鎖國的原因及影響。解題的關鍵是掌握閉關鎖國的相關知識。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三課《皇權膨脹與近代前夜的危機》同步試卷(第2課時 近代前夜的危機)一、選擇正確的答案寫在括號里。1.(2017八下·杭州月考)清朝統治者為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推行的政策是( )A.以農為本 B.“重農抑商”C.鼓勵官辦工商業 D.嚴格限制商品出口【答案】B【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重農抑商政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朝統治者為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重農抑商政策的識記。2.近代中國落伍于世界,原因諸多,下面漫畫反映的是( )(畫中的文字為“皇上,居住在這樣的國家,多安全啊!老百姓都豐衣足食呢!”)A.專制統治加強 B.對外閉關鎖國C.頻遭列強入侵 D.政治腐敗【答案】B【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近代前夜危機的理解。漫畫中的籠子表示封閉,而清朝統治者認為閉關鎖國就能防范外夷侵犯。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點評】要求學生理解閉關鎖國政策。3.清政府規定:“外國商船只準在廣州一口通商貿易;對中國出海的商民限制返回,如逾期不歸則不準回國。”該規定說明清朝( )A.禁止對外貿 B.實行閉關鎖國C.加強思想控制 D.鼓勵商業發展【答案】B【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限制和禁止對外交通、貿易,把海外貿易限制廣州一帶,規定外國商人一切商務均需通過少數特許“行商”之手,對出口商品的種類、數量實行限制等。閉關政策雖然在早期抵御西方資本主義海盜式的掠奪和侵擾東南沿海時起過積極作用,但閉關政策嚴重阻礙了中國資本主的萌芽和發展,阻礙了中國人學習世界先進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使中國的科學技術和社會文明遠遠落后于西方。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實行閉關鎖國符合題干材料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閉關鎖國政策的有關知識。本題要注意分析題干信息,注意準確識記閉關鎖國政策的實質。4.明清時期,世界形勢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在這個背景下,明清時期的對外交往出現了與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不同的新局面。下列關于明清時期的對外交往的評價,錯誤的是( )A.西方科學技術、思想在向中國傳播B.東方思想文化逐漸被西方所了解C.中國與世界的距離在逐漸加大D.中國富強、發達的科學技術影響整個世界【答案】D【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閉關鎖國的影響。明清時期,世界形勢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在這個背景下,明清時期的對外交往出現了與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不同的新局面,實施閉關鎖國政策。閉關鎖國政策雖然在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中外力量對比,而且作繭自縛,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使中國更加閉塞、停滯,遠離世界發展潮流,中國與世界的距離在逐漸加大。本題選擇錯誤的,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的理解。5.臺灣統一之后,康熙皇帝在與大臣的談話中說道: “先因海寇(鄭成功),故海禁不開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從中可知清初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是因為( )A.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 B.統治者無視商業利益C.防范西方列強的入侵 D.抵御鄭成功抗清力量【答案】D【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通過材料分析,可以得出清初統治者實行全面的海禁政策是應對鄭成功海外抗清力量的具體措施。ABC三項不是題干材料反映的清初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的原因,不符合題意;D項抵御鄭成功抗清力量是題干材料反映的清初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初期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6.(2019八下·天臺期中)清政府“申飭沿海一帶文武各官,嚴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將邊海居人盡移內地”。其影響是( )①杜絕倭寇對沿海的掠奪 ②促進了農業經濟的恢復③使得中國更加閉塞停滯 ④限制了對外貿易的發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C【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題干反映了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倭寇之禍主要在明朝,清朝閉關鎖國目的之一是為了防范西方殖民者侵略,①錯誤;閉關鎖國政策,限制對外貿易,阻礙了農業經濟的恢復,②錯誤;閉關鎖國政策,限制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使得中國更加閉塞停滯,③④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清朝閉關鎖國政策影響的理解。7.讀《清代中葉的人口和耕地面積表》,清朝中后期的危機表現為( )年份 人口數量(億) 耕地面積(萬頃) 人均耕地面積(畝)1753 1.84 735.22 4.001766 2.08 780.73 3.751784 2.86 760.57 2.661812 3.34 788.93 2.361822 3.73 756.21 2.03A.人多地少問題突出 B.皇室鋪張浪費嚴重C.官員貪污之風盛行 D.農民起義頻繁爆發【答案】A【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近代前夜危機的構成因素。從表格數據的分析可知,隨著時間的推移,清朝中后期的人口總量越來越大,人均耕地面積越來越少,反映了人多地少,謀生困難的社會狀況。正確答案為A。【點評】知道近代前夜清王朝面臨的危機。8.下列有關我國明清時期社會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有( )①引進新品種解決糧食緊張問題 ②紡織業中出現了機戶與機工③商業發達,商幫形成,重商抑農 ④18 ,中國的經濟實力居世界首位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答案】C【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明清時期,在農業方面,農業精耕細作繼續發展,多熟制的種植制度,大量新品種被培育出來,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引進,解決了糧食緊張問題;在手工業方面,工具、技術、產品質量以及行業種類、規模、 產量上超過前代,民間私營手工業占主導地位,紡織業中出現了機戶與機工。在商業方面,商人數量不斷增長,出現了商幫,如晉商、 徽商,商業的地位和作用超過了農業,占據主體地位,但是中國仍然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重農抑商的思想仍占據主導地位;所以③項表述不正確。18世紀中后期,中國的經濟力居世界第一位,對外貿易長期出超,大量白銀流入中國。C項①②④敘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明清時期社會狀況。識記與靈活掌握我國明清時期社會狀況的相關史實。9.范小靜在《十三行故事》一書中寫道:“鴉片戰爭打響,廣州的林則徐給朝廷的奏折中這樣分析敵情:那些英國人的裝束,全身纏裹得緊緊的,腰和腿都僵硬得很,一跌倒在地上就爬不起來。中國人對付這種軍隊,不但一個士兵就可以撂倒他幾個,即使是鄉村和市井的平民也能要了他們的命。”造成這種認識的根源是( )A.中西方文化差異B.中西方人種差異C.中國文人的偏見D.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答案】D【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近代前夜危機考點的理解。從本段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當時中國人的愚昧、落后。閉關鎖國政策是中國更加閉塞、停滯,遠離世界發展潮流。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點評】要求學生理解閉關鎖國政策的后果。10.清朝后期“處處皆關,則關關有稅”;“如有打造雙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論官兵民人,俱發邊衛充軍”。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販運 B.抑商、海禁C.抑制工商業 D.保護森林、漁業資源【答案】B【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材料“處處皆關,則關關有稅”主要是對商業征收重稅,說明推行的是抑商政策;根據所學可知海禁是一種鎖國政策,旨在禁止民間私自出海通商,有謂“尺板不得出海”,也限制外國商人前往本國通商。“船只出海者,不論官兵民人,俱發邊衛充軍”實行的是海禁政策。ACD三項題干材料不能反映,不符合題意;B項抑商、海禁是題干材料反映出的清朝推行的政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的經濟政策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并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該題相關的海禁政策的影響也要注意掌握。本題解答的關鍵是從“處處皆關,則關關有稅”,“船只出海者,不論官兵民人,俱發邊衛充軍”切入,結合中國古代的經濟政策進行思考。二、閱讀表格,回答相關內容11.明清時期的中國和同時期的歐美國家比較表 明清時期的中國 同時期歐美國家政治 史實 ① 完成資本產義革命,建立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結論 明清時期的資本主義制度比歐美國家落后經濟 史實 農業仍是中國經濟的主體,男耕女織的仍是當時大多數中國農民基本的生產生活方式 經歷工業革命, 經濟迅速發展結論 ②思想 文化 史實 ③ 文藝復興、宗教運動、 啟蒙運動結論 文化專制,愚昧無知 倡導自由、民主、科學對外 政策 史實 嘉慶皇帝宣稱:“天朝富有四海,豈需爾小國些微貨物哉?” 英國建立廣闊的殖民地結論 ④ 實行殖民擴張政策(1)聯系上述表格相關內容,將上述表格補充完整。(2)從歷史觀點的得出角度,寫出一個學習歷史的重要原則。【答案】(1)①明朝廢除丞相,設內閣;或設廠衛特務機構;或清設立軍機處。②明清經濟比歐美國家落后。③明清時期八股取士,清朝設文字獄。④閉關鎖國政策(2)論從史出【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明清時期中西方力量對比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朝廢除丞相,設內閣,設廠衛特務機構,清朝則設立軍機處;同時期西方歐美國家完成了資本產義革命,建立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在經濟方面,農業仍是中國經濟的主體,男耕女織的仍是當時大多數中國農民基本的生產生活方式;而同時期的歐美國家經歷工業革命,經濟迅速發展,從中可以看出明清經濟比歐美國家落后。明清時期八股取士,清朝設文字獄,統治者加強對思想的控制,文化專制,民眾變得愚昧無知。在對外政策上,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同時期的西方歐美國家實行殖民擴張政策。(2)本題考查的是論從史出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歷史觀點的得出角度,是學習歷史的重要原則,即論從史出。故答案為:(1)①明朝廢除丞相,設內閣;或設廠衛特務機構;或清設立軍機處。②明清經濟比歐美國家落后。③明清時期八股取士,清朝設文字獄。④閉關鎖國政策。(2)論從史出。【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中西方力量對比的有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三、材料分析1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雍正皇帝再三強調“農為天下本務,而工賈皆末也”,對“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畝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表示深切憂慮。材料二清初戴梓發明了一次填發28發子彈的“連珠銃”和威遠將軍炮。清統治者竟固守“騎射乃滿洲根本”,不但不采用,還聽信讒言,罰戴梓充軍關外。(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的哪一政策?(2)材料二說明了什么?(3)根據上述兩則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結論?【答案】(1)“重農抑商”(2)清朝鄙薄科學技術(3)這些做法嚴重摧殘了近代化因素的萌芽,社會矛盾加劇,科學技術遠落后于西方國家,中國面臨近代前夜的危機。【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畝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可知反映了中國古代的以農為本、重農抑商的政策。(2)根據材料二的內容可知清朝統治者對科學技術持不重視科學技術的態度,他們棄用新科技,打壓發明者。(3)清朝的這些政策導致了國家的閉塞,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嚴重摧殘了近代化因素的萌芽,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故答案為:(1)“重農抑商”。(2)清朝鄙薄科學技術。(3)這些做法嚴重摧殘了近代化因素的萌芽,社會矛盾加劇,科學技術遠落后于西方國家,中國面臨近代前夜的危機。【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的統治。清朝實行以農為本、不重視科技發展、閉關鎖國的政策,導致了中國在世界上落伍了。掌握清朝的經濟外交政策,理解其對中國的不利影響。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793年,馬戛爾尼率英國使團來華,向清政府提出劃一未設防小島給英國人居住,準許英國人于寧波、舟山、天津貿易,在北京設商棧,減免商稅等六項要求,當即遭到乾隆皇帝的拒絕。乾隆皇帝指出:“天朝尺土俱歸版籍,疆址森然,即島嶼沙洲,亦必劃界分疆,各有專屬。”他還頗為自豪地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1)當時的清政府只允許哪一地方能同外國商人做生意?(2)從這段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出馬戛爾尼來華的目的有哪些?(3)乾隆皇帝的話是什么意思?(4)清朝統治者的這種想法產生了什么樣的后果?【答案】(1)廣州(2)要求開放通商口岸、傾銷商品(3)乾隆皇帝認為中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富庶的國家,物產豐盈,各項生產、生活都能自給自足,不需與外國通商。(4)中國的對外貿易受到阻撓和打擊,逐漸喪失對外貿易的主動權;明代以來盛大的航海事業也衰落下去了;封閉導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清朝統一臺灣后,開放四各港口進行對外貿易,后來又關閉其他港口,只留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并規定由朝廷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對外貿易。(2)關鍵材料中的“向清政府提出劃一未設防小島給英國人居住,準許英國人于寧波、舟山、天津貿易,在北京設商棧,減免商稅等六項要求”可見馬戛爾尼來華的目的是要求開放通商口岸、傾銷商品。(3)材料 “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意思是說我國(指當時的清朝)地大物博,物產豐富、無所不有,不需要外國人的貨物,也不需要與國外進行貿易。反映出乾隆皇帝存在狂妄自大,自以為是,驕傲自大等心態。清朝統治者為此采取了閉關鎖國政策。(4)由于乾隆帝的夜郎自大,對外采取了閉關鎖國政策。閉關鎖國使中國與世隔絕,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未能適時的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阻礙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國不能看到世界的變化,中國在世界上落伍了。故答案為:(1)廣州。(2)要求開放通商口岸、傾銷商品。(3)乾隆皇帝認為中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富庶的國家,物產豐盈,各項生產、生活都能自給自足,不需與外國通商。(4)中國的對外貿易受到阻撓和打擊,逐漸喪失對外貿易的主動權;明代以來盛大的航海事業也衰落下去了;封閉導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等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四、論述題。14.資料1:乾隆帝在答復英國使團通商的請求時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英使馬戛爾尼邀請大將軍福康安觀看自己隨行衛隊的歐洲火器操法,福康安卻說:“看亦可,不看亦可。這火器操法,諒來沒有什么稀罕!”材料2 明朝中葉由于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擾,明政府開始實行閉關政策;清初實行嚴厲的海禁,將沿海居民內遷50里,是為了斷絕東南沿海對鄭成功等抗清武裝的聯系和物資供應。請完成:依據上述材料,分析清朝末年閉關鎖國的原因及影響。【答案】清朝實現閉關鎖國政策實行有三個的原因。根本原因是耕織結合、自給自足的經濟仍占主導地位。生要原因是統治者以“天朝上邦”自居,自認為無須與外國通商買賣。(統治者愚昧自大)直接原因是防范自衛其中包括防范倭寇、西方殖民者、明末抗清武裝等。閉關鎖國政策產生的影響可以一分為二的來看:積極的一面:在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消極的一面: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中外力量對比,而且作繭自縛,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導致國家的閉塞,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解答應結合教材知識,并抓住有效信息:用兵西北、始設軍需房于隆宗門內、“后名軍機處,地近宮廷,便于宣召”、“為軍機大臣者,皆親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職居密勿、罔不總攬、蓋隱然執政之府矣、“承旨諸臣(軍機大臣)亦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也”。故答案為:清朝實現閉關鎖國政策實行有三個的原因。根本原因是耕織結合、自給自足的經濟仍占主導地位。生要原因是統治者以“天朝上邦”自居,自認為無須與外國通商買賣。(統治者愚昧自大)直接原因是防范自衛其中包括防范倭寇、西方殖民者、明末抗清武裝等。閉關鎖國政策產生的影響可以一分為二的來看:積極的一面:在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消極的一面: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中外力量對比,而且作繭自縛,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導致國家的閉塞,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實行閉關鎖國的原因及影響。解題的關鍵是掌握閉關鎖國的相關知識。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三課《皇權膨脹與近代前夜的危機》同步試卷(第2課時 近代前夜的危機)(學生版).docx 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三課《皇權膨脹與近代前夜的危機》同步試卷(第2課時 近代前夜的危機)(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