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人文地理(上冊)綜合探究一 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練習一、單項選擇題1.下列四幅圖中,能正確表明甲地在乙地正東面的是( )A. B.C. D.2.如果你和你的父母要到臺灣旅游,你覺得你應帶下列哪幾幅地圖 ( )①中國交通圖②臺灣旅游圖③中國地形圖④世界政區(qū)圖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3.下圖中從澳門出發(fā)經港珠澳大橋去往香港,經過a路段時的走向是( )A.自東向西 B.自西向東C.自東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東北4.在地圖冊上,找到《中國地形圖》,圖中顏色較深(如褐色)的地方一般是( )A.平原和丘陵 B.高原和山脈 C.盆地和丘陵 D.平原和盆地5.(2018七上·紹興月考)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中,藍色表示的是( )A.平原 B.海洋 C.山地 D.盆地杭黃高鐵是一條連接浙江省杭州市與安徽省黃山市的高速鐵路。正線全長287千米,串起了西湖、千島湖、黃山等多個世界級的旅游勝地,被譽為中國最有“顏值擔當”的高鐵路線。據此回答以下各題。6.如果該路線在圖上距離是28.7厘米,那該圖使用的比例尺是( )A.1:1000 B.1:10000 C.1:1000 D.1:10000007.起點站杭州在秦朝時隸屬( )A.會稽郡 B.杭州府 C.浙江省 D.黃山市8.(2020七上·吳興期中)下列四幅等高線地形圖的圖幅和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坡度最緩的是……( )A. B.C. D.9.對圖中等高線的相關信息解讀正確的有( )①甲乙丙丁四個村落的分布特點都是靠近河流旁邊而修建②甲村落位于乙村落的東北方向③若甲村落到丁村落的實際距離是5千米,甲村落與丁村落圖上的距離是5厘米,那么,這張等高線地圖的比例尺應該是 1:100000④丁村落的海拔低于500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讀某區(qū)域等高線地形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甲聚落位于乙聚落的東南方向B.等高線a的海拔高度是900米C.河流①的流速要比河流②的流速快D.甲地發(fā)展為城鎮(zhèn)的條件比乙地優(yōu)越11.某地圖上A、B兩點距離是2厘米,比例尺為1:500000,那么兩地實際距離是( )A.10千米 B.25千米 C.100千米 D.250千米12.線段比例尺 換成數字式應是( )A.1:15 000 000 B.C.三百萬分之一 D.1:3 000 00013.讀四幅圖幅相同的等高線地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地是山頂B.乙處是鞍部C.丙、丁兩地中坡度較陡的是丙地D.最有可能出現河流的是丁地14.實際距離為9千米,圖上距離為3厘米的地圖,其比例尺為( )A.1:3 B.3:100000 C.1:100000 D.1:30000015.下面四幅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那么坡度最陡的圖是( )A. B.C. D.下圖為某野生動物保護區(qū)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以下各題。16.該野生動物保護區(qū)中小河的大致流向是( )A.自西向東 B.自北向南C.自西北向東南 D.自東南向西北17.山羊喜歡在陡峭的山崖活動,根據這一生活習性,最有可能在圖中哪處發(fā)現山羊的蹤跡?( )A.① B.② C.③ D.④18.下列四幅地圖圖幅相等,請找出比例尺最小和內容最詳細的一項( )①世界地圖 ②中國地圖 ③湖北地圖 ④我校地圖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二、非選擇題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葡萄為多年藤本果樹,耐寒、耐旱、怕澇,葡萄生長時最低氣溫約為10℃-13℃,花期最適溫度為20℃左右,成熟期最適溫度為20℃-30℃,成熟期光照多,葡萄著色及糖度就較好。著名的格雷克葡萄種植在圖1乙地450~500米的山坡上。(1)寫出圖1中甲海域的名稱并描述坎帕尼亞鐵路線的空間分布特點。(2)綜合上述資料,分析乙地種植格雷克葡萄的有利自然條件。20.讀中國政區(qū)圖,黃河、長江概況比較表和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回答問題:黃河、長江概況比較袤黃河 長江長度(千米) 5400 6300入海水量(億立方米) 592 10000流域面積(萬平方千米) 75 180(1)圖上各序號中,代表我國的陸上鄰國又屬于海陸兼?zhèn)涞氖恰? 。(填序號)(2)從圖上可以看出,黃河、長江都流過的省是 、 。(填簡稱)(3)圖中A、B兩條河流中,下游有 “地上河”之稱的是 (填字母),“地上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4)從圖上和表格中可以看出,黃河與長江的長度相差不大,但流量相差很大,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1.在沒有指向標和經緯網的地圖上辨認方向,通常按“上北下南, ”定向。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 線指示東西方向, 線指示南北方向。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方向【解析】【分析】A、圖中表明甲地在乙地的西北方向,A錯誤;B、根據指向標可知,甲地在乙地的東南方向,B錯誤;C、根據經緯網可知,甲地在乙地的西北方向,C錯誤;D、根據指向標可知,甲地在乙地的正東方向,D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對地圖上方向的判讀,除了指向標外,還可以根據圖上的經緯網來判讀。在既沒有指向標也沒有經緯網的地圖上,通常用“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確定方向。2.【答案】A【知識點】臺灣【解析】【分析】地圖的種類主要包括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自然地圖包括地形圖、氣候圖、水文圖、植被圖等,社會經濟地圖包括工業(yè)分布圖、農業(yè)圖、交通圖等。根據題意,要到臺灣旅游,先根據中國交通地圖到達臺灣,再根據臺灣旅游地圖進行旅游。所以①②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在不同情況下如何選擇合適的各類地圖,理解記憶即可。3.【答案】B【知識點】方向【解析】【分析】圖中沒有經緯網和指向標,按照方向的一般判讀方法可知,經過a路段時的走向是自西向東,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對地圖上方向的判讀,除了指向標外,還可以根據圖上的經緯網來判讀。在既沒有指向標也沒有經緯網的地圖上,通常用“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確定方向。4.【答案】B【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 在地圖冊上,找到《中國地形圖》,圖中顏色較深(如褐色)的地方一般是高原和山脈。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分層設色通用的顏色順序是:海洋用藍色,平原用綠色,低山丘陵用黃色,山地和高原用棕褐色淺紫色表示積雪、冰川。在不同的等深線之間,用分層設色法著上深淺不同的藍色,可以用來表示海底的深度。在不同的等高線之間,綠色越濃,表示地勢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勢越高;雪線以上的地區(qū)通常用白色表示。5.【答案】B【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 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中,藍色表示的是海洋。綠色是平原,黃色是高原,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分層設色通用的顏色順序是:海洋用藍色,平原用綠色,低山丘陵用黃色,山地和高原用棕褐色淺紫色表示積雪、冰川。在不同的等深線之間,用分層設色法著上深淺不同的藍色,可以用來表示海底的深度。在不同的等高線之間,綠色越濃,表示地勢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勢越高;雪線以上的地區(qū)通常用白色表示。【答案】6.D7.A【知識點】秦始皇開創(chuàng)大一統(tǒng);比例尺【解析】【點評】秦國實行的是郡縣制。6.比例尺的計算公式是圖上距離除于實地距離,圖上距離是28.7米,實地距離是287千米,那么比例尺計算得出是1:1000000.故答案為:D7.杭州在秦朝的時候隸屬于會稽郡。故答案為:A8.【答案】D【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比例尺【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由于四圖的垂直高差相同,故坡度大小,看水平距離,即水平比例尺,水平距離越大,坡度越緩。而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實際距離越大,故D圖的水平實際距離最大,則坡度最緩。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本題考查比例尺運用。由于四圖的垂直高差相同,故坡度大小,看水平距離,即水平比例尺,水平距離越大,坡度越緩。而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實際距離越大,9.【答案】D【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解析】【分析】①由圖可知,甲乙村落離河流較近,丙丁村落離河流很遠,①錯誤;②根據圖中指向標可知,甲村落位于乙村落的西北方向,②錯誤;③比例尺是圖上距離與實地距離的比值,由題干信息可知,該圖比例尺是1:100000,③正確;④根據等高線的分布規(guī)律和判讀方法可知,丁村落的海拔在300~500之間,④正確。綜合上述分析可知,①②錯誤,③④正確,ABC錯誤,D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對地圖上方向的判讀,除了指向標外,還可以根據圖上的經緯網來判讀。在既沒有指向標也沒有經緯網的地圖上,通常用“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確定方向。10.【答案】C【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根據題意,本圖采用一般定向法。以乙聚落建立方向坐標,甲聚落位于乙聚落的西北方向。圖中等高距是200米,等高線a的海拔高度是1000米。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陡峭,河流流速快。因此,河流①的流速要比河流②的流速快。甲地發(fā)展為城鎮(zhèn)的條件比乙地優(yōu)越,錯誤。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聚落的形成與自然環(huán)境有密切的關系,早期的聚落大部分分布在地形,氣候資源等自然條件優(yōu)越的地區(qū)。11.【答案】A【知識點】比例尺【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比例尺的計算。結合所學,比例尺是圖上距離與實地距離之比, 圖上A、B兩點距離是2厘米,比例尺為1:500000,計算可得兩地實際距離為10千米,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12.【答案】A【知識點】比例尺【解析】【分析】該比例尺為線段式,表示圖上一厘米代表實地距離150千米,計算時應把150千米換算成15000000厘米,其線段式為1:15000000.故選:A.【點評】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字式比例尺、圖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13.【答案】C【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A、甲地等高線數值由四周向中部遞減,是洼地(盆地)地形,A錯誤;B、乙地等高線重合,是陡崖地形,B錯誤;C、丙地等高線較丁地密集,坡度更大,坡更陡,C正確;D、丁地等高線向低海拔處凸出,是山脊,不可能發(fā)育河流,D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可根據等高線分布狀況判斷等高線地形圖中的基本地形部位。等高線凸向低處是山脊;等高線凸向高處是山谷。兩山頂之間較低的部分,一對山脊等高線和一對山谷等高線交會處是鞍部。多條等高線會合重疊在一起是陡崖。閉合等高線,外低內高是山峰;閉合等高線,外高內低是盆地。14.【答案】D【知識點】比例尺【解析】【分析】比例尺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值,圖上距離是3厘米,實際距離是9千米(900000厘米),可知該圖的比例尺是1:300000,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地圖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除了線段式比例尺外,還有數字式和文字式比例尺。例如,1:5000000或1/5000000,都是表示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000000厘米,即50千米。在圖上量出兩地之間的距離,然后用比例尺公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可以算出兩地之間的實地距離。在一般情況下,比例尺不同,地圖表示的內容詳略程度也不同。15.【答案】C【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四幅圖的等高距相同,疏密程度相同,坡度最陡,說明相同的實地距離表示的實際距離最短,即比例尺應最大,四幅圖中,C圖的比例尺最大,符合題意,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地圖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除了線段式比例尺外,還有數字式和文字式比例尺。例如,1:5000000或1/5000000,都是表示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000000厘米,即50千米。在圖上量出兩地之間的距離,然后用比例尺公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可以算出兩地之間的實地距離。在一般情況下,比例尺不同,地圖表示的內容詳略程度也不同。【答案】16.C17.C【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方向【解析】【點評】可根據等高線分布狀況判斷等高線地形圖中的基本地形部位。等高線凸向低處是山脊;等高線凸向高處是山谷。兩山頂之間較低的部分,一對山脊等高線和一對山谷等高線交會處是鞍部。多條等高線會合重疊在一起是陡崖。閉合等高線,外低內高是山峰;閉合等高線,外高內低是盆地。16.河流由高海拔流向低海拔,與等高線彎曲方向相反,結合圖中指向標可知,小河的大致流向是自西北向東南,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17.陡峭的山崖,說明坡度大,等高線密集。①②③④四地中,③處等高線重合,是陡崖,最可能發(fā)現山崖的蹤跡,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18.【答案】D【知識點】比例尺【解析】【分析】相同的圖幅,比例尺最小,說明表示的實際范圍最大,應是①世界地圖;內容最詳細,說明表示的實際范圍最小,應是④我校地圖。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地圖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除了線段式比例尺外,還有數字式和文字式比例尺。例如,1:5000000或1/5000000,都是表示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000000厘米,即50千米。在圖上量出兩地之間的距離,然后用比例尺公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可以算出兩地之間的實地距離。在一般情況下,比例尺不同,地圖表示的內容詳略程度也不同。19.【答案】(1)地中海;集中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西部密集,東部稀疏(西多東少),西部鐵路沿著海岸線延伸,東部多沿山谷或河谷延伸(2)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少,光熱充足,晝夜溫差大,坡地地形,利于冬季排水,海拔高、氣溫低,防止葡萄藤夏季被灼傷,火山灰覆蓋,土壤肥沃。【知識點】大洲和大洋;世界的氣候的分布【解析】【分析】(1)圖中是意大利,意大利位于地中海中部的亞平寧半島,其東側的甲海域是地中海。由圖可知,坎帕尼亞鐵路線集中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西部密集,東部稀疏,即西多東少。西部鐵路沿著海岸線延伸,東部鐵路多沿山谷或河谷延伸。(2)本小題主要結合葡萄的生長習性從農業(yè)自然區(qū)位因素的角度進行分析。坎帕尼亞位于地中海氣候區(qū),夏季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降水少,光熱充足,有利于葡萄生長(進行光合作用);夏季降水少,晝夜溫差大,有利于葡萄糖分積累;當地葡萄種植在450~500米的山坡上,坡地地形,利于冬季排水;當地海拔較高,氣溫較低,可防止葡萄藤夏季被灼傷;地中海區(qū)域位于板塊交界處,當地火山灰覆蓋,土壤肥沃。【點評】(1)地理事物分布特點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描述。即空間分布是否均勻,總體密度大小,分布較多或較少的區(qū)域,以及分布的形狀,如點狀、環(huán)狀、線狀和面狀等。(2)農業(yè)區(qū)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自然因素中包括氣候(光照、熱量、晝夜溫差、降水)、地形、水源、土壤等,社會經濟因素包括市場、交通、政策、勞動力、技術等。20.【答案】(1)②(2)川;青(3)A;黃河流經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帶來大量泥沙,在下游淤積而形成地上河。(4)長江流域面積大于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降水多于黃河流域。【知識點】我國的疆域;地勢和地形;母親河———長江黃河;黃土高原【解析】【分析】(1)①是內蒙古,②是俄羅斯,③是哈薩克斯坦。三國均是我國的陸上鄰國,但內蒙古和哈薩克斯坦屬于內陸國,俄羅斯東臨太平洋,北瀕北冰洋,是海陸兼?zhèn)涞膰摇?br/>(2)A河是黃河,B河是長江,由圖可知,長江、黃河都流經的省份是四川和青海,四川的簡稱是川,青海的簡稱是青。(3)A河是黃河,B河是長江,下游有“地上河”之稱的是A河黃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泥沙沉積。黃河中游流經土質疏松、植被覆蓋率較低、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攜帶大量泥沙,流經下游,流速減慢,泥沙淤積形成地上河。(4)流量主要與補給形式有關,兩條河流的主要補給形式是降水。由所學氣候知識可知,長江流域位于秦嶺—淮河以南,降水多于黃河流域;且長江流域面積大于黃河流域,因此雖然黃河與長江的長度相差不大,但長江流量(入海水量)遠遠多于黃河。【點評】(1)我國有14個陸上鄰國,6個隔海相望的國家。(2)在中國遼闊的土地上,不僅流消著千千萬萬條河流,還分布著大大小小的湖泊。我國是世界上河流與湖泊眾多的國家之一。(3)黃河進入下游平原地區(qū),河道變寬,河床坡度變緩,水流速度減慢,河水攜帶的泥沙沉積下來,使河床逐漸抬高。于是,人們被迫不斷加高提壩,黃河成為“地上河”。(4)區(qū)域的水資源量一般可用地表徑流量來衡量,可從水量收支平衡的角度進行分析。水量收入主要包括大氣降水,徑流匯入,積雪和冰雪融水補給,湖泊、地下水補給,人工調水輸入等。水量支出主要包括蒸發(fā),下滲,徑流輸出,人工取水等。此外還需考慮濕地、湖泊等儲水,森林、土壤等涵養(yǎng)水源的作用。21.【答案】左西右東;緯;經【知識點】方向【解析】【分析】一般的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在經緯網地圖中,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點評】對地圖上方向的判讀,除了指向標外,還可以根據圖上的經緯網來判讀。在既沒有指向標也沒有經緯網的地圖上,通常用“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確定方向。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人文地理(上冊)綜合探究一 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練習一、單項選擇題1.下列四幅圖中,能正確表明甲地在乙地正東面的是( )A. B.C. D.【答案】D【知識點】方向【解析】【分析】A、圖中表明甲地在乙地的西北方向,A錯誤;B、根據指向標可知,甲地在乙地的東南方向,B錯誤;C、根據經緯網可知,甲地在乙地的西北方向,C錯誤;D、根據指向標可知,甲地在乙地的正東方向,D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對地圖上方向的判讀,除了指向標外,還可以根據圖上的經緯網來判讀。在既沒有指向標也沒有經緯網的地圖上,通常用“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確定方向。2.如果你和你的父母要到臺灣旅游,你覺得你應帶下列哪幾幅地圖 ( )①中國交通圖②臺灣旅游圖③中國地形圖④世界政區(qū)圖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答案】A【知識點】臺灣【解析】【分析】地圖的種類主要包括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自然地圖包括地形圖、氣候圖、水文圖、植被圖等,社會經濟地圖包括工業(yè)分布圖、農業(yè)圖、交通圖等。根據題意,要到臺灣旅游,先根據中國交通地圖到達臺灣,再根據臺灣旅游地圖進行旅游。所以①②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在不同情況下如何選擇合適的各類地圖,理解記憶即可。3.下圖中從澳門出發(fā)經港珠澳大橋去往香港,經過a路段時的走向是( )A.自東向西 B.自西向東C.自東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東北【答案】B【知識點】方向【解析】【分析】圖中沒有經緯網和指向標,按照方向的一般判讀方法可知,經過a路段時的走向是自西向東,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對地圖上方向的判讀,除了指向標外,還可以根據圖上的經緯網來判讀。在既沒有指向標也沒有經緯網的地圖上,通常用“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確定方向。4.在地圖冊上,找到《中國地形圖》,圖中顏色較深(如褐色)的地方一般是( )A.平原和丘陵 B.高原和山脈 C.盆地和丘陵 D.平原和盆地【答案】B【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 在地圖冊上,找到《中國地形圖》,圖中顏色較深(如褐色)的地方一般是高原和山脈。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分層設色通用的顏色順序是:海洋用藍色,平原用綠色,低山丘陵用黃色,山地和高原用棕褐色淺紫色表示積雪、冰川。在不同的等深線之間,用分層設色法著上深淺不同的藍色,可以用來表示海底的深度。在不同的等高線之間,綠色越濃,表示地勢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勢越高;雪線以上的地區(qū)通常用白色表示。5.(2018七上·紹興月考)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中,藍色表示的是( )A.平原 B.海洋 C.山地 D.盆地【答案】B【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 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中,藍色表示的是海洋。綠色是平原,黃色是高原,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分層設色通用的顏色順序是:海洋用藍色,平原用綠色,低山丘陵用黃色,山地和高原用棕褐色淺紫色表示積雪、冰川。在不同的等深線之間,用分層設色法著上深淺不同的藍色,可以用來表示海底的深度。在不同的等高線之間,綠色越濃,表示地勢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勢越高;雪線以上的地區(qū)通常用白色表示。杭黃高鐵是一條連接浙江省杭州市與安徽省黃山市的高速鐵路。正線全長287千米,串起了西湖、千島湖、黃山等多個世界級的旅游勝地,被譽為中國最有“顏值擔當”的高鐵路線。據此回答以下各題。6.如果該路線在圖上距離是28.7厘米,那該圖使用的比例尺是( )A.1:1000 B.1:10000 C.1:1000 D.1:10000007.起點站杭州在秦朝時隸屬( )A.會稽郡 B.杭州府 C.浙江省 D.黃山市【答案】6.D7.A【知識點】秦始皇開創(chuàng)大一統(tǒng);比例尺【解析】【點評】秦國實行的是郡縣制。6.比例尺的計算公式是圖上距離除于實地距離,圖上距離是28.7米,實地距離是287千米,那么比例尺計算得出是1:1000000.故答案為:D7.杭州在秦朝的時候隸屬于會稽郡。故答案為:A8.(2020七上·吳興期中)下列四幅等高線地形圖的圖幅和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坡度最緩的是……( )A. B.C. D.【答案】D【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比例尺【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由于四圖的垂直高差相同,故坡度大小,看水平距離,即水平比例尺,水平距離越大,坡度越緩。而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實際距離越大,故D圖的水平實際距離最大,則坡度最緩。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本題考查比例尺運用。由于四圖的垂直高差相同,故坡度大小,看水平距離,即水平比例尺,水平距離越大,坡度越緩。而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實際距離越大,9.對圖中等高線的相關信息解讀正確的有( )①甲乙丙丁四個村落的分布特點都是靠近河流旁邊而修建②甲村落位于乙村落的東北方向③若甲村落到丁村落的實際距離是5千米,甲村落與丁村落圖上的距離是5厘米,那么,這張等高線地圖的比例尺應該是 1:100000④丁村落的海拔低于500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解析】【分析】①由圖可知,甲乙村落離河流較近,丙丁村落離河流很遠,①錯誤;②根據圖中指向標可知,甲村落位于乙村落的西北方向,②錯誤;③比例尺是圖上距離與實地距離的比值,由題干信息可知,該圖比例尺是1:100000,③正確;④根據等高線的分布規(guī)律和判讀方法可知,丁村落的海拔在300~500之間,④正確。綜合上述分析可知,①②錯誤,③④正確,ABC錯誤,D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對地圖上方向的判讀,除了指向標外,還可以根據圖上的經緯網來判讀。在既沒有指向標也沒有經緯網的地圖上,通常用“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確定方向。10.讀某區(qū)域等高線地形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甲聚落位于乙聚落的東南方向B.等高線a的海拔高度是900米C.河流①的流速要比河流②的流速快D.甲地發(fā)展為城鎮(zhèn)的條件比乙地優(yōu)越【答案】C【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根據題意,本圖采用一般定向法。以乙聚落建立方向坐標,甲聚落位于乙聚落的西北方向。圖中等高距是200米,等高線a的海拔高度是1000米。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陡峭,河流流速快。因此,河流①的流速要比河流②的流速快。甲地發(fā)展為城鎮(zhèn)的條件比乙地優(yōu)越,錯誤。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聚落的形成與自然環(huán)境有密切的關系,早期的聚落大部分分布在地形,氣候資源等自然條件優(yōu)越的地區(qū)。11.某地圖上A、B兩點距離是2厘米,比例尺為1:500000,那么兩地實際距離是( )A.10千米 B.25千米 C.100千米 D.250千米【答案】A【知識點】比例尺【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比例尺的計算。結合所學,比例尺是圖上距離與實地距離之比, 圖上A、B兩點距離是2厘米,比例尺為1:500000,計算可得兩地實際距離為10千米,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12.線段比例尺 換成數字式應是( )A.1:15 000 000 B.C.三百萬分之一 D.1:3 000 000【答案】A【知識點】比例尺【解析】【分析】該比例尺為線段式,表示圖上一厘米代表實地距離150千米,計算時應把150千米換算成15000000厘米,其線段式為1:15000000.故選:A.【點評】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字式比例尺、圖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13.讀四幅圖幅相同的等高線地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地是山頂B.乙處是鞍部C.丙、丁兩地中坡度較陡的是丙地D.最有可能出現河流的是丁地【答案】C【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A、甲地等高線數值由四周向中部遞減,是洼地(盆地)地形,A錯誤;B、乙地等高線重合,是陡崖地形,B錯誤;C、丙地等高線較丁地密集,坡度更大,坡更陡,C正確;D、丁地等高線向低海拔處凸出,是山脊,不可能發(fā)育河流,D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可根據等高線分布狀況判斷等高線地形圖中的基本地形部位。等高線凸向低處是山脊;等高線凸向高處是山谷。兩山頂之間較低的部分,一對山脊等高線和一對山谷等高線交會處是鞍部。多條等高線會合重疊在一起是陡崖。閉合等高線,外低內高是山峰;閉合等高線,外高內低是盆地。14.實際距離為9千米,圖上距離為3厘米的地圖,其比例尺為( )A.1:3 B.3:100000 C.1:100000 D.1:300000【答案】D【知識點】比例尺【解析】【分析】比例尺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值,圖上距離是3厘米,實際距離是9千米(900000厘米),可知該圖的比例尺是1:300000,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地圖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除了線段式比例尺外,還有數字式和文字式比例尺。例如,1:5000000或1/5000000,都是表示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000000厘米,即50千米。在圖上量出兩地之間的距離,然后用比例尺公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可以算出兩地之間的實地距離。在一般情況下,比例尺不同,地圖表示的內容詳略程度也不同。15.下面四幅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那么坡度最陡的圖是( )A. B.C. D.【答案】C【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四幅圖的等高距相同,疏密程度相同,坡度最陡,說明相同的實地距離表示的實際距離最短,即比例尺應最大,四幅圖中,C圖的比例尺最大,符合題意,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地圖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除了線段式比例尺外,還有數字式和文字式比例尺。例如,1:5000000或1/5000000,都是表示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000000厘米,即50千米。在圖上量出兩地之間的距離,然后用比例尺公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可以算出兩地之間的實地距離。在一般情況下,比例尺不同,地圖表示的內容詳略程度也不同。下圖為某野生動物保護區(qū)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以下各題。16.該野生動物保護區(qū)中小河的大致流向是( )A.自西向東 B.自北向南C.自西北向東南 D.自東南向西北17.山羊喜歡在陡峭的山崖活動,根據這一生活習性,最有可能在圖中哪處發(fā)現山羊的蹤跡?(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16.C17.C【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方向【解析】【點評】可根據等高線分布狀況判斷等高線地形圖中的基本地形部位。等高線凸向低處是山脊;等高線凸向高處是山谷。兩山頂之間較低的部分,一對山脊等高線和一對山谷等高線交會處是鞍部。多條等高線會合重疊在一起是陡崖。閉合等高線,外低內高是山峰;閉合等高線,外高內低是盆地。16.河流由高海拔流向低海拔,與等高線彎曲方向相反,結合圖中指向標可知,小河的大致流向是自西北向東南,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17.陡峭的山崖,說明坡度大,等高線密集。①②③④四地中,③處等高線重合,是陡崖,最可能發(fā)現山崖的蹤跡,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18.下列四幅地圖圖幅相等,請找出比例尺最小和內容最詳細的一項( )①世界地圖 ②中國地圖 ③湖北地圖 ④我校地圖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知識點】比例尺【解析】【分析】相同的圖幅,比例尺最小,說明表示的實際范圍最大,應是①世界地圖;內容最詳細,說明表示的實際范圍最小,應是④我校地圖。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地圖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除了線段式比例尺外,還有數字式和文字式比例尺。例如,1:5000000或1/5000000,都是表示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000000厘米,即50千米。在圖上量出兩地之間的距離,然后用比例尺公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可以算出兩地之間的實地距離。在一般情況下,比例尺不同,地圖表示的內容詳略程度也不同。二、非選擇題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葡萄為多年藤本果樹,耐寒、耐旱、怕澇,葡萄生長時最低氣溫約為10℃-13℃,花期最適溫度為20℃左右,成熟期最適溫度為20℃-30℃,成熟期光照多,葡萄著色及糖度就較好。著名的格雷克葡萄種植在圖1乙地450~500米的山坡上。(1)寫出圖1中甲海域的名稱并描述坎帕尼亞鐵路線的空間分布特點。(2)綜合上述資料,分析乙地種植格雷克葡萄的有利自然條件。【答案】(1)地中海;集中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西部密集,東部稀疏(西多東少),西部鐵路沿著海岸線延伸,東部多沿山谷或河谷延伸(2)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少,光熱充足,晝夜溫差大,坡地地形,利于冬季排水,海拔高、氣溫低,防止葡萄藤夏季被灼傷,火山灰覆蓋,土壤肥沃。【知識點】大洲和大洋;世界的氣候的分布【解析】【分析】(1)圖中是意大利,意大利位于地中海中部的亞平寧半島,其東側的甲海域是地中海。由圖可知,坎帕尼亞鐵路線集中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西部密集,東部稀疏,即西多東少。西部鐵路沿著海岸線延伸,東部鐵路多沿山谷或河谷延伸。(2)本小題主要結合葡萄的生長習性從農業(yè)自然區(qū)位因素的角度進行分析。坎帕尼亞位于地中海氣候區(qū),夏季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降水少,光熱充足,有利于葡萄生長(進行光合作用);夏季降水少,晝夜溫差大,有利于葡萄糖分積累;當地葡萄種植在450~500米的山坡上,坡地地形,利于冬季排水;當地海拔較高,氣溫較低,可防止葡萄藤夏季被灼傷;地中海區(qū)域位于板塊交界處,當地火山灰覆蓋,土壤肥沃。【點評】(1)地理事物分布特點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描述。即空間分布是否均勻,總體密度大小,分布較多或較少的區(qū)域,以及分布的形狀,如點狀、環(huán)狀、線狀和面狀等。(2)農業(yè)區(qū)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自然因素中包括氣候(光照、熱量、晝夜溫差、降水)、地形、水源、土壤等,社會經濟因素包括市場、交通、政策、勞動力、技術等。20.讀中國政區(qū)圖,黃河、長江概況比較表和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回答問題:黃河、長江概況比較袤黃河 長江長度(千米) 5400 6300入海水量(億立方米) 592 10000流域面積(萬平方千米) 75 180(1)圖上各序號中,代表我國的陸上鄰國又屬于海陸兼?zhèn)涞氖恰? 。(填序號)(2)從圖上可以看出,黃河、長江都流過的省是 、 。(填簡稱)(3)圖中A、B兩條河流中,下游有 “地上河”之稱的是 (填字母),“地上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4)從圖上和表格中可以看出,黃河與長江的長度相差不大,但流量相差很大,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②(2)川;青(3)A;黃河流經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帶來大量泥沙,在下游淤積而形成地上河。(4)長江流域面積大于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降水多于黃河流域。【知識點】我國的疆域;地勢和地形;母親河———長江黃河;黃土高原【解析】【分析】(1)①是內蒙古,②是俄羅斯,③是哈薩克斯坦。三國均是我國的陸上鄰國,但內蒙古和哈薩克斯坦屬于內陸國,俄羅斯東臨太平洋,北瀕北冰洋,是海陸兼?zhèn)涞膰摇?br/>(2)A河是黃河,B河是長江,由圖可知,長江、黃河都流經的省份是四川和青海,四川的簡稱是川,青海的簡稱是青。(3)A河是黃河,B河是長江,下游有“地上河”之稱的是A河黃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泥沙沉積。黃河中游流經土質疏松、植被覆蓋率較低、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攜帶大量泥沙,流經下游,流速減慢,泥沙淤積形成地上河。(4)流量主要與補給形式有關,兩條河流的主要補給形式是降水。由所學氣候知識可知,長江流域位于秦嶺—淮河以南,降水多于黃河流域;且長江流域面積大于黃河流域,因此雖然黃河與長江的長度相差不大,但長江流量(入海水量)遠遠多于黃河。【點評】(1)我國有14個陸上鄰國,6個隔海相望的國家。(2)在中國遼闊的土地上,不僅流消著千千萬萬條河流,還分布著大大小小的湖泊。我國是世界上河流與湖泊眾多的國家之一。(3)黃河進入下游平原地區(qū),河道變寬,河床坡度變緩,水流速度減慢,河水攜帶的泥沙沉積下來,使河床逐漸抬高。于是,人們被迫不斷加高提壩,黃河成為“地上河”。(4)區(qū)域的水資源量一般可用地表徑流量來衡量,可從水量收支平衡的角度進行分析。水量收入主要包括大氣降水,徑流匯入,積雪和冰雪融水補給,湖泊、地下水補給,人工調水輸入等。水量支出主要包括蒸發(fā),下滲,徑流輸出,人工取水等。此外還需考慮濕地、湖泊等儲水,森林、土壤等涵養(yǎng)水源的作用。21.在沒有指向標和經緯網的地圖上辨認方向,通常按“上北下南, ”定向。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 線指示東西方向, 線指示南北方向。【答案】左西右東;緯;經【知識點】方向【解析】【分析】一般的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在經緯網地圖中,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點評】對地圖上方向的判讀,除了指向標外,還可以根據圖上的經緯網來判讀。在既沒有指向標也沒有經緯網的地圖上,通常用“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確定方向。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文地理(上冊)綜合探究一 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練習(學生版).docx 人文地理(上冊)綜合探究一 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練習(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