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人文地理(下冊)5.4 青藏地區 同步練習一、單項選擇題2018年1月17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明確至2020年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讀圖,回答以下各題。1.三江源素有“中華水塔”的美譽。三江指的是圖中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關于三江源描述正確的是( )A.三江源位于圖中的甲省 B.擁有珍稀瀕危物種三河馬C.該地發展河谷綠洲農業 D.地勢高、氣壓高3.青藏地區的雅魯藏布江兩岸的農業屬于( )A.平原農業 B.灌溉農業 C.河谷農業 D.原始農業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讀下圖,完成以下問題。4.我國少數民族個數最多,同時也是白族、景頗族等民族集中居住的省級行政區是圖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5.圖中各族同胞的下列說法,與實際相符的是( )A.①——我們住竹樓,過潑水節B.②——我們在高原河谷放牧牦牛C.③——我們在草原賽馬、摔跤D.④——我們打著腰鼓唱著信天游6.上圖中,唯一一個屬于北方地區的省區是( )A.① B.② C.③ D.④7.上圖中,唯一一個屬于北方地區的省區是( )A.① B.② C.③ D.④長江和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有人在中國地圖上形象地描繪了兩條巨龍,用來表示它們的水文概況。讀黃河、長江水系抽象示意圖,完成以下各題。8.《長江之歌》中有“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的歌詞。你能從這幾句歌詞中體會到長江的哪些特點( )①發源地地勢高②春季水量上漲③向東流入東海④具有明顯的汛期與枯水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關于黃河流域自然環境的正確敘述是( )A.黃河上游地區水土流失嚴重B.黃河中游河段在春季容易發生凌汛C.黃河下游地區水能資源豐富D.降水集中在夏季10.以牧業為主的地區是( )A.南方地區、北方地區 B.北方地區、西北地區C.西北地區、青藏地區 D.青藏地區、南方地區11.讀亞洲大陸沿89°E地形剖面示意圖。近年來,乙區域的畜牧業產品逐漸走向全國各地。影響此變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市場 B.技術 C.勞動力 D.交通12.黃河發源地所屬的地域文化區(圖中④)的傳統服飾是掉袖藏袍,與此相適應的氣候特點是( )。A.雨熱同期 B.高溫多雨 C.溫暖濕潤 D.晝夜溫差大13.“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某同學沿下圖的線路出發了。他沿途先后看到的景觀是( )A.富饒的盆地——綠野相連的珠三角——喀斯特地貌——牦牛成群B.綠野相連的珠三角——喀斯特地貌——富饒的盆地——牦牛成群C.富饒的盆地——牦牛成群——綠野相連的珠三角——喀斯特地貌D.喀斯特地貌——富饒的盆地——牦牛成群——綠野相連的珠三角14.小明一家準備暑假去拉薩旅游,我們可以推薦他們去看看拉薩的標志性建筑( )A.大昭寺 B.小昭寺 C.布達拉宮 D.國際大巴扎15.青藏地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 )A.干旱 B.高溫多雨 C.高寒 D.冷濕16.(2016七下·海寧期末)小明在查找有關旅游景點的過程中,被青藏地區獨特的環境所吸引,下列有關青藏地區地理環境特點敘述正確的是( )A.干旱是本區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征B.人口以哈薩克族為主C.農作物主要是水稻和棉花D.是我國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的發源地17.青藏地區的牧草營養成分高是因為 ( )①海拔高 ②晝夜溫差大 ③高寒氣候條件 ④太陽紫外線強烈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預計2030年前后建成通車的川藏鐵路,東起四川成都,西至西藏拉薩。讀“川藏鐵路沿線地區地形略圖”,回答下列各小題。18.川藏鐵路成為公認的“最具挑戰的鐵路工程”,修建難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①山高谷深,山河相間分布②地形復雜,地勢起伏大③穿越我國地勢的三級階梯④高寒缺氧,建設工程量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9.沿著川藏鐵路,我們可以看到的景觀有( )①成片的稻田,農業發達,稻花飄香②地勢崎嶇,石林廣布③牧民趕著成群牦牛,白色蒙古包④藏民在朝山轉湖,念經祈福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0.下列有關青藏地區地理環境特點敘述正確的是( )A.干旱是本區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征B.人口以哈薩克族為主C.農作物主要是水稻和棉花D.是我國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的發源地21.舌尖上的美味∶高原的深秋充滿寒意,好客的扎西一家端出青稞酒和糌粑招待來自遠方的客人。據此判斷,扎西一家是( )A.蒙古族 B.回族 C.藏族 D.壯族22.(2019七下·天臺期末)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有一個鏡頭:“高原的深秋充滿寒意,好客的扎西一家端出本民族特色的青稞酒和糌粑招待來自遠方的客人。”據此判斷扎西一家是( )A.藏族 B.回族 C.維吾爾族 D.蒙古族二、非選擇題23.讀我國“西藏自治區年降水量圖”,回答問題。(1)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是 (城市),其南部的山脈甲是 (山脈)。(2)青藏高原的農業為河谷農業,主要分布在一些海拔較低的河谷地區,如東部的湟水谷地和南部的 。(3)據圖中年等降水量分布狀況,簡述西藏自治區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規律 。24.(1)西藏自治區位于我國地勢第 階梯。(2)據圖描述該地區城鎮分布的規律,并從自然條件角度分析原因。(3)西藏地區人民生活特色顯著,試舉一例并說明其形成因素。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D2.A【知識點】青藏牧區【解析】【點評】 青藏地區的主體是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本區是亞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頭,長江、黃河、瀾滄江都發源在這里。“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擁有大量的珍稀動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驢等 。1.三江源地區被譽為“中華水塔”,其中“三江”是指長江、黃河、瀾滄江,是我國最大的高原濕地,圖中①是雅魯藏布江,②是瀾滄江,③是長江,④是黃河。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2.三江源地區成為大江大河發源地的水源主要來自冰雪融水,這里海拔高、氣溫低,地貌特征是冰川廣布、雪山連綿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3.【答案】C【知識點】青藏牧區【解析】【分析】青藏地區海拔高、氣溫低,形成了特色的河谷農業,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魯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故答案為:C。【點評】青藏地區由于熱量不足,因此大部分地區農業不發達,而在河谷地區的農業是當地的特色農業,有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源和溫和的氣溫等條件。【答案】4.B5.C6.D【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我國的民族及其分布【解析】【點評】 云南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國56個民族中,云南就有52個。我國民族眾多,風土人情多姿多彩,各民族和睦相處,創造并保留了各自別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中傣族有潑水節,彝族有火把節,藏族有雪頓節,苗族有蘆笙節,回族有開齋節,蒙古族有那達慕大會,高山族有豐收節,漢族有傳統的元宵節。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我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4.我國少數民族個數最多,同時也是白族、景頗族等民族集中居住的省級行政區是圖中的云南省,對應數字是 ②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5.根據給出的省級輪廓可知,①是新疆,少數民族是維吾爾族,不住竹樓,不過潑水節;②是云南,少數民族是傣族,主要節日有潑水節,青藏高原河谷地區放牧牦牛是藏族;③是內蒙古,少數民族是蒙古族, 在草原賽馬、摔跤 ;④是吉林,少數民族是鄂倫春族, 與漢族交錯雜居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6.根據給出的省級輪廓可知,①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屬于西北地區;②是云南,屬于南方地區;③是內蒙古,屬于西北地區 ;④是吉林,屬于北方地區。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7.【答案】D【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解析】【分析】 根據給出的省級輪廓可知,①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屬于西北地區;②是云南,屬于南方地區;③是內蒙古,屬于西北地區 ;④是吉林,屬于北方地區。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我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答案】8.A9.D【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解析】【點評】 長江穿越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巫山、長江中下流平原等三大地形區,流經青川藏云渝湘鄂贛皖蘇滬等11個省市區,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流程流量世界第三;水能資源世界第二。流域面積1800km 2 ,年流量1萬億m 3 ,是我國流程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水能資源最豐富的第一大河第一長河。源頭至宜昌為上游,湖口至入海口為下游,中間中游。長江有“水能寶庫”之稱。長江是我國重要的 “黃金水道”。長江北邊的主要支流:漢江、嘉陵江、岷江、大渡河、雅礱江;南邊的主要支流:贛江、湘江、沅江、烏江等。南北支流起著調節干流流量的作用。長江最長的支流——漢江;長江的防洪和灌溉:我國洪澇災害最集中、最嚴重、最頻繁的地區是長江中下游地區。8.《長江之歌》中有“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的歌詞。雪山是指長江的發源地唐古拉山的各拉丹冬峰,春潮是指長江的春汛,向東海奔去,是指長江的入海。 ①②③ ,正確。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9.黃河流域主要位于溫帶季風氣候區,溫帶季風氣候的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故黃河流域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10.【答案】C【知識點】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我國的草地主要分布在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以西的地區,以畜牧業為主,我國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就位于該區域。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根據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特征,把我國分為西北、青藏、北方和南方四個地區。受自然條件的影響,西北和青藏地區以畜牧業為主,北方和南方地區以種植業為主 。11.【答案】D【知識點】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解析】【分析】 依據位置,讀圖可知,乙是青藏高原,是我國重要的牧區。近年來,青藏地區的畜牧業產品逐漸走向全國各地,影響此變化的最主要因素是交通,青藏鐵路的修建大大改善了青藏地區的交通狀況。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影響農業區位的主要因素:自然條件:氣候、水源、土壤、地形;社會經濟條件:市場、交通運輸、政府政策、勞動力、土地價格、資金、管理;技術條件:冷藏、良種、化肥、機械。12.【答案】D【知識點】我國的民族及其分布【解析】【分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黃河的發源地是青藏高原,掉袖藏袍可以在氣溫低的時候穿上袖子,氣溫高的時候脫半個袖子下來,主要和晝夜溫差大的氣候有關。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青藏地區的主體是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由于海拔高,氣溫氣溫日較差大,年較差小,最大的自然環境特點是高寒。地勢較低的河谷地區,土壤比較肥沃,水源較為充足。日照時間長,積溫較高,有水灌溉。水熱條件好,因而適宜耕作,適宜發展河谷農業,主要的糧食作物是青稞和小麥。其他地區發展了高寒畜牧業,主要畜種有藏綿羊、臧山羊、牦牛等。13.【答案】B【知識點】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青藏牧區【解析】【分析】 根據地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珠三角,這里綠野相連;②是云貴高原喀斯特地貌廣布,該地區旅游資源豐富,③是四川盆地有肥沃紫色土,有紫色盆地之稱,該盆地物產富饒;④是青藏高原,牦牛成群。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青藏地區的主體是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由于海拔高,氣溫氣溫日較差大,年較差小,最大的自然環境特點是高寒。地勢較低的河谷地區,土壤比較肥沃,水源較為充足。日照時間長,積溫較高,有水灌溉。水熱條件好,因而適宜耕作,適宜發展河谷農業,主要的糧食作物是青稞和小麥。其他地區發展了高寒畜牧業,主要畜種有藏綿羊、臧山羊、牦牛等。14.【答案】C【知識點】拉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拉薩的標志性建筑是布達拉宮。布達拉宮,坐落于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瑪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于一體的宏偉建筑,也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筑群。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大昭寺是位于中國西藏拉薩市中心的一座藏傳佛教寺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昭寺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小昭寺,藏語稱為“甲達繞木切”,位于西藏拉薩八廓街以北約500米處,始建于7世紀中葉641年(藏歷鐵牛年吐蕃松贊干布時期),是文成公主奠基建成的。15.【答案】C【知識點】青藏牧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青藏地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依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不同,我國劃分了四大地理區域,由于四區域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呈現了不同的自然特征,青藏地區地勢高、氣溫低,形成了“高、寒”的地理特征 。16.【答案】D【知識點】青藏牧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青藏高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青藏地區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征是高寒,所以A不符合題意;青藏高原主要以藏族為主,所以B不符合題意;青藏高原當地的農作物主要是青稞,所以C不符合題意;青藏高原是我國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的發源地,所以D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青藏高原自然人文特征的識記。17.【答案】D【知識點】青藏牧區【解析】【分析】此題考查青藏地區牧草營養成分高的原因。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屬于高原山地氣候,海拔高,氣候寒冷,太陽紫外線強烈,晝夜溫差大,因此4項說法都是正確的,選擇D。【點評】知道青藏地區牧草營養成分高的原因。【答案】18.C19.D【知識點】青藏牧區【解析】【點評】川藏鐵路 是中國境內一條連接四川省與西藏自治區的快速鐵路,呈東西走向,為中國國內第二條進藏鐵路,也是中國西南地區的干線鐵路之一。川藏鐵路東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線路全長1838千米,川藏鐵路工程需要面對崇山峻嶺、地形高差、地震頻發、復雜地質、季節凍土、山地災害、高原缺氧以及生態環保等建設難題。川藏鐵路橫跨中國第一階梯與第二階梯,起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東西橫穿橫斷山脈至青藏高原拉薩平原,由于川藏鐵路采用“臺階式”路線直攀高原,故其建設難度遠比采用“緩坡式”路線間接上山的青藏鐵路要大。18.讀圖可得:川藏鐵路的起止點城市是成都和拉薩,該鐵路經過四川盆地、橫斷山脈、青藏高原,沿途經過長江、怒江、瀾滄江等河流,川藏鐵路修建難度大的主要原因是山高谷深,山河相間分布,修建難度極大, ①對;川藏鐵路雖然也經過凍土分布區, 地形復雜,地勢起伏大 , ②對;穿越我國地勢第二階梯和第一階梯, ③ 錯; 高寒缺氧,建設工程量大 ,正確。 ①②④ ,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19.沿著川藏鐵路,我們可以看到的景觀有:①成片的稻田,農業發達,稻花飄香,正確。②地勢崎嶇,石林廣布,錯誤,沒有經過云貴高原。③牧民趕著成群牦牛,白色蒙古包,不是蒙古包,錯誤。④藏民在朝山轉湖,念經祈福,正確。 ①④ ,正確。20.【答案】D【知識點】青藏牧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青藏地區由于海拔高,高寒是本區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征,A錯;青藏地區的人口以藏族為主,B錯;青藏地區氣候高寒,因此發展河谷農業,農作物主要以青稞為主,C錯;青藏地區由于海拔高,有豐富的高山冰雪融水,匯聚成了眾多大江大河的源頭,成為我國多條大河的發源地,如:長江、黃河、瀾滄江、怒江等,D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青藏地區的主體是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由于海拔高,氣溫氣溫日較差大,年較差小,最大的自然環境特點是高寒.地勢較低的河谷地區,土壤比較肥沃,水源較為充足。日照時間長,積溫較高,有水灌溉。水熱條件好,因而適宜耕作,適宜發展河谷農業,主要的糧食作物是青稞和小麥。其他地區發展了高寒畜牧業,主要畜種有藏綿羊、臧山羊、牦牛等。21.【答案】C【知識點】我國的民族及其分布【解析】【分析】 青稞是西藏地區最常見的糧食作物,以青稞作原料的青稞酒是青藏地域文化的代表元素,糌粑就是青稞粒炒熟后磨制成的粉末,由此可見,扎西一家是藏族,故C符合題意;蒙古族傳統飲食分為紅食、白食兩種,前者為肉類,后者為奶類,排除A;回族飲食以養為本,以潔為要,排除B;壯族人民在種植稻米的地區喜食大米飯、大米粥、糯米制品,在山區以玉米、小米、薯類為主食,排除D。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糌粑是藏族牧民傳統主食之一。“糌粑”是炒面的藏語譯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會給你雙手端來噴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面,金黃的酥油和奶黃的“曲拉”(干酪素)、糖疊疊層層擺滿桌。22.【答案】A【知識點】我國的民族及其分布【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青藏高原上的牧民們穿藏袍,住帳篷,喝青稞酒,酥油茶,吃糌粑,牛羊肉,靠天養畜,過著自給自足的游牧生活。青藏高原主要的牧民是藏族。由此可以判斷扎西一家是藏族。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糌粑是藏族牧民傳統主食之一。“糌粑”是炒面的藏語譯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會給你雙手端來噴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面,金黃的酥油和奶黃的“曲拉”(干酪素)、糖疊疊層層擺滿桌.23.【答案】(1)拉薩;喜馬拉雅山(2)雅魯藏布江谷地(3)由東南向西北遞減【知識點】青藏牧區【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是拉薩,其南部的山脈甲是喜馬拉雅山脈。(2)、青藏高原的農業為河谷農業,主要分布在一些海拔較低的河谷地區,如東部的湟水谷地和南部的雅魯藏布江谷地。(3)、據圖中年等降水量分布狀況,西藏自治區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規律是 由東南向西北遞減 。【點評】青藏高原的河谷農業,主要分布在西藏的雅魯藏布江谷地和青海的湟水谷地。它們相對青藏高原的其他地區來說,主要有海拔較低,氣溫較高,無霜期長,熱量相對充足,氣候更為優越。地勢平坦,土壤比較肥沃,水源較為充足。日照時間長,積溫較高,有水灌溉。水熱條件好,因而適宜耕作,成為農業發達地帶。適宜發展河谷農業。24.【答案】(1)一(2)城鎮主要沿河流分布;靠近河流,有充足的生產生活用水(或有充足的水源);河流附近地勢平坦;河谷地區海拔較低,氣候較溫和(寫出一點即可)(3)例1:藏族人民的藏袍是為了適應青藏地區晝夜溫差大的氣候特點。例2:藏族人飲食以牛羊肉為主,是由于主要發展高寒牧業。【知識點】青藏牧區【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藏自治區位于我國地勢第一階梯。(2)、據圖描述,該地區城鎮主要沿河流分布。靠近河流,有充足的生產生活用水(或有充足的水源);河流附近地勢平坦;河谷地區海拔較低,氣候較溫和(寫出一點即可)(3)、西藏地區人民生活特色顯著,試舉一例并說明其形成因素。例1:藏族人民的藏袍是為了適應青藏地區晝夜溫差大的氣候特點。例2:藏族人飲食以牛羊肉為主,是由于主要發展高寒牧業。【點評】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山脈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一線,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山脈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第一級階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達木盆地,地形以高原為主;第二級階梯包括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第三階梯主要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以及遼東丘陵、山東丘陵和江南丘陵,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人文地理(下冊)5.4 青藏地區 同步練習一、單項選擇題2018年1月17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明確至2020年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讀圖,回答以下各題。1.三江源素有“中華水塔”的美譽。三江指的是圖中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關于三江源描述正確的是( )A.三江源位于圖中的甲省 B.擁有珍稀瀕危物種三河馬C.該地發展河谷綠洲農業 D.地勢高、氣壓高【答案】1.D2.A【知識點】青藏牧區【解析】【點評】 青藏地區的主體是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本區是亞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頭,長江、黃河、瀾滄江都發源在這里。“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擁有大量的珍稀動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驢等 。1.三江源地區被譽為“中華水塔”,其中“三江”是指長江、黃河、瀾滄江,是我國最大的高原濕地,圖中①是雅魯藏布江,②是瀾滄江,③是長江,④是黃河。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2.三江源地區成為大江大河發源地的水源主要來自冰雪融水,這里海拔高、氣溫低,地貌特征是冰川廣布、雪山連綿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3.青藏地區的雅魯藏布江兩岸的農業屬于( )A.平原農業 B.灌溉農業 C.河谷農業 D.原始農業【答案】C【知識點】青藏牧區【解析】【分析】青藏地區海拔高、氣溫低,形成了特色的河谷農業,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魯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故答案為:C。【點評】青藏地區由于熱量不足,因此大部分地區農業不發達,而在河谷地區的農業是當地的特色農業,有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源和溫和的氣溫等條件。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讀下圖,完成以下問題。4.我國少數民族個數最多,同時也是白族、景頗族等民族集中居住的省級行政區是圖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5.圖中各族同胞的下列說法,與實際相符的是( )A.①——我們住竹樓,過潑水節B.②——我們在高原河谷放牧牦牛C.③——我們在草原賽馬、摔跤D.④——我們打著腰鼓唱著信天游6.上圖中,唯一一個屬于北方地區的省區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4.B5.C6.D【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我國的民族及其分布【解析】【點評】 云南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國56個民族中,云南就有52個。我國民族眾多,風土人情多姿多彩,各民族和睦相處,創造并保留了各自別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中傣族有潑水節,彝族有火把節,藏族有雪頓節,苗族有蘆笙節,回族有開齋節,蒙古族有那達慕大會,高山族有豐收節,漢族有傳統的元宵節。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我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4.我國少數民族個數最多,同時也是白族、景頗族等民族集中居住的省級行政區是圖中的云南省,對應數字是 ②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5.根據給出的省級輪廓可知,①是新疆,少數民族是維吾爾族,不住竹樓,不過潑水節;②是云南,少數民族是傣族,主要節日有潑水節,青藏高原河谷地區放牧牦牛是藏族;③是內蒙古,少數民族是蒙古族, 在草原賽馬、摔跤 ;④是吉林,少數民族是鄂倫春族, 與漢族交錯雜居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6.根據給出的省級輪廓可知,①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屬于西北地區;②是云南,屬于南方地區;③是內蒙古,屬于西北地區 ;④是吉林,屬于北方地區。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7.上圖中,唯一一個屬于北方地區的省區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解析】【分析】 根據給出的省級輪廓可知,①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屬于西北地區;②是云南,屬于南方地區;③是內蒙古,屬于西北地區 ;④是吉林,屬于北方地區。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我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長江和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有人在中國地圖上形象地描繪了兩條巨龍,用來表示它們的水文概況。讀黃河、長江水系抽象示意圖,完成以下各題。8.《長江之歌》中有“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的歌詞。你能從這幾句歌詞中體會到長江的哪些特點( )①發源地地勢高②春季水量上漲③向東流入東海④具有明顯的汛期與枯水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關于黃河流域自然環境的正確敘述是( )A.黃河上游地區水土流失嚴重B.黃河中游河段在春季容易發生凌汛C.黃河下游地區水能資源豐富D.降水集中在夏季【答案】8.A9.D【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解析】【點評】 長江穿越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巫山、長江中下流平原等三大地形區,流經青川藏云渝湘鄂贛皖蘇滬等11個省市區,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流程流量世界第三;水能資源世界第二。流域面積1800km 2 ,年流量1萬億m 3 ,是我國流程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水能資源最豐富的第一大河第一長河。源頭至宜昌為上游,湖口至入海口為下游,中間中游。長江有“水能寶庫”之稱。長江是我國重要的 “黃金水道”。長江北邊的主要支流:漢江、嘉陵江、岷江、大渡河、雅礱江;南邊的主要支流:贛江、湘江、沅江、烏江等。南北支流起著調節干流流量的作用。長江最長的支流——漢江;長江的防洪和灌溉:我國洪澇災害最集中、最嚴重、最頻繁的地區是長江中下游地區。8.《長江之歌》中有“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的歌詞。雪山是指長江的發源地唐古拉山的各拉丹冬峰,春潮是指長江的春汛,向東海奔去,是指長江的入海。 ①②③ ,正確。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9.黃河流域主要位于溫帶季風氣候區,溫帶季風氣候的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故黃河流域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10.以牧業為主的地區是( )A.南方地區、北方地區 B.北方地區、西北地區C.西北地區、青藏地區 D.青藏地區、南方地區【答案】C【知識點】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我國的草地主要分布在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以西的地區,以畜牧業為主,我國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就位于該區域。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根據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特征,把我國分為西北、青藏、北方和南方四個地區。受自然條件的影響,西北和青藏地區以畜牧業為主,北方和南方地區以種植業為主 。11.讀亞洲大陸沿89°E地形剖面示意圖。近年來,乙區域的畜牧業產品逐漸走向全國各地。影響此變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市場 B.技術 C.勞動力 D.交通【答案】D【知識點】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解析】【分析】 依據位置,讀圖可知,乙是青藏高原,是我國重要的牧區。近年來,青藏地區的畜牧業產品逐漸走向全國各地,影響此變化的最主要因素是交通,青藏鐵路的修建大大改善了青藏地區的交通狀況。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影響農業區位的主要因素:自然條件:氣候、水源、土壤、地形;社會經濟條件:市場、交通運輸、政府政策、勞動力、土地價格、資金、管理;技術條件:冷藏、良種、化肥、機械。12.黃河發源地所屬的地域文化區(圖中④)的傳統服飾是掉袖藏袍,與此相適應的氣候特點是( )。A.雨熱同期 B.高溫多雨 C.溫暖濕潤 D.晝夜溫差大【答案】D【知識點】我國的民族及其分布【解析】【分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黃河的發源地是青藏高原,掉袖藏袍可以在氣溫低的時候穿上袖子,氣溫高的時候脫半個袖子下來,主要和晝夜溫差大的氣候有關。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青藏地區的主體是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由于海拔高,氣溫氣溫日較差大,年較差小,最大的自然環境特點是高寒。地勢較低的河谷地區,土壤比較肥沃,水源較為充足。日照時間長,積溫較高,有水灌溉。水熱條件好,因而適宜耕作,適宜發展河谷農業,主要的糧食作物是青稞和小麥。其他地區發展了高寒畜牧業,主要畜種有藏綿羊、臧山羊、牦牛等。13.“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某同學沿下圖的線路出發了。他沿途先后看到的景觀是( )A.富饒的盆地——綠野相連的珠三角——喀斯特地貌——牦牛成群B.綠野相連的珠三角——喀斯特地貌——富饒的盆地——牦牛成群C.富饒的盆地——牦牛成群——綠野相連的珠三角——喀斯特地貌D.喀斯特地貌——富饒的盆地——牦牛成群——綠野相連的珠三角【答案】B【知識點】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青藏牧區【解析】【分析】 根據地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珠三角,這里綠野相連;②是云貴高原喀斯特地貌廣布,該地區旅游資源豐富,③是四川盆地有肥沃紫色土,有紫色盆地之稱,該盆地物產富饒;④是青藏高原,牦牛成群。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青藏地區的主體是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由于海拔高,氣溫氣溫日較差大,年較差小,最大的自然環境特點是高寒。地勢較低的河谷地區,土壤比較肥沃,水源較為充足。日照時間長,積溫較高,有水灌溉。水熱條件好,因而適宜耕作,適宜發展河谷農業,主要的糧食作物是青稞和小麥。其他地區發展了高寒畜牧業,主要畜種有藏綿羊、臧山羊、牦牛等。14.小明一家準備暑假去拉薩旅游,我們可以推薦他們去看看拉薩的標志性建筑( )A.大昭寺 B.小昭寺 C.布達拉宮 D.國際大巴扎【答案】C【知識點】拉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拉薩的標志性建筑是布達拉宮。布達拉宮,坐落于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瑪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于一體的宏偉建筑,也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筑群。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大昭寺是位于中國西藏拉薩市中心的一座藏傳佛教寺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昭寺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小昭寺,藏語稱為“甲達繞木切”,位于西藏拉薩八廓街以北約500米處,始建于7世紀中葉641年(藏歷鐵牛年吐蕃松贊干布時期),是文成公主奠基建成的。15.青藏地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 )A.干旱 B.高溫多雨 C.高寒 D.冷濕【答案】C【知識點】青藏牧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青藏地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依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不同,我國劃分了四大地理區域,由于四區域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呈現了不同的自然特征,青藏地區地勢高、氣溫低,形成了“高、寒”的地理特征 。16.(2016七下·海寧期末)小明在查找有關旅游景點的過程中,被青藏地區獨特的環境所吸引,下列有關青藏地區地理環境特點敘述正確的是( )A.干旱是本區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征B.人口以哈薩克族為主C.農作物主要是水稻和棉花D.是我國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的發源地【答案】D【知識點】青藏牧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青藏高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青藏地區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征是高寒,所以A不符合題意;青藏高原主要以藏族為主,所以B不符合題意;青藏高原當地的農作物主要是青稞,所以C不符合題意;青藏高原是我國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的發源地,所以D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青藏高原自然人文特征的識記。17.青藏地區的牧草營養成分高是因為 ( )①海拔高 ②晝夜溫差大 ③高寒氣候條件 ④太陽紫外線強烈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知識點】青藏牧區【解析】【分析】此題考查青藏地區牧草營養成分高的原因。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屬于高原山地氣候,海拔高,氣候寒冷,太陽紫外線強烈,晝夜溫差大,因此4項說法都是正確的,選擇D。【點評】知道青藏地區牧草營養成分高的原因。預計2030年前后建成通車的川藏鐵路,東起四川成都,西至西藏拉薩。讀“川藏鐵路沿線地區地形略圖”,回答下列各小題。18.川藏鐵路成為公認的“最具挑戰的鐵路工程”,修建難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①山高谷深,山河相間分布②地形復雜,地勢起伏大③穿越我國地勢的三級階梯④高寒缺氧,建設工程量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9.沿著川藏鐵路,我們可以看到的景觀有( )①成片的稻田,農業發達,稻花飄香②地勢崎嶇,石林廣布③牧民趕著成群牦牛,白色蒙古包④藏民在朝山轉湖,念經祈福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18.C19.D【知識點】青藏牧區【解析】【點評】川藏鐵路 是中國境內一條連接四川省與西藏自治區的快速鐵路,呈東西走向,為中國國內第二條進藏鐵路,也是中國西南地區的干線鐵路之一。川藏鐵路東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線路全長1838千米,川藏鐵路工程需要面對崇山峻嶺、地形高差、地震頻發、復雜地質、季節凍土、山地災害、高原缺氧以及生態環保等建設難題。川藏鐵路橫跨中國第一階梯與第二階梯,起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東西橫穿橫斷山脈至青藏高原拉薩平原,由于川藏鐵路采用“臺階式”路線直攀高原,故其建設難度遠比采用“緩坡式”路線間接上山的青藏鐵路要大。18.讀圖可得:川藏鐵路的起止點城市是成都和拉薩,該鐵路經過四川盆地、橫斷山脈、青藏高原,沿途經過長江、怒江、瀾滄江等河流,川藏鐵路修建難度大的主要原因是山高谷深,山河相間分布,修建難度極大, ①對;川藏鐵路雖然也經過凍土分布區, 地形復雜,地勢起伏大 , ②對;穿越我國地勢第二階梯和第一階梯, ③ 錯; 高寒缺氧,建設工程量大 ,正確。 ①②④ ,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19.沿著川藏鐵路,我們可以看到的景觀有:①成片的稻田,農業發達,稻花飄香,正確。②地勢崎嶇,石林廣布,錯誤,沒有經過云貴高原。③牧民趕著成群牦牛,白色蒙古包,不是蒙古包,錯誤。④藏民在朝山轉湖,念經祈福,正確。 ①④ ,正確。20.下列有關青藏地區地理環境特點敘述正確的是( )A.干旱是本區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征B.人口以哈薩克族為主C.農作物主要是水稻和棉花D.是我國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的發源地【答案】D【知識點】青藏牧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青藏地區由于海拔高,高寒是本區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征,A錯;青藏地區的人口以藏族為主,B錯;青藏地區氣候高寒,因此發展河谷農業,農作物主要以青稞為主,C錯;青藏地區由于海拔高,有豐富的高山冰雪融水,匯聚成了眾多大江大河的源頭,成為我國多條大河的發源地,如:長江、黃河、瀾滄江、怒江等,D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青藏地區的主體是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由于海拔高,氣溫氣溫日較差大,年較差小,最大的自然環境特點是高寒.地勢較低的河谷地區,土壤比較肥沃,水源較為充足。日照時間長,積溫較高,有水灌溉。水熱條件好,因而適宜耕作,適宜發展河谷農業,主要的糧食作物是青稞和小麥。其他地區發展了高寒畜牧業,主要畜種有藏綿羊、臧山羊、牦牛等。21.舌尖上的美味∶高原的深秋充滿寒意,好客的扎西一家端出青稞酒和糌粑招待來自遠方的客人。據此判斷,扎西一家是( )A.蒙古族 B.回族 C.藏族 D.壯族【答案】C【知識點】我國的民族及其分布【解析】【分析】 青稞是西藏地區最常見的糧食作物,以青稞作原料的青稞酒是青藏地域文化的代表元素,糌粑就是青稞粒炒熟后磨制成的粉末,由此可見,扎西一家是藏族,故C符合題意;蒙古族傳統飲食分為紅食、白食兩種,前者為肉類,后者為奶類,排除A;回族飲食以養為本,以潔為要,排除B;壯族人民在種植稻米的地區喜食大米飯、大米粥、糯米制品,在山區以玉米、小米、薯類為主食,排除D。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糌粑是藏族牧民傳統主食之一。“糌粑”是炒面的藏語譯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會給你雙手端來噴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面,金黃的酥油和奶黃的“曲拉”(干酪素)、糖疊疊層層擺滿桌。22.(2019七下·天臺期末)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有一個鏡頭:“高原的深秋充滿寒意,好客的扎西一家端出本民族特色的青稞酒和糌粑招待來自遠方的客人。”據此判斷扎西一家是( )A.藏族 B.回族 C.維吾爾族 D.蒙古族【答案】A【知識點】我國的民族及其分布【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青藏高原上的牧民們穿藏袍,住帳篷,喝青稞酒,酥油茶,吃糌粑,牛羊肉,靠天養畜,過著自給自足的游牧生活。青藏高原主要的牧民是藏族。由此可以判斷扎西一家是藏族。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糌粑是藏族牧民傳統主食之一。“糌粑”是炒面的藏語譯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會給你雙手端來噴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面,金黃的酥油和奶黃的“曲拉”(干酪素)、糖疊疊層層擺滿桌.二、非選擇題23.讀我國“西藏自治區年降水量圖”,回答問題。(1)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是 (城市),其南部的山脈甲是 (山脈)。(2)青藏高原的農業為河谷農業,主要分布在一些海拔較低的河谷地區,如東部的湟水谷地和南部的 。(3)據圖中年等降水量分布狀況,簡述西藏自治區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規律 。【答案】(1)拉薩;喜馬拉雅山(2)雅魯藏布江谷地(3)由東南向西北遞減【知識點】青藏牧區【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是拉薩,其南部的山脈甲是喜馬拉雅山脈。(2)、青藏高原的農業為河谷農業,主要分布在一些海拔較低的河谷地區,如東部的湟水谷地和南部的雅魯藏布江谷地。(3)、據圖中年等降水量分布狀況,西藏自治區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規律是 由東南向西北遞減 。【點評】青藏高原的河谷農業,主要分布在西藏的雅魯藏布江谷地和青海的湟水谷地。它們相對青藏高原的其他地區來說,主要有海拔較低,氣溫較高,無霜期長,熱量相對充足,氣候更為優越。地勢平坦,土壤比較肥沃,水源較為充足。日照時間長,積溫較高,有水灌溉。水熱條件好,因而適宜耕作,成為農業發達地帶。適宜發展河谷農業。24.(1)西藏自治區位于我國地勢第 階梯。(2)據圖描述該地區城鎮分布的規律,并從自然條件角度分析原因。(3)西藏地區人民生活特色顯著,試舉一例并說明其形成因素。【答案】(1)一(2)城鎮主要沿河流分布;靠近河流,有充足的生產生活用水(或有充足的水源);河流附近地勢平坦;河谷地區海拔較低,氣候較溫和(寫出一點即可)(3)例1:藏族人民的藏袍是為了適應青藏地區晝夜溫差大的氣候特點。例2:藏族人飲食以牛羊肉為主,是由于主要發展高寒牧業。【知識點】青藏牧區【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藏自治區位于我國地勢第一階梯。(2)、據圖描述,該地區城鎮主要沿河流分布。靠近河流,有充足的生產生活用水(或有充足的水源);河流附近地勢平坦;河谷地區海拔較低,氣候較溫和(寫出一點即可)(3)、西藏地區人民生活特色顯著,試舉一例并說明其形成因素。例1:藏族人民的藏袍是為了適應青藏地區晝夜溫差大的氣候特點。例2:藏族人飲食以牛羊肉為主,是由于主要發展高寒牧業。【點評】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山脈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一線,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山脈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第一級階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達木盆地,地形以高原為主;第二級階梯包括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第三階梯主要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以及遼東丘陵、山東丘陵和江南丘陵,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文地理(下冊)5.4 青藏地區 同步練習(學生版).docx 人文地理(下冊)5.4 青藏地區 同步練習(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